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導氣功能的預鑄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導氣功能的預鑄結構,該預鑄結構包含第一結構體及第二結構體,其中第一結構體具有放置面;第二結構體具有面對放置面的底面、背對于底面的頂面、形成于部分底面上的凹部以及分布于底面上的多個溝槽,且溝槽與凹部圍成的空腔連通。凹部的表面連接底面并自底面朝頂面方向凹陷形成。該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除了可配合梁柱接頭的型態(tài)不同而改變凹部的結構,還可憑借底面及凹部表面的溝槽引導灌漿時混入的空氣,使空氣不會殘留于梁柱接頭處,以提高梁柱接頭處的結構強度。
【專利說明】具導氣功能的預鑄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預鑄結構;具體而言,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具引導空氣排除功能的預鑄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建筑體的施工中,特別是在柱體與梁體組立的效率,是影響后續(xù)如樓板鋪設、灌漿作業(yè)的重要步驟之一。此外,柱體與梁體組立的品質,與梁柱接頭處的作業(yè)息息相關。以梁體與柱體組立后于兩者之間進行灌漿作業(yè)為例,在梁體與柱體間的空間必須填滿,梁柱的組立作業(yè)才算告一段落。
[0003]然而,注漿時往往會同時將外部空氣帶入梁體與柱體間的空間,這將造成灌漿作業(yè)會殘存不必要的氣體于梁柱接頭處,影響結構強度。另外,注漿的材質都是具有一定粘稠性的物質,若欲借助流速減緩的方式改善殘存空氣量,勢必影響組立的效率。換言之,為了因應建案的規(guī)模并維持施工效率,如何將梁柱接頭處于灌漿作業(yè)帶入的空氣有效排除,以提高整體施作品質,則成為重要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預鑄結構,可引導梁柱接頭處的空氣排出。
[0005]該預鑄結構包含第一結構體及第二結構體,其中第一結構體具有放置面;第二結構體具有面對放置面的底面、設置背對于底面的頂面、形成于部分底面上的凹部以及分布于底面上的多個溝槽,且溝槽與凹部圍成的空腔連通。凹部的表面連接底面并自底面朝頂面方向凹陷形成。
[0006]如前所述的預鑄結構,其頂面具有一排氣孔連通至該凹部,該些溝槽還包含:一第一溝槽,形成于該底面上且圍繞該凹部;一第二溝槽,形成于該凹部的表面且連接至該排氣孔;以及一第三溝槽,部分形成于該底面上且沿該凹部形成于該凹部的表面。
[0007]如前所述的預鑄結構,其凹部的表面凹陷形成一錐體結構,該排氣孔與該凹部的頂端連通。
[0008]如前所述的預鑄結構,其預鑄結構還包含多個柱筋,設置于該放置面且沿一延伸方向形成;以及多個插置孔,形成于該第二結構體的該頂面并對應該些柱筋,并自該頂面貫穿該第二結構體至該底面。
[0009]如前所述的預鑄結構,其中,該些插置孔的直徑大于該些柱筋的直徑并具有一間隙。
[0010]如前所述的預鑄結構,其預鑄結構還包含多個止漏塞,該些止漏塞是成對設置于該些插置孔內,且成對的該止漏塞具有,一頂面,具有一外徑大于該些插置孔的直徑;以及一斜面,設置于該止漏塞的一端且環(huán)繞于該頂面,其中該止漏塞的一內徑不小于該些柱筋的直徑。
[0011]如前所述的預鑄結構,其中,該些溝槽離開該凹部的部分沿伸分布于該些插置孔四周。
[0012]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與精神可以通過以下的實施方式及附圖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預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1 ;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預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2 ;
[0015]圖3A、3B為本實用新型預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3A、3B ;
[0016]圖4為本實用新型預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4 ;
[0017]圖5為本實用新型預鑄結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5 ;
[0018]圖6為本實用新型預鑄結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1 ;
[0019]圖7為本實用新型預鑄結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2 ;
[0020]圖8為本實用新型預鑄結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3 ;
[0021]圖9為本實用新型預鑄結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4。
[0022]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23]100預鑄結構
[0024]200第一結構體
[0025]202放置面
[0026]204 柱筋
[0027]206續(xù)接器
[0028]300第二結構體
[0029]301排氣孔
[0030]302 底面
[0031]304 頂面
[0032]306插置孔
[0033]306A 間隙
[0034]308 凹部
[0035]309 表面
[0036]310 溝槽
[0037]311 第一溝槽
[0038]312 第二溝槽
[0039]313第三溝槽
[0040]400 墊塊
[0041]500 模板
[0042]501 注漿口
[0043]50IA注漿方向
[0044]503 出漿口
[0045]503A出漿方向
[0046]600止漏塞
[0047]602 頂面
[0048]604 斜面
[0049]a,b 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0050]本實用新型的預鑄結構是用于梁柱接頭處的施工作業(yè),特別是梁柱接頭處具有較大面積而需花費更多時間于混凝土灌注作業(yè)的工程。圖1至圖5為本實用新型預鑄結構100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1的立體圖所示,預鑄結構100包含第一結構體200及第二結構體300,其中第一結構體200具有放置面202,且具有多個柱筋204設置于放置面202且沿延伸方向形成(例如為垂直于放置面202的方向);第二結構體300具有面對放置面202的底面302、設置背對于底面302的頂面304以及設置對應于柱筋204并自頂面304貫穿第二結構體300至底面304的多個插置孔306。此外,在放置面202上設有墊塊400用以于第一結構體200與第二結構體300組裝后預留灌漿空間。第二結構體300的頂面304上另具有排氣孔301與底面302相通,請配合參考圖2的立體圖。
[0051]圖2為預鑄結構100仰視的立體圖。如圖2所示,第二結構體300底面302具有形成于部份底面302上的凹部308,凹部308的表面309連接底面302并自底面302朝頂面304方向凹陷形成,在凹部308內則連通至頂面304的排氣孔301。在圖2的實施例中,凹部308的表面309凹陷形成錐體結構,且排氣孔301與凹部308的頂端連通,但凹部308的結構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凹部308的凹陷形式可隨梁柱接頭的型態(tài)不同(例如組合于方柱或圓柱)而改變,例如將凹部308改為具半圓弧型的剖面結構。此外,凹部308于底面的位置較佳是位于插置孔306所圍繞的區(qū)域中,并可視底面302的面積調整凹部308范圍的大小。需注意的是,此處的第一結構體200及第二結構體300分別是指柱體與梁體,但不以此為限,也可能是柱體與柱體組立的情形。
[0052]另一方面,第二結構體300的底面302還具有分布于底面302上的多個溝槽310。如圖2所示,溝槽310分別沿方向a、b呈網格狀交錯分布于底面302,并與凹部圍成的空腔連通。多個溝槽310是由第一溝槽311、第二溝槽312及第三溝槽313所組成,其中第一溝槽311形成于底面302上且圍繞凹部308,例如形成于底面302且沿凹部308的四個邊形成第一溝槽311 ;第二溝槽312形成于凹部308的表面309且連接至排氣孔301,例如圖2中的第二溝槽312沿方向a分布;第三溝槽313則形成于底面302上且沿凹部308形成于凹部308的表面309,例如圖2中的第三溝槽313為三條沿方向b分布的溝槽310。在其他實施例中,凹部308表面309上的第二溝槽312與第三溝槽313也可調整其分布型態(tài),例如將第二溝槽312與第三溝槽313改沿椎體結構的棱線分布且延伸連接至排氣孔301。由此設計,在第二結構體300與第一結構體200組合后進行灌漿作業(yè)時,可由溝槽310將灌漿時混入的空氣先引導至凹部308,再由凹部308內的溝槽310將空氣導向排氣孔301,使空氣不會殘留于梁柱接頭處。
[0053]除此之外,溝槽310離開凹部308的部分沿伸分布于插置孔306四周。舉例而言,如圖2所示,第一溝槽311除了具有圍繞凹部308的四邊,且其余的部分則是以兩兩垂直的方式沿伸分布于插置孔306兩個臨接邊上(例如形成L型的分布),或是沿伸分布于插置孔306三個臨接邊上(例如形成U型的分布)。由此設計,溝槽310在引導空氣進入凹部308之前,可利用圍繞于插置孔306的部分自底面302外圍引導空氣流通的方向,或是由此引導空氣自插置孔306內的間隙306A(參考圖3A)逸出。
[0054]請參考圖3A至圖5所示的組裝作業(yè)示意圖。如圖3A的剖面圖所示,凹部308自底面302朝頂面304方向凹陷形成,且連通至頂面304的排氣孔301。此外,插置孔306的直徑大于柱筋204的直徑并具有間隙306A。換言之,在灌漿作業(yè)進行時,混凝土除了自梁柱接頭處經凹部308流向排氣孔301,也會經插置孔306內的間隙306A流向頂面304。如圖3A所示,當第二結構體300吊放于第一結構體200上后,底面302是由墊塊400支撐,接著于梁柱接頭處搭設模板500 (請參考圖4)。
[0055]如圖3B的剖面圖所示,柱筋204穿過插置孔306并由續(xù)接器206與第一結構體200上的柱筋204相接。接著準備灌漿作業(yè),其中,灌漿是自模板500的一端注漿,于另一端出漿。請參考模板處的放大圖所示,注漿方向501A所在高度較佳低于出漿方向503A所在高度。請配合參考圖4的梁柱接頭處的水平剖面圖,如圖4所示,在第一結構體200的放置面202上搭設模板500并圍繞梁柱接頭處的四周。繞設的模板500較佳于四角落分別設有一個注漿口 501及三個出漿口 503,但也可視需求增減出漿口 503及注漿口 501的數量。由此,在低處注入的混凝土可一邊填滿梁柱接頭處的空間,一邊向出漿的一端流動,當灌漿接近完成時,注入的混凝土將從較高處出漿,以確保梁柱接頭處的空間被填滿。就水平方向而言,當混凝土自出漿口溢出時,即表示對應出漿口 503 —側的內部空間已填滿,此時將溢出混凝土的出漿口 503封住,待所有出漿口 503皆封住后,表示梁柱接頭處的空間已填滿,并維持注漿,直到第二結構體300頂面304 (參考圖3B)的排氣孔301及插置孔306的間隙306A溢出混凝土,表示凹部308內的空間及插置孔306的間隙306A已填滿,然后停止注漿。
[0056]如圖5所示,在第二結構體300頂面304具有多個止漏塞600。止漏塞600成對設置于插置孔內,且較佳于組裝柱筋204后即設置。就結構而言,成對的止漏塞600具有頂面602及斜面604,其中頂面602的外徑大于插置孔306的直徑,且斜面604設置于止漏塞600的一端并環(huán)繞于頂面602。換言之,環(huán)繞的斜面604與頂面602共同形成外延部,可方便于注漿完成后取走止漏塞600。另外,止漏塞600的內徑不小于柱筋204的直徑,故止漏塞600可包覆并相對柱筋204滑移。就灌漿作業(yè)來說,當插置孔306的間隙306A已填滿,混凝土會推升止漏塞600稍微離開插置孔306,待所有止漏塞600皆被推升,即可取下止漏塞600,完成灌漿作業(yè)。由此止漏塞600的設計,可協(xié)助確認注漿作業(yè)的停止時機,避免第二結構體300內部空間尚未完全填滿即停止注漿,以提高施工品質。
[0057]圖6至圖9為本實用新型預鑄結構100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6的立體圖所示,預鑄結構100的第一結構體200具有放置面202,放置面202上設有墊塊400且具有多個柱筋204設置于放置面202且沿延伸方向形成(例如為垂直于放置面202的方向)。第二結構體300具有底面302、頂面304以及設置對應于柱筋204的多個插置孔306。第二結構體300的頂面304上具有排氣孔301與底面302相通(參考圖7)。
[0058]如圖7的仰視立體圖所示,第二結構體300底面302具有凹部308,凹部308內則是連通至頂面304的排氣孔301。與前一實施例的不同處在于,底面302上的多個溝槽310是由第一溝槽311及第二溝槽312所組成。第一溝槽311形成于底面302上且圍繞凹部308,例如形成于底面302且沿凹部308的四個邊形成第一溝槽311 ;第二溝槽312形成于凹部308的表面309且連接至排氣孔301,例如圖7中的第二溝槽312的其中一條是沿方向a分布,另一第二溝槽312是沿方向b分布。如前所述,溝槽310的數量及分布方式可依施工需求而調整,另一方面,溝槽310也可通過調整其整體分布而提高排出空氣效率,例如在圖7的實施例中,第一溝槽311大致呈正方形的分布,且正方形分布的第一溝槽311內還具有自四邊延伸對稱分布的第二溝槽312,相較于圖2所示溝槽310的分布形態(tài)具有更高對稱性,故在灌漿過程中可對各向流入的漿體提供較佳的時間控制,以提高空氣逸出效率。由此設計,于第二結構體300與第一結構體200組合后進行灌漿作業(yè)時,可由溝槽310將灌漿時混入的空氣先引導至凹部308,再由凹部308內的溝槽310將空氣導向排氣孔301,使空氣不會殘留于梁柱接頭處。
[0059]此外,溝槽310離開凹部308的部分是沿伸分布于插置孔306四周。例如圖7所示,第一溝槽311除了具有圍繞凹部308的四邊,且其余的部分則是以兩兩垂直的方式沿伸分布于插置孔306兩個臨接邊上(例如形成L型的分布)。由此可在引導空氣進入凹部308之前,利用圍繞于插置孔306的溝槽310自底面302外圍引導空氣流通的方向,或是由此引導空氣自插置孔306內的間隙306A(參考圖8)逸出。
[0060]如圖8的剖面圖所示,當第二結構體300吊放于第一結構體200上后,底面302由墊塊400所支撐,接著于梁柱接頭處搭設模板500。另外,柱筋204穿過插置孔306并由續(xù)接器206與第一結構體200上的柱筋204相接。接著準備灌漿作業(yè)。待梁柱接頭處的空間被填滿后,并維持注漿,直到第二結構體300頂面304的排氣孔301及插置孔306的間隙306A溢出混凝土,請參考圖9的立體圖。如圖9所示,第二結構體300頂面304具有多個止漏塞600以成對設置于插置孔內。當插置孔的間隙已填滿,混凝土會推升止漏塞600稍微離開插置孔,待所有止漏塞600皆被推升,即可取下止漏塞600,完成灌漿作業(yè)。由止漏塞600的設計,可協(xié)助確認注漿作業(yè)的停止時機,避免第二結構體300內部空間尚未完全填滿即停止注漿,以提高施工品質。
[0061]綜上所述,通過本實用新型的預鑄結構,除了可配合梁柱接頭的型態(tài)不同而改變凹部的結構,還可由底面及凹部表面的溝槽引導灌漿時混入的空氣,使空氣不會殘留于梁柱接頭處,以提高梁柱接頭處的結構強度。
[0062]通過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詳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實用新型的特征與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公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的范疇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實用新型所欲申請的權利要求的范疇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預鑄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結構體,具有一放置面;以及 一第二結構體,具有: 一底面,面對該放置面; 一頂面,背對于該底面; 一凹部,形成于部分的該底面上,其中,該凹部的表面連接該底面并自該底面朝該頂面方向凹陷形成;以及 多個溝槽,分布于該底面上,且與該凹部圍成的空腔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頂面具有一排氣孔連通至該凹部,該些溝槽還包含: 一第一溝槽,形成于該底面上且圍繞該凹部; 一第二溝槽,形成于該凹部的表面且連接至該排氣孔;以及 一第三溝槽,部分形成于該底面上且沿該凹部形成于該凹部的表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預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凹部的表面凹陷形成一錐體結構,且該排氣孔與該凹部的頂端連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鑄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含: 多個柱筋,設置于該放置面且沿一延伸方向形成;以及 多個插置孔,形成于該第二結構體的該頂面并對應該些柱筋,并自該頂面貫穿該第二結構體至該底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預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些插置孔的直徑大于該些柱筋的直徑并具有一間隙。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預鑄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含多個止漏塞,該些止漏塞是成對設置于該些插置孔內,且成對的該止漏塞具有: 一頂面,具有一外徑大于該些插置孔的直徑;以及 一斜面,設置于該止漏塞的一端且環(huán)繞于該頂面,其中該止漏塞的一內徑不小于該些柱筋的直徑。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預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些溝槽離開該凹部的部分沿伸分布于該些插置孔四周。
【文檔編號】E04B1/38GK204040202SQ201420237965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尹衍樑 申請人:潤弘精密工程事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