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手持式泡泡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慶典、娛樂用品,具體涉及一種手持式泡泡機。
背景技術:
人們所見舞臺上或大型慶典場所,不時飛出的五彩繽紛的大小泡泡為舞臺增添了唯美效果,為慶典增強了歡樂氛圍。目前舞美和慶典所需要的泡泡均由坐式泡泡機完成,它們都固定坐落在舞臺或慶典場所的不可見處。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團聚過年過節(jié)、婚禮、壽慶等都辦得越發(fā)隆重又歡樂,如若再飛出美麗而又漂逸的泡泡那就更能營造出喜慶氣氛了。但是現行的坐式泡泡機個體較大,價格也較高,不宜在家庭、酒店中配置,因而不是任何歡慶場合都能獲得“泡泡”的。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的不足,提出了一種手持式泡泡機,目的在于使它隨時隨地在任何喜慶場合都能使人們如愿以償地獲得五彩繽紛的大小泡泡以增加歡樂氣氛。
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由以下技術方案解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立桿以及泡泡發(fā)生機構組成。所述的泡泡發(fā)生機構可以有兩種結構,結構一是由葉輪、液劑盒及其帶有泡泡圈的生泡棒組成,該結構在立桿的頂端設有轉軸、轉軸的一端連接有葉輪,生泡棒連接在轉軸的另一端。結構二除含有液劑盒及其帶有泡泡圈的生泡棒外,還包含由相互嚙合的齒輪(棘輪)、齒條(棘爪),曲桿、彈簧組成,齒輪(棘輪)與生泡棒為同一轉動軸,齒條(棘爪)下接有曲桿,彈簧一端設在立桿上,另一端連接在曲桿上。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可以隨時隨地握住立桿、拿在手上到任何場景使用,例如在婚宴、慶典場所,甚至于跟隨新娘、新郎或是壽星身旁隨時可飛出泡泡,因而有很大的靈活性。本泡泡機結構簡單,價格便宜,適合眾多的消費人群。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案實施例一,是在有風力的情況下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立桿1的頂端設有轉軸2,轉軸的一端連接葉輪3,另一端連接生泡棒4,生泡棒可以是棒的中心處連接轉軸,也可以以棒端連接轉軸。生泡棒可以是多根,長短也可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一根,并均以轉軸2的端頭為中心呈對稱地放射狀設置。生泡棒端部設有生泡圈41。液劑盒5一般為扁狀盒、安裝在立桿上,盒腔內裝有生泡劑。當葉輪3在風力作用下旋轉時,轉軸2帶動生泡棒4旋轉,生泡圈41浸入生泡劑,當生泡圈旋轉出離液劑時,便形成斑讕的大小泡泡。
實施例二,是在無風力的情況下如圖2所示,立桿1為空心管狀,在頂端的管腔中設有棘輪6及與之嚙合的刺爪61,棘爪下連接有位于立桿外的曲桿62,曲桿下端固定在立桿上,在曲桿62的相應部位設有彈簧7,彈簧的一端連接連接在立桿腔內,另一端連接在曲桿62上,其余結構與實施例一相同。在沒有風力情況下,用手重復壓迫曲桿并通過彈簧的伸縮,棘爪上下運動,帶動棘齒連續(xù)轉動,生泡棒也不停地旋轉,生泡圈不斷地飛出泡泡。綜上,本實用新型達到了預期的發(fā)明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手持式泡泡機,其特征在于它由立桿(1)及其泡泡發(fā)生機構組成,所述的泡泡發(fā)生機構要由葉輪(3)、液劑盒(5)及其帶有生泡圈(41)的生泡棒(4)組成,它是在立桿(1)的頂端設有轉軸(2)、轉軸的一端連接葉輪(3),另一端連接帶有生泡圈(41)的生泡棒(4)。
2.一種手持式泡泡機,其特征在于它由立桿(1)及其泡泡發(fā)生機構組成,所述的泡泡發(fā)生機構除包括液劑盒(5)及其帶有生泡圈(41)的生泡棒(4)外,還包括在立桿(1)頂端的管腔內設有齒輪(6)和與之嚙合的齒條(61)、齒條下連接的曲桿(62)、以及彈簧(7)。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泡泡機,其特征在于生泡棒(4)可以是棒的中心處連接轉軸(2),也可以是棒端連接轉軸;生泡棒可有多根,長短可各不相同,而均以轉軸(2)的端頭為中心呈對稱地放射狀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液劑盒(5)呈扁狀盒,安裝在立桿(1)上,生泡棒(4)在盒腔內旋轉,生泡圈(41)可浸入盒腔的生泡液劑內。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手持式泡泡機,其特征在于所設的彈簧(7)一端連接于立桿(1),另一端連接在曲桿(62)上;所述的曲桿下端固定在立桿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慶典、娛樂用品,具體涉及一種手持式泡泡機。目前舞臺上或大型慶典場所不時飛出的五彩繽紛的為舞臺增添了唯美效果、為慶典增強了歡樂氣氛的大小泡泡均是由坐式泡泡機完成的。但是現行的坐式泡泡機個體較大,價格也較高,不宜在家庭、酒店中配置。本手持式泡泡機由立桿以及泡泡發(fā)生機構組成,該機構一是在立桿的頂端設有轉軸、轉軸的一端連接有葉輪,生泡棒連接在轉軸的另一端,適合有風情況下使用;該機構二采用相互嚙合的齒輪、齒條,曲桿、彈簧使生泡棒旋轉,適合無風情況下使用。本實用新型可以隨時隨地握住立桿、拿在手上到任何場景使用,具有靈活性。本泡泡機結構簡單,價格便宜,適合眾多的消費人群。
文檔編號A63H33/28GK2902397SQ20062007327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5月30日
發(fā)明者吳紅玉 申請人:吳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