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穿線裝置,尤其是一種塑料拉桿型自動穿線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為了解決采用穿線器通過手工方式進行穿線中所帶來的穿線效果不理想,費時費力的問題,市面上就出現(xiàn)了一種自動穿線裝置,該種自動穿線裝置在穿線過程中,將穿線器下拉到機針的位置,然后轉動開口銷將開口銷卡入到凹槽內,接著采用穿線器進行穿線,穿線完畢后,將開口銷轉出凹槽,在穿線桿復位簧的作用下,穿線器上升復位,完成穿線操作,操作簡單,能夠快速進行穿線操作,但是這類自動穿線裝置結構過于復雜,特別是實現(xiàn)整體運轉的導向板,導向板內開有與開口銷配合使用的凹槽,但是該導向板制作難度比較大,而且槽寬不一致,作用于內的開口銷容易卡死在凹槽內,如此一來該自動穿線裝置就無法繼續(xù)實現(xiàn)其功能,事故頻發(fā)率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方便的塑料拉桿型自動穿線裝置,能夠快速進行穿線操作,操作簡單,省時省力,能夠提高縫紉機的工作效率,滿足縫紉機的使用需求,而且不會出現(xiàn)卡死的情況,方便快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這種塑料拉桿型自動穿線裝置,包括擺針架、針桿、機針、穿線器、穿線桿、穿線拉桿復位簧,擺針架上設有利用穿線桿轉動連接于擺針架上穿線拉桿,穿線拉桿內側壁固定有供穿線桿插于內的上插桿部和下插桿部,上插桿部內為中空設置,上插桿部的外壁上開有與上插桿部內互通且呈弧形設置的槽口;穿線桿上插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一開口銷和第二開口銷,其中第一開口銷滑動連接于槽口內,穿線器插于穿線桿底端并與第二開口銷呈卡接配合。這樣,固定在穿線拉桿上的上插桿部和下插桿部不僅便于拉線桿活動連接于內,而且上插桿部內開設槽口使得第一開口銷從原來的垂直運動轉變成現(xiàn)在的跟隨弧形軌跡滑動,同時槽口弧形的設置使得槽口的內徑均為一致,使得第一開口銷滑動于內時不會出現(xiàn)卡死現(xiàn)象,整個自動穿線裝置運行流暢,而且槽口的結構簡單,便于實現(xiàn),造價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第二開口銷的設置不僅起到定位作用,而且起到增加穿線器安裝緊固性的作用。
進一步完善,穿線桿上套有置于穿線器內且穿過下插桿部的穿線器復位彈簧。這樣,利用穿線器復位彈簧具有自復位性的特點使得穿線器在受外頂力上移后可實現(xiàn)自動復位,無需人工調整,方便快捷。
進一步完善,針桿上插有針棒抱。這樣,針棒抱的設置使其自身在轉動過程中可帶動針桿做上下運動,實現(xiàn)針桿的作用,方便快捷。
進一步完善,針桿上插有穿線器限位板。這樣,用于限制穿線器的使用位置。
進一步完善,針桿活動連接于擺針架內,機針插于針桿底端。這樣,針桿活動連接的設置使得針桿可實現(xiàn)水平旋轉以及上下運動,便于機針走針。
進一步完善,針桿底端安裝有針夾頭,針夾頭上旋有將機針緊固安裝于針桿上的夾螺釘。這樣,針夾頭配合上夾螺釘使得機針牢固安裝于針桿底端,使得機針在使用過程中使用穩(wěn)定性好。
進一步完善,穿線桿外側壁上固定有用于鉤線拉桿復位簧的外耳部。這樣,便于鉤線拉桿復位簧的設置。
本實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合理、使用效果好,通過在穿線拉桿上設置上插桿部,并在上插桿部內開設槽口使得第一開口銷從原來的垂直運動轉變成現(xiàn)在的跟隨弧形軌跡滑動,槽口弧形的設置使得槽口的內徑均為一致,使得第一開口銷滑動于內時不會出現(xiàn)卡死現(xiàn)象,整個自動穿線裝置運行流暢,而且槽口的結構簡單,便于實現(xiàn),造價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穿線復位狀態(tài)的左側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穿線復位狀態(tài)的右側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穿線準備狀態(tài)的左側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穿線準備狀態(tài)的右側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穿線進入狀態(tài)的左側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穿線進入狀態(tài)的右側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線穿至機針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擺針架1,針桿2,機針3,穿線器4,穿線桿5,穿線拉桿復位簧6,穿線拉桿7,上插桿部8,槽口8-1,下插桿部9,第一開口銷10,第二開口銷11,穿線器復位彈簧12,針棒抱13,針夾頭14,夾螺釘15,外耳部16,穿線器限位板1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參照附圖1:這種塑料拉桿型自動穿線裝置,包括擺針架1、針桿2、機針3、穿線器4、穿線桿5、穿線拉桿復位簧6,擺針架1上設有利用穿線桿5轉動連接于擺針架1上穿線拉桿7,穿線拉桿7內側壁固定有供穿線桿5活動連接于內的上插桿部8和下插桿部9,上插桿部8內為中空設置,上插桿部8的外壁上開有與上插桿部8內互通且呈弧形設置的槽口 8-1;穿線桿5上插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一開口銷10和第二開口銷11,其中第一開口銷10滑動連接于槽口8-1內,穿線器4插于穿線桿5底端并與第二開口銷11呈卡接配合。穿線桿 5上套有置于穿線器4內且穿過下插桿部9的穿線器復位彈簧12。針桿2上插有針棒抱13。針桿2上插有穿線器限位板17。針桿2活動連接于擺針架1內,機針3插于針桿2底端。針桿2底端安裝有針夾頭14,針夾頭14上旋有將機針3緊固安裝于針桿2上的夾螺釘15。穿線桿5外側壁上固定有用于鉤線拉桿復位簧6的外耳部16。
在使用時,針桿2固定在擺針架1上,針夾頭14、針夾螺釘15和機針3固定在針桿2 上;穿線器限位板17和針棒抱13穿進針桿2;穿線桿5活動連接在擺針架1上,第一開口銷10和第二開口銷11固定在穿線桿5,穿線拉桿7、穿線器復位彈簧12和穿線器4穿進穿線桿5;穿線拉桿復位彈簧12鉤到穿線拉桿7的外耳部16上;第一開口銷10在上插桿部8的槽口8-1內滑動和旋轉,穿線器復位彈簧12和12穿線拉桿復位彈簧6起復位的作用,穿線器限位板17有第二開口銷11在上下方向定位作用(穿線桿5軸向定位)。
實施例2:
穿線復位狀態(tài):由圖2、3所示
圖3:第一開口銷10的位置置于槽口8-1最底下時,穿線器4處于穿線復位位置;
圖2:第一開口銷10和穿線器限位板17不發(fā)生關系。
實施例3:
穿線準備狀態(tài):由圖4和5所示
圖5:第一開口銷10的位置置于槽口8-1最底下時,穿線器4處于穿線準備位置;
圖4:第一開口銷10由穿線器限位板17定位(18穿線器軸向定位)。
實施例4
穿線進入狀態(tài):由圖6和7所示
圖7:第一開口銷10的位置置于槽口8-1最頂上時,穿線器4處于穿線進入位置;
圖6:第一開口銷10由穿線器限位板17定位(穿線器4軸向定位),且第一開口銷10 在槽口8-1內滑動和旋轉,完成從槽口8-1最底下到最頂上的動作。
穿線步驟:
圖2:請關閉電源開關,將機針3上升到最高位置
圖4:穿線拉桿7下拉(A)
圖6:穿線拉桿7繼續(xù)下拉,穿線器4按箭頭方向完成穿線動作(B)
圖6:將線按箭頭方向從上到下穿線,將穿線器4上的穿線鉤鉤住線(C)
圖2:穿線拉桿7松開,穿線器4復位回到最開始的復位位置
圖8:順利完成穿線,線已經(jīng)穿過機針3針眼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通過參考優(yōu)選的實施例進行了圖示和描述,但是,本專業(yè)普通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作形式和細節(jié)上的各種各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