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及機械零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減輕具有可移動部的制品中易產生過負荷的機械部上的負荷的機械零件等的材質。
在將潤滑油供給摩擦接觸部分時,由于伴隨在摩擦接觸部分的摩擦發(fā)熱而使?jié)櫥土踊员仨氃O置供油裝置強制供給潤滑油。作為供油裝置,比如要具有用于將潤滑油供給摩擦接觸部分的配油路徑、用于貯存潤滑油的油槽、用于將潤滑油吸上來的泵等。如這樣構成,可由泵將潤滑油從油槽吸上來,并經配油路徑將潤滑油循環(huán)供給各摩擦接觸部分。
伴隨滑動移動、轉動移動等運動的磨損與阻力,較大地由速度(滑動、轉動移動等的運動速度)與載荷(滑動、轉動移動等運動時所施加的表面壓力)表示的PV值所左右。即,滑動移動或轉動移動等的運動速度越高,或者滑動移動或轉動移動等運動時所施加的表面壓力越大(PV值高),磨損率(摩擦率)越高、磨損與所產生的阻力越大。
但是,在向摩擦接觸部分供給潤滑油的構成中,比如潤滑油供油量變多的情況下,在高速運轉時,不排除潤滑油向周邊飛散的可能。
而反過來在潤滑油供給量減少的情況下,則有可能產生摩擦接觸部分的異常磨損或燒接。
像上述這樣,如要做成具有向摩擦接觸部分供給潤滑油的供油裝置的結構,則不僅將增加制品零件件數(shù),增加制造負荷,提高制造成本,而且還要增加制品重量,故提出了摩擦接觸部分無須供油的無油化構造。
為實現(xiàn)不供油,進行了在成為摩擦接觸部分的摩擦面的金屬材料表面噴涂鍍層(噴涂鍍層比如TiN、DLC等的陶瓷面膜、潤滑用的MoSz或聚四氟乙烯鍍層)的嘗試;使用耐磨損性樹脂材料或CFRP(碳素纖維強化樹脂)構成之嘗試;以及使鐵、銅、鐵-銅等金屬材料的燒結材料含油的構成嘗試。
但是,向金屬材料表面噴鍍的前述鍍層,由于長時間使用,鍍層可能磨損或剝落而失效。另外,現(xiàn)有的耐磨損性樹脂材料的熱膨脹系數(shù)一般較高,往往因伴隨著滑動移動或轉動移動等可移動部分運動所產生的熱量而變形加大。還有,現(xiàn)有耐磨損性樹脂材料,一般為得到足夠的尺寸精度而多在加工上下工夫,同時,易于磨損。再有,使用含油燒結材料的結構,由于容易磨損,不適于高速運轉,因此不能實現(xiàn)機械高速化。
本發(fā)明即是有鑒于前述事實,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實現(xiàn)摩擦接觸部分不供油、并可減輕生產負荷實現(xiàn)輕量化、同時可實現(xiàn)高速運轉的材質的機械零件。
其第二個目的在于,有效利用那些以利用價值低、僅限于飼料與肥料等級、沒有被當作工業(yè)用資源的材料為中心的各種植物系資源(纖維素系材料)。
本發(fā)明第一方面的特征在于,將包含纖維素系材料與熱固性樹脂的混合材料成形·燒結成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在該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上形成的多個孔部浸含潤滑油,從而形成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第二方面是一種機械零件,所述零件安裝在具有可移動部、而且具有在可移動部運動時零件間相互接觸的摩擦接觸部分的機械中,其特征在于,在形成該摩擦接觸部分的多個零件中,至少一個零件的全部或一部分由前述含油多孔性碳素材料形成。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縫紉機驅動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2是上述實施例的縫紉機驅動部的側視圖。
圖3是其他實施例的縫紉機驅動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具有可移動部的機械的轉動搖動部的側視圖。
圖5是內面固定了由本發(fā)明的含油RBC形成的軸瓦的軸承剖面圖。
圖6是模式化表示上述軸承切斷狀態(tài)的圖。
這里,所謂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是使用包含有作為各種植物性資源的纖維素系材料和樹脂的混合材料,把由包括從該混合材料取得成形品的工序、和將該成形品燒制碳化的工序的制作方法制作出來的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含浸于潤滑油、從而含油生成的材料。
該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比如可以這樣制作出來在各種纖維素系材料中含浸樹脂之后、通過壓縮獲得成形品,而后干燥成干燥成形品后,將該干燥成形品在惰性氣體(如氮氣)環(huán)境中進行熱處理,通過碳化燒制制作出來。作為前述纖維素系材料,比如可以用糙米制成精米時篩出的米糠。
下邊,就以使用所述米糠的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RBCC(Rice BranCeramics)含浸潤滑油所得的含油RBC為例進行說明。
為使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含油,可以有對油槽內的油加熱、在油中將多孔質構件于常壓下浸漬一定時間的常壓浸漬法,和將多孔質構件收納進密閉容器內、在將容器內減壓使空洞中脫氣的狀態(tài)下浸到油中之后,再回到常壓由大氣壓入的真空法等;可選取任意方法。
上述這樣制成的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由于其摩擦系數(shù)小,當其一邊摩擦接觸一邊進行滑動移動或轉動移動等移動時,可減少磨損量,同時也可減少發(fā)熱。
另外,前述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由于其多孔性,在其表面與其內部形成的氣孔中比較容易浸入潤滑油,由于這樣可提高摩擦接觸部分的耐磨損性與耐燒接性,所以,由于進行了含油處理可減少供油(潤滑)的必要性、或完全不供油,通過在需要配設供油裝置的部位使用所述材料可以不必設置供油裝置。
由前述制作方法制得的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比如可以用金屬模制得前述成形品,或者由擠壓、切削等高通用性的各種加工很容易制得前述成形品。從而,可以很容易地制得復雜形狀的成形品,可降低制作成本。
前述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是由包括對成形品燒制碳化工序的制作方法制成,具有可根據(jù)燒制溫度調整硬度的性質。另一方面,一般在用于滑動移動或轉動移動的移動較激烈部分的材料,其硬度越高磨損越少。從而,借改變燒制溫度來制作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可適應使用條件(PV值)容易地調整硬度。
前述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由于依燒制溫度而改變氣孔率,故具有可調整密度的性質。從而,可適應使用條件(PV值)調整密度,可望很容易地減小滑動或轉動的表面壓力(降小PV值)。另外,由該密度的調整也可實現(xiàn)含油率的調整。
以前述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成形的零件,因為其有一定硬度,浸油時其零件尺寸也不會產生誤差,而且其密度與塑料相同,或比塑料還低,依所用纖維素系材料與樹脂的多少有差別,可使得其重量為銅的1/5~1/8乃至鋁的1/2以下。從而,由此重量減輕,可很有效地減小表面壓力與PV值、減少供油量。
該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由于如前述那樣含油,可更進一步提高其摩擦接觸部分的耐磨損性與耐燒接性。
下邊,用圖1與圖2,在作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將前述RBC用于縫紉機10的情況下參照附圖加以說明。特別是,以現(xiàn)有的需要主要靠供油裝置供油的、縫紉機可移動部的滑動移動與轉動移動等的、摩擦接觸部分為中心進行說明。
本實施例的縫紉機10之伴隨有摩擦的可移動部分(摩擦接觸部分)比如以進行滑動移動或轉動移動的軸、和支承該軸的軸承為主體構成,具有沿中心軸轉動移動的上軸11、和構成所述上軸11的軸承的上軸前軸承襯瓦11A、將上軸11的轉動移動變換成上下方向滑動移動的針棒曲柄搖桿13、用于給針1B補給上線的懸臂16、構成該懸臂16的軸16A的軸承的懸臂滑動軸承15、針棒17、該針棒17的針棒座18、搖動移動的搖動軸1D、具有針棒上軸承襯瓦19A與針棒下軸承襯瓦19B的搖動臺19、由該搖動臺19的槽19C引導而沿上下方向滑動移動的方形墊片14、構成搖動軸1D的軸承的搖動軸軸承襯瓦1C等。
前述構成零件中,用作支承滑動移動或轉動移動軸的軸承的零件,其構成比如為圖6中軸承100(環(huán)狀零件)所示。
即,軸承100由在成為該軸承外框的金屬制圓筒狀殼體構件101(外筒部)的內部、配合固定上含油米糠陶瓷(以下稱為含油RBC)形成的軸瓦狀成形品102(內筒部)而成。
該軸承100,形成以軸瓦狀成形品102的內面102A支承進行滑動移動或轉動移動等移動的軸(圖中未示出,為軸狀零件)的軸承。另外,如圖5所示,在成為軸側面(圖中未示出)的摩擦面的內面102A上,形成了由含油RBC的氣孔形成的多個凹部102B,收容了在摩擦初期階段產生的磨損粉102C。而后,在軸(圖中未示出)與內面102A摩擦時,磨損粉102C可起到固體潤滑材料作用,同時由于含油RBC成形品102整體內含油,可望實現(xiàn)不供油。
上軸前軸承襯瓦11A,如圖1、圖2所示,具有內筒部11Aa,在該內筒部11Aa的內面配合固定著由含油RBC形成的軸瓦。從而,上軸前軸承襯瓦11A成了自由滑動與轉動地支承轉動移動上軸11的軸承。
在上軸11一方端部固定著平衡錘11B。該平衡錘11B具有支承孔11Ba,所述平衡錘11Ba可用來固定結合平衡錘11B與針棒曲柄搖桿13的結合軸12。
在該結合軸12上設有切口12A,同時通過將螺栓11BC、11BC擰入平衡錘11B上設置的具有螺紋牙的支承孔11Bb、11Bb中,而將其固定于平衡錘11B的支承孔11Ba中。由此,平衡錘11B與結合軸12可一體轉動。
針棒曲柄搖桿13具有內筒部13A,所述內筒部13A可自由滑動并自由轉動支承前述結合軸12的軸12B,同時,具有配合懸臂滑動軸承15的軸15B的支承孔13B、和可自由滑動并自由轉動配合針棒座18的軸18A的內筒部13C。在內筒部13A、內筒部13C內配合固定著由含油RBC構成的軸瓦;分別形成了滑動移動或轉動移動的軸12B、軸18A的軸承。
懸臂滑動軸承15具有內筒部15A;同時具有與針棒曲柄搖桿13的支承孔13B配合的軸15B。在內筒部15A中,配合固定著由含油RBC構成的軸瓦,這樣它就成了可自由轉動地支承懸臂16的軸16A的軸承。
針棒座18,由螺栓18C擰入該針棒座18上的有螺紋牙的支承孔18B,從而固定于針棒17上。另外,針棒座18具有軸18A,該軸18A配合于針棒曲柄搖桿13的內筒部13C。
方形墊片14,是將插入針棒曲柄搖桿13的內筒部13C狀態(tài)的軸18A的端部,配合并固定在該方形墊片14的支承孔14A的。
方形墊片14由搖動臺19的溝19C導向,可沿該溝19C在上下方向滑動移動。由此,可使針棒17相對搖動臺19沿上下方向移動。整個方形墊片14是由含油RBC構成,該方形墊片14兩側面與背面和溝19C摩擦接觸,沿溝19C滑動。
方形墊片14,也未必整個方形墊片14都由含油RBC構成,也可以在構成與溝19C的摩擦面的方形墊片14的兩側面與背面部分上,固定上由含油RBC構成的構件。
搖動臺19具有上端部的針棒上軸承襯瓦19A、下端部的針棒下軸承襯瓦19B、引導方形墊片14的溝19C。同時,在搖動臺19上固定著搖動軸1D的一端,可與搖動軸1D的搖動移動一體地搖動移動。
針棒上軸承襯瓦19A具有內筒部19Aa,針棒下軸承襯瓦19B具有內筒部19Ba,在內筒部19Aa與內筒部19Ba中配合入由含油RBC構成的軸瓦。這樣,針棒上軸承襯瓦19A與針棒下軸承襯瓦19B就成了沿上下方向可自由滑動移動地支承與該針棒上軸承襯瓦19A和該針棒下軸承襯瓦19B相連通配置的針棒17的軸承。
尚且,也可以構成為,在槽19C的與方形墊片14相接觸部分固定上由含油RBC構成的構件。
在搖動臺19的下端部,具有用于安裝針1B的針安裝件1A。該針安裝件1A具有帶螺紋牙的軸1AA,可將其擰入并固定在配置于搖動臺19上的針棒17下端部的帶螺紋牙的支承孔17A。針安裝件1A,可借螺栓1AC、1AC擰入帶螺紋牙的支承孔1AB、1AB而將針1B固定。
搖動軸軸承襯瓦1C具有內筒部1CA,在該內筒部1CA內配合固定了由含油RBC構成的軸瓦。這樣,搖動軸軸承襯瓦1C就成了搖動移動的搖動軸1D的軸承。
前述含油RBC,可依制作該含油RBC時的燒制溫度來調整其硬度。因此,可在用于縫紉機的滑動或轉動部位的威氏硬度(HV)大約10~150(Mpa)范圍內,根據(jù)需要對硬度進行調整。
前述含油RBC,由于可依燒制溫度改變氣孔率,故可調整密度進行制作。其密度可根據(jù)需要調整到大約1.08×103~2.0×103(kg/m3)范圍內。
這樣,像上述的在以含油RBC作為軸承使用的情況下,由于可望減輕重量,可減輕軸與軸承摩擦接觸時所作用的表面壓力,可望減小PV值,故可提高其耐磨損性與耐燒接性能。
由于在氣孔內部浸含了黃油等潤滑油,故可以獲得其較高的耐磨損性與耐燒接性能。另外,在所制氣孔率比較大(即RBC密度較小)的RBC中,如使用了含浸充足潤滑油的構成,則可進一步提高其耐磨損性與耐燒接性能。
前述RBC,可根據(jù)需要依燒制溫度將摩擦系數(shù)調整至0.06~0.18。
前述RBC還可根據(jù)需要依燒制溫度將其壓縮強度調整到50~100Mpa。
本實施例的縫紉機10的制造方法,在該縫紉機10驅動部前述各構成要素中,除構成摩擦接觸部分的摩擦面部分由含油RBC形成制作之外,其他部分可與現(xiàn)有結構同樣制作。
即,可在形成上軸前軸承襯瓦11A、針棒曲柄搖桿13、懸臂滑動軸承15、搖動臺19、搖動軸軸承襯瓦1C等的軸承的,內筒部11Aa、13A、13C、15A、19Aa、19Ba、1CA的內面摩擦面部分上,使用螺釘止動等機械結合方法配合固定如上述制作方法制作的含油RBC構成的軸瓦。
另外,比如可由含油RBC成形整個該方形墊片14。這時,也可以用粘結劑或螺釘固定等機械結合方法將含油RBC構成的構件固定在成為摩擦面的部分上。
這樣,可以使用以含油RBC形成摩擦面的上述各構成構件制作出與現(xiàn)有同樣的縫紉機10。
如依以上本發(fā)明實施例之縫紉機10,由摩擦系數(shù)較小的含油RBC形成了上軸前軸承襯瓦11A與針棒曲柄搖桿13等上面所具有的軸承部分、和方形墊片14等的摩擦接觸的摩擦面部分。另外,在該摩擦面表面,由于具有由氣孔形成的許多凹部,在收容了能起到固體潤滑材料作用的磨損粉的同時,還可較容易地滲入潤滑油。從而,可減小磨損量并可減少發(fā)熱,可望實現(xiàn)不同縫紉機10供油。
由于不用供潤滑油等,故不需設置用于向縫紉機供潤滑油的供油裝置,可減輕縫紉機重量。另外,由于可用密度較小的含油RBC,故又可進一步減輕縫紉機重量。
特別是,在實施例中,由于整個搖動臺19由含油RBC形成,可降低施加于安裝了搖動臺19并支承著搖動軸1D的搖動軸軸承襯瓦1C的PV值,故可提高搖動軸襯瓦1C的耐磨損性。由于可減少施加于搖動臺19之搖動的慣性力,故可正確搖動針棒,由此,可以形成美觀的針腳。
再者,由于不需供油裝置,可減少縫紉機零件件數(shù),降低縫紉機制造負荷,可降低制造成本。
也可適用于作為另一實施例的圖3所示構成的縫紉機20。
如圖3所示,作為縫紉機20伴隨摩擦的可移動部分(摩擦接觸部分),具有平衡錘21、懸臂曲柄22、將平衡錘21和懸臂曲柄22與曲柄搖桿24結合起來的結合軸23、將轉動移動變換為上下移動的曲柄搖桿24、固定于該曲柄搖桿上的方形墊片25、下端部支承針29的針棒26、將該針棒26與曲柄搖桿24結合起來的針棒座27、安裝于針棒26下端部的針安裝件28等。
在前述縫紉機20的驅動部工作時,懸壁曲柄22的內筒部22A內面、和結合軸23的軸23A的側面部分、曲柄搖桿24的內筒部24A、和結合軸23的軸23B側面的部分、以及曲柄搖桿24的內筒部24B、和針棒座27的軸27A側面的部分,形成摩擦接觸的軸和軸承的摩擦接觸部分。
從而,在前述內筒部22A、24A、24B的內面,由于配合固定了由含油RBC構成的軸瓦狀構件,故可望實現(xiàn)縫紉機20驅動部工作時不供油。
另外,方形墊片25也可和前述實施例縫紉機10中一樣,在與其他零件摩擦接觸的情況下,在成為該方形墊片25摩擦面的部分固定上由含油RBC構成的構件。
圖4中所示那樣的具有伴隨摩擦可移動部分的機械機構之構成要素,也適用于作為摩擦接觸部分的轉動搖動部40。
即,該轉動搖動部40主要由搖動軸42、按圖中箭頭A-B方向可自由滑動地支承著該搖動軸42的搖動軸導向軸承襯瓦41、以及按圖中箭頭C-D方向自由轉動支承著該搖動軸導向軸承襯瓦41的基礎件(圖中未示出)構成。
做滑動移動等的搖動軸42之側面、和搖動軸導向軸承襯瓦41內面41Aa形成摩擦接觸部分。從而,在搖動軸導向軸承襯瓦41內面,配合固定上由含油RBC構成的軸瓦狀構件41A,以求不供油使用。
另外,該含油RBC也可做成轉動自如地支承并配置于搖動軸導向支承(圖中未示出)的構件。搖動軸導向軸承襯瓦側面41a與搖動軸導向支承(圖中未示出)成了摩擦接觸部分。從而,也可以構成沿搖動軸導軸承襯瓦41外周面形狀的、含油RBC做成的構件。
搖動軸導向軸承襯瓦41,由于其內面41Aa與側面41a成了摩擦面,故也可構成為將整個搖動軸導向軸承襯瓦41由含油RBC成形。
除上述實施例中說明之外的機械零件與縫紉機零件中,自然也可適用以含油RBC為首的各種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
上述所謂的又接觸又摩擦的接觸部分,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示例之用于縫紉機驅動部的軸與軸承的構成(如圖1所示)等,進而在這種情況下也不限定軸與軸承的形狀與動作。即,軸的動作,既包含了沿軸向方向往復直線滑動移動的情況,也包含圍繞軸中心的轉動移動動作,還包含滑動移動伴隨轉動移動的動作。
作為摩擦接觸部分,像縫紉機驅動部所具有的方形墊片那樣,也包含了沿用于對該方形墊片移動導向所設置的槽等、該方形墊片摩擦接觸移動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如由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形成成為方形墊片與溝的摩擦面的部分,可望較好地實現(xiàn)不供給潤滑油。
在接觸摩觸部分中,可有多個零件摩擦面相互摩擦接觸,但并不限于對要由前述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形成部分。比如,可以僅是多個零件摩擦面中的一個面由前述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形成;也可以是整個前述摩擦面都由前述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形成。
例如,如圖6所示,也可以采用與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外框架構件(殼體構件101)、同時在成為該外框架構件摩擦面部分固定上由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形成的構件(成形品102)來構成摩擦接觸部分零件(軸承100);作為與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不同的材料,比如使用金屬材料等的話,可賦予摩擦接觸零件以機械強度與耐久性。為在外框架構件上固定由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構成的構件,可以用螺釘止動等的機械連結方法。
前述所謂纖維素系材料,是指植物系資源,最好是與熱固性樹脂燒結性能良好的材料。比如,可用含前述米糠的麥、蕎麥、大豆等谷類產生的殼或麩子(ふすま)、或木屑等各種各樣的植物系資源,在廢棄時也不會污染環(huán)境。另外,如使用脫脂糠等,可確保原料廉價、豐富而穩(wěn)定。
纖維素系材料的碳化,在與熱固性樹脂混合前或混合后進行都可以。
在前述含油RBC制作中,所謂樹脂,可使用經熱處理可碳化的各種樹脂材料,更具體一點,比如最好使用酚醛樹脂等熱固性樹脂。
在使用于環(huán)狀軸承的實施例中,如果是具有金屬筒狀外筒部、與用于插入軸狀構件的內筒構件的構造,對其形狀沒有限制。比如,作為內筒構件的筒狀內筒部,只要由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構成的構件,可以固定于外筒部內壁面,也可以是圓筒狀、板狀等各種形狀。即,在外筒部內壁上只要面、點或線的摩擦接觸部分由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形成就可以。比如,也可以在前述外筒部內壁上形成多個具有球面的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制的構件。
對于潤滑劑也不僅限于油,只要具有向多孔性材料的浸透性,并且至少具有可提高耐磨損性、耐燒接性能、潤滑性中任一項就可以;最好是含浸后不會由該多孔性材料揮發(fā)或流下,或由于運動的慣性力很容易地破壞對該潤滑劑的保持。比如,最好使用硅油等粘度比較高的潤滑劑,這種場合,可確實提高其耐熱性和在材料中的保持性能。
如依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通過將植物性資源應用于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作為環(huán)境適應性優(yōu)良、并可以確保穩(wěn)定而豐富的工業(yè)用材料得到積極利用,開辟了一種與現(xiàn)有完全不同的新的有效利用的道路。另外,如以實施例中舉出的含油RBC用的米糠為例,作為從現(xiàn)在大眾主食的米的副產品,產生了很多植物性資源。即,在將糙米精制成白米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米糠、米胚芽、碎米等副產品,是極其豐富的植物系資源(纖維素系材料)。再者,如將前述米糠榨油,可獲得油分與脫脂糠。現(xiàn)在,前述油分被用于米糠油與蠟的制造;而前述脫脂糠,經飼料化與肥料化被作為農業(yè)用資源使用;如依本發(fā)明,可將前述脫脂糠作為工業(yè)用資源有效使用。
如依本發(fā)明第二方面,由于零件材料中含浸了潤滑劑,可提高其耐燒接性能、耐磨損性、潤滑性能等,故可延長零件與整個機械的壽命,使其可耐受長時間或長期工作;同時由于不需或減少向機械的摩擦接觸部分的潤滑油供給,故可減少設置用于向機械供給潤滑劑的供油裝置(比如配油路徑、油盤、油泵等),可望減輕機械重量。另外,由于該摩擦接觸部分的前述零件,是由比金屬材料等密度小的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構成,可進一步減輕機械重量。再者,由于減少了供給潤滑油的供油裝置,可減少機械的零件件數(shù),可降低制造負荷,同時可降低制造成本。還有,由于可減小隨著機械工作的摩擦所產生的發(fā)熱與磨損,使其可高速運轉。
權利要求
1.一種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所述硬質多孔性材料采用含纖維素系材料與熱固性樹脂的混合材料,將該混合材料成形燒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在該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上形成的多個孔部含浸了潤滑油。
2.一種機械零件,所述零件安裝在具有可移動部、而且具有在可移動部運動時零件間相互接觸的摩擦接觸部分的機械中,其特征在于,構成該摩擦接觸部分的多個零件中的至少1個零件的全體或其一部分由權利要求1所記述的前述含油多孔性碳素材料形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對自然環(huán)境危害較少的、耐磨耗、耐熱材料,同時降低制品零件數(shù)和制造成本、減輕生產負荷、實現(xiàn)產品輕量化、并實現(xiàn)不對摩擦接觸部分供油,從而解決現(xiàn)有耐磨損性樹脂一般都在加工尺寸精度上下工夫但易磨損、而使用含油燒結材料易磨損不適于高速下工作的問題。將包含纖維素系材料與熱固性樹脂的混合材料成形并燒結成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在該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上形成的多個孔部含浸潤滑油,生成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使用該含油硬質多孔性碳素材料形成構成機械或縫紉機摩擦接觸部分的零件。
文檔編號D05B71/00GK1379140SQ0210873
公開日2002年1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4月2日
發(fā)明者応性寶 申請人:重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