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生產(chǎn)捻線筒管的紡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生產(chǎn)捻線筒管的紡織機。
背景技術:
從EP 1 528 128 A2公知一種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紡織機。其中描述了在機器縱向方向上的兩側上都設有工作站的紡織機,這些工作站分別包括錠子和筒子架。為了實現(xiàn)紡織機的最大可能的生產(chǎn)率,各工作站的錠子在機架兩側上彼此相鄰且彼此相對地布置在紡織機的下部中。各工作站的相關筒子架在機架上的紡織機上側上布置在各錠子的上方。筒子架繞水平軸線向著用于裝配喂入筒的操作側樞轉。
另外,從EP 1 528 128 A2可看到,沿機器縱向方向延伸的呈傳送帶形式的傳送機構布置在紡織機內部中的彼此相對的工作站之間。形成的捻線筒管從各工作站的卷繞單元供應到傳送帶,并沿布置在紡織機端面上的移除站(removal station)的方向傳送,并在該處被收集。
此外,從該現(xiàn)有技術可知,采用固定布置在機架上且安裝在紡織機上的各工作站的錠子上方的筒子架。在此情況下,筒子架在紡織機上側上的固定布置使得操作高度約為2m至2.80m。
已經(jīng)表明,在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紡織機上,在使用剛性筒子架期間,需要配置升降臺或降低機構(即所謂的高低筒子架),這是不利的。在筒子架剛性地布置在機器縱向方向上的情況下,通過升降臺使操作者位于相對舒適的操作高度,但是由于機器的寬度,為了更換喂入筒子必須向機器彎身較長的距離。另一方面,如從EP 1 528 128 A2所公知的,盡管高低筒子架提供了舒適的操作深度,但一般不能將高低筒子架降低到這樣的程度,即,使得兩個喂入筒子對操作者而言處于人機工程上有利的高度處從而可以以簡單的方式更換它們。
這兩個筒子架的變型中的另一個不利之處在于,身材矮小的人難以或甚至不可能操作它們,這一方面是由于(在剛性筒子架的情況下)操作深度和高度或者是由于(在高低筒子架的情況下)操作高度,另一方面是由于喂入筒子相對大的重量,從而使得在裝配筒子架時的處理更加困難。還應提到的另一缺點是,設置升降臺或降低機構而發(fā)生的高運行成本。另一缺點在于沿機器縱向方向延伸的傳送帶,其安裝和維護要產(chǎn)生相當大的成本。此外,由于傳送帶布置在機器內部的工作站之間,所以只有非常有限程度的可接近性。尤其從背景技術中可以看出,傳送帶并不是連續(xù)地處于操作中,而只在落紗處理期間連續(xù)操作,以將供應到布置在紡織機內部中的傳送帶上的、形成的捻線筒管運送到外部以便收集。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開始所述類型的紡織機,這種紡織機是按人機工程原理加以設計的,并且其特征在于簡單且節(jié)省成本的結構。
該目的通過權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實現(xiàn)。
根據(jù)權利要求1,各工作站的錠子和筒子架布置成彼此相鄰。這具有的優(yōu)點在于,大大降低了紡織機上的操作高度,以便在筒子架上設置喂入筒子。通過錠子和筒子架彼此相鄰的布置,可使操作者在人機工程學上有利的操作高度處簡單地更換喂入筒子。這樣,無需如現(xiàn)有技術要求的那樣,裝配升降臺形式(在使用紡織機上的固定筒子架作為筒子架的情況下)的附加操作輔助裝置或昂貴的降低機構(以高低筒子架作為筒子架的形式)。這使得可對紡織機進行人機工程學操作,同時,由于無需操作輔助裝置或結構昂貴的高低筒子架,因此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此外,降低了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紡織機的維護費用,該維護費用由于例如根據(jù)現(xiàn)有技術的附加操作輔助裝置本來是必須的。
錠子和筒子架可優(yōu)選地布置在紡織機機架處的一個平面上。這樣,就實現(xiàn)了筒子架和喂入筒子的舒適操作深度和人機工程學上的有利位置,這對于身材矮小的人操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紡織機來說特別有利。
具體地,各工作站的錠子和筒子架可以以鏡面對稱的方式布置在相對的外機器側上。另外,工作站可包括容納裝置,用于容納從卷繞單元移除的已形成的捻線筒管。在此情況下,該容納裝置可布置在相關工作站的卷繞單元的后面,并可沿紡織機的相對外機器側的方向延伸。
無需其它成本昂貴的傳送帶,該傳送帶如從現(xiàn)有技術公知的那樣,只在落紗時使用,以便將已形成的捻線筒管運到紡織機一個端部處的移除位置。已形成的捻線筒管在完工后被直接從卷繞單元供應到容納裝置,并因此立即準備好用于收集。
此外,各工作站的容納裝置可大致橫向于紡織機的縱向軸線延展。這具有的優(yōu)點在于,可最佳地利用在各工作站的錠子和筒子架上方的機架中的可用空間??梢詥为毜夭僮髅總€工作站。
容納裝置可優(yōu)選地沿與卷繞單元相對的外機器側的方向具有傾斜度。完工的捻線筒管由于它們的重力而被引導離開卷繞單元的區(qū)域,在該過程中它們沿容納裝置的傾斜方向滾動。容納裝置可有利地形成為用于容納多個已形成的捻線筒管,從而可使多個已形成的捻線筒管在它們被收集之前由容納裝置容納。
具體地,容納裝置可構造成為大致槽狀的容器??蛇x地,容納裝置可形成為適于已形成的捻線筒管的形狀的儲存器(magazine)。
以下將借助附圖中示出的實施例描述本發(fā)明,在附圖中圖1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紡織機的立體圖;圖2表示根據(jù)圖1的紡織機的局部立體圖;圖3表示用于已形成的捻線筒管的容納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用于生產(chǎn)捻線筒管8的紡織機1。紡織機1包括沿機器的縱向方向布置在紡織機1兩側上的多個工作站2。工作站2分別包括錠子3和筒子架4。筒子架4具有至少兩個用于接收喂入筒子7的安裝銷5。
另外,紡織機1的每個工作站2都包括卷繞單元6,其用于容納紗管并形成將要生產(chǎn)的捻線筒管8;以及容納裝置9,其在本發(fā)明中形成為大致槽狀容器9,用于容納在各工作站2處形成的捻線筒管8。容納裝置9還可形成為如圖3所示的適于捻線筒管8的尺寸的儲存器10。
圖2的視圖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紡紗機1的局部視圖。從圖中可看到工作站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布置,所述工作站2在紡織機1的兩側上具有它們各自相關的錠子3和筒子架4。附圖標記V代表前外機器側,而字母H代表后外機器側。
在前外機器側V上,從左向右看,第一個工作站2的布置開始于錠子3,以及與錠子3相鄰布置的相關筒子架4,而在相對的后外機器側H上,從左向右看,第一工作站2的布置開始于筒子架4,以及與筒子架4相鄰布置的相關錠子3。
相關卷繞單元6(其布置在各工作站2的錠子3和筒子架4的上方)以及相關容納裝置9的布置與該交替布置相對應。相關工作站2的卷繞單元6在前外機器側V上布置在錠子3上方。該工作站2的容納裝置9在后外機器側H上布置在與該工作站2的錠子3相對的筒子架4上方。容納裝置9布置成從相關工作站2的卷繞單元6開始橫向于紡織機1的縱向軸線延伸。
根據(jù)本發(fā)明,各工作站2的錠子3和筒子架4設置成彼此相鄰,錠子3和筒子架4優(yōu)選位于機架中的一個平面上。在必須更換喂入筒子7時,該布置有利于可接近性,特別是筒子架4的可接近性。由于容納裝置9鄰近卷繞單元6,從而可通過已形成的捻線筒管8滾入可自由接近的相對于工作站2的外機器側V、H來移除已形成的捻線筒管8,并在該處收集。各工作站2的容納裝置9從工作站2的相關卷繞單元6開始在這里沿布置在相對的外機器側V、H上的筒子架4的方向大致水平地相對于紡織機1的縱向軸線延伸。在此情況下,與其相鄰的各工作站2的卷繞單元6以及容納裝置9也根據(jù)工作站2的相關錠子3和相關筒子架4的布置而以鏡面對稱的方式相對于彼此布置在相對的外機器側V、H上。
為了便于已形成的捻線筒管8滾下,容納裝置9具有沿著與工作站2相對的外機器側V、H的方向指向的傾斜度。此外,容納裝置9以其容納至少兩個已形成的捻線筒管8的方式形成。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生產(chǎn)捻線筒管(8)的紡織機(1),該紡織機(1)配備有多個工作站(2),這些工作站(2)沿機器的縱向方向布置在所述紡織機(1)的兩側上,并且分別包括錠子(3);卷繞單元(6),其布置在所述紡織機(1)上的各錠子(3)的上方;以及筒子架(4),所述紡織機(1)的特征在于,各工作站(2)的錠子(3)和筒子架(4)彼此相鄰布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織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錠子(3)和所述筒子架(4)布置在所述紡織機(1)的機架上的一個平面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紡織機(1),其特征在于,各工作站(2)的所述錠子(3)和所述筒子架(4)以相對于彼此成鏡面對稱的方式布置在相對的外機器側(V、H)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織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站(2)均包括容納裝置(9),該容納裝置(9)用于容納從所述卷繞單元(6)移除的已形成的捻線筒管(8)。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紡織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裝置(9)布置在相關工作站(2)的卷繞單元(6)的后方,并沿所述紡織機(1)的相對的外機器側(V、H)的方向延伸。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紡織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裝置(9)大致橫向于所述紡織機(1)的縱向軸線延伸。
7.根據(jù)權利要求4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織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裝置(9)從所述卷繞單元(6)開始沿著相對的外機器側(V、H)的方向傾斜。
8.根據(jù)權利要求4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織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裝置(9)形成為用于容納多個已形成的捻線筒管(8)。
9.根據(jù)權利要求4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織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裝置(9)設置成大致槽狀容器(9)。
10.根據(jù)權利要求4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紡織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裝置(9)形成為適于已形成的捻線筒管(8)形狀的儲存器(1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生產(chǎn)捻線筒管(8)的紡織機(1),該紡織機(1)配備有多個工作站(2),這些工作站(2)沿機器的縱向方向布置在所述紡織機(1)的兩側上,并且分別包括錠子(3);卷繞單元(6),其布置在所述紡織機(1)上的各錠子(3)上方;以及筒子架(4);其中,各工作站(2)的錠子(3)和筒子架(4)彼此相鄰布置。
文檔編號D01H1/14GK1916249SQ20061011592
公開日2007年2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格哈德·韋爾梅斯特, 漢斯·居熱莫 申請人:索若兩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