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連接件及外墻板安裝節(jié)點。
背景技術:
裝配式建筑行業(yè)中,預制構件工廠化生產,現(xiàn)場組裝,因而能實現(xiàn)預制構件標準化,且質量可控,高效快捷。目前,在外墻板的安裝過程中,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濕掛連接,由預埋在外墻板中的連接鋼筋上段伸入疊合梁上部的現(xiàn)澆層,進行現(xiàn)澆混凝土固定連接,這種方式施工現(xiàn)場現(xiàn)澆作業(yè)太多,工序比較復雜,工期較長;另一種方式采用干掛連接,在外墻板中埋設較長的錨筋或鋼板連接件,錨筋或鋼板連接件通過角鋼與埋設在框架梁中的另一種預埋件進行剛性連接,這種方式相對工期較短,但是安裝不便,在設計時預埋件按照預定間距進行預埋,要求設計尺寸十分精準,否則難以對接成功,一旦對接不上,不僅耗時耗工,甚至造成外墻板無法掛接,造成浪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現(xiàn)場濕作業(yè)較少、易于外墻板安裝的連接件,以及包括此連接件的外墻板安裝節(jié)點。
上述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一種連接件,用于外墻板的安裝,包括錨固件和掛接件,所述錨固件固定連接在所述掛接件上。根據(jù)安裝需要,在橫梁上或疊合層開設有槽口,所述錨固件預埋在外墻板內,所述外墻板通過掛接件與槽口的配合連接而掛在橫梁上,槽口與掛接件的間隙通過澆筑孔用混凝土填充。如此設置,區(qū)別于傳統(tǒng)方式中使用預埋在外墻板中的連接鋼筋伸入疊合梁上部的現(xiàn)澆層進行現(xiàn)澆混凝土固定連接的方式和在外墻板中和框架梁中都預埋構件后進行剛性連接的方式,本實用新型克服了上述兩種方式的缺陷,不僅現(xiàn)澆作業(yè)少,連接牢固,而且安裝方便,無需精準對接,不存在對接不上的問題。
進一步,所述掛接件為折彎板,所述折彎板包括頂板和至少一快側板,所述錨固件與所述側板相對設置。如此設置,所述側板置于上述的槽口中,實現(xiàn)外墻板的掛接。
進一步,所述掛接件設有兩相對設置的側板,所述錨固件與所述側板的其中一塊固定連接。如此設置,錨固件與掛接件連接更為牢固,更有利于掛接件承受外墻板的荷載,而且兩相對側板的設置使得外墻板的掛接也更為牢固。
進一步,所述錨固件呈折線狀。如此設置,當錨固件預埋在外墻板中時,增加錨固件與外墻板的接觸面積,同時錨固件彎折部受力更好,故更能承受外墻板的荷載。
進一步,所述頂板上開設有澆筑孔。外墻板安裝過程中,所述外墻板通過掛接件與橫梁上或疊合層掛接處,即上述的槽口,之間的會留有間隙,澆筑孔的設置,便于后續(xù)澆筑混凝土填充間隙。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外墻板安裝節(jié)點,包括外墻板、橫梁和上述任意一項的連接件;所述橫梁上端設有現(xiàn)澆層,所述現(xiàn)澆層的上端面開設槽口;所述錨固件預埋在所述外墻板內,所述外墻板通過掛接件與槽口的配合連接而掛在橫梁上。此結構的外墻板安裝節(jié)點,外墻板易于安裝,僅需在外墻板的預制過程中先將連接件的錨固件預埋在外墻板中,然后通過吊裝裝置將外墻板吊起直至連接件上的掛接件掛接在所述槽口中即可;而且本實用新型安裝節(jié)點結構穩(wěn)固。
進一步,所述現(xiàn)澆層設有通長筋。如此設置,通長筋發(fā)揮其受拉承載力,保證現(xiàn)澆層各個部位的部分鋼筋都能發(fā)揮其抗拉強度,具有較強抗震性能。
進一步,所述橫梁預埋有鋼筋籠,所述鋼筋籠采用開口式箍筋,所述掛接件上與錨固件相對設置的側板沿所述箍筋的開口處連接在所述槽口內。如此設置,一方面,利于現(xiàn)澆層通長筋的放置,另一方面利于所述掛接件上的側板沿所述箍筋的開口處連接在所述槽口內。需要說明的是,當通長筋放置好,以及掛接外墻板后,利用封口筋與開口箍筋的兩端相連,構成閉口式箍筋,這樣有利于現(xiàn)澆層和橫梁承受荷載。
進一步,所述與錨固件相連的側板預埋在所述外墻板內。如此設置,增加連接件與外墻板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掛接件承受外墻板的荷載。
進一步,所述槽口與掛接件的間隙通過澆筑孔用混凝土填充。如此設置,便于所述掛接件側板內的混凝土的填充澆筑,使得所述槽口與掛接件的間隙填 充更加密實。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一種連接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一種外墻板安裝節(jié)點的正面剖視圖;
圖3為圖2中所涉及的一種外墻板安裝節(jié)點的俯視圖;
圖4為圖2中所涉及的一種外墻板安裝節(jié)點的左視圖。
圖中:
1錨固件 2掛接件 3頂板 4側板
5澆筑孔 6外墻板 7橫梁 8槽口
9通長筋 10開口式箍筋 11封口筋 12現(xiàn)澆層
13預制樓板 14疊合樓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jù)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對本文件中實施例中以及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征進行相應組合。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如下,參照圖1~4,一種連接件,用于外墻板6的安裝,包括錨固件1和掛接件2,所述錨固件1固定連接在所述掛接件2上。根據(jù)安裝需要,在橫梁7上或疊合層開設有槽口8,所述錨固件1預埋在外墻板6內,所述外墻板6通過掛接件2與槽口8的配合連接而掛在橫梁7上,槽口8與掛接件2的間隙通過澆筑孔5用混凝土填充。如此設置,改變傳統(tǒng)方式中使用預埋在外墻板6中的連接鋼筋伸入疊合梁上部的現(xiàn)澆層12進行現(xiàn)澆混凝土固定連接的方式,同時也區(qū)別于在外墻板6中和框架梁中都預埋構件后進行剛性連接的方式,本實用新型克服了上述兩種方式的缺陷,不僅現(xiàn)澆作業(yè)少,連接牢固,而且安裝方便,無需精準對接,不存在對接不上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當外墻板6外掛在橫梁7上后,為了保證外墻板6與梁連 接穩(wěn)固,尤其在槽口8與掛接件2處的間隙較大時而且填充的混凝土沒有凝固時,可能外墻板6與梁掛接不穩(wěn)固,為保證安全,最好是在外墻板6下部使用支撐件進行支撐;為了減少支撐件的使用,甚至省去支撐件,如圖2,可在橫梁7底部預埋連接裝置,對應的,在外墻板6的下部預埋有與上述連接裝置連接的預埋件,當外墻板6吊裝落位后,即其上部通過本實用新型掛接在橫梁7上后,將連接裝置與外墻板6的下部預埋的預埋件進行連接,進一步緊固,如此可簡化安裝,增加操作空間。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述掛接件2為折彎板,所述折彎板包括頂板3和至少一塊側板4,所述錨固件1與所述側板4相對設置。如此設置,所述側板4置于上述的槽口8中,實現(xiàn)外墻板6的掛接。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述掛接件2設有兩相對設置的側板4,所述錨固件1與所述側板4的其中一塊固定連接。如此設置,錨固件1與掛接件2連接更為牢固,更有利于掛接件2承受外墻板6的荷載,而且兩相對側板4的設置使得外墻板6的掛接也更為牢固。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述錨固件1呈折線狀。如此設置,當錨固件1預埋在外墻板6中時,增加錨固件1與外墻板6的接觸面積,同時錨固件1彎折部受力更好,故更能承受外墻板6的荷載。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述頂板3上開設有澆筑孔5。外墻板6安裝過程中,所述外墻板6通過掛接件2與橫梁7上或疊合層掛接處,即上述的槽口8,之間的會留有間隙,澆筑孔5的設置,便于后續(xù)澆筑混凝土填充間隙。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外墻板6安裝節(jié)點,具體實施例如下:如圖2和圖3,包括外墻板6、橫梁7和上述任意一項的連接件;所述橫梁7上端設有現(xiàn)澆層12,所述現(xiàn)澆層12的上端面開設槽口8;所述錨固件1預埋在所述外墻板6內,所述外墻板6通過掛接件2與槽口8的配合連接而掛在橫梁7上。此結構的外墻板6安裝節(jié)點,外墻板6易于安裝,僅需在外墻板6的預制過程中先將連接件的錨固件1預埋在外墻板6中,然后通過吊裝裝置將外墻板6吊起直至連接件上的掛接件2掛接在所述槽口8中即可;而且本實用新型安裝節(jié)點結構穩(wěn)固。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述現(xiàn)澆層 12設有通長筋9。如此設置,通長筋9發(fā)揮其受拉承載力,保證現(xiàn)澆層12各個部位的部分鋼筋都能發(fā)揮其抗拉強度,具有較強抗震性能。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述橫梁7預埋有鋼筋籠,所述鋼筋籠采用開口式箍筋10,所述掛接件2上與錨固件1相對設置的側板4沿所述箍筋的開口處連接在所述槽口8內。如此設置,一方面,利于現(xiàn)澆層12通長筋9的放置,另一方面利于所述掛接件2上的側板4沿所述箍筋的開口處連接在所述槽口8內。需要說明的是,當通長筋9放置好,以及掛接外墻板6后,利用封口筋11與開口箍筋的兩端相連,構成閉口式箍筋,這樣有利于現(xiàn)澆層12和橫梁7承受荷載。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與所述錨固件1相連的側板4預埋在所述外墻板6內。如此設置,增加連接件與外墻板6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掛接件2承受外墻板6的荷載。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槽口8與掛接件2的間隙通過澆筑孔5用混凝土填充。如此設置,便于所述掛接件2側板4內的混凝土的填充澆筑,使得所述槽口8與掛接件2的間隙填充更加密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