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沖擊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342551閱讀:19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沖擊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沖擊工具,是指一種至少能夠對工具頭進行沖擊動作,從而對被加工體(混凝土)執(zhí)行錘擊作業(yè)的沖擊工具。
背景技術
本發(fā)明涉及沖擊工具技術領域,例如,在使用電動錘鉆進行作業(yè)時,在錘擊模式 下,工具頭在軸向進行沖擊動作從而電動錘鉆進行錘擊作業(yè),此時,從減輕操作者負擔的角 度來看,最好能夠將操作馬達驅動用電開關的手動操作部件(扳機)固定在該電開關處于 閉合狀態(tài)(“開”狀態(tài))的閉合位置,而在錘鉆模式下,工具頭進行沖擊動作與繞軸線的旋 轉動作從而電動錘鉆進行錘鉆作業(yè),從作業(yè)的性質來看,最好能夠不將手動操作部件固定 從而操作者能夠自由操作使其處于非閉合位置或閉合位置。像這樣的電動錘鉆例如在日本 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6-957號中有披露,即電動錘鉆具有開關選擇功能從而能夠選擇手 動操作部件的固定與非固定。在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6-957號(專利文獻1)中,于 連接工具機身和把手的區(qū)域上設置有可動部件,在工具機身側的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切換到 錘擊模式時,該可動部件隨該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一起聯動,從而將把手側的扳機固定在使 電開關處于“開”狀態(tài)的閉合位置。另外,在沖擊工具上,進行加工作業(yè)時,因為在工具機身上會產生震動,所以為了 保護操作者,有時將把手通過緩沖件連接在工具機身(震動產生部)上從而構成防震把手。 例如,在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6-272511號(專利文獻2)中公開有這樣的沖擊工具。然而,對于沖擊工具,因結構上的原因,很難同時具有開關選擇功能與把手防震功 能,因此,在這一點上還有待改進。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6-957號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6-272511號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技術,以實現能夠切換工具頭作業(yè)模式的 沖擊工具同時具有開關選擇功能與把手防震功能。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沖擊工具的較佳形態(tài)為,沖擊工具具有馬達、工具機 身、把手、防震用緩沖件、手動操作部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與可動部件。工具機身將馬達 收裝,并且其頭端區(qū)域可安裝由該馬達所驅動的工具頭。把手由操作者所抓握,配置在工 具機身一側,具體是配置在安裝工具頭的頭端區(qū)域的相反側。防震用緩沖件配置在工具機 身與把手之間,以可使工具機身與把手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產生相對移動的方式將二者連 接。本發(fā)明中的“防震用緩沖件”典型的是指彈簧,也包括橡膠。手動操作部件設置在把手 上,用于使馬達運轉,從使馬達通電的閉合位置向切斷該通電的非閉合位置被施加作用力, 并且其通常情況下被置于非閉合位置,通過手指可操作其在非閉合位置與閉合位置之間切 換。關于手動操作部件的“操作”方式,包括通過導向部件在直線上移動的方式、或沿曲線移動的方式,還包括以支點為中心轉動的方式,可適當地選擇任一合適的方式。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設置在工具機身上,可對該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進行作業(yè)模式的切換操作,以在持續(xù)地驅動工具頭的第1作業(yè)模式與隨意地驅動工具頭的第2作業(yè)模式之 間切換。本發(fā)明的“第1作業(yè)模式”是指,不必用手指一直維持手動操作部件使其處于閉合 位置,通過持續(xù)地驅動馬達從而執(zhí)行只使工具頭進行沖擊動作的錘擊作業(yè)的作業(yè)模式。本 發(fā)明的“第2作業(yè)模式”是指,用手指將手動操作部件在閉合位置與非閉合位置之間操作, 通過隨意地(間斷性地)驅動馬達從而執(zhí)行,使工具頭進行沖擊動作與轉動動作的錘鉆作 業(yè)、只進行沖擊動作的錘擊作業(yè)、或者只進行轉動動作的鉆動作業(yè)。關于本發(fā)明的“作業(yè) 模式的切換操作”,包括例如使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繞特定的軸線轉動的轉動操作式、或使作 業(yè)模式切換部件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做直線滑動的直線操作式,可選擇任一適當的操作方 式??蓜硬考S著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的切換操作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上移動,當該作業(yè)模 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1作業(yè)模式一側時,該可動部件靠近把手,使手動操作部件從非閉 合位置向閉合位置移動,并固定在該閉合位置,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2作業(yè)模 式一側時,該可動部件離開把手,解除手動操作部件的固定,從而,使該手動操作部件回復 到非閉合位置而可由手指對該手動操作部件進行操作。在本發(fā)明較佳的形態(tài)中,為了防止在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1作業(yè)模式一 側而手動操作部件被可動部件固定在閉合位置的狀態(tài)下,工具機身中產生的震動通過至少 包括可動部件及手動操作部件的震動傳遞路徑傳遞到把手上,在震動傳遞路徑的任意區(qū)域 設置有防震用的彈性部件。本發(fā)明的“彈性部件的配置”的方式,廣泛地包括,例如,將彈性 部件配置在可動部件與手動操作部件之間的方式,或者是可動部件與手動操作部件中至少 一方在結構上包括彈性部件的方式。本發(fā)明中的“彈性部件”典型的是指彈簧,也包括橡膠。若采用具有如上結構的本發(fā)明,當由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選擇到第1作業(yè)模式時, 手動操作部件被可動部件固定在閉合位置。在此狀態(tài)下,持續(xù)地驅動馬達(工具頭),從而, 例如,可進行錘擊作業(yè)。而當選擇到第2作業(yè)模式時,用手指適當地進行手動操作部件的閉 合操作及非閉合操作,從而間斷性地(隨意地)驅動馬達(工具頭),以進行例如錘鉆作業(yè)、 錘擊作業(yè)或者鉆動作業(yè)。特別地,若采用本發(fā)明,可通過防震用緩沖件,防止或降低驅動工具頭而進行特定 的加工作業(yè)時、在工具機身中產生的震動向把手一側的傳遞。此時,在第1作業(yè)模式下驅動 沖擊工具,即在可動部件將手動操作部件固定在閉合位置的狀態(tài)下驅動,工具機身中產生 的震動,通過至少包括可動部件及手動操作部件的震動傳遞路徑傳遞到把手上。然而,若采 用本發(fā)明,在手動操作部件被可動部件固定在閉合位置的狀態(tài)下,因為在震動傳遞路徑的 任意區(qū)域配置有彈性部件,所以,即使工具機身產生震動,該震動向把手的傳遞也能夠被彈 性部件防止或降低。S卩,若采用本發(fā)明,在通過防震用緩沖件將把手連接在工具機身上的同時,可根據 工具頭的作業(yè)模式,在將手動操作部件固定在閉合位置的形態(tài)與將手動操作部件用手指自 由操作的形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也就是說,實現了同時具有開關選擇功能與防震功能。本發(fā)明的沖擊工具還具有這樣的形態(tài),將彈性部件作為手動操作部件的一個構成 要素。“一個構成要素”是指,例如,手動操作部件由多個構成部件構成,這多個構成部件通 過彈性部件相互連接的形態(tài)。
若采用這樣的本發(fā)明,可通過包括手動操作部件本身的彈性部件來防止或降低, 在手動操作部件被可動部件固定在閉合位置從而在第1作業(yè)模式下進行驅動時,從可動部 件向手動操作部件一側傳遞的震動。本發(fā)明的沖擊工具還具有如下的形態(tài),手動操作部件包括可由手指進行操作的 操作部件主體部,以可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上做相對自由轉動的方式安裝在該操作部件主 體部上的操縱桿,與通過施加作用力使該操縱桿向工具頭一側轉動的壓縮彈簧。當作業(yè)模 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1作業(yè)模式時,手動操作部件被固定在閉合位置,這一過程是這樣 實現的,該手動操作部件的操縱桿被可動部件向把手一側推動,從而,通過壓縮彈簧的作 用,該手動操作部件的操作部件主體部被移向閉合位置并固定在該閉合位置。若采用這樣的本發(fā)明,通過如上的結構,可在手動操作部件一側較合理地構成手 動操作部件的防震結構。本發(fā)明的沖擊工具還具有這樣的形態(tài),沖擊工具具有對操作部件主體部向非閉合 位置施加作用力的施力部件。并且,壓縮彈簧所設定的安裝載荷比下述載荷大,即操作部件 主體部被移動到閉合位置后時,施力部件上產生作用的載荷。本發(fā)明的“安裝載荷”是指, 在安裝壓縮彈簧時,為使該壓縮彈簧產生一定的變形量所施加的初始載荷。若采用這樣的本發(fā)明,可在第1作業(yè)模式下進行驅動時,通過可動部件使操作部 件主體部可靠地向閉合位置移動并固定在該閉合位置,并且,在該固定狀態(tài)下發(fā)揮壓縮彈 簧的防震效果。本發(fā)明的沖擊工具還具有這樣的形態(tài),沖擊工具還具有通過在閉合位置與非閉合 位置之間的移動使馬達運轉或停止的第2手動操作部件。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 2作業(yè)模式一側時,第2手動操作部件,被可動部件操作而從非閉合位置向閉合位置一側移 動,并被固定在該閉合位置,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1作業(yè)模式一側時,由可動部 件解除對第2手動操作部件的固定,從而可通過手指對該第2手動操作部件進行操作。關 于本發(fā)明的第2手動操作部件的“操作”方式,包括通過導向部件在直線上移動的方式、或 沿曲線移動的方式,還包括以支點為中心轉動的方式,可適當地選擇任一合適的方式。若采用這樣的本發(fā)明,當由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選擇到第1作業(yè)模式時,手動操作 部件被可動部件固定在閉合位置,可用手指對第2手動操作部件進行操作。此時,操作者可 通過手指操作第2手動操作部件使工具頭持續(xù)地驅動,從而進行錘擊作業(yè)。而當選擇到第 2作業(yè)模式時,第2手動操作部件被可動部件固定在閉合位置,可用手指對手動操作部件進 行操作。此時,操作者可通過手指操作手動操作部件間斷性地驅動工具頭,從而可進行例如 錘鉆作業(yè)、錘擊作業(yè)或鉆動作業(yè)。另外,本發(fā)明優(yōu)選,當第2手動操作部件被可動部件移動并固定到閉合位置時,第 2手動操作部件被收裝在工具機身內所形成的收裝空間中。采用這樣的結構時,操作者可用 眼睛直接觀察第2手動操作部件是否被收裝在收裝空間中,從而判別現在的作業(yè)模式是第 1作業(yè)模式還是第2作業(yè)模式。本發(fā)明的沖擊工具還具有如下的形態(tài),在第2手動操作部件被可動部件固定在閉 合位置的狀態(tài)下,第2手動操作部件與可動部件,通過與彈性部件不同的第2彈性部件,彈 性地被連接著。若采用這樣的本發(fā)明,隨著作 業(yè)模式切換部件的切換操作,可動部件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上移動的移動量,與被可動部件操作的第2手動操作部件的移動量會有差值,其移動量之差可被第2彈性部件吸收。換言之,通過設置第2彈性部件,能夠任意地設定可動 部件的移動量與第2手動操作部件的移動量,因而,提高了設計上的自由度。本發(fā)明的沖擊工具還具有如下的形態(tài),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采用可繞與工具頭的軸 線方向交叉的軸線自由轉動的轉動操作式的結構,該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具有在離開上述軸 線一定距離的位置上與可動部件相卡合的偏心軸部,該偏心軸部通過繞上述軸線的轉動使 可動部件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上移動,可動部件在與偏心軸部卡合的區(qū)域形成凸輪面,該 凸輪面使得,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1作業(yè)模式時,與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的轉動 角度相對應的、可動部件在工具頭軸線方向上的移動量,與偏心軸部在工具頭軸線方向上 的移動分量不同。若采用這樣的本發(fā)明,因具有如上的結構,可調整凸輪面的形狀從而自由地設定 可動部件的移動量。本發(fā)明的沖擊工具還具有如下的形態(tài),防震用緩沖件隔著工具頭的軸線配置在該 工具頭的軸線的兩側,在這兩個防震用緩沖件之間配置著可動部件。像這樣地,通過在工具 頭的軸線的兩側配置防震用緩沖件,可使得,當對沖擊工具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上施加按 壓力而將工具頭按壓在被加工體上進行加工作業(yè)時,該按壓操作穩(wěn)定地進行。而且,通過在 防震用緩沖件之間配置可動部件,形成了合理的配置結構。本發(fā)明的沖擊工具還具有其他的形態(tài),沖擊工具具有馬達、工具機身、把手、防震 用緩沖件、手動操作部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與可動部件。工具機身將馬達收裝,并且其頭 端區(qū)域可安裝由該馬達所驅動的工具頭。把手由操作者所抓握,配置在工具機身一側,具體 是配置在安裝工具頭的頭端區(qū)域的相反側。防震用緩沖件配置在工具機身與把手之間,以 可使工具機身與把手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產生相對移動的方式將二者連接。本發(fā)明中的 “防震用緩沖件”典型的是指彈簧,也包括橡膠。手動操作部件設置在把手上,用于使馬達運 轉,從使馬達通電的閉合位置向切斷該通電的非閉合位置被施加作用力,并且其通常情況 下被置于非閉合位置,通過手指可操作其在非閉合位置與閉合位置之間切換。關于手動操 作部件的“操作”方式,包括通過導向部件在直線上移動的方式、或沿曲線移動的方式,還包 括以支點為中心轉動的方式,可適當地選擇任一合適的方式。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設置在工具機身上,可對該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進行作業(yè)模式的 切換操作,以在持續(xù)地驅動工具頭的第1作業(yè)模式與隨意地驅動工具頭的第2作業(yè)模式之 間切換。本發(fā)明的“第1作業(yè)模式”是指,不必用手指一直維持手動操作部件使其處于閉合 位置,通過持續(xù)地驅動馬達從而執(zhí)行只使工具頭進行沖擊動作的錘擊作業(yè)的作業(yè)模式。本 發(fā)明的“第2作業(yè)模式”是指,用手指將手動操作部件在閉合位置與非閉合位置之間操作, 通過隨意地(間斷性地)驅動馬達從而執(zhí)行,使工具頭進行沖擊動作與轉動動作的錘鉆作 業(yè)、只進行沖擊動作的錘擊作業(yè)、或者只進行轉動動作的鉆動作業(yè)。關于本發(fā)明的“作業(yè)模 式的切換操作”,包括例如使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繞特定的軸線轉動的轉動操作式、或使作業(yè) 模式切換部件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上做直線滑動的直線操作式,可選擇任一適當的操作方 式??蓜硬考S著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的切換操作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移動,當該作業(yè)模式 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1作業(yè)模式一側時,該可動部件靠近把手,使手動操作部件從非閉合 位置向閉合位置移動,并固定在該閉合位置,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2作業(yè)模式一側時,該可動部件離開把手,解除手動操作部件的固定,從而,使該手動操作部件回復而可由手指對該手動操作部件進行操作。在本發(fā)明的沖擊工具的其他形態(tài)中,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1作業(yè)模式 時與被切換到第2作業(yè)模式時,把手受到的防震用彈簧的載荷不相同。本發(fā)明的“彈簧載 荷”是指,當對沖擊工具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上施加按壓力而將工具頭按壓在被加工體上 進行加工作業(yè)時,工具機身側與把手側之間的緩沖用彈簧部件上產生的作用載荷,即相當 于抓握把手而將沖擊工具按壓在被加工體上時的按壓力。在本發(fā)明中,關于根據作業(yè)模式 而使防震用彈簧的載荷不同的方法,其在結構上是這樣實現的,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 換到第1作業(yè)模式、手動操作部件被可動部件固定在閉合位置時,例如,將該手動操作部件 與可動部件通過防震用的彈性部件連接。若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可實現在能夠切換工具頭作業(yè)模式的沖擊工具上,同 時具有開關選擇功能與把手防震功能。


圖1為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電動錘鉆的整體結構的局部剖面圖;圖2為所示為開關操作用的滑動片的結構及滑動片與吸收震動用的線圈彈簧的 配置方式;圖3為表示握把的工作狀態(tài)的剖面圖;圖4為沿圖1中A-A線的剖面圖;圖5所示為從圖1中B向所看到的第2操作部件及承受部件;圖6的放大局部剖面圖所示為被作業(yè)模式切換盤所操作的滑動片、與被該滑動片 所操作的第1操作部件及第2操作部件的工作狀態(tài),圖中所示為選擇到空檔模式時的狀 態(tài);圖7的放大局部剖面圖所示為被作業(yè)模式切換盤所操作的滑動片、與被該滑動片 所操作的第1操作部件及第2操作部件的工作狀態(tài),圖中所示為選擇到第2錘擊模式時的 狀態(tài);圖8的放大局部剖面圖所示為被作業(yè)模式切換盤所操作的滑動片、與被該滑動片 所操作的第1操作部件及第2操作部件的工作狀態(tài),圖中所示為選擇到第1錘擊模式時的 狀態(tài);圖9的放大局部剖面圖所示為被作業(yè)模式切換盤所操作的滑動片、與被該滑動片 所操作的第1操作部件及第2操作部件的工作狀態(tài),圖中所示為選擇到錘鉆模式時的狀 態(tài);圖10為表示作業(yè)模式切換盤與滑動片的工作狀態(tài)的圖,圖中所示為選擇到空檔 模式時的情況;圖11為表示作業(yè)模式切換盤與滑動片的工作狀態(tài)的圖,圖中所示為選擇到第2錘 擊模式時的情況;圖12為表示作業(yè)模式切換盤與滑動片的工作狀態(tài)的圖,圖中所示為選擇到第1錘 擊模式時的情況;圖13為表示作業(yè)模式切換盤與滑動片的工作狀態(tài)的圖,圖中所示為選擇到錘鉆模式時的情況;圖14為本實施方式的控制電路170的電路結構圖;圖15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第1操作部件的結構的局部視圖,圖中所示 為選擇到第2錘擊模式之外的模式時的狀態(tài);圖16為圖15所示的實施方式的第1操作部件的結構的局部視圖,圖中所示為選 擇到第2錘擊模式時的狀態(tài)。符號說明101電動錘鉆(電動工具)103機身部(工具機身)103a后方內部空間105馬達殼107傳動機構殼108 后罩108a 開口部109 握把109a上部側連接區(qū)域109b握把內部空間111驅動馬達113運動轉變機構Il5沖擊構件117動力傳遞機構118離合器切換機構119錘頭(工具頭)121 曲軸123曲柄臂125 活塞127 氣缸129 撞錘131 撞栓133中間齒輪135中間軸137第1錐齒輪139第2錐齒輪141第1開關部142安裝軸143第1操作部件(手動操作部件)143a操作部件主體部143b 操縱桿143c扭簧( 彈性部件)
143d 上端部143e角狀突起143f壓縮線圈彈簧(彈性部件)
144 支點145第2操作部件(第2手動操作部件)145a 按鈕部145b 上端部145c 軸部146第2開關部147 彈簧148 螺釘149承受部件149a 爪部149b U字形承受部151作業(yè)模式切換盤(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151a轉動軸線152偏心軸(偏心軸部)153滑動片153a后端突出部153b 長槽153c 通孔153d柱狀導向件153e 后緣154線圈彈簧(第2彈性部件)155連接件155a柱狀導向件157連接部159卡合孔159a后側卡合面159b前側卡合面159c游離凹部161吸收震動用的線圈彈簧(防震用緩沖件)163轉動軸165波紋管167發(fā)光燈170控制電路171控制器172電路電源部173開關檢測電路
174運算驅動部175馬達控制電路電源部176馬達控制部177驅動電路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圖1-14來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采用電動錘鉆來作為沖擊工具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圖1所示為電動錘鉆的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概括地看,本 實施方式的電動錘鉆在結構上主要包括形成電動錘鉆101外部輪廓的機身部103,在該機 身部103的長度方向的頭端區(qū)域(圖中左側)、以裝卸自由的方式安裝于工具保持件(為方 便,省略其圖示)上的呈長軸狀的錘頭119,連接在機身部103的長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圖 中右側)上的、操作者所抓握的握把109。機身部103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工具機身”,錘頭 119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工具頭”。另外,握把109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操作者抓握用的) 把手”。錘頭119安裝在作為工具頭安裝部的工具保持件上,并在可沿其軸向(機身部103 的長度方向)相對往復運動而在周向相對轉動受到限制的狀態(tài)下被保持。為了說明上的方 便,將錘頭119 一側稱為前側,握把109 —側稱為后側。機身部103在結構上主要包括收裝有驅動馬達111的馬達殼105,以及收裝有運 動轉變機構113、沖擊構件115、以及動力傳遞機構117的傳動機構殼107。驅動馬達111對 應于本發(fā)明的“馬達”。驅動馬達111的配置方向使得,其旋轉軸與縱向(圖1中上下方向) 一致從而大體上垂直于機身部103的長度方向(即,錘頭的軸向)。驅動馬達111產生的旋 轉動力,通過運動轉變機構113適當地轉變?yōu)橹本€運動后,輸出傳遞給沖擊構件115,通過 該沖擊構件115,在錘頭的軸向(圖1中左右方向)上產生沖擊力。驅動馬達111產生的旋 轉動力,還通過動力傳遞機構117進行適當地減速之后,作為轉動力輸出傳遞給錘頭119, 使該錘頭119在其周向做旋轉運動。握把109在結構上是個操作者抓握用的把手,其設置于機身部103上,具體是設置 于,在錘頭119軸線方向上和工具保持件相反的一側。從側面看該握把109大致形成沿與 錘頭軸向交叉的上下方向配置的日文片假名“二”字形,其上下方向的一端(下端)通過轉 動軸163以能夠向前后方向轉動的形式連接在馬達殼105的后端下部,另一端(上端)通 過吸收震動用的線圈彈簧161連接在后罩108的后端上部,該后罩108覆蓋馬達殼105及 傳動機構殼107的后方區(qū)域。線圈彈簧161對應于本發(fā)明的“防震用緩沖件”。從而,構成 具有防震結構的握把109,防止或降低從機身部103向握把109傳遞的震動。運動轉變機構113,將驅動馬達111的旋轉運動轉變?yōu)橹本€運動并傳遞給沖擊構 件115,其在結構上是個由被驅動馬達111驅動的曲軸121、曲軸臂123、活塞125等構成的 曲柄機構?;钊?25構成所謂驅動沖擊構件115的驅動件,能夠在氣缸127內沿與錘頭軸 向相同的方向滑動。沖擊構件115在結構上主要包括作為沖擊件的撞錘129和作為中間件的撞栓131。 撞錘129以可沿氣缸127的腔內壁自由滑動的方式配置,并通過該氣缸腔內的空氣彈簧的 作用被作滑動運動的活塞125所驅動從而作直線運動。撞栓131以可在工具保持件內自由 滑動的方式配置,并將撞錘129的動能傳遞給錘頭119。
另外,由工具保持件保持的錘頭119,通過動力傳遞機構117與工具保持件一起被 驅動馬達111驅動從而旋轉。如圖1所示,動力傳遞機構117,由被驅動馬達111驅動而旋 轉的中間齒輪133、中間軸135、與中間軸135 —起旋轉的第1錐齒輪137、以及與該第1錐 齒輪137嚙合并繞錘頭119的軸線旋轉的第2錐齒輪139等構成,其將驅動馬達111的旋 轉傳遞給工具保持件,進而傳遞給由該工具保持件保持的錘頭119。在中間齒輪133與中間軸135之間安裝有離合器,以傳遞或切斷驅動馬達111向錘頭119的旋轉輸出,為了看圖方便,省略了其圖示。離合器以不能相對于中間軸135旋轉 而可沿其軸向滑動的方式安裝,通過沿該中間軸135軸向的滑動,該離合器能夠在與中間 齒輪133的離合齒相嚙合的動力傳遞狀態(tài)和解除該嚙合的動力切斷狀態(tài)之間切換。離合器的切換動作是通過選擇(切換)錘頭119作業(yè)模式的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 的手動操作來進行的。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對應于本發(fā)明的“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作業(yè)模 式切換盤151配置在機身部103的外側上表面(大致位于曲柄機構的正上方),能夠在水平 面上繞轉動軸線151a進行轉動操作,該轉動軸線151a是一條與錘頭119的軸線交叉的上 下方向的軸線。通過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的轉動操作,并通過離合器切換機構118,可將動 力傳遞結構117的離合器切換到動力傳遞狀態(tài)或動力切斷狀態(tài)中的任一狀態(tài)。離合器切換 機構118配置在傳動機構殼107內(圖1表示出了其的一部分),其構成了一個將作業(yè)模式 切換盤151的轉動轉變?yōu)橹本€運動從而使離合器沿中間軸135的軸向移動的機構,因其與 本發(fā)明沒有直接的關系,故對其不作詳細的說明。作業(yè)模式的選擇是通過操作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使其繞轉動軸線151a轉動來實 現的。在本實施方式中,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能夠切換到第1錘擊模式、第2錘擊模式、錘 鉆模式以及空檔模式,在機身部103的外側表面上,繞著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的圓周設置有 適當的標記,以顯示第1錘擊模式、第2錘擊模式、錘鉆模式以及空檔模式。操作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使其轉動,當選擇到第1錘擊模式或第2錘擊模式的時 候,通過離合器切換機構118,動力傳遞機構117的離合器被置于動力切斷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 下,若給驅動馬達111通電使其運轉,只有運動轉換機構113被驅動。驅動馬達111產生的 旋轉動力傳遞給運動轉變機構113,該運動轉變機構113的活塞125在氣缸127的腔內做往 復直線運動。若活塞125做直線運動,與此相隨,活塞125的直線運動經過撞錘129、撞栓 131傳遞給錘頭119,從而使錘頭119進行沖擊動作。像這樣地,在離合器被置于動力切斷 狀態(tài)的第1錘擊模式或第2錘擊模式下,錘頭119只進行沖擊動作(錘擊動作),對被加工 體(混凝土)執(zhí)行錘擊作業(yè)。另外,當選擇到錘鉆模式時,通過離合器切換機構118,動力傳遞機構117的離合 器被置于動力傳遞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若給驅動馬達111通電使其運轉,運動轉換機構113 和動力傳遞機構117都被驅動。驅動馬達111產生的旋轉動力,通過中間齒輪133、離合器、 中間軸135、第1及第2錐齒輪137、139,輸出傳遞給工具保持件以及保持在工具保持件上 的錘頭119。如此一來,在離合器被置于動力傳遞狀態(tài)的錘鉆模式下,錘頭119同時進行軸 向的沖擊動作與周向的旋轉動作(鉆動),對被加工體(混凝土)執(zhí)行錘鉆作業(yè)。接下來,主要參照圖6-圖9對操作驅動馬達111 (錘頭119)使其驅動或停止的操 作部件(開關結構)進行說明。在握把109 —側,設置有對第1開關部141進行“開”/“關” 操作(能夠設定在閉合狀態(tài)或非閉合狀態(tài))的第1操作部件143,在機身部103 —側,設置有對第2開關部146進行“開” / “關”操作(能夠設定在閉合狀態(tài)或非閉合狀態(tài))的第2 操作部件145。第1操作部件143對應于本發(fā)明的“手動操作部件”,第2操作部件145對 應于本發(fā)明的“第2手動操作部件”。第1操作部件143是能夠進行扣動操作的扳機式的開 關,第2操作部件145是能夠進行按壓操作的桿式的開關。并且,第1操作部件143與第2 操作部件145在前后方向(錘頭119的軸線方向)上相對配置,都能夠用抓握握把109的 手指進行操作。因此,操作者用一只手就能夠操作工具,實現了操作部操作性能的提高。 第1操作部件143配置在呈中空狀的握把109的握把內部空間109b內。第1操 作部件143沿著握把109的長度方向(與錘頭119的軸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布置,并且在 其布置方向的下部一側,通過安裝軸142以能夠向前后方向(錘頭119的軸向)自由轉動 的方式安裝在握把109上。第1操作部143,能夠在使第1開關部141處于“關”狀態(tài)(也 叫非閉合狀態(tài))的“關”位置(也叫非閉合位置),和通過由操作者的手指扣動操作其上部 一側而使第1開關部141處于“開”狀態(tài)(也叫閉合狀態(tài))的“開”位置(也叫閉合位置) 之間轉動。為了使第1開關部141始終被向“關”狀態(tài)施加作用力,第1開關部141內置有彈 簧(為方便,圖示中省略),通過此彈簧對第1操作部件143從“開”位置向“關”位置施力。 此處所說的彈簧相當于本發(fā)明的“施力部件”。因此,第1操作部件143的上部一側,其設定 的形式為,在沒有進行扣動操作時,其保持在“關”位置從而從握把109的前方開口部向前 方突出(參照圖6),當被手指進行扣動操作,或者是被下述的滑動片153所按下從而處于 “開”位置時,其被收裝在握把109的握把內部空間109b中,從而其前表面與握把前部的外 側表面大致呈共面的狀態(tài)(參照圖7)。第1開關部141在結構上為自動復位式的開關,通 過內置的彈簧其始終被向“關”狀態(tài)施加作用力。第2操作部件145配置在機身部103所形成的后方內部空間103a中。此處所說 的后方內部空間103a相當于本發(fā)明的“收裝空間”。該后方內部空間103a是由傳動機構殼 107和覆蓋該傳動機構殼107后部區(qū)域的后罩108所圍成的空間。第2操作部件145,與第 1操作部件143相對配置,由沿著與錘頭119的軸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布置的呈長方形的板狀 部件構成(參照圖5),并且,其布置方向上的下部側的軸部145c被承受部件149支承,從而 能夠向前后方向(錘頭119的軸線方向)自由轉動。另外,配置有第2操作部件145的機身部103的后方區(qū)域,是遠離錘頭119的區(qū)域, 相對于錘頭119而言也是死角區(qū)域。因此,配置在該后方區(qū)域的第2操作部件145,不容易 受到錘擊作業(yè)或錘鉆作業(yè)時被加工體(混凝土)產生的粉塵的影響,防塵性較好。第2操作部件145能夠在未經過手指操作的“關”位置(非閉合位置),和由手指操 作從而對第2開關部146施加按壓力的“開”位置(閉合位置)之間轉動。通過彈簧147, 第2操作部件145始終被從“開”位置向“關”位置施力。另外,在第2操作部件145的布 置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后面上形成有按鈕部145a,該按鈕部145a是為了操作者通過手指將 第2操作部件145向前方進行按壓操作而設置的。在第2操作部件145的按鈕部145a并 未被手指按壓的時候,第2操作部件145保持在“關”位置,并且其按鈕部145a從設置在后 罩108上的開口部108a向后方突出。這種狀態(tài)如圖6及圖7所示。第2開關146采用這 種形式的開關,即,一旦被第2操作部件145按壓從而切換到“開”狀態(tài),在再次被按壓之前 一直維持在“開”狀態(tài)的開關。
承受部件149是支承第2開關部146及第2操作部件145的部件,由螺釘148 (參照圖5)固定在傳動機構殼107上。承受部件149通過多個爪149a自上而下夾住第2開 關部146從而保持該第2開關部146的位置。另外,承受部件149具有支承第2操作部件 145的略呈“U”字形的承受部149b,在該承受部149b內,收裝有第2操作部件145的下部 區(qū)域,并且還以可自由轉動的方式支承有軸部145c。因而,形成了第2操作部件145的下 部區(qū)域與略呈“U”字形的承受部149b相重合(重疊)的結構,通過迷宮效應獲得了防止第 2操作部件145的轉動軸承受部受到粉塵侵入的效果,結合上述的結構上的防塵效果,進一 步提高了防塵性。第2操作部件145,至少是按鈕部145a是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并且,在該按鈕部 145a的內側,設置有例如發(fā)光二極管(LED)的發(fā)光燈167。該發(fā)光燈167設計為,根據第1 操作部件143或第2操作部件145的位置,即根據所選的作業(yè)模式,該發(fā)光燈167或亮或滅。 對此,將在后面做詳細的描述接下來,對作為開關操作機構的滑動片153進行說明,其根據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 的作業(yè)模式的切換,能夠選擇性地將第1操作部件143與第2操作部件145強制固定在“開” 位置,或者是解除該固定從而能夠通過手指進行操作。該滑動片如圖2以及圖6-13所示。 該滑動片153根據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的作業(yè)模式切換的轉動動作,通過偏心軸152,沿錘 頭119的軸向作直線移動。如圖2所示,滑動片153,是沿著錘頭119的軸向呈長條狀布置的長條部件,其穿 入握把109上的該握把109與機身部103相連接的上部側連接區(qū)域109a,從而伸入到握把 109 一側。在通過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選擇到第2錘擊模式T2的時候,滑動片153,在偏心 軸152的作用下向握把109 —側移動并到達其能夠移動到的最后端位置,解除第2操作部 件145的固定,并且,將第1操作部件143向后方推動從而將其操作到“開”位置并固定在 該“開”位置。此狀態(tài)如圖2、圖7、圖11所示。另外,在通過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從第2錘 擊模式T2操作切換到第1錘擊模式Tl,或者是操作切換到錘鉆模式HD的時候,滑動片153 向遠離握把109的前方移動,解除第1操作部件143的固定,并且,將第2操作部件145向 前方推動從而將其操作到“開”位置并固定在該“開”位置。此狀態(tài)如圖8、圖9、圖12、圖13 所示。關于滑動片153與偏心軸152的連接結構將在后面做詳細的描述。如圖6所示,第1操作部件143由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操縱桿143b與扭簧143c 構成。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其水平截面略呈“U”字形(參照圖4),可由手指進行扣動操 作。操縱桿143b的下端部安裝在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上,并且操縱桿143b能夠以支點 (安裝軸)144為中心相對于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在滑動片153的移動方向(與操作部件 主體部143a的轉動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自由轉動。操縱桿143b其水平截面略呈“U”字形 (參照圖4)。扭簧143c用于吸收震動,其將該操縱桿143b彈性地連接在操作部件主體部 143a 上。操縱桿143b,安裝在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的上端側,向上方伸出超出操作部件主 體部143a的上端面,并且,其上端部143d與滑動片153的后端突出部153a相對設置。扭 簧143c,其一端被卡止在操縱桿143b上,另一端卡止在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上,從而施加 作用力以使操縱桿143b具有向前方轉動的趨勢。扭簧143c安裝時所設定的初始載荷,即 其對操縱桿143b所施加的初始載荷(安裝載荷),比手指扣動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所需要的扣動載荷(操作到“開”位置后,作用在第1開關部141中內置的彈簧上的載荷)大。因 此,當滑動片153向后方移動,其后端突出部153a推動操縱桿143b的上端部143d時,操縱 桿143b與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保持一體的狀態(tài)一起向后方轉動。S卩,通過滑動片153將 第1操作部件143向“開”位置切換的操作,是在操縱桿143b與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呈一 體化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所以能夠確保該操作可靠地執(zhí)行。另外,操縱桿143b向前方轉動的 限度,是通過該操縱桿143b的前表面與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相接觸而決定的。 當在通過滑動片153將第1操作部件143強制固定在“開”位置的狀態(tài)(第2錘 擊模式)下進行錘擊作業(yè)時,作為彈性部件,上述扭簧143c吸收主要是在機身部103 —側 產生的前后方向(錘頭119的軸線方向)上的震動,防止或降低從滑動片153經過第1操 作部件143向握把109傳遞的震動。第2操作部件145,在后方內部空間103a內向上方伸長,并且,其上端部145b以可 相對移動的方式插入滑動片153的沿長度方向形成的長槽153b (通孔)中。當滑動片153 向前方移動時,第2操作部件145被連接件155向前方推動從而移動到“開”位置并固定在 該“開”位置上,該連接件155通過線圈彈簧154彈性地連接在滑動片153上。線圈彈簧154 對應于本發(fā)明的“第2彈性部件”。如圖2所示,在滑動片153上,于長槽153b的后方與其相連形成有寬度比該長槽 153b大的通孔153c,在該通孔153c內配置有連接件155及線圈彈簧154。連接件155,可 相對于滑動片153在前后方向上移動,被線圈彈簧154向前方施力,與在長槽153b和通孔 153c的交界處形成的臺階部153f卡合并被保持在該卡合狀態(tài)。線圈彈簧154的作用力比 將第2操作部件145推向“關”位置的彈簧147的作用力大。因此,當滑動片153向前方移 動時,連接件155與滑動片153 —起移動,在其移動途中與第2操作部件145的上端部145b 抵接,使第2操作部件145移動到“開”位置,并固定在該“開”位置。即,在被滑動片153強 制固定在“開”位置的狀態(tài)下,第2操作部件145,通過線圈彈簧154,與滑動片153彈性地連 接。在第2操作部件145被強制固定在“開”位置的狀態(tài)下,當滑動片153繼續(xù)向前方移動 時,連接件155壓縮線圈彈簧154并相對于滑動片153產生移動。從而可吸收,連接件155 與第2操作部件145抵接后,第2操作部件145的移動量與滑動片153的移動量之間的差。配置在長槽153b內的線圈彈簧154,以間隙配合的形式嵌套在,相對設置的滑動 片153側的柱狀導向件153d與連接件155側的柱狀導向件155a上,從而可保持穩(wěn)定的支 承狀態(tài)。接下來,主要參照圖2對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的偏心軸152與滑動片153的連接 結構進行說明。在滑動片153的前端部一側形成有連接部157,該連接部157具有在與滑動 片153的移動方向(長度方向)交叉的水平方向(工具左右方向)上布置的卡合孔159, 在該卡合孔159內以間隙配合的形式卡合著偏心軸152。偏心軸152設置在偏離了作業(yè)模 式切換盤151的轉動軸線151a—定程度的位置上。因此,在操作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繞轉 動軸線151a轉動時,偏心軸152在卡合孔159內沿該卡合孔159的布置方向(工具左右方 向)做相對移動,同時,通過偏心軸152在前后方向的移動分量(錘頭119軸線方向上的分 量)的作用使滑動片153在前后方向上移動。具體地說就是,偏心軸152,推動卡合孔159 的前后卡合面中的后側卡合面159a,使滑動片153向后方移動,推動前側卡合面159b,使滑 動片153向前方移動。偏心軸152處于最前端位置或最后端位置時,其在卡合孔159的布置方向上處于中間位置,即,位于卡合孔159的布置方向的中央部。在本實施方式中,繞著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的轉動軸線151a,相隔特定的角度(并不是相同的角度),設定錘鉆模式HD、第1錘擊模式Tl、第2錘擊模式T2,在錘鉆模式HD與 第1錘擊模式Tl之間以及第2錘擊模式T2與錘鉆模式HD之間,分別設定空檔模式N。偏心軸152的設定方式為,當其繞轉動軸線151a向后方轉動從而選擇到第2錘擊 模式T2時,其位于卡合孔159的中央部(偏心軸152位于最后端位置)。此時,如上所述, 滑動片153移動到最后端位置,通過該滑動片153,第1操作部件143被向后方推動從而固 定在“開”位置(參照圖7)。當偏心軸152從第2錘擊模式T2的位置以轉動軸線151a為 中心右旋(順時針旋轉),從而向前方轉動選擇到第1錘擊模式Tl時,偏心軸152位于卡合 孔159的布置方向的一端一側(圖12中下側),當偏心軸152從第2錘擊模式T2的位置 以轉動軸線151a為中心左旋(逆時針旋轉),從而向前方轉動選擇到錘鉆模式HD時,偏心 軸152位于卡合孔159的布置方向的另一端一側(圖13中上側)。并且,當選擇到第1錘 擊模式Tl或錘鉆模式HD時,滑動片153向前方移動,通過該滑動片153,第2操作部件145 被向前方推動從而固定在“開”位置(參照圖8及圖9)。圖6及圖10中所示為,選擇到第2錘擊模式T2與錘鉆模式HD之間的空檔模式N 時的情況。在該空檔模式N下,滑動片153大致被置于移動方向的中間位置,滑動片153的 后端突出部153a離開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作桿143b,連接件155離開第2操作部件145 的上端部145b。S卩,第2錘擊模式T2與錘鉆模式HD之間的空檔模式N被設定的位置,可使 第1操作部件143及第2操作部件145分別置于“關”位置上。另外,第2錘擊模式T2與錘 鉆模式HD之間的空檔模式N,以及錘鉆模式HD與第1錘擊模式Tl之間的空檔模式N,這兩 種模式的設定位置,是錘頭119 (工具保持件)能夠自由旋轉的位置,即,在這兩種模式下錘 頭119 (工具保持件)能夠自由旋轉,這是為了使,在錘擊模式下進行作業(yè)時,錘頭119 (工 具保持件)向正確的位置對準。在本實施方式中,滑動片153的卡合孔159形成向前方(錘頭119 一側)彎曲(向 握把109—側翹曲)的圓弧狀(弓形)。從而,在偏心軸152轉動時,與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 的轉動相對應,滑動片153向前后移動,其對應于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的轉動角度的移動 量,與偏心軸152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動分量不同。具體地說就是,當偏心軸152—邊推動卡 合孔159的凸狀圓弧面即后側卡合面159a,一邊從最前端位置向最后端位置轉動的時候, 滑動片153向后方的移動量,以與轉動軸線151a交叉的工具左右方向上的軸線為邊界線, 在偏心軸152從凸狀圓弧面的高部向低部一側移動的前部區(qū)域(向第1錘擊模式Tl移動 的區(qū)域及向錘鉆模式HD與第2錘擊模式T2之間的空檔模式N移動的區(qū)域),比偏心軸152 向后方向的移動分量小,在從低部向高部一側移動的后部區(qū)域(經過第1錘擊模式Tl或空 檔模式N向第2錘擊模式T2移動的區(qū)域),比偏心軸152向后方向的移動分量大。如此一 來,在本實施方式中,增加了在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選擇第2錘擊模式T2時滑動片153在 后部區(qū)域的移動量。從而,容易保證滑動片153有足夠的移動量以將第1操作部件143向 “開”位置操作。另外,當偏心軸152推動卡合孔159的凹狀圓弧面即前側卡合面159b,從而滑動 片153向前方移動時,滑動片153的移動量,與偏心軸152向前方的移動分量相比,在偏心 軸152從凹狀圓弧面的低部向高部一側移動的后部區(qū)域比它大,在從高部向低部一側移動的前部區(qū)域比它小。即,與上述向后方移動時的情況相反。在本實施方式中,卡合孔159的前側卡合面159b在圓弧方向的中央區(qū)域形成向 前方凹進的游離凹部159c。該游離凹部159c是由以偏心軸152的偏心距離(從轉動軸線 151a到偏心軸152的中心的距離)為半徑的圓弧面形成的。即,當滑動片153被偏心軸152 推動其卡合孔159的前側卡合面159b從而向前方移動時,在前方區(qū)域,特別是在前進端附 近,偏心軸152與游離凹部159c相對著,因此,在偏心軸152移動到此區(qū)域之后,不會使滑 動片153再向前方移動。當選擇到錘鉆模式HD或第1錘擊模式Tl時,滑動片153通過連 接件155使第2操作部件145向“開”位置移動,若滑動片153從此狀態(tài)繼續(xù)向前方移動,如 圖13所示,推動第2操作部件145的連接件155,壓縮線圈彈簧154使其產生變形,同時,與 滑動片153產生相對移動。像這樣的,于前側卡合面159b上具有游離凹部159c的結構,減 少了,當滑動片153在前端位置附近向前方移動(在錘鉆模式HD與另一端的空檔模式N之 間切換)時的,連接件155相對于滑動片153的相對移動量,從而有效地減少線圈彈簧154 不必要的壓縮變形。在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的上端部,形成有角狀的突起143e。 當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切換到第2錘擊模式T2時,與此相伴,向后方移動的滑動片153的 后端突出部153a推動操縱桿143b的上端部143d,從而使第1操作部件143向“開”位置轉 動,此時,突起143e伸入滑動片153的通孔153c內。此狀態(tài)如圖7及圖11所示。并且,當 從第2錘擊模式T2切換到錘鉆模式HD或第1錘擊模式Tl,滑動片153向前方移動時,突起 143e卡合在通孔153c的后緣153e上,從而,使第1操作部件143強制性地復位到“關”位 置。在握把109的與機身部103連接的上部側連接區(qū)域109a處,配置有前述的吸收震 動用的左右兩個線圈彈簧161,從而將握把109與機身部103彈性地連接。如圖2所示,線 圈彈簧161,以錘頭119的軸線方向為伸縮方向,隔著該錘頭119的軸線在左右兩側互相平 行配置,在兩線圈彈簧161之間,于錘頭119的軸線上配置滑動片153。另外,滑動片153及 線圈彈簧161被橡膠制的波紋管165所覆蓋。接下來,對具有如上述的結構的電動錘鉆101的功能及使用方法進行說明。圖6及 圖10所示為,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旋轉操作到空檔模式N的情況。此時,偏心軸152位于 卡合孔159的一端一側,滑動片153位于移動方向的大致中間位置。如圖6所示,在此狀態(tài) 下,滑動片153的后端突出部153a離開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縱桿143b的上端部143d,而 滑動片153的連接件155離開第2操作部件145的上端部145b。從而,第1操作部件143 及第2操作部件145位于“關”位置,第1開關部141及第2開關部146處于“關”狀態(tài),驅 動馬達111被置于停止狀態(tài)。圖7及圖11所示為,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從空檔模式N選擇到第2錘擊模式T2時 的情況。此時,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的轉動動作,通過離合器切換機構118,以直線運動的形 式傳遞給動力傳 遞機構117的離合器,該離合器被切換到動力切斷狀態(tài)。同時,偏心軸152 向最后端位置轉動,滑動片153向后方移動。于是,如圖7所示,滑動片153的后端突出部 153a向后方推動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縱桿143b的上端部143d。從而,操作部件主體部 143a與操縱桿143b,在扭簧143c的彈力的作用下,維持一體化的狀態(tài)以安裝軸142為中心 向“開”位置轉動,從而,使第1開關部141變?yōu)椤伴_”狀態(tài)。即,第1操作部件143被滑動片153強制性地固定在“開”位置。在此狀態(tài)下,若通過手指將第2操作部件145的按鈕部145a向前方按壓,那么該第2操作部件145就以軸部145c為中心向“開”位置轉動,使第2開關部146變?yōu)椤伴_”狀 態(tài)。從而驅動馬達111通電運轉,如前所述,即使手指離開第2操作部件145,驅動馬達111 依然繼續(xù)運轉。因此,操作者不必一直通過手指按住第2操作部件145,就能夠使驅動馬達 111持續(xù)運轉,從而通過運動轉變機構113及沖擊構件115使錘頭119做直線沖擊動作,對 被加工體進行持續(xù)的錘擊作業(yè)。第2錘擊模式T2對應于本發(fā)明的“第1作業(yè)模式”。當要 停止錘擊作業(yè)時,再次按下第2操作部件145即可。從而使第2開關部146變?yōu)椤瓣P”狀態(tài), 驅動馬達111停止運轉。此時,操作者握住握把109,同時對主體部103在錘頭119的軸線方向上施加按壓 力,從而電動錘鉆101將錘頭119按在被加工體上而進行加工作業(yè)。因而,當把錘頭119按 在被加工體上時,握把109以轉動軸163為中心向接近機身部103的前方做相對轉動。于 是,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縱桿143b被滑動片153進一步向后方推動,克服扭簧143c的阻 力以支點144為中心轉動,其前側面離開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的后側面。此狀態(tài)如圖3所 示。即,在被滑動片153強制性地固定在“開”位置的狀態(tài)下,第1操作部件143與該滑動 片153呈彈性連接的狀態(tài)。因此,即使因作業(yè)中產生的震動使滑動片153與機身部103 — 起發(fā)生震動,從滑動片153傳遞到第1操作部件143的震動也會被扭簧143c防止或降低。圖8及圖12所示為,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選擇到第1錘擊模式Tl時的情況。此 時,動力傳遞機構117的離合器處于動力切斷狀態(tài)。同時,偏心軸152被置于前后方向的大 致中間位置。因此,相對于第2錘擊模式T2時的最后端位置,滑動片153向前方移動。所 以,如圖8所示,滑動片153的連接件155與第2操作部件145的上端部145b卡合從而將 其向前方推動。進而,第2操作部件145以軸部145c為支點向前方的“開”位置轉動,使第 2開關部146變?yōu)椤伴_”狀態(tài)。另外,通過滑動片153向前方的移動,滑動片153的后端突出部153a離開第1操 作部件143的操縱桿143b。從而解除第1操作部件143的固定,能夠用手指進行該第1操 作部件143的操作。如果用手指扣動操作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使第 1開關部141變?yōu)椤伴_”狀態(tài)的話,那么驅動馬達111就被通電從而運轉,如果解除第1開 關部141的扣動操作的話,驅動馬達111就停止運轉。在第1錘擊模式Tl下,因為動力傳 遞機構117的離合器處于動力切斷狀態(tài),所以,若驅動馬達111通電運轉,錘頭119只會進 行直線沖擊動作。像這樣地,在第1錘擊模式Tl下,通過手指操作第1操作部件143,能夠 隨意地使驅動馬達111運轉或停止,所以,能夠通過錘頭119對被加工體進行斷續(xù)的(單發(fā) 的)錘擊作業(yè)。第1錘擊模式Tl對應于本發(fā)明的“第2作業(yè)模式”。圖9及圖13所示為,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選擇到錘鉆模式HD時的情況。此時,動 力傳遞機構117的離合器切換到動力傳遞狀態(tài)。同時偏心軸152比在第1錘擊模式Tl時 進一步向前方側轉動。因此,如圖13所示,滑動片153被偏心軸152向前方移動,因為第2 操作部件145到達“開”位置之后連接件155進一步的移動受到阻止,所以,通過線圈彈簧 154與滑動片153連接著的連接件155,壓縮線圈彈簧154使其變形并與滑動片153產生相 對移動。從而,第2操作部件145與滑動片153的移動量之差被吸收。通過第2操作部件 145向“開”位置的轉動,第2開關部146變?yōu)椤伴_”狀態(tài)。
另外,滑動片153向前方移動時,與第1錘擊模式Tl的情況相同,滑動片153的后 端突出部153a離開第1操作部件143的操縱桿143b。能夠用手指隨意操作第1操作部件 143。而且,在錘鉆模式HD下,通過離合器切換機構118,動力傳遞機構117的離合器變?yōu)閯?力傳遞狀態(tài)。所以,在錘鉆模式HD下,通過手指操作第1操作部件143,能夠隨意地使驅動 馬達111運轉或停止,使錘頭119同時進行直線沖擊動作與周向旋轉動作,對被加工體進行 斷續(xù)的(單發(fā)的)錘鉆作業(yè)。錘鉆模式HD對應于本發(fā)明的“第2作業(yè)模式”。 在此,一邊參照圖14 一邊對本實施方式的電動錘鉆101的控制電路170進行說 明。圖14所示的是,本實施方式的控制電路170的電路結構圖。圖14所示的控制電路170, 由前述的驅動馬達111、第1開關部141及第2開關部146,加上控制器171構成??刂破?71是至少對驅動馬達111進行控制的控制裝置,在結構上包括電路電源 部172、開關檢測電路173、運算驅動部174、馬達控制電路電源部175、馬達控制部176、驅動 電路177。控制器171相當于“控制裝置”。電路電源部172是對開關檢測電路173及運算驅動部174提供外部電源的部分。 開關檢測電路173為,對第1開關部141及第2開關部146是各自處于閉合位置還是處于 非閉合位置的情況進行檢測的開關檢測電路。即,該開關檢測電路173具有,檢測第1開關 部141及第2開關部146的閉合狀態(tài)的功能。運算驅動部174包括基于開關檢測電路173中的檢測信息進行運算的運算部分, 與根據此運算結果來驅動馬達控制電路的驅動部分。特別要指出的是,該運算驅動部174 的運算部分,至少按照在電源閉合狀態(tài)下的第1開關部141及第2開關部146的閉合狀態(tài), 進行作業(yè)模式判斷處理從而判斷錘頭119的作業(yè)模式。此處所謂的“電源閉合狀態(tài)”廣泛 地包括電源被閉合的狀態(tài),典型的該電源閉合狀態(tài)是指,電源剛剛被閉合后的狀態(tài)??偠?之,該運算驅動部174可發(fā)揮基于開關檢測電路173的檢測結果來判斷作業(yè)模式的功能。由 運算驅動部174構成“作業(yè)模式判斷部”。馬達控制電路電源部175是對馬達控制電路提供外部電源的部分。馬達控制部 176及驅動電路177構成對驅動馬達111的驅動進行控制的機構。由這些馬達控制部176 及驅動電路177構成“驅動控制部”。在具有上述結構的控制器171上,運算驅動部174基于開關檢測電路173的開關 檢測結果來判斷,電動錘鉆101是設定在第1作業(yè)模式(前述第2錘擊模式T2),還是設定 在第2作業(yè)模式(前述第1錘擊模式Tl或錘鉆模式HD)。若采用這樣的結構,可簡便地判 斷電動錘鉆101設定在多個作業(yè)模式中的哪一作業(yè)模式。特別要指出的是,因為可由開關 檢測電路173直接檢測出第1開關部141及第2開關部146的閉合狀態(tài),所以,不必再增加 新的開關部,因此在結構上較為合理。下面,對由運算驅動部174所得到的電動錘鉆101的第1-第4判斷結果進行說明。(第1判斷結果) 若由檢測電路173檢測到電源閉合時第1開關部141處于閉合位置,而第2開關 部146處于非閉合位置,此時,判斷為電動錘鉆101處于第1作業(yè)模式(第1判斷結果)。 在該第1作業(yè)模式下,第1開關部141被固定在閉合位置,同時,能夠操作第2開關部146 在閉合位置與非閉合位置之間切換。并且,基于第1判斷結果,作業(yè)模式判斷完成后當處于 非閉合位置的第2開關部146被操作到閉合位置時,控制器171將驅動控制信號輸出給驅動馬達111。從而,驅動馬達ill被驅動開始運轉。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特別要指出的 是,該第2開關部146,采用通過按壓操作第2操作部件145時產生的電信號來進行通電或 切斷操作的電子開關,從而能夠通過一次觸按操作就可使驅動馬達111保持在持續(xù)運轉狀 態(tài)。此電子開關不具有為了使驅動馬達111的馬達電流接通或切斷的機械觸點。若采用這 樣的電子開關,可實現第2開關部146結構的緊湊化,并可通過輕輕地觸按即可實現按壓操 作從而提高操作性。在該第1作業(yè)模式下,驅動馬達111運轉后,使第2開關部146設定在 非閉合位置,驅動馬達111就會停止運轉。(第2判斷結果)若由檢測電路173檢測到電源閉合時第1開關部141處于非閉合位置,而第2開關 部146處于閉合位置,此時,判斷為電動錘鉆101處于第2作業(yè)模式(第2判斷結果)。在 該第2作業(yè)模式下,第2開關部146被固定在閉合位置,同時,能夠操作第1開關部141在 閉合位置與非閉合位置之間切換。并且,基于第2判斷結果,作業(yè)模式判斷完成后當處于非 閉合位置的第1開關部141被操作到閉合位置時,控制器171將驅動控制信號輸出給驅動 馬達111。從而,驅動馬達111被驅動開始運轉。(第3判斷結果)若由檢測電路173檢測到電源閉合時第1開關部141及第2開關部141 二者都處 于閉合位置,此時,判斷為電動錘鉆101處于非正常狀態(tài)(第3判斷結果)。具體一點的說, 在工具即將進行作業(yè)前的這一時刻,第1開關部141及第2開關部146 二者同時處于閉合 位置這種狀態(tài)是因為,由于使用者的誤操作或粉塵堆積等原因而使開關處于一直被按下的 狀態(tài),或者是開關出現故障。因此,基于第3判斷結果,即使第1開關部141及第2開關部 146都處于閉合位置,控制器171也禁止驅動馬達111運轉。此時,最好是用報告燈等將現在的狀態(tài)不是正常狀態(tài)這一情況報告給使用者。而 且,最好是通過照明的方式將作業(yè)模式的設定情況,即,是設定在多個作業(yè)模式中的哪一作 業(yè)模式也報告給使用者。在本實施方式中,當第1開關部141及第2開關部146都處于閉 合位置時,是通過發(fā)光燈167實現現在的狀態(tài)不是正常狀態(tài)這一情況的報告的。此時的發(fā) 光燈167相當于本發(fā)明的“報告部”。若采用這樣的結構,操作者可通過發(fā)光燈167較容易 地判別第2開關部146的閉合狀態(tài)。關于此發(fā)光燈167的報告方式,可采用由一種顏色或 多種顏色來實現發(fā)光或閃爍的方式。該發(fā)光燈167根據需要可以采用多種形態(tài),如報告第 2開關部146為非閉合狀態(tài)的形態(tài),報告第2開關部146為閉合狀態(tài)的形態(tài),報告第2開關 部146在非閉合狀態(tài)與閉合狀態(tài)之間切換的形態(tài)等。之后,通過將第1開關部141與第2 開關部146中的任意一方設定在非閉合位置,過渡到前述第1作業(yè)模式或第2作業(yè)模式。(第4判斷結果)若由檢測電路173檢測到電源閉合時第1開關部141及第2開關部146 二者都處 于非閉合位置,此時,判斷為電動錘鉆101處于前述第2錘擊模式T2與錘鉆模式HD之間的 空檔模式(第4判斷結果)。在此空檔模式下,驅動馬達111處于被禁止驅動的狀態(tài)。之 后,通過將第1開關部141與第2開關部146中的任意一方設定在閉合位置,從此空檔模式 過渡到前述第1作業(yè)模式或第2作業(yè)模式。另外,基于開關檢測電路173所 檢測到的開關檢測結果,運算驅動部174所進行的 判斷,只要至少在電源閉合狀態(tài)下執(zhí)行即可,也可在如前所述的電源剛剛閉合的時刻執(zhí)行,或者也可在通常的作業(yè)完成后等的適當的時刻執(zhí)行。本實施方式的電動錘鉆101具有,下端側以轉動軸163為中心可在前后方向自由轉動地與機身部103連接,上端側通過吸收震動用的線圈彈簧161與機身部103連接的防 震式的握把109。因此,在進行錘擊作業(yè)或錘鉆作業(yè)時,機身部103上產生的震動,特別是傳 遞到握把109 —側的錘頭119的軸線方向的震動,可因線圈彈簧161而降低。在選擇到第2錘擊模式T2的狀態(tài)下進行驅動時,如前所述,配置在握把109 —側 的第1操作部件143通過機身部103 —側的滑動片153被強制性地固定在“開”位置。因 此,若采用剛性連接結構,機身部103 —側的震動會從滑動片153經過第1操作部件143傳 遞到握把109上。所以,在本實施方式中,第1操作部件143,由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與操縱桿143b 構成,采用通過扭簧143c將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與操縱桿143b連接起來的結構,利用扭 簧143c的彈性變形,在結構上實現將從滑動片153向第1操作部件143傳遞的震動吸收 (參照圖3)。即,若采用本實施方式,通過如上的結構,在第1操作部件143 —側比較合理 地形成了第1操作部件143的防震結構。從而,在通過線圈彈簧161將握把109連接在機 身部103上的同時,可在第1操作部件143被強制固定在“開”位置的第2錘擊模式T2、第 1操作部件143可被操作者隨意操作的第1錘擊模式T 1及錘鉆模式HD之間進行作業(yè)模式 的選擇,也就是說,實現了同時具有模式選擇功能與防震式的握把109。此時,在本實施方式中,關于扭簧143c在安裝時對操縱桿143b施加的載荷即扭簧 143c被賦予的初始載荷,其設定得比下述載荷大,S卩,將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操作到“開” 位置從而使第1開關部141變?yōu)椤伴_”狀態(tài)時,該第1開關部141內置的用于向“關”位置 施力的彈簧上產生的作用載荷。因此,在選擇到第2錘擊模式T2時,在將第1操作部件143 可靠地固定在“開”位置的基礎上,還可通過扭簧143c獲得降低震動的傳遞的作用。在持續(xù)進行錘擊作業(yè)的第2錘擊模式T2以外的作業(yè)模式下,滑動片153解除對第 1操作部件143的強制性固定。從而,通過將握把109與機身部103連接起來的線圈彈簧 161的作用,降低了從機身部103—側向握把109傳遞的震動。總之,從另一方面來看,本 實施方式的電動錘鉆101,在第2錘擊模式T2下,通過線圈彈簧161與扭簧143c來實現握 把109的震動的降低,在第2錘擊模式T2之外的作業(yè)模式下,只通過線圈彈簧161來實現 震動的降低。即,第2錘擊模式T2與第2錘擊模式T2之外的作業(yè)模式之間,握把109受到 的防震彈簧的載荷不相同,所以,通過采用這樣的結構,可實現同時具有模式選擇功能與防 震式握把109。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當選擇到第1錘擊模式Tl或錘鉆模式HD的時候,用于操 作第2操作部件145將其向“開”位置推動的滑動片153,通過由線圈彈簧154與其彈性連 接的連接件155,將第2操作部件145向“開”位置推動。從而,通過連接件155與滑動片 153的相對移動,可吸收滑動片153的移動量與第2操作部件145的移動量之差。因此,可 以分別隨意設定滑動片153的移動量與第2操作部件145的移動量,提高了設計上的自由 度。第1操作部件143,在被滑動片153推動到“開”位置時,其被收裝在握把109的握 把內部空間109b中。而第2操作部件145,在被滑動片153推動到“開”位置時,其被收裝 在機身部103的后方內部空間103a中。因此,操作者可通過直接用眼睛觀察第1操作部件143與第2操作部件145的收裝狀態(tài),就能夠判斷現在的作業(yè)模式是選擇到可持續(xù)作業(yè)的第 2錘擊模式T2,還是選擇到可執(zhí)行間斷性作業(yè)的第1錘擊模式Tl或錘鉆模式HD。而且,因 采用操作部被收裝的結構,可防止彈簧(施力機構)的作用力通過第1操作部件143或第 2操作部件145而傳遞給操作者,以此使得作業(yè)能夠順利地進行。第1操作部件143與第2操作部件145被相對配置。所以,可用抓握握把109的 手指進行二者的操作,即實現單手操作。握把109的前方,即機身部103的后端部,是遠離 錘頭119的區(qū)域,相對于錘頭119而言也是死角區(qū)域。因此,其不易受到錘擊作業(yè)或錘鉆作業(yè)時產生的被加工體(混凝土)的粉塵的影響,提高了防塵性。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吸收震動用的線圈彈簧161隔著錘頭119的軸線配置在 該軸線的兩側,在這兩個線圈彈簧161之間配置滑動片153。操作者握住握把109,同時對 主體部103在錘頭119的軸線方向上施加按壓力,從而電動錘鉆101將錘頭119按在被加 工體上而進行加工作業(yè)。從而,通過如上所述地將線圈彈簧161隔著錘頭119的軸線配置 在該軸線的兩側,可提高在將錘頭119按在被加工體上進行作業(yè)時握把109的穩(wěn)定性。而 且,通過在線圈彈簧161之間配置滑動片153,形成了合理的配置結構。接下來,一邊參照圖15及圖16,一邊對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在此實 施方式中,關于設置在第1操作部件143上的防震用彈簧,由前述實施方式的扭簧143c替 換成了壓縮線圈彈簧143f,除了這點之外,本實施方式的結構與前述實施方式相同。所以, 對于與前述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件,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相同的符號,并且省略其說明 或只做簡單說明。如圖15及圖16所示,第1操作部件143的主要結構包括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操 縱桿143b與壓縮線圈彈簧143f。操縱桿143b以可在錘頭119的軸線方向以支點(安裝 軸)144為中心自由轉動的方式,安裝在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上。壓縮線圈彈簧143f,配置 在操縱桿143b的下端部前面?zhèn)扰c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的后面?zhèn)戎g,施加作用力以使操 縱桿143b上端側向前方轉動。并且,壓縮線圈彈簧143f設定的初始載荷,與前述實施方式 的扭簧143c相同。壓縮線圈彈簧143f對應于本發(fā)明的“彈性部件”及“壓縮彈簧”。當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切換到第2錘擊模式從而在第2錘擊模式下進行作業(yè)時, 若操縱桿143b的上端部143d被向后方移動的滑動片153的后端突出部153a推動,此時, 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與操縱桿143b在壓縮線圈彈簧143f的作用下保持一體化的狀態(tài),即 第1操作部件143作為一個整體,以安裝軸142為中心向“開”位置轉動,并被強制性地固 定在該“開”位置。此狀態(tài)如圖16所示。在此狀態(tài)下,若將錘頭119按在被加工體上,操縱 桿143b就被滑動片153進一步向后方推動,克服壓縮線圈彈簧143f的阻力以支點144為 中心轉動,其前側面離開操作部件主體部143a的后側面。此狀態(tài)如圖16中雙點劃線所示。 如此一來,在被滑動片153強制性地固定在“開”位置的狀態(tài)下,第1操作部件143與該滑 動片153呈彈性連接的狀態(tài)。因此,即使因作業(yè)中產生的震動使滑動片153與機身部103 一起發(fā)生震動,從滑動片153傳遞到第1操作部件143的震動也會被壓縮線圈彈簧143f防 止或降低。另外,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還可以做適當的變形。在上述實施方式中 采用,在由滑動片153將第1操作部件143強制性地固定在“開”位置上的狀態(tài)下,通過彈性 部件將滑動片153與第1操作部件143連接的結構,并且在第1操作部件143上設置防震用的壓縮線圈彈簧143f或扭簧143c,也可以改變上述的結構,例如可以采用在滑動片153與第1操作部件143之間配置彈簧或橡膠來作為彈性部件的結構,還可以采用將彈性部件 結合到滑動片153上的結構。關于將彈性部件結合到滑動片153上的結構,例如可采用如 下的方式實現通過彈性部件,以可在前后方向上相對移動的方式,將滑動片153的后方區(qū) 域與推按第1操作部件143的推按部件連接。還有,在本實施方式中,關于作業(yè)模式切換盤151的偏心軸152與滑動片153的連 接結構,采用通過將卡合孔159形成為圓弧狀,使滑動片153的移動量與偏心軸152的前后 方向的移動分量不相同的結構,然而,也可以改變這樣的結構,使卡合孔159在與前后方向 交叉的方向上呈直線狀也可以。關于作業(yè)模式的切換動作,也可從轉動式變更為直線動作 式的。還有,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說明的情況是,作為錘頭119的作業(yè)模式,有第1錘擊模 式Tl、第2錘擊模式T2以及錘鉆模式HD,然而,采用除了這些作業(yè)模式之外,還具有只使錘 頭119進行旋轉動作的鉆模式的結構也是可以的。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關于第2操作部件145,采用其被按到“開”位置后,當手指離 開時,其自動回復到“關”位置的結構。然而,該第2操作部件145也可以采用,在被按下后, 即使手指離開,該第2操作部件145依然處于“開”位置,只有再次(下一次)進行按壓操 作才會使其返回到“關”位置的結構。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電動錘鉆101為例對沖擊工具進行了說明,不言而喻,本發(fā) 明的沖擊工具也可以是只使錘頭119進行沖擊動作的錘子。 鑒于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還可以具有如下所述的形態(tài)。(形態(tài)1)在申請時的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擊工具的基礎上,上述可動部件至少由2個可沿 移動方向分體的部件構成,并且這2個部件通過彈性部件連接。(形態(tài)2)在申請時的權利要求7所述的沖擊工具的基礎上,上述卡合區(qū)域由向上述工具頭 一側彎曲的圓弧狀的卡合孔構成,當上述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從第2作業(yè)模式切換到第1作 業(yè)模式時,由跟上述偏心軸部相卡合的卡合面構成上述凸輪面。(形態(tài)3)在形態(tài)2或申請時的權利要求7所述的沖擊工具的基礎上,上述卡合區(qū)域還具有 游離部,該游離部使得,當上述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從第1作業(yè)模式切換到第2作業(yè)模式時, 上述可動部件的向上述工具頭一側的移動量,比上述偏心軸部在工具頭軸線方向上的移動 分量小。(形態(tài)4)在申請時的權利要求6所述的沖擊工具的基礎上,上述第2手動操作部件在與上 述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布置,并且,其結構包括以遠離上述可動部件一側為支 點可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上自由轉動的桿狀部件,該桿狀部件在其轉動支點一側伸入U字 形的承受部件中的狀態(tài)下,以可自由轉動的方式被該承受部件所支承。
權利要求
一種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馬達工具機身,其將上述馬達收裝,并且其頭端區(qū)域可安裝由該馬達所驅動的工具頭;把手,其由操作者所抓握,配置在上述工具機身一側,具體是配置在安裝上述工具頭的頭端區(qū)域的相反側;防震用緩沖件,其配置在上述工具機身與上述把手之間,以可使上述工具機身與上述把手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產生相對移動的方式將二者連接;手動操作部件,其設置在上述把手上,用于使上述馬達運轉,從使上述馬達通電的閉合位置向切斷該通電的非閉合位置被施加作用力,并且其通常情況下被置于上述非閉合位置,通過手指可操作其在上述非閉合位置與上述閉合位置之間切換;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其設置在上述工具機身上,該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可實現下述作業(yè)模式的切換操作,即在持續(xù)地驅動上述工具頭的第1作業(yè)模式與隨意地驅動上述工具頭的第2作業(yè)模式之間切換;可動部件,其隨著上述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的切換操作在上述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上移動,當該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上述第1作業(yè)模式一側時,該可動部件靠近上述把手,使上述手動操作部件從非閉合位置向閉合位置移動,并固定在該閉合位置,當上述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上述第2作業(yè)模式一側時,該可動部件離開上述把手,解除上述手動操作部件的上述固定,從而,使該手動操作部件回復到非閉合位置而可由手指對該手動操作部件進行操作,為了防止在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上述第1作業(yè)模式一側而上述手動操作部件被上述可動部件固定在閉合位置的狀態(tài)下,上述工具機身中產生的震動通過至少包括上述可動部件及上述手動操作部件的震動傳遞路徑傳遞到上述把手上,在上述震動傳遞路徑的任意區(qū)域設置有防震用的彈性部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彈性部件是上述手動操作部件的一個構成要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手動操作部件包括可由手指進行操作的操作部件主體部,以可向上述工具頭的 軸線方向上做相對自由轉動的方式安裝在該操作部件主體部上的操縱桿,與通過施加作用 力使該操縱桿向上述工具頭一側轉動的壓縮彈簧,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上述第1作業(yè)模式時,上述手動操作部件被固定在閉合 位置,這一過程是這樣實現的,該手動操作部件的操縱桿被上述可動部件向上述把手一側 推動,從而,通過上述壓縮彈簧的作用,該手動操作部件的操作部件主體部被移向閉合位置 并固定在該閉合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對上述操作部件主體部向上述非閉合位置施加作用力的施力部件, 對上述操縱桿施加作用力以使該操縱桿向上述工具頭一側轉動的上述壓縮彈簧所設 定的安裝載荷比下述載荷大,即上述操作部件主體部被移動到閉合位置后時,上述施力部 件上產生作用的載荷。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中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通過在閉合位置與非閉合位置之間的移動使馬達運轉或停止的第2手動操作 部件,當上述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上述第2作業(yè)模式一側時,上述第2手動操作部件, 被上述可動部件操作而從非閉合位置向閉合位置一側移動,并被固定在該閉合位置,當上 述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上述第1作業(yè)模式一側時,由上述可動部件解除對上述第2 手動操作部件的上述固定,從而可通過手指對該第2手動操作部件進行操作。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手動操作部件被上述可動部件固定在閉合位置的狀態(tài)下,上述第2手動操 作部件與上述可動部件,通過與上述彈性部件不同的第2彈性部件彈性地被連接著。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意一項中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采用可繞與上述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交叉的軸線自由轉動的轉 動操作式的結構,該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具有在離開上述軸線一定距離的位置上與上述可動 部件相卡合的偏心軸部,該偏心軸部通過繞上述軸線的轉動使上述可動部件在上述工具頭 的軸線方向上移動,上述可動部件在與上述偏心軸部卡合的區(qū)域形成凸輪面,該凸輪面使 得,當上述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1作業(yè)模式時,與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的轉動角度 相對應的、上述可動部件在工具頭軸線方向上的移動量,與上述偏心軸部在工具頭軸線方 向上的移動分量不同。
8.根據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中所述的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防震用緩沖件隔著上述工具頭的軸線配置在該工具頭的軸線的兩側,在這兩個防 震用緩沖件之間配置著上述可動部件。
9.一種沖擊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馬達工具機身,其將上述馬達收裝,并且其頭端區(qū)域可安裝由該馬達所驅動的工具頭;把手,其由操作者所抓握,配置在上述工具機身一側,具體是配置在安裝上述工具頭的 頭端區(qū)域的相反側;防震用緩沖件,其配置在上述工具機身與上述把手之間,以可使上述工具機身與上述 把手在工具頭的軸線方向產生相對移動的方式將二者連接;手動操作部件,其設置在上述把手上,用于使上述馬達運轉,從使上述馬達通電的閉 合位置向切斷該通電的非閉合位置被施加作用力,并且其通常情況下被置于上述非閉合位 置,通過手指可操作其在上述非閉合位置與上述閉合位置之間切換;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其設置在上述工具機身上,該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可實現下述作業(yè) 模式的切換操作,即以在持續(xù)地驅動上述工具頭的第1作業(yè)模式與隨意地驅動上述工具頭 的第2作業(yè)模式之間切換;可動部件,其隨著上述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的切換操作在上述工具頭的軸線方向上移 動,當該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上述第1作業(yè)模式一側時,該可動部件靠近上述把手, 使上述手動操作部件從非閉合位置向閉合位置移動,并固定在該閉合位置,當上述作業(yè)模 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上述第2作業(yè)模式一側時,該可動部件離開上述把手,解除上述手動 操作部件的上述固定,從而,使該手動操作部件回復到非閉合位置而可由手指對該手動操 作部件進行操作,在上述 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第1作業(yè)模式時與被切換到第2作業(yè)模式時,上述 把手受到的防震用彈簧的載荷不同。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沖擊工具,其具有開關選擇功能與把手防震功能。其具有馬達、工具機身、把手和防震用緩沖件,還具有設置在把手上的用于驅動馬達的手動操作部件,設置在工具機身上的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及可動部件,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持續(xù)驅動工具頭的第1作業(yè)模式時,該可動部件使手動操作部件從非閉合位置向閉合位置移動并固定在該閉合位置,當作業(yè)模式切換部件被切換到隨意驅動工具頭的第2作業(yè)模式時,該可動部件解除手動操作部件的固定。為防止在手動操作部件處于閉合位置的狀態(tài)下,通過至少包括可動部件及手動操作部件的震動傳遞路徑使工具機身中產生的震動傳遞到把手,在震動傳遞路徑的任意區(qū)域設置防震用的彈性部件。
文檔編號B25F5/02GK101844345SQ20101011226
公開日2010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23日
發(fā)明者古澤正規(guī), 竹內一, 糟谷喜洋 申請人:株式會社牧田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