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組合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一種快速組合屋,其主要包括有一底架、數(shù)個側架、一頂結合架、兩第一屋頂架與兩第二屋頂架。該各架體利用緣邊所特殊設計的勾卡結構能進行快速組合,借由該種模組化的設計,具有組合快速、方便等優(yōu)點。
【專利說明】快速組合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組化建筑物的快速組合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快速組合屋。
【背景技術】
[0002]基于建筑成本與建構的時程等因素,坊間建筑物的建構方式相當多,例如鋼筋混凝土建筑雖然堅固耐用,但是建筑成本高,而且建構時間久。某些場所的建筑物并不需要用到鋼筋混凝土材料,此時輕鋼架結構便成了相當受歡迎的建材。該種輕鋼架材料結構強度高,建置快速,運送方便,CP值高;多數(shù)輕鋼架結構都需要現(xiàn)場焊接,導致組裝速度與效率仍無法大幅提升,建構品質(zhì)也受制于焊接技術而有不穩(wěn)定的現(xiàn)像。
[0003]發(fā)明人有鑒于此,特以研發(fā)成本實用新型,期能借本實用新型的提出,改進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使輕鋼架建筑能臻致完善、理想與實用。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為改善現(xiàn)有的輕鋼架建筑建置速度與效率仍不夠理想的缺點,本實用新型快速組合屋,其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一種模組化的概念,配合特殊的結構嵌合設計,該種輕鋼架的結構采用預先制作的方式再運送到工地,經(jīng)于工地組合,即能快速完成該建筑物。本實用新型能獲致有效提升輕鋼架建筑的建造速度、效率與品質(zhì)等目的。
[0005]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快速組合屋,包括:
[0006]一底架,位于組合屋最底部,包括有數(shù)個依序連接的底結合桿;
[0007]數(shù)個側架,組置于該底架上方,該各側架包括有一下結合桿、一第一側結合桿、一第二側結合桿與一上結合桿;其中,該下結合桿能與底結合桿嵌合,且該第一側結合桿能與相鄰的另一側架的該第二側結合桿利用尺寸差異而嵌合;
[0008]一頂結合架,用以套置于該各側架頂部,該頂結合架斷面中,下方為一套合桿,上方為一擺置部;
[0009]兩第一屋頂架,呈三角形,底部設有一第一插置部,該第一插置部能與該頂結合架的擺置部嵌合;又該第一屋頂架兩側為第一套置部;
[0010]兩第二屋頂架,呈三角形,底部包括有一第二插置部,該第二插置部能與該頂結合架的擺置部嵌合;又該第二屋頂架兩側為第二套置部;該各第二插置部能用以與鄰接的該第一屋頂架的第一套置部嵌合。
[0011]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該該各底結合桿頂部斷面呈J字狀,且末端包括有一擋板。
[0012]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該下結合桿斷面呈J字形。
[0013]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該第一側結合桿斷面呈尸字形,且該第二側結合桿斷面呈尸字形。
[0014]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該頂結合架斷面中,下方為一尸字形套合桿。[0015]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該擺置部包括有一狀似J字形的斜板與一擋板。
[0016]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該第一插置部呈J字形。
[0017]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該第二插置部呈J字形。
[0018]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該底架,側邊設置有底側結合部,其能用以連接一外側結合部,該外側結合部設于一樓梯上。
[0019]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其中該組合屋,覆設有板片、墻片、門片或窗戶中的一種或多種。
[0020]采用以上設計后,本實用新型快速組合物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快速組合物在工地可迅速組裝,提高了鋼架建筑的建造速度、建造效率和建造品質(zh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架與底架的組合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側架、底架與頂結合架的組合示意圖。
[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屋頂架與頂結合架的組合示意圖。 [0025]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屋頂架與第二屋頂架的組合示意圖。
[0026]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成品示意圖。
[0027]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嵌合結構的示意圖。
[0028]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嵌合結構的示意圖。
[0029]【符號說明】:
[0030]I底架11底結合桿111擋板
[0031]12底側結合部 13外側結合部 14樓梯
[0032]2側架21下結合桿22第一側結合桿
[0033]23第二側結合桿24上結合桿3頂結合架
[0034]31套合桿32擺置部321斜板
[0035]322擋板4第一屋頂架41第一插置部
[0036]42第一套置部 5第二屋頂架51第二插置部
[0037]52第二套置部 6板片7墻片
[0038]8門片9窗戶。
【具體實施方式】
[0039]本實用新型快速組合屋的結構組成,及所能產(chǎn)生的功效,現(xiàn)配合附圖,舉一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0040]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與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快速組合屋,包括:一底架1、數(shù)個側架2、一頂結合架3、兩第一屋頂架4與兩第二屋頂架5。
[0041]該底架1,位于組合屋最底部,包括有數(shù)個依序連接的底結合桿11,該各底結合桿11頂部斷面略呈“J”字狀,且末端更包括有一擋板111。
[0042]所述該側架2,組置于該底架I上方。該各側架2包括有一下結合桿21、一第一側結合桿22、一第二側結合桿23與一上結合桿24。其中,該下結合桿21斷面略呈“J”字形;又該第一側結合桿22斷面略呈“尸”字形,且該第二側結合桿23斷面略呈“尸”字形。其中,該第一側結合桿22或該第二側結合桿23其中任一者得利用尺寸差異而套置于另一者外部嵌合。所述該側架2的下結合桿21得以嵌合于底結合桿11處。
[0043]所述該頂結合架3,套置于該各側架2頂部,該頂結合架3斷面中,下方為一 “尸”字形套合桿31,上方為一擺置部32,該擺置部32包括有一狀似“J”字形的斜板321與一擋板 322。
[0044]所述該兩第一屋頂架4,整體略呈三角形,底部包括有一第一插置部41,該第一插置部略呈“J”字形。該第一屋頂架4兩側為第一套置部42。
[0045]所述該兩第二屋頂架5,整體略呈三角形,底部包括有一第二插置部51,該第二插置部略呈“ J”字形。該第二屋頂架5兩側為第二套置部52 ;該第二套置部52能與該第一套置部42相互靠接。
[0046]所述該底架I,側邊設置有底側結合部12,其能用以連接一外側結合部13,該外側結合部13設于一樓梯14上。
[0047]進行組合時,如圖2所示,先將底架I固定于地面,接著組置各側架2,將各側架2的下結合桿21插置于底結合桿11中,即能完成各側架2與該底架I的組合;接著各側架2利用其第一側結合桿22與鄰接的另一塊側架2的第二側結合桿23借由尺寸差異得以套置嵌合,即能完成鄰接的側架2組合;經(jīng)完成所有側架2的組合后,如圖3,組置該頂結合架3于各側架2頂部,而后再將該兩第一屋頂架4與第二屋頂架5 (如圖4與圖5)組置于該頂結合架3上,即能完成組合,相當快速方便。
[0048]本實用新型快速組合屋,依需要而能覆設有板片6、墻面7、門片8或窗戶9。
[0049]本實用新型的嵌合結構,至少能包括如圖7或圖8的結構或形狀者,當然不以此為限。
[0050]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快速組合屋在產(chǎn)業(yè)上確實得以利用,有效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長期存在的問題并達成相關使用者與消費者長期的需求,本新型并非能輕易完成。
[0051]本實用新型雖借由前述實施例來描述,但仍可變化其形態(tài)與細節(jié),于不脫離本新型的精神而達成,并由熟悉此項技藝的人可了解。前述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僅借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原理可以具體實施的方式之一,但并不以此為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快速組合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架,位于組合屋最底部,包括有數(shù)個依序連接的底結合桿; 數(shù)個側架,組置于該底架上方,該各側架包括有一下結合桿、一第一側結合桿、一第二側結合桿與一上結合桿;其中,該下結合桿能與底結合桿嵌合,且該第一側結合桿能與相鄰的另一側架的該第二側結合桿利用尺寸差異而嵌合; 一頂結合架,用以套置于該各側架頂部,該頂結合架斷面中,下方為一套合桿,上方為一擺置部; 兩第一屋頂架,呈三角形,底部設有一第一插置部,該第一插置部能與該頂結合架的擺置部嵌合;又該第一屋頂架兩側為第一套置部; 兩第二屋頂架,呈三角形,底部包括有一第二插置部,該第二插置部能與該頂結合架的擺置部嵌合;又該第二屋頂架兩側為第二套置部;該各第二插置部能用以與鄰接的該第一屋頂架的第一套置部嵌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合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該各底結合桿頂部斷面呈J字狀,且末端包括有一擋板。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合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下結合桿斷面呈J字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合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側結合桿斷面呈尸字形,且該第二側結合桿斷面呈尸字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合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頂結合架斷面中,下方為一尸字形套合桿。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合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擺置部包括有一狀似J字形的斜板與一擋板。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合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一插置部呈J字形。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合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插置部呈J字形。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合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底架,側邊設置有底側結合部,其能用以連接一外側結合部,該外側結合部設于一樓梯上。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組合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組合屋,覆設有板片、墻片、門片或窗戶中的一種或多種。
【文檔編號】E04B1/343GK203808242SQ201420098261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12日
【發(fā)明者】邱創(chuàng)偉 申請人:邱創(chuàng)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