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理療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
背景技術:
頸椎是人體脊柱中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的節(jié)段,尤以C4、C5、C6為甚。頸椎的運動是以脊柱功能單位進行的,脊柱功能單位包括鄰近兩個椎體及其間的椎間盤、韌帶, 為一個運動節(jié)段。正常人體頸椎的平衡穩(wěn)定系由頸椎靜力性平衡系統(tǒng)和動力性平衡系統(tǒng)兩大部分來維持。頸椎靜力性平衡系統(tǒng)包括頸椎的椎體、附件、椎間盤、小關節(jié)和相連韌帶結構,為內源性穩(wěn)定。頸椎動力性平衡系統(tǒng)主要指頭、頸、項、背部肌肉部分,它的活動和調節(jié),是頸椎運動的原始動力,為外源性穩(wěn)定。頸部正常的生理運動及其穩(wěn)定性總是在靜力平衡的基礎上,依靠肌肉的作用來隨時調整以達到動力平衡完成的。從解剖學和生物力學的角度看,頸椎動靜力性平衡系統(tǒng)的關系猶如船的桅桿和纜繩之間的關系。長期低頭伏案工作,使頸部肌群痙攣,久之頸肌肌力減弱使動態(tài)平衡破壞而影響靜力平衡。長時間的低頭使頸椎前部肌群處于長期收縮緊張狀態(tài),張力增高,后方處于牽張狀態(tài),從而造成出現(xiàn)局部水腫,毛細血管滲透性增高,無菌性炎癥反應等,出現(xiàn)局部肌肉疼痛、痙攣、頸部運動受限等臨床癥狀,進一步形成肌肉萎縮,纖維化等病理改變,引起頸椎生理弧度的異常。大量研究表明長期低頭工作如財務會計、IT產(chǎn)業(yè)者、老師和干部、生活習慣和睡眠姿勢不良的的人群其頸椎生理弧度出現(xiàn)異常的幾率很高,可見頸部慢性勞損、不良體位與姿勢、精神過度緊張等因素,可造成頸椎周圍肌肉肌力減弱,頸椎動力性平衡系統(tǒng)遭到破壞,形成動力性平衡失調。失去動力性平衡,頸椎不能維持其正常的生理運動功能和正常生理弧度。國內外許多專家認為頸椎病的發(fā)病機制為“動力失衡為先,靜力失衡為主”,頸部肌肉肌力失衡引起頸椎曲度變直在頸椎病早期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現(xiàn)頸部肌肉嚴重的病理變化,頸椎的生理弧度變直,將引起頸椎間盤、小關節(jié)突、鉤椎關節(jié)等結構應力的異常分布, 容易提前頸椎病的發(fā)病時間。目前頸椎病的患者呈低齡化發(fā)展,對其進行預防和治療刻不容緩。頸椎周圍肌肉大體可分為兩大部分頸前部肌群和頸后部肌群。頸椎周圍肌肉構成頸椎動力平衡系統(tǒng)(Dynamic equilibriumsystem)。頸前部肌群包括①頸淺肌群頸闊肌、胸鎖乳突?。虎谏喙巧舷录∪盒毓巧喙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狀肌和甲狀舌骨??;③ 頸深肌群斜角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頭長肌、頸長肌。其中舌骨上下肌群對頸椎的屈曲影響不大。頸前部肌群主要起到屈曲頸椎的作用。頸后部肌群包括①頸淺肌群頸斜方肌、頭頸菱形?。虎陬i深肌群頸部夾肌、最長肌、頸髂肋肌、頸半頭棘肌。頸后部肌群主要起到后伸頸椎的作用。各種類型的頸椎病都有其相應的治療方法,不可千篇一律。然而,各種類型的頸椎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都需要頭頸部的功能鍛煉,因為恢復和維持頸椎周圍肌肉力量是維持頸椎主動穩(wěn)定的前提。目前市場上各種支具或圍領能使頸椎達到暫時的、靜態(tài)的穩(wěn)定,但長期使用,因其應力遮擋作用反而造成頸部肌肉萎縮、關節(jié)的僵硬。而牽引、推拿能被動的放松、鍛煉肌肉,但需專業(yè)醫(yī)生在醫(yī)療場所進行且周期較長,患者往往不能堅持。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頸椎康復器[申請?zhí)?5233532. 8],其結構是由內頸椎托、外頸椎托、連接裝置及中藥袋組成,內頸椎托由連接裝置固定在外頸椎托的內層,中藥袋設在內頸椎托的內壁上。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現(xiàn)有技術,避免了長期到醫(yī)療場所進行牽引康復鍛煉的麻煩,使得頸椎的康復治療較為簡便。但是,仍然存在拉力不能隨時調節(jié),牽引過程中頭部不能轉動,身體也不能移動等缺陷,不能增強頭頸部淺層和深層肌肉的肌力,不能重建頭頸部和頸椎周圍肌肉的肌力平衡,頸椎間盤內的壓力不能緩解,頸椎正常生理曲度難以恢復,使用后不能有效遏止和減緩頸椎退變的趨勢,而且在長期使用時,因其應力遮擋作用反而造成頸部肌肉萎縮、關節(jié)的僵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操作使用方便,功能完善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包括頭部套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頭部套具下方設有背部支撐組件,在背部支撐組件的下方設有腰部定位組件,所述的腰部定位組件和頭部套具之間設有雙向可調阻尼機構,在頭部套具、背部支撐組件和腰部定位組件之間還連接有聯(lián)動牽拉機構。在上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中,所述的雙向可調阻尼機構包括固定在腰部定位組件上的雙向可調氣缸和連桿,所述的雙向可調氣缸的活塞桿通過連桿與頭部套具相連,在雙向可調氣缸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一個單向可調閥門。在上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中,所述的連桿呈弧形且該弧形符合人體曲頸時的生理曲度,連桿的上端與頭部套具通過萬向轉動結構連接,連桿的下端與活塞桿固連。在上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中,所述的聯(lián)動牽拉機構包括兩根交叉設置在背部支撐組件上且相互獨立的背部穿繩管、兩個對稱設置在腰部定位組件的定滑輪、 兩根對稱設置在腰部定位組件上的腰部穿繩管、以及兩根對稱設置的拉繩,所述的拉繩的上端與頭部套具相連,下端依次經(jīng)過背部穿繩管、定滑輪和腰部穿繩管并延伸至腰部定位組件正面。在上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中,所述的拉繩下端設有拉手,所述的拉繩上端通過可拆卸結構與頭部套具相連。在上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中,所述的頭部套具包括用于套在人體頭部的環(huán)形頭帶、用于支撐下頌的下頌托和用于支撐人體頭部后面的枕托、所述的下頌托通過下頌固定帶與環(huán)形頭帶相連,所述的枕托通過枕部連接帶與環(huán)形頭帶相連,在枕托上固定有連接塊,所述的拉繩上端與連接塊相連,所述的連桿上端通過萬向轉動結構與連接塊相連。在上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中,所述的背部支撐組件包括背部彈性束帶,所述的背部彈性束帶兩端設有搭扣,在背部彈性束帶上設有兩塊對稱設置的背部墊,兩塊背部墊通過連接件相連,所述的背部穿繩管固定在連接件上。在上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中,所述的腰部定位組件包括腰部彈性束帶,所述的腰部彈性束帶兩端設有搭扣,在腰部彈性束帶上連接有腰部支撐板,所述的定滑輪固定在腰部支撐板,所述的腰部穿繩管固定在腰部彈性束帶上。在上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中,本鍛煉器還包括側拉繩,所述的側拉繩上端通過可拆卸結構與環(huán)形頭帶相連,所述的側拉繩下端設有側拉手。在上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中,所述的側拉繩下端與側拉手之間設有拉力彈簧。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本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的優(yōu)點在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操作方便,可以使頭頸部淺層和深層肌肉的肌力得到有效的增強、重建頭頸部和頸椎周圍肌肉的肌力平衡,緩解頸椎間盤內的壓力,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同時也能有效的鍛煉胸大肌、背闊肌及上肢的肱二頭肌、肱二頭肌等,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和減緩頸椎退變的趨勢,降低頸椎病的發(fā)生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視角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后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環(huán)形頭帶與側拉繩相連時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環(huán)形頭帶與側拉繩相連時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局部放大圖圖中,頭部套具1、環(huán)形頭帶11、下頌托12、枕托13、下頌固定帶14、枕部連接帶 15、連接塊16、球頭關節(jié)固定件161、背部支撐組件2、背部彈性束帶21、背部墊22、連接件 23、腰部定位組件3、腰部彈性束帶31、腰部支撐板32、雙向可調阻尼機構4、雙向可調氣缸 41、連桿42、球頭421、活塞桿43、單向可調閥門44、壓力測定表45、聯(lián)動牽拉機構5、背部穿繩管51、定滑輪52、腰部穿繩管53、拉繩M、拉手55、側拉繩61、側拉手62、拉力彈簧63、顳部吊環(huán)7、枕部吊環(huán)8。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本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包括頭部套具1,頭部套具1下方設有背部支撐組件2,在背部支撐組件2的下方設有腰部定位組件3,腰部定位組件3和頭部套具1之間設有雙向可調阻尼機構4,在頭部套具1、背部支撐組件2和腰部定位組件 3之間還連接有聯(lián)動牽拉機構5。雙向可調阻尼機構4包括固定在腰部定位組件3上的雙向可調氣缸41和連桿42, 雙向可調氣缸41的活塞桿43通過連桿42與頭部套具1相連,在雙向可調氣缸41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一個單向可調閥門44。連桿42呈弧形且該弧形符合人體曲頸時的生理曲度,連桿42的上端與頭部套具1通過萬向轉動結構連接,連桿42的下端與活塞桿43固連。
5在單向可調閥門44上分別連接有壓力測定表45。上端單向可調閥門44主要控制頸部前屈的壓力控制,下端單向可調閥門44主要控制頸部后伸的壓力控制。本實施例中,上下單向可調閥門44都分為6檔,可以實現(xiàn)單向可調閥門44從大到小的調節(jié)。上下單向可調閥門44設置在雙向可調氣缸41的上1/5處及下1/5處,故當雙向可調氣缸41內活塞運動至 1/5以上時雙向可調氣缸41內上1/5空間密閉,壓力隨雙向可調氣缸41行程增大而增大, 活塞向下活動至雙向可調氣缸41下1/5以下時,壓力變化同理。聯(lián)動牽拉機構5包括兩根交叉設置在背部支撐組件2上且相互獨立的背部穿繩管 51、兩個對稱設置在腰部定位組件3的定滑輪52、兩根對稱設置在腰部定位組件3上的腰部穿繩管53、以及兩根對稱設置的拉繩M。拉繩M的上端與頭部套具1相連,下端依次經(jīng)過背部穿繩管51、定滑輪52和腰部穿繩管53并延伸至腰部定位組件3正面。拉繩M下端設有拉手55,拉繩M上端通過可拆卸結構與頭部套具1相連。本實用新型中的兩路拉繩M 之間相對獨立,不會相互影響。更具體地說,頭部套具1的兩側顳部分別設有枕部吊環(huán)8,每根拉繩M的上端分別與一個枕部吊環(huán)8相連接。頭部套具1包括用于套在人體頭部的環(huán)形頭帶11、用于支撐下頌的下頌托12和用于支撐人體頭部后面的枕托13。下頌托12通過下頌固定帶14與環(huán)形頭帶11相連,枕托 13通過枕部連接帶15與環(huán)形頭帶11相連,在枕托13上固定有連接塊16。拉繩M上端與連接塊16相連,連桿42上端通過萬向轉動結構與連接塊16相連。更具體地說,如圖7所示,在連接塊16上設有球頭關節(jié)固定件161,在連桿42上端具有插入球頭關節(jié)固定件161 的球頭421。背部支撐組件2包括背部彈性束帶21,背部彈性束帶21兩端設有搭扣,在背部彈性束帶21上設有兩塊對稱設置的背部墊22,兩塊背部墊22通過連接件23相連,背部穿繩管51固定在連接件23上。腰部定位組件3包括腰部彈性束帶31,腰部彈性束帶31兩端設有搭扣,在腰部彈性束帶31上連接有腰部支撐板32,所述的定滑輪52固定在腰部支撐板32,所述的腰部穿繩管53固定在腰部彈性束帶31上。如圖5和6所示,本鍛煉器還包括側拉繩61,側拉繩61上端通過可拆卸結構與環(huán)形頭帶11相連,側拉繩61下端設有側拉手62。側拉繩61下端與側拉手62之間設有拉力彈簧63。更具體地說,環(huán)形頭帶11兩側分別設有顳部吊環(huán)7,側拉繩61能分別與顳部吊環(huán) 7相連。通過本實用新型對頸部在前屈、后伸、側彎、和旋轉四種工況六個方向進行肌肉靜態(tài)等張力收縮和動態(tài)抗阻力功能鍛煉后,可以使頭頸部淺層和深層肌肉的肌力得到有效的增強、重建頭頸部和頸椎周圍肌肉的肌力平衡,緩解頸椎間盤內的壓力,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從而有效緩解頭頸部肌肉疲勞、痙攣和疼痛等臨床癥狀,同時也能有效的鍛煉胸大肌、背闊肌及上肢的肱二頭肌、肱二頭肌等,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和減緩頸椎退變的趨勢,降低頸椎病的發(fā)生率,符合中醫(yī)的“治未病”理念。本實用新型能夠用于治療長期伏案工作者頸椎疼痛等疾病,也適用于其他各種類型頸椎病的康復治療。本實用新型鍛煉模式分成四種前屈鍛煉、后伸鍛煉、左右旋轉鍛煉和左右側屈鍛煉。前屈鍛煉使用者取坐姿或站立姿勢,頸椎中立位,兩眼平視前方,雙手握住拉手陽,雙上臂及雙前臂內收,牽引拉繩M聯(lián)動枕部,同時頸部主動前屈,此時雙向可調氣缸41通過環(huán)形頭帶11及相應部件向頂部提供阻力,與頸部前屈運動對抗。頸椎逐漸前屈至最大程度(35° -45° )后維持10-30秒。恢復到頸椎中立位狀態(tài),休息數(shù)秒后再重復上述步驟。 每日鍛煉50-100次,可分2組完成。后伸鍛煉使用者取坐姿或站立姿勢,頸椎中立位,兩眼平視前方,雙手握住拉手陽,雙上臂及雙前臂外展,牽引拉繩M聯(lián)動枕部,同時頸部主動后伸,此時雙向可調氣缸41 通過枕托13向枕部頂提供阻力,與頸部后伸運動對抗。頸椎逐漸后伸至最大程度后維持 5-30秒。恢復到頸椎中立位狀態(tài),休息數(shù)秒后再重復上述步驟。每日鍛煉100-200次,可分 2-3組完成。左右旋轉鍛煉使用者取坐姿或站立姿勢,頸椎中立位,兩眼平視前方,雙手握住拉手55,單側上臂及前臂外展,牽引拉繩M聯(lián)動枕部吊環(huán)8及頭部固定套具,同時頸部被動向同側向后向上旋轉,然后恢復到頸椎中立位狀態(tài),休息數(shù)秒后再重復上述步驟。每日鍛煉 100-200次,可分2-3組完成。左右側屈鍛煉使用者取坐姿或站立姿勢,頸椎中立位,兩眼平視前方,單手握住側拉手62,單側手臂垂直向下伸直牽拉側拉手62,拉長拉力彈簧63,對頸部提供拉力,頸部同時主動向對側做側屈運動,對抗拉力彈簧63拉力,然后恢復到頸椎中立位狀態(tài),休息數(shù)秒后再重復上述步驟并鍛煉另一側。每日鍛煉100-200次,可分2-3組完成。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頭部套具1、環(huán)形頭帶11、下頌托12、枕托13、下頌固定帶 14、枕部連接帶15、連接塊16、球頭關節(jié)固定件161、背部支撐組件2、背部彈性束帶21、背部墊22、連接件23、腰部定位組件3、腰部彈性束帶31、腰部支撐板32、雙向可調阻尼機構4、 雙向可調氣缸41、連桿42、球頭421、活塞桿43、單向可調閥門44、壓力測定表45、聯(lián)動牽拉機構5、背部穿繩管51、定滑輪52、腰部穿繩管53、拉繩54、拉手55、側拉繩61、側拉手62、 拉力彈簧63、顳部吊環(huán)7、枕部吊環(huán)8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包括頭部套具(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頭部套具(1)下方設有背部支撐組件O),在背部支撐組件O)的下方設有腰部定位組件(3),所述的腰部定位組件C3)和頭部套具(1)之間設有雙向可調阻尼機構G),在頭部套具(1)、 背部支撐組件( 和腰部定位組件( 之間還連接有聯(lián)動牽拉機構(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向可調阻尼機構(4)包括固定在腰部定位組件C3)上的雙向可調氣缸Gl)和連桿(42),所述的雙向可調氣缸Gl)的活塞桿^幻通過連桿0 與頭部套具(1)相連,在雙向可調氣缸(41)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設有一個單向可調閥門G4)。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桿(42)呈弧形且該弧形符合人體曲頸時的生理曲度,連桿0 的上端與頭部套具(1)通過萬向轉動結構連接,連桿G2)的下端與活塞桿G3)固連。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聯(lián)動牽拉機構( 包括兩根交叉設置在背部支撐組件( 上且相互獨立的背部穿繩管(51)、 兩個對稱設置在腰部定位組件(3)的定滑輪(52)、兩根對稱設置在腰部定位組件C3)上的腰部穿繩管(53)、以及兩根對稱設置的拉繩(M),所述的拉繩(54)的上端與頭部套具(1) 相連,下端依次經(jīng)過背部穿繩管(51)、定滑輪(5 和腰部穿繩管(5 并延伸至腰部定位組件⑶正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繩 (54)下端設有拉手(55),所述的拉繩(54)上端通過可拆卸結構與頭部套具(1)相連。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頭部套具(1)包括用于套在人體頭部的環(huán)形頭帶(11)、用于支撐下頌的下頌托(12)和用于支撐人體頭部后面的枕托(13),所述的下頌托(1 通過下頌固定帶(14)與環(huán)形頭帶(11)相連, 所述的枕托(1 通過枕部連接帶(1 與環(huán)形頭帶(11)相連,在枕托(1 上固定有連接塊(16),所述的拉繩(54)上端與連接塊(16)相連,所述的連桿0 上端通過萬向轉動結構與連接塊(16)相連。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部支撐組件( 包括背部彈性束帶(21),所述的背部彈性束帶兩端設有搭扣,在背部彈性束帶上設有兩塊對稱設置的背部墊(22),兩塊背部墊0 通過連接件相連,所述的背部穿繩管(51)固定在連接件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部定位組件C3)包括腰部彈性束帶(31),所述的腰部彈性束帶(31)兩端設有搭扣,在腰部彈性束帶(31)上連接有腰部支撐板(32),所述的定滑輪(5 固定在腰部支撐板(32),所述的腰部穿繩管(5 固定在腰部彈性束帶(31)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其特征在于,本鍛煉器還包括側拉繩(61),所述的側拉繩(61)上端通過可拆卸結構與環(huán)形頭帶(11)相連,所述的側拉繩(61)下端設有側拉手(62)。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側拉繩 (61)下端與側拉手(62)之間設有拉力彈簧(6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頭頸肩部肌肉功能康復鍛煉器。它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設計不夠合理等技術問題。包括頭部套具,頭部套具下方設有背部支撐組件,背部支撐組件的下方設有腰部定位組件,腰部定位組件和頭部套具之間設有雙向可調阻尼機構,頭部套具、背部支撐組件和腰部定位組件之間還連接有聯(lián)動牽拉機構。其優(yōu)點在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操作方便,可以使頭頸部淺層和深層肌肉的肌力得到有效的增強、重建頭頸部和頸椎周圍肌肉的肌力平衡,緩解頸椎間盤內的壓力,恢復頸椎正常生理曲度。同時也能有效的鍛煉胸大肌、背闊肌及上肢的肱二頭肌、肱二頭肌等,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和減緩頸椎退變的趨勢,降低頸椎病的發(fā)生率。
文檔編號A63B23/02GK202315133SQ20112045072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fā)明者葉楊, 祖罡, 魏威 申請人:葉楊, 祖罡, 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