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織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及其制備方法和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織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織物常用的浸染和軋染只能形成均勻的色彩,無法在織物表面形成特定的不均勻的色彩紋理。解決織物表面色彩紋理通常采用印染和色織方法。印染方法是通常采用絲網(wǎng)印染法,將印染漿液均勻的涂覆于織物表面。不同色彩紋理,通過多次印染完成。印染方法雖然可以設(shè)計制作出不均勻的色彩紋理,但由于印染漿液的材質(zhì)和涂覆厚度,易在織物表面形成涂覆層,使織物表面硬化。色織方法是將紗線預(yù)先進行印染,然后根據(jù)預(yù)先的設(shè)計圖案,利用不同色彩的紗線織造成色花布。色織方法雖然解決了印染造成的織物表面硬化的缺陷,但適用于反差較大的不同色彩的紗線織造成色花布,并且織成的織物色彩存在表面紋理粗糙不細膩的缺陷,尤其是不能處理同一基色情況下色彩的暈化效果的圖案。此外,蠟染方法也可用于織物不均勻色彩的印染,但蠟染方法只能形成大色塊,紋理不細膩,并且工藝步驟復(fù)雜、不易控制,不適宜大規(guī)模連續(xù)產(chǎn)生。還有一種利用彩色竹節(jié)紗織成不均勻色彩的織物,除存在色織布表面紋理粗糙不細膩的缺陷,在形成不均勻色彩的同時失去了織物的平整度。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之一是提供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之二是提供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之三是提供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織物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之四是提供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織物。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問題是通過如下技術(shù)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第一開松混合將滌綸纖維與纖維素纖維不均勻地排列在抓棉機上,進行開松混合;所述的滌綸纖維占成品紗線的重量百分比為30 60%,所述的纖維素纖維占成品紗線的重量百分比為10 30% ;(2)第一梳棉將步驟(1)制得的混合纖維進行梳棉,制得第一生條;(3)第二開松混合將天然纖維排列在抓棉機中,進行開松混合;
所述的天然纖維占成品紗線的重量百分比為10 60% ;(4)第二梳棉將步驟( 制得的混合纖維進行梳棉,制得第二生條;(5)并條將步驟( 制得的第一生條和步驟(4)制得的第二生條,不均勻地排列在并條機高架平臺上,進行并條;(6)粗紗;(7)細紗;(8)絡(luò)筒。通過上述步驟即可制得本發(fā)明的紗線。特別的,在步驟(1)中將滌綸纖維與纖維素纖維不均勻地排列在抓棉機上,其不均勻的排列方式優(yōu)選為將滌綸纖維為一堆、纖維素纖維為另一堆,兩堆纖維排列在抓棉機上。在步驟(5)中將步驟( 制得的第一生條和步驟(4)制得的第二生條不均勻地排列在并條機高架平臺上,其不均勻的排列方式優(yōu)選為以第一生條為一簇、第二生條為另一簇,兩簇并列地排列在并條機高架平臺上。在上述制備方法中,優(yōu)選的,步驟(1)中所述的纖維素纖維選自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和天絲纖維中的一種。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的纖維素纖維為粘膠纖維。步驟O)中控制錫林速度為300 360r/min,道夫速度為15 25r/min,錫林與蓋板之間的隔距為0. 22,0. 24,0. 26,0. 24和0. 22mm ;所述第一生條定量為16 25g/5m。步驟(3)中所述的天然纖維選自棉纖維、苧麻纖維、亞麻纖維、大麻纖維、黃麻纖維、羊毛、駱駝毛、兔毛、牦牛毛、桑蠶絲和柞蠶絲中的一種。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的天然纖維選自棉纖維或羊毛。步驟中控制錫林速度為300 360r/min,道夫速度為15 25r/min,錫林與蓋板之間的隔距為0. 12,0. 14,0. 16,0. 14和0. 16mm ;所述第二生條定量為16 25g/5m。步驟(5)中所述并條定量為16 25g/5m。步驟(6)中所述粗紗定量為4 6. 5g/10m ;所述粗紗捻系數(shù)為60 80。步驟(7)中所述細紗捻度為觀0 360,支數(shù)為12s 40s,紗支結(jié)構(gòu)為單紗。步驟(8)中控制絡(luò)筒速度為800 1400m/min。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采用上述方法制備而成。進一步的,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織物的制備方法,在上述制備紗線步驟基礎(chǔ)上,還包括織造步驟和印染步驟。具體的,還包括(9)織造將步驟(8)制得的成品紗線采用大圓機緯編織造方法進行織造;(10)印染采用高溫高壓浸染方式及分散染料連續(xù)印染,得到成品織物。再進一步的,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織物,采用上述方法制備而成。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發(fā)明中未經(jīng)特別描述的生產(chǎn)工藝或設(shè)備,均是指采用本行業(yè)中常規(guī)的生產(chǎn)工藝或設(shè)備。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的技術(shù)相比,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1、織物表面形成不均勻分布的花色紋理。采用本發(fā)明織成的織物,織物表面花色紋理呈橫向不均勻排列?;ㄉ刃纬蓹M向有規(guī)律的走向,紋理又呈不規(guī)律的大小、深淺、虛實分布。紋理既有明確的走向,又無清晰的界限,織物整體非常美觀。2、不損害紗線和織物原由有的性能。采用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制得的紗線和織物,即能達到在織物表面形成不均勻分布的花色紋理的特殊效果,又不損害紗線和織物原有的性能。
圖1為本發(fā)明織物制備的工藝流程圖;圖2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開松混合步驟的圓盤抓棉機原料排列分布圖;圖3為本發(fā)明中第一開松混合步驟的圓盤抓棉機原料排列分布圖;圖4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開松混合步驟的直列式抓棉機原料排列分布圖;圖5為本發(fā)明中第一開松混合步驟的直列式抓棉機原料排列分布圖;圖6為本發(fā)明第一梳棉步驟后制得第一生條中各纖維重量百分比分布示意圖;圖7為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并條步驟中并條機高架平臺上兩種生條均勻間隔排列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并條步驟中并條機高架平臺上兩種生條按簇排列示意圖;圖9為本發(fā)明制備的成品紗線縱向截面中各種纖維重量百分比分布排列示意圖;圖10為現(xiàn)有技術(shù)采用均勻混合開松纖維紗線織成緯編成品織物的照片;圖11為本發(fā)明采用不均勻混合開松纖維紗線織成緯編成品織物的照片。在上述附圖中,具體附圖標志含義如下1為滌綸纖維;2為纖維素纖維;3為天然纖維;4為圓盤抓棉機轉(zhuǎn)軸;5為圓盤抓棉機打手。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第一開松混合將滌綸纖維為一堆、纖維素纖維為另一堆,兩堆纖維排列在抓棉機上,進行開松混合;所述的滌綸纖維占成品紗線的重量百分比為30 60%,所述的纖維素纖維占成品紗線的重量百分比為10 30%。在本發(fā)明的第一開松混合步驟中,所述的抓棉機可以是圓盤抓棉機或直列式抓棉機。以圓盤抓棉機為例,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開松混合步驟的圓盤抓棉機原料排列分布情況如圖2所示。圓盤抓棉機對于滌綸纖維1和纖維素纖維2投料為均勻排列,滌綸纖維1和纖維素纖維2在圓盤抓棉機上為均勻地間隔分布,混合開松時,圓盤抓棉機打手5沿圓盤抓棉機轉(zhuǎn)軸4呈垂直方向上旋轉(zhuǎn),同時沿投料纖維作水平方向上方向旋轉(zhuǎn),起到了不同成份的纖維均勻抓取、開松、混合。而在本發(fā)明中,第一開松混合步驟的圓盤抓棉機原料排列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 圓盤抓棉機對于滌綸纖維1和纖維素纖維2投料為不均勻排列,滌綸纖維1和纖維素纖維 2分布為不均勻大間隔分布,混合開松時,圓盤抓棉機打手5沿圓盤抓棉機轉(zhuǎn)軸4呈垂直方向上旋轉(zhuǎn),同時沿投料纖維作水平方向上方向旋轉(zhuǎn),以達到不同成份的纖維不均勻抓取、開松、混合。以直列式抓棉機為例,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開松混合步驟的直列式抓棉機原料排列分布情況如圖4所示。直列式抓棉機對于滌綸纖維1和纖維素纖維2投料為均勻排列,滌綸纖維1和纖維素纖維2 為均勻間隔分布,混合開松時,抓棉機打手呈垂直方向上旋轉(zhuǎn),同時沿投料纖維作水平方向上往復(fù)運動,以達到不同成份的纖維均勻抓取、開松、混合。而在本發(fā)明中,第一開松混合步驟的直列式抓棉機原料排列分布情況如圖5所示。直列式抓棉機對于滌綸纖維1和纖維素纖維2投料為不均勻排列,滌綸纖維1和纖維素纖維2為不均勻大間隔分布,混合開松時,抓棉機打手呈垂直方向上旋轉(zhuǎn),同時沿投料纖維作水平方向上往復(fù)運動,以達到不同成份的纖維不均勻抓取、開松、混合。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不論是采用圓盤抓棉機還是直列式抓棉機,不同的纖維采用均勻排列方式投料,在混合開松后,在原料分布中隨機抽取,其不同纖維的重量百分比均按比例均勻分布。而本發(fā)明中,不論是采用圓盤抓棉機還是直列式抓棉機,不同的纖維在不均勻方式投料、混合開松后,在原料分布中隨機抽取,其滌綸纖維和纖維素纖維的重量百分比不按比例均勻分布。在本發(fā)明中,纖維投料經(jīng)第一開松混合步驟后,隨機抽取的纖維原料中,滌綸纖維與纖維素纖維的混合比呈2 8、4 6、5 5等不規(guī)則分布。(2)第一梳棉將步驟(1)制得的混合纖維進行梳棉,制得第一生條;控制錫林速度為300 360r/min,道夫速度為15 25r/min,錫林與蓋板之間的隔距為0. 22,0. 24,0. 26,0. 24和0. 22mm ;所述第一生條定量為16 25g/5m。經(jīng)第一梳棉工序后,滌綸纖維1與纖維素纖維2在第一生條棉條中的分布為不均勻分布,各纖維重量百分比分布示意見圖6。(3)第二開松混合將天然纖維排列在抓棉機中,進行開松混合;所述的天然纖維占成品紗線的重量百分比為10 60% ;所述的抓棉機可以是圓盤抓棉機或直列式抓棉機。所述的天然纖維選自棉纖維、苧麻纖維、亞麻纖維、大麻纖維、黃麻纖維、羊毛、駱駝毛、兔毛、牦牛毛、桑蠶絲和柞蠶絲中的一種。進一步的,所述的天然纖維選自棉纖維或羊毛。(4)第二梳棉
將步驟( 制得的混合纖維進行梳棉,制得第二生條;控制錫林速度為300 360r/min,道夫速度為15 25r/min,錫林與蓋板之間的隔距為0. 12,0. 14,0. 16,0. 14和0. 16mm ;所述第二生條定量為16 25g/5m。(5)并條將步驟( 制得的第一生條和步驟(4)制得的第二生條,以第一生條為一簇,第二生條為一簇,兩簇并列地排列在并條機高架平臺上,進行并條;所述并條定量為16 25g/5m?,F(xiàn)有技術(shù)中,以上述滌綸纖維1、纖維素纖維2和天然纖維3等三種不同纖維組分并條時,其并條機高架平臺上兩種生條均勻間隔排列示意見圖7。本發(fā)明以上述滌綸纖維1、纖維素纖維2和天然纖維3等三種不同纖維組分并條時,其并條機高架平臺上兩種生條按簇排列示意見圖8。經(jīng)過不均勻混合開松制得的不均勻分布的不同纖維成份形成的不均勻纖維成份分布的生條。經(jīng)并條工序的不均勻排列,其纖維不均勻分布得到了再次強化,為后續(xù)步驟制取不均勻混合紗線提供了良好的條件。(6)粗紗;粗紗定量為4 6. 5g/10m ;所述粗紗捻系數(shù)為60 80。(7)細紗;所述細紗捻度為觀0 360,支數(shù)為12s 40s,紗支結(jié)構(gòu)為單紗。(8)絡(luò)筒??刂平j(luò)筒速度為800 1400m/min,通過上述步驟即可制得本發(fā)明的紗線,圖9為本發(fā)明制備的成品紗線縱向截面中滌綸纖維1、纖維素纖維2和天然纖維3重量百分比分布排列示意圖。進一步的,將上述制備而成的紗線,通過織造和印染步驟,制得本發(fā)明的織物,具體步驟如下(9)織造將步驟(8)制得的成品紗線采用大圓機緯編織造方法進行織造;(10)印染采用高溫高壓浸染方式及分散染料連續(xù)印染,得到成品織物。本發(fā)明完整的織物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參見圖1。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織物的制備方法,其工藝流程圖參見圖1。具體包括如下步驟(1)第一開松混合將滌綸纖維為一堆、纖維素纖維為另一堆,兩堆纖維排列在抓棉機上,進行開松混合;所述的滌綸纖維占成品紗線的重量百分比為30%,所述的粘膠纖維占成品紗線的重量百分比為10%。第一開松混合步驟的圓盤抓棉機原料排列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圓盤抓棉機對于滌綸纖維1和纖維素纖維2投料為不均勻排列,滌綸纖維1和纖維素纖維2分布為不均勻大間隔分布,混合開松時,圓盤抓棉機打手5沿圓盤抓棉機轉(zhuǎn)軸4呈垂直方向上旋轉(zhuǎn),同時沿投料纖維作水平方向上方向旋轉(zhuǎn),以達到不同成份的纖維不均勻抓取、開松、混合。而本發(fā)明中,滌綸纖維1和纖維素纖維2采用不均勻方式投料,混合開松后,在原料分布中隨機抽取,其滌綸纖維和纖維素纖維的重量百分比不按比例均勻分布。在本發(fā)明中,纖維投料后,經(jīng)第一開松混合步驟后,隨機抽取的纖維原料中,滌綸纖維與粘膠纖維的混合比呈3 1、2 1、4 1等不規(guī)則分布。(2)第一梳棉將步驟(1)制得的混合纖維進行梳棉,制得第一生條;具體技術(shù)參數(shù)如下表1:表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第一開松混合將滌綸纖維與纖維素纖維不均勻地排列在抓棉機上,進行開松混合; 所述的滌綸纖維占成品紗線的重量百分比為30 60%,所述的纖維素纖維占成品紗線的重量百分比為10 30% ;(2)第一梳棉將步驟(1)制得的混合纖維進行梳棉,制得第一生條;(3)第二開松混合將天然纖維排列在抓棉機中,進行開松混合; 所述的天然纖維占成品紗線的重量百分比為10 60% ;(4)第二梳棉將步驟( 制得的混合纖維進行梳棉,制得第二生條;(5)并條將步驟( 制得的第一生條和步驟(4)制得的第二生條,不均勻地排列在并條機高架平臺上,進行并條;(6)粗紗;(7)細紗;(8)絡(luò)筒。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 中不均勻地排列方式為將滌綸纖維為一堆、纖維素纖維為另一堆,兩堆纖維排列在抓棉機上。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 中不均勻地排列方式為以第一生條為一簇、第二生條為另一簇,兩簇并列地排列在并條機高架平臺上。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所述的纖維素纖維選自粘膠纖維、莫代爾纖維和天絲纖維中的一種; 步驟(3)中所述的天然纖維選自棉纖維、苧麻纖維、亞麻纖維、大麻纖維、黃麻纖維、羊毛、駱駝毛、兔毛、牦牛毛、桑蠶絲和柞蠶絲中的一種。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中所述的纖維素纖維為粘膠纖維;步驟(3)中所述的天然纖維為棉纖維或羊毛。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O)中控制錫林速度為300 360r/min,道夫速度為15 25r/min,錫林與蓋板之間的隔距為0. 22,0. 24,0. 26,0. 24和0. 22mm ;所述第一生條定量為16 25g/5m ;步驟中控制錫林速度為300 360r/min,道夫速度為15 25r/min,錫林與蓋板之間的隔距為0. 12,0. 14,0. 16,0. 14和0. 16mm ;所述第二生條定量為16 25g/5m ; 步驟(5)中所述并條定量為16 25g/5m ;步驟(6)中所述粗紗定量為4 6. 5g/10m ;所述粗紗捻系數(shù)為60 80 ; 步驟(7)中所述細紗捻度為觀0 360,支數(shù)為12s 40s,紗支結(jié)構(gòu)為單紗;步驟(8)中控制絡(luò)筒速度為800 1400m/min。
7.—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其特征在于,采用權(quán)利要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制備而成。
8.—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織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權(quán)利要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織造步驟和印染步驟。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織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織造步驟和印染步驟分別為(9)織造將步驟(8)制得的成品紗線采用大圓機緯編織造方法進行織造;(10)印染采用高溫高壓浸染方式及分散染料連續(xù)印染,得到成品織物。
10.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織物,其特征在于,采用權(quán)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制備而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織物及其制備方法。其中,纖維分布不均勻的紗線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第一開松混合將滌綸纖維與纖維素纖維不均勻地排列在抓棉機上,進行開松混合(2)第一梳棉將步驟(1)制得的纖維梳棉,制得第一生條;(3)第二開松混合,將天然纖維排列在抓棉機中,進行開松混合(4)第二梳棉,將步驟(3)制得的纖維進行梳棉,制得第二生條;(5)并條將第一生條和第二生條,不均勻地排列在并條機高架平臺上,進行并條;(6)粗紗;(7)細紗;(8)絡(luò)筒。采用本發(fā)明織成的織物,織物表面花色紋理呈橫向不均勻排列,織物整體非常美觀。
文檔編號D01G15/14GK102260943SQ20101019005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5月28日
發(fā)明者忻賽君, 王立平, 胡斌珍, 錢春芳, 閻均 申請人:上海第三十六棉紡針織服裝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