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的裝置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紡織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的裝置。
技術背景
目前,大部分細紗機的插管過程通常都由人工完成。由于紗錠數(shù)量較多,人工插管 工作量大,自動化程度低,生產(chǎn)效率低。隨著勞動力成本以及對工作環(huán)境標準的提高,紡織 工業(yè)急需一種替代人工插管的自動化插管裝置來提高生產(chǎn)效率和降低生產(chǎn)成本。雖然很多 工廠生產(chǎn)出各式各樣的插管裝置,如集體插管和機械手插管等。但是都存在一定的缺點集 體插管存在著設備龐大、成本較高、維修困難、誤差容易累積等多方面問題;機械手插管控 制復雜、工作不可靠且容易破壞紗管,在插管時易出現(xiàn)卡管、掉管和留頭率不足等問題,從 而影響插管效率,造成紡紗設備停機時間長,生產(chǎn)成本高,且過分依賴人工、勞動強度大。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 輸管及插管的裝置,實現(xiàn)了自動化完成空紗管的輸管和排管以及插管的操作,避免了出現(xiàn) 卡管和掉管現(xiàn)象,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并且減輕了過分依賴人工的勞動強度。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的裝置,包括箱體15,固定在箱體15上表面的吸盤 機構、導槽機構和插管機構;所述吸盤機構包括小氣缸支架1,固定在小氣缸支架I上的步 進電機2,和步進電機2連接的第一小氣缸3以及安裝在第一小氣缸3活塞桿頂端的吸盤4 ; 所述導槽機構包括導向槽5和撥輪7,導向槽5開口端為扇形,中間及左側開有撥輪7能在 其中轉動實現(xiàn)紗管6的緊密排布的槽口 ;所述插管機構包括主動輪11,帶動主動輪11轉動 的伺服電機16,通過同步帶10和主動輪11連接的從動輪14,均勻固定在同步帶10上的多 個機械手,機械手由小彈簧12、第二小氣缸9、機械抓手13與氣囊8構成,第二小氣缸9與 機械抓手13鉸接并通過小彈簧12牽引,機械抓手13內(nèi)部相嵌有氣囊8 ;所述吸盤機構固 定在箱體15上表面開口處左側,所述導槽機構位于箱體15上表面開口處右側,所述插管機 構固定在同步帶10右側的多個機械抓手13的中間位置與導槽機構末端對齊,并且同步帶 10右側多個機械抓手13的軸線與導槽末端最后一支紗管6軸線共面。
所述主動輪11和從動輪14底部固定有支撐底板17。
所述機械手為十個。
所述箱體15安裝在落紗機小車上。
本發(fā)明裝置由輸管與插管兩種機構構成。輸管動作靠吸盤與導槽實現(xiàn),插管動作 由光電傳感器配合小氣缸以及PLC控制系統(tǒng)完成。由此實現(xiàn)了自動化完成空紗管的輸管和 排管以及插管的操作,避免了出現(xiàn)卡管和掉管現(xiàn)象,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并且減輕了過分依賴 人工的勞動強度。
圖1是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裝置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裝置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導向槽的主視示意圖。
圖4是導向槽的俯視示意圖。
圖5是機械手部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的裝置,包括安裝在落紗 機小車上的箱體15,固定在箱體15上表面的吸盤機構、導槽機構和插管機構;所述吸盤機 構包括小氣缸支架1,固定在小氣缸支架I上的步進電機2,和步進電機2連接的第一小氣 缸3以及安裝在第一小氣缸3活塞桿頂端的吸盤4 ;所述導槽機構包括導向槽5和撥輪7, 導向槽5開口端為扇形,中間及左側開有撥輪7能在其中轉動實現(xiàn)紗管6的緊密排布的槽 口 ;所述插管機構包括主動輪11,帶動主動輪11轉動的伺服電機16,通過同步帶10和主動 輪11連接的從動輪14,均勻固定在同步帶10上的多個機械手,機械手由小彈簧12、第二小 氣缸9、機械抓手13與氣囊8構成,第二小氣缸9與機械抓手13鉸接并通過小彈簧12牽 弓丨,機械抓手13內(nèi)部相嵌有氣囊8。所述吸盤機構固定在箱體15上表面開口處左側,用來 吸附箱體15內(nèi)部的紗管;所述導槽機構位于箱體15上表面開口處右側,導槽機構的扇形開 口端用來接收吸盤結構吸附的紗管,并將紗管排列順序;所述插管機構固定在同步帶10右 側的多個機械抓手13的中間位置與導槽機構末端對齊,并且同步帶10右側多個機械抓手 13的軸線與導槽末端最后一支紗管6軸線共面。所述主動輪11和從動輪14底部固定有支 撐底板17。本實施機械手為十個。
如圖3和圖4所示,為導向槽的示意圖,導向槽5中間及左側開有撥輪7能在其中 轉動實現(xiàn)紗管6的緊密排布的槽口。
如圖5所示為機械手部分示意圖,機械手由小彈簧12、第二小氣缸9、機械抓手13 與氣囊8構成,第二小氣缸9與機械抓手13鉸接并通過小彈簧12牽引,機械抓手13內(nèi)部 相嵌有氣囊8。
本發(fā)明裝置的工作過程與工作原理如下
吸盤4在紗管箱中將空紗管吸取,放在導向槽5中,導向槽5旁邊放有兩組橡膠制 成的撥輪7,實現(xiàn)空紗管在導向槽5中緊緊相靠,不至于紗管6的傾斜或者倒下。在導向槽 5末端有末端擋頭實現(xiàn)紗管6在導向槽5中擠緊,不至于紗管6被擠出軌道。當導向槽5中 的紗管6擠滿時,循環(huán)軌道上面的帶有氣缸的機械手抓取最邊上的紗管6,這時撥輪7自動 轉動將紗管6擠到末端,從而實現(xiàn)機械手循環(huán)并連續(xù)抓取紗管6。當機械手轉到軌道對面 的直軌道時,由于軌道轉動速度與小車整體向前移動速度等大相反,從而實現(xiàn)直軌道與錠 桿相對靜止,在直軌道上實現(xiàn)紗管6的載放,即當機械手上的紗管6與紡紗機上的錠桿對齊 時,第二小氣缸9迅速向下運動實現(xiàn)紗管6的載放,當?shù)诙飧?恢復原位時一個插管過 程實現(xiàn)完成。由于整個過程是循環(huán)進行的,所以這個插管過程是個連續(xù)的動作過程。
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裝置由輸管與插管兩個機構構成。輸管機構的工作原理是控制部分由PLC控制系統(tǒng)控制,動作開始由位置傳感器控制步進電機2旋轉的角度 使吸盤4機構中第一小氣缸3與箱體15底部垂直,第一小氣缸3動作并向下伸長使吸盤4 接觸紗管6,吸盤4開始動作吸住紗管6,第一小氣缸3收縮同時步進電機2開始轉動,步進 電機2旋轉90°紗管6直立起來,第一小氣缸3動作并伸長到導向槽5邊緣,吸盤4將紗管 6松開并靠撥輪7實現(xiàn)紗管6的緊密排列,在導向槽5末端靠導向槽槽邊定位紗管6,第一 小氣缸3連續(xù)動作,實現(xiàn)整排紗管6整齊緊密排列。
插管機構通過伺服電機16帶動主動輪11轉動,同步帶10與機械手固聯(lián)在一起, 機械手內(nèi)部安裝有小彈簧12,小彈簧12對機械手起到保護作用。機械手能夠?qū)崿F(xiàn)運動方向 與位置的改變。當任意一機械手運動到導向槽5末端缺口處時,機械抓手13內(nèi)部氣囊8充 氣而將紗管6抓住,抓住紗管6的機械手運動到同步帶10另一側時,由于同步帶10直軌道 位置時同步帶10與落紗機小車速度等大反向,這時在直軌道抓住紗管6的機械手靠光電傳 感器實現(xiàn)與錠桿的準確定位,第二小氣缸9迅速動作實現(xiàn)紗管6的載放,第二小氣缸9恢復 原位及一個完整的插管過程完成。由于機械手是與同步帶10固聯(lián),同步帶10是連續(xù)運轉 的,所以整個插管過程是連續(xù)進行的。
權利要求
1.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15),固定在箱體 (15)上表面的吸盤機構、導槽機構和插管機構;所述吸盤機構包括小氣缸支架(1),固定在小氣缸支架(I)上的步進電機(2),和步進電機(2)連接的第一小氣缸(3)以及安裝在第一小氣缸(3)活塞桿頂端的吸盤(4);所述導槽機構包括導向槽(5)和撥輪(7),導向槽(5)開口端為扇形,中間及左側開有撥輪(7)能在其中轉動實現(xiàn)紗管(6)的緊密排布的槽口 ;所述插管機構包括主動輪(11),帶動主動輪(11)轉動的伺服電機(16),通過同步帶(10)和主動輪(11)連接的從動輪(14),均勻固定在同步帶(10)上的多個機械手,機械手由小彈簧 (12 )、第二小氣缸(9 )、機械抓手(13)與氣囊(8)構成,第二小氣缸(9)與機械抓手(13 )鉸接并通過小彈簧(12)牽引,機械抓手(13)內(nèi)部相嵌有氣囊(8);所述吸盤機構固定在箱體(15)上表面開口處左側,所述導槽機構位于箱體(15)上表面開口處右側,所述插管機構固定在同步帶(10)右側的多個機械抓手(13)的中間位置與導槽機構末端對齊,并且同步帶 (10)右側多個機械抓手(13)的軸線與導槽末端最后一支紗管(6)軸線共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輪(11)和從動輪(14 )底部固定有支撐底板(17 )。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手為十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5)安裝在落紗機小車上。
全文摘要
一種落紗機連續(xù)式輸管及插管的裝置,包括箱體,固定在箱體上方的吸盤機構、導槽機構和插管機構;吸盤機構包括小氣缸支架,固定在小氣缸支架上的步進電機,和步進電機連接的第一小氣缸以及安裝在第一小氣缸活塞桿頂端的吸盤;導槽機構包括導向槽和撥輪,導向槽中間及左側開有撥輪能在其中轉動的槽口;插管機構包括主動輪,帶動主動輪轉動的伺服電機,通過同步帶和主動輪連接的從動輪,均勻固定在同步帶上的多個機械手,第二小氣缸與機械抓手鉸接并通過小彈簧牽引,機械抓手內(nèi)部相嵌有氣囊;實現(xiàn)了自動化完成空紗管的輸管和排管以及插管的操作,避免了出現(xiàn)卡管和掉管現(xiàn)象,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并且減輕了過分依賴人工的勞動強度。
文檔編號D01H9/10GK102995183SQ20121053717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李德生, 索雙富, 賈軍政, 譚士勇, 迪力夏提-艾海提, 黃首清 申請人: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