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木條加工滾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木條加工的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滾壓裝置。
現有的擠壓設備采用的是液壓,如實用新型專利CN2357907Y“植物秸稈防滑墊木壓制機”,這種裝置所壓木材長度受限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長度不受限制,一次性成型的木條加工滾壓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木條加工滾壓裝置,包括水平輸料機構、垂直滾壓機構、水平滾壓機構和固化成型機構,其中所述垂直滾壓機構前端與水平輸料機構的后端相連,垂直滾壓機構后端與水平滾壓機構的前端相連,所述水平滾壓機構的后端與所述固化成型機構的前端相連;所述垂直滾壓機構包括滾壓定位板、垂直小齒輪組、垂直大齒輪組、垂直滾壓筒組和惰輪,所述滾壓定位板有前后兩塊,由固定軸連接起來,所述垂直小齒輪組、垂直大齒輪組和垂直滾壓筒組為縱向上下成對多組設置,由垂直滾壓軸分別固定到前后滾壓定位板上,所述垂直小齒輪組與所述惰輪相嚙合,所述惰輪由惰輪軸固定到后滾壓定位板上,所述垂直滾壓筒組為同徑、縱向各對垂直滾壓筒組之間上下安裝中心距不等,橫向各組垂直滾壓筒組之間左右安裝中心距相等;所述水平滾壓機構包括下固定板、水平小齒輪組、水平大齒輪組、水平滾壓輪組和水平轉動軸,所述水平小齒輪組、水平大齒輪組和水平滾壓輪組為縱向前后成對多組設置,由水平轉動軸同軸一起固定在所述下固定板上;所述固化成型機構包括下固定板、水平小齒輪組、水平大齒輪組、水平成型滾壓輪組和水平轉動軸,所述水平成型滾壓輪組也為縱向前后成對多組設置,由水平轉動軸同軸與水平小齒輪及水平大齒輪組一起固定到下固定板上;所述水平滾壓機構和固化成型機構都包括惰輪,所述惰輪由惰輪軸固定到下固定板上,所述小齒輪組與所述惰輪相嚙合;所述水平滾壓輪組及水平成型滾壓輪組的中部開有環(huán)形槽,其槽底圓直徑相等、外圓直徑不等,其縱向各對滾壓輪組之間前后安裝中心距不等,橫向各組滾壓輪組之間左右安裝中心距相等;本實用新型的木條加工滾壓裝置可連續(xù)加工,結構簡單,加工出的木龍骨長度不受限制,一次性成型,結實美觀。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內容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木條加工滾壓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
圖1所示木條加工滾壓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圖2所示木條加工滾壓裝置中固化成型機構沿B-B線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木條加工滾壓裝置的立體圖。
如
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木條加工滾壓裝置,包括水平輸料機構1、垂直滾壓機構2、水平滾壓機構3和固化成型機構4,其中垂直滾壓機構2前端與水平輸料機構1的后端相連,垂直滾壓機構2后端與水平滾壓機構3的前端相連,水平滾壓機構3的后端與所述固化成型機構4的前端相連;垂直滾壓機構2包括滾壓定位板15、垂直小齒輪組23、垂直大齒輪組17、垂直滾壓筒組27和惰輪14,滾壓定位板15有前后兩塊,由固定軸18連接起來,垂直小齒輪組23、垂直大齒輪組17和垂直滾壓筒組27為縱向上下成對多組設置,由垂直滾壓軸26分別固定到前后滾壓定位板15上,垂直小齒輪組23與惰輪14相嚙合,惰輪14由惰輪軸6固定到后滾壓定位板15上,垂直滾壓筒組27為同徑、縱向各對垂直滾壓筒組27之間上下安裝中心距不等,橫向各組垂直滾壓筒組27之間左右安裝中心距相等;水平滾壓機構3包括下固定板28、水平小齒輪組11、水平大齒輪組9、水平滾壓輪組30和水平轉動軸10,水平小齒輪組11、水平大齒輪組9和水平滾壓輪組30為縱向前后成對多組設置,由水平轉動軸10同軸一起固定到下固定板28上;固化成型機構4包括下固定板28、水平小齒輪組11、水平大齒輪組9、水平成型滾壓輪組12和水平轉動軸10,水平成型滾壓輪組12也為縱向前后成對多組設置,由水平轉動軸10同軸與水平小齒輪11及水平大齒輪組9一起固定到下固定板28上;水平滾壓機構3和固化成型機構4都包括惰輪14,惰輪14由惰輪軸6固定到下固定板28上,小齒輪組11與惰輪14相嚙合;水平滾壓輪組30及水平成型滾壓輪組12的中部開有環(huán)形槽,其槽底圓直徑相等、外圓直徑不等,其縱向各對滾壓輪組之間前后安裝中心距不等,橫向各組滾壓輪組之間左右安裝中心距相等,底圓線速度和垂直滾壓筒組(27)相同;水平滾壓機構3還包括減速器13和電動機5,減速器13和電動機5的軸與垂直滾壓筒組27的垂直滾壓軸26通過聯軸器I21、聯軸器II22連接起來。在垂直滾壓軸26和水平轉動軸10的外圓上裝有軸承7,軸承7端面上裝有軸承蓋16。水平滾壓機構3和固化成型機構4還包括上固定板8和固定桿24,上固定板8也為多組,分別將縱向前后并列設置的各對水平滾壓輪組30連接起來,也將縱向前后并列設置的各對水平成型滾壓輪組12連接起來;固定桿24將上固定板8和下固定板28連接起來。
垂直滾壓機構2的動作過程電動機5帶動減速器13轉動,減速器13帶動垂直滾壓軸26轉動,垂直滾壓軸26帶動同軸的垂直小齒輪組23、垂直大齒輪組17和垂直滾壓筒27轉動,垂直小齒輪組23又帶動惰輪14轉動,惰輪14再帶動相鄰的垂直小齒輪組23轉動,從而完成垂直滾壓的任務。
水平滾壓機構3的動作過程電動機19帶動減速器20轉動,減速器20帶動水平轉動軸10轉動,水平轉動軸10帶動同軸的水平滾壓輪組30和水平小齒輪組11及水平大齒輪組9轉動,水平小齒輪組11又帶動惰輪14轉動,惰輪14再帶動相鄰的水平小齒輪組11轉動,從而完成水平滾壓的任務。
固化成型機構4的動作過程通過水平滾壓機構3的水平小齒輪組11帶動惰輪14轉動,惰輪14又帶動相鄰的水平小齒輪組11轉動,水平小齒輪組11再帶動固化成型機構4的水平成型壓輪組12轉動,從而完成固化成型的任務。
垂直滾壓筒組27、水平滾壓輪組30及水平成型滾壓輪組12的材料為鋼材,左右對稱分布,在垂直滾壓中,垂直滾壓筒組27以底邊向上偏移達到三級逐步向中心垂直滾壓,保證滾壓層材質均勻,利于下序水平滾壓成型。在水平滾壓成型中,水平滾壓輪組30三級逐步向中心減小滾壓,保證所壓木條材質均勻。滾壓設備整體為鋼制件。固化成型中,水平成型滾壓輪組12的安裝尺寸完全相等,達到固化成型,提高木線表面質量,穩(wěn)定尺寸。
權利要求1.一種木條加工滾壓裝置,包括水平輸料機構、垂直滾壓機構、水平滾壓機構和固化成型機構,其中所述垂直滾壓機構前端與水平輸料機構的后端相連,垂直滾壓機構后端與水平滾壓機構的前端相連,所述水平滾壓機構的后端與所述固化成型機構的前端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滾壓機構(2)包括滾壓定位板(15)、垂直小齒輪組(23)、垂直大齒輪組(17)、垂直滾壓筒組(27)和惰輪(14),所述滾壓定位板(15)有前后兩塊,由固定軸(18)連接起來,所述垂直小齒輪組(23)、垂直大齒輪組(17)和垂直滾壓筒組(27)為縱向上下成對多組設置,由垂直滾壓軸(26)同軸一起固定到前后滾壓定位板(15)上,所述垂直小齒輪組(23)與所述惰輪(14)相嚙合,所述惰輪(14)由惰輪軸(6)固定到后滾壓定位板(15)上,所述垂直滾壓筒組(27)為同徑、縱向各對垂直滾壓筒組(27)之間上下安裝中心距不等,橫向各組垂直滾壓筒組(27)之間左右安裝中心距相等;所述水平滾壓機構(3)包括下固定板(28)、水平小齒輪組(11)、水平大齒輪組(9)、水平滾壓輪組(30)和水平轉動軸(10),所述水平小齒輪組(11)、水平大齒輪組(9)和水平滾壓輪組(30)為縱向前后成對多組設置,由水平轉動軸(10)同軸一起固定到所述下固定板(28)上;所述固化成型機構(4)包括下固定板(28)、水平小齒輪組(11)、水平大齒輪組(9)、水平成型滾壓輪組(12)和水平轉動軸(10),所述水平成型滾壓輪組(12)也為縱向前后成對多組設置,由水平轉動軸(10)同軸與水平小齒輪(11)及水平大齒輪組(9)一起固定到所述下固定板(28)上;所述水平滾壓機構(3)和固化成型機構(4)都包括惰輪(14),所述惰輪(14)由惰輪軸(6)固定到下固定板(28)上,所述水平小齒輪組(11)與所述惰輪(14)相嚙合;所述水平滾壓輪組(30)及水平成型滾壓輪組(12)的中部開有環(huán)形槽,其槽底圓直徑相等、外圓直徑不等,其縱向各對滾壓輪組之間前后安裝中心距不等,橫向各組滾壓輪組之間左右安裝中心距相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木條加工滾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滾壓機構(3)還包括減速器(13)和電動機(5),所述減速器(13)和電動機(5)的軸與垂直滾壓筒組(27)的垂直滾壓軸(26)通過聯軸器I(21)、聯軸器II(22)連接起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木條加工滾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垂直滾壓軸(26)和水平轉動軸(10)的外圓上裝有軸承(7),軸承(7)端面上裝有軸承蓋(1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木條加工滾壓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滾壓機構(3)和固化成型機構(4)還包括上固定板(8)和固定桿(24),所述上固定板(8)也為多組,分別將所述縱向前后并列設置的各對水平滾壓輪組(30)連接起來,也將縱向前后并列設置的各對水平成型滾壓輪組(12)連接起來;所述固定桿(24)將所述上固定板(8)和下固定板(28)連接起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木條加工滾壓裝置,包括水平輸料機構1、垂直滾壓機構2、水平滾壓機構3和固化成型機構4;垂直滾壓機構2中的垂直滾壓筒組27為縱向上下成對多組設置。水平滾壓機構3和固化成型機構4中的水平滾壓輪組30及水平成型滾壓輪組12為縱向前后成對多組設置,其壓輪中部開有環(huán)形槽。采用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連續(xù)加工,結構簡單,生產出的木條長度不受限制,一次性成型,結實美觀。
文檔編號B27M1/02GK2494256SQ0123097
公開日2002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01年7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7月1日
發(fā)明者徐克明, 楊思明 申請人:徐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