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它包括第一矩形頂棚框、第二矩形頂棚框、第一導水直板、第一側面透明面板、第二側面透明面板、第一頂面透明面板、第二頂面透明面板、第二導水直板、密封膠層、擋水板、第三導水直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一支撐桿、第二支撐桿和第四導水直板,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溫室頂棚設計成夾角為60~90度的三角形頂棚,使得頂棚上產(chǎn)生的露水不會直接向下滴到植物上,而是會沿頂面透明面板向下流動,并由導水直板通過對應的通孔導出到溫室外部,這樣溫室頂棚上的露水不會滴到植物上,保證了植物生長的正常環(huán)境濕度;防止了露水長時間的滴到植物上,導致的植物爛根。
【專利說明】一種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溫室大棚【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冬天為了讓熱帶植物保持良好的生長狀態(tài),需要將植物種植在溫室大棚內(nèi),溫室大棚內(nèi)的溫度控制系統(tǒng)和濕度控制系統(tǒng)共同工作,使溫室大棚內(nèi)保持熱帶植物生長需要的溫度和濕度。由于溫室大棚內(nèi)的濕度較高,并且溫室頂棚內(nèi)外的溫差較大,使得溫室頂棚內(nèi)壁上往往會形成露水,另外,由于現(xiàn)有的溫室大棚的頂棚為平頂或半球頂,露水會由平頂或半球頂直接滴到植物上,影響了植物生長的正常環(huán)境濕度,使得植物容易有病害產(chǎn)生。同時,如果露水長時間的滴到植物上,會導致植物的爛根,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另外,如果露水滴到名貴花卉,在陽光的照射下容易灼傷名貴花卉。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該溫室頂棚結構能將溫室頂棚的露水導出,防止露水直接滴到植物上,保證了植物的正常生長。
[0004]為實現(xiàn)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導水直板、第二導水直板、第一矩形頂棚框和第二矩形頂棚框,其中,第一矩形頂棚框的頂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的頂端固定連接,第一矩形頂棚框的一側與第二矩形頂棚框的一側之間固定有第一側面透明面板,第一矩形頂棚框的另一側與第二矩形頂棚框的另一側之間固定有第二側面透明面板,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內(nèi)固定有第一頂面透明面板,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內(nèi)固定有第二頂面透明面板,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與第二矩形頂棚框之間的夾角為60度?90度;
[0005]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的一側與第一導水直板的前端固定連接,第一矩形頂棚框的另一側與第一導水直板的后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導水直板內(nèi)側與第一頂面透明面板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層,第一導水直板前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頂端的距離小于第一導水直板后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頂端的距離;
[0006]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的一側與第二導水直板的前端固定連接,第二矩形頂棚框的另一側與第二導水直板的后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導水直板內(nèi)側與第二頂面透明面板之間也設置有密封膠層,第二導水直板前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頂端的距離小于第二導水直板后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頂端的距離;
[0007]所述第一導水直板和第二導水直板的外側均固定有擋水板,所述第二側面透明面板上開設有與第一導水直板后端對應的第一通孔,第二側面透明面板上還開設有與第二導水直板后端對應的第二通孔。
[0008]進一步地,它還包括第三導水直板,所述第三導水直板的前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的一側固定連接,且第三導水直板的前端位于第一導水直板的前端的下方,所述第三導水直板的后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的另一側固定連接,且第三導水直板的后端位于第一導水直板的后端的下方,所述第三導水直板的內(nèi)側與第一頂面透明面板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層,所述第三導水直板的外側固定有擋水板,所述第三導水直板與第一導水直板平行,所述第二側面透明面板上還開設有與第三導水直板后端對應的第三通孔。
[0009]進一步地,它還包括第四導水直板,所述第四導水直板的前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的一側固定連接,且第四導水直板的前端位于第二導水直板的前端的下方,所述第四導水直板的后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的另一側固定連接,且第四導水直板的后端位于第二導水直板的后端的下方,所述第四導水直板的內(nèi)側與第二頂面透明面板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層,所述第四導水直板的外側固定有擋水板,所述第四導水直板與第二導水直板平行,所述第二側面透明面板上還開設有與第四導水直板后端對應的第四通孔。
[0010]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導水直板前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頂端的距離為0.9米?1.1米,所述第一導水直板后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頂端的距離為1.4米?1.6米,所述第三導水直板到第一導水直板的距離為1.9米?2.1米。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導水直板前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頂端的距離為0.9米?1.1米,所述第二導水直板后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頂端的距離為1.4米?1.6米,所述第四導水直板到第二導水直板的距離為1.9米?2.1米。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側面透明面板、第二側面透明面板、第一頂面透明面板和第二頂面透明面板均為塑料面板。
[0013]或者,所述第一側面透明面板、第二側面透明面板、第一頂面透明面板和第二頂面透明面板均為玻璃面板。
[0014]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一側與另一側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桿,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一側與另一側之間也設有第一支撐桿,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頂端與底端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頂端與底端之間也設有第二支撐桿。
[0015]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溫室頂棚設計成夾角為60度?90度的三角形頂棚,使得頂棚上產(chǎn)生的露水不會直接向下滴到植物上,而是會沿第一頂面透明面板和第二頂面透明面板向下流動,第一頂面透明面板上的露水向下流,并由第一導水直板通過第二側面透明面板的第一通孔導出到溫室外部;所述第二導水直板、第三導水直板和第四導水直板通過上述相同的方式將露水導出到溫室外部,這樣溫室頂棚上的露水不會滴到植物上,保證了植物生長的正常環(huán)境濕度;防止了露水長時間的滴到植物上,導致的植物爛根;避免了露水滴到名貴花卉造成的名貴花卉被太陽灼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不含第一側面透明面板和第二側面透明面板部分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
[0019]圖4為圖2的A-A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0021]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0022]其中,I一第一矩形頂棚框、2—第二矩形頂棚框、3—第一導水直板、4一第一側面透明面板、5—第二側面透明面板、6—第一頂面透明面板、7—第二頂面透明面板、8—第二導水直板、9 一密封I父層、10—擋水板、11 一第二導水直板、12 一第一通孔、13 一第二通孔、14 一第三通孔、15—第四通孔、16—第一支撐桿、17—第二支撐桿、18—第四導水直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4]如圖1?6所示的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它包括第一導水直板3、第二導水直板8、第一矩形頂棚框I和第二矩形頂棚框2,其中,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頂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頂端固定連接,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一側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一側之間固定有第一側面透明面板4,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另一側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另一側之間固定有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I內(nèi)固定有第一頂面透明面板6,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2內(nèi)固定有第二頂面透明面板7,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I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之間的夾角為60度?90度;
[0025]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一側與第一導水直板3的前端固定連接,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另一側與第一導水直板3的后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導水直板3內(nèi)側與第一頂面透明面板6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層9,第一導水直板3前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頂端的距離小于第一導水直板3后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頂端的距離;
[0026]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一側與第二導水直板8的前端固定連接,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另一側與第二導水直板8的后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導水直板8內(nèi)側與第二頂面透明面板7之間也設置有密封膠層9,第二導水直板8前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頂端的距離小于第二導水直板8后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頂端的距離;
[0027]所述第一導水直板3和第二導水直板8的外側均固定有擋水板10,所述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上開設有與第一導水直板3后端對應的第一通孔12,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上還開設有與第二導水直板8后端對應的第二通孔13。
[0028]上述第一矩形頂棚框I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之間角度的設置能使露水不會直接垂直下滴。
[0029]上述技術方案中,它還包括第三導水直板11,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的前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一側固定連接,且第三導水直板11的前端位于第一導水直板3的前端的下方,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的后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另一側固定連接,且第三導水直板11的后端位于第一導水直板3的后端的下方,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的內(nèi)側與第一頂面透明面板6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層9,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的外側固定有擋水板10,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與第一導水直板3平行,所述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上還開設有與第三導水直板11后端對應的第三通孔14。
[0030]上述技術方案中,它還包括第四導水直板18,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的前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一側固定連接,且第四導水直板18的前端位于第二導水直板8的前端的下方,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的后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另一側固定連接,且第四導水直板18的后端位于第二導水直板8的后端的下方,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的內(nèi)側與第二頂面透明面板7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層9,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的外側固定有擋水板10,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與第二導水直板8平行,所述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上還開設有與第四導水直板18后端對應的第四通孔15。
[0031]上述第一導水直板3、第二導水直板8、第三導水直板11和第四導水直板18均為左高右低的傾斜布置形式,頂面透明面板上留下的露水由上述導水直板通過對應的通孔導出溫室頂棚外。
[0032]上述擋水板10能防止露水由導水直板中漏出。
[0033]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導水直板3前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頂端的距離為0.9米?1.1米,所述第一導水直板3后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頂端的距離為1.4米?1.6米,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到第一導水直板3的距離為1.9米?2.1米。
[0034]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導水直板8前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頂端的距離為0.9米?1.1米,所述第二導水直板8后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頂端的距離為1.4米?1.6米,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到第二導水直板8的距離為1.9米?2.1米。
[0035]上述技術方案中,導水直板前端與矩形頂棚框頂端的距離,以及導水直板后端與矩形頂棚框頂端的距離決定了導水直板的傾斜程度。
[0036]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到第一導水直板3的距離,保證了處于第三導水直板11到第一導水直板3之間的露水能被順利導出,如果大于此距離則可能會出現(xiàn)露水還沒到導水直板即下滴的情況。如果小于此距離則可能造成材料的浪費。同樣的,上述第四導水直板18到第二導水直板8的距離也保證了處于第四導水直板18到第二導水直板8之間的露水能被順利導出。
[0037]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側面透明面板4、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第一頂面透明面板6和第二頂面透明面板7均為塑料面板?;蛘?,所述第一側面透明面板4、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第一頂面透明面板6和第二頂面透明面板7均為玻璃面板。
[0038]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I 一側與另一側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桿16,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2 —側與另一側之間也設有第一支撐桿16,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I頂端與底端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桿17,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2頂端與底端之間也設有第二支撐桿17。上述第一支撐桿16和第二支撐桿17用于增加矩形頂棚框的強度,使矩形頂棚框能承受積雨或積雪的壓力。
[0039]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上述溫室頂棚底部安裝溫室側墻,溫室側墻外側設置與通孔對應的積水箱。頂面透明面板上的露水沿頂面透明面板向下流動,并導入對應的導水直板中,露水沿導水直板通過相應的通孔導出溫室頂棚外,并落到溫室側墻外側的積水箱中,這些收集的露水可用于對其他植物的灌溉。
[0040]本說明書未作詳細描述的內(nèi)容屬于本領域?qū)I(yè)技術人員公知的現(xiàn)有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導水直板(3)、第二導水直板(8)、第一矩形頂棚框(I)和第二矩形頂棚框(2),其中,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頂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頂端固定連接,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一側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一側之間固定有第一側面透明面板(4),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另一側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另一側之間固定有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I)內(nèi)固定有第一頂面透明面板(6),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2)內(nèi)固定有第二頂面透明面板(7),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I)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之間的夾角為60度~90度; 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一側與第一導水直板(3)的前端固定連接,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另一側與第一導水直板(3 )的后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導水直板(3 )內(nèi)側與第一頂面透明面板(6)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層(9),第一導水直板(3)前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頂端的距離小于第一導水直板(3)后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頂端的距離; 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一側與第二導水直板(8)的前端固定連接,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另一側與第二導水直板(8)的后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導水直板(8)內(nèi)側與第二頂面透明面板(7)之間也設置有密封膠層(9),第二導水直板(8)前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頂端的距離小于第二導水直板(8)后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頂端的距離; 所述第一導水直板(3)和第二導水直板(8)的外側均固定有擋水板(10),所述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上開設有與第一導水直板(3)后端對應的第一通孔(12),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上還開設有與第二導水直板(8)后端對應的第二通孔(1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第三導水直板(11),所 述第三導水直板(11)的前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一側固定連接,且第三導水直板(11)的前端位于第一導水直板(3)的前端的下方,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的后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的另一側固定連接,且第三導水直板(11)的后端位于第一導水直板(3)的后端的下方,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的內(nèi)側與第一頂面透明面板(6)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層(9),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的外側固定有擋水板(10),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與第一導水直板(3)平行,所述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上還開設有與第三導水直板(11)后端對應的第三通孔(14)。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第四導水直板(18),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的前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一側固定連接,且第四導水直板(18)的前端位于第二導水直板(8)的前端的下方,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的后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的另一側固定連接,且第四導水直板(18)的后端位于第二導水直板(8)的后端的下方,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的內(nèi)側與第二頂面透明面板(7)之間設置有密封膠層(9),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的外側固定有擋水板(10),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與第二導水直板(8)平行,所述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上還開設有與第四導水直板(18)后端對應的第四通孔(15)。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水直板(3)前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頂端的距離為0.9米~1.1米,所述第一導水直板(3)后端與第一矩形頂棚框(I)頂端的距離為1.4米~1.6米,所述第三導水直板(11)到第一導水直板(3)的距離為1.9米~2.1米。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水直板(8)前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頂端的距離為0.9米~1.1米,所述第二導水直板(8)后端與第二矩形頂棚框(2)頂端的距離為1.4米~1.6米,所述第四導水直板(18)到第二導水直板(8)的距離為1.9米~2.1米。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面透明面板(4)、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第一頂面透明面板(6)和第二頂面透明面板(7)均為塑料面板。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面透明面板(4)、第二側面透明面板(5)、第一頂面透明面板(6)和第二頂面透明面板(7)均為玻璃面板。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導流露水的溫室頂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1) 一側與另一側之間設有第一支撐桿(16),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2)—側與另一側之間也設有第一支撐桿(16),所述第一矩形頂棚框(I)頂端與底端之間設有第二支撐桿(17),所述第二矩形頂棚框(2)頂端與底端之間也設有第二支撐桿(17)。
【文檔編號】E04D13/04GK203735174SQ201420054663
【公開日】2014年7月30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月28日
【發(fā)明者】童翔, 楊皓瓊, 李其友, 孫玉宏, 周謨兵, 趙志遠, 彭金光, 王萍, 朱永生, 周爭明, 王蕾, 曹瑩瑩 申請人:武漢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