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導流聚熱節(jié)能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導流聚熱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包括鍋體(2)、鍋體外罩(3)、反射環(huán)(4)、增氧孔(5)、排煙管(6)、鍋柄(1)和鍋耳(7)組成,當加熱時,火焰熱能流體在鍋體(2)底部經(jīng)鍋體外罩(3)與鍋體(2)底部形成的空腔朝徑向周圍向上擴散,遇導流環(huán)(4)阻擋,火焰熱能流體按照設定的路徑沿導流環(huán)(4)上的多個大孔和小孔沿鍋體(2)底面向上流動,遇到下一個導流環(huán)(4)阻擋,熱流改變方向,沿環(huán)向方向竄向?qū)Я鳝h(huán)(4)上的多個大孔和小孔,同時由于鍋體外罩(3)遮擋、阻隔的聚集熱能作用,有效的阻止了熱量向外擴散和熱能的外泄,煙氣、余熱經(jīng)由排煙管(5)排出引走,熱能利用率可達到80%以上。
【專利說明】一種導流聚熱節(jié)能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鍋具【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導流聚熱節(jié)能鍋。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鍋體外部多為光滑表面,在火焰燃燒或熱能加熱時,大量的熱源被鍋體直接反射或以輻射方式向四周散射、飄移,白白浪費掉了,熱能利用率很低,只有大概2 0 — 5 0 %左右的熱能得到利用,其鍋體外部吸熱面積小,火焰在鍋底停留時間短,熱效率低?,F(xiàn)在人們在節(jié)能鍋具【技術領域】做過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如申請(專利)號:CN201210520328.7 —種節(jié)能鍋,鍋底設有菱形的流線型吸熱體;申請(專利)號:CN201210362449.3 一種節(jié)能鍋的鍋底設置有數(shù)條向外凸起的吸熱條筋;申請(專利)號:CN 201210307010.0 一種鍋底帶有翅片的節(jié)能鍋及制作方法,其鍋體底部設有導熱保護環(huán)、螺旋翅片,螺旋翅片套入導熱保護環(huán)內(nèi)。這些專利技術只能有限的改善火焰的流向作用,增大火焰在鍋底表面流動的路徑和時間,提高鍋的吸熱效率,而火焰只能在其底部加熱,火大時火焰從鍋底周圍跑出,對防止大量的熱源直接反射或以輻射方式向四周散射、飄移作用不大。申請(專利)號=CN 201110048260.2高效節(jié)能鍋,其在鍋體和有隔熱層的外鍋體之間有走火腔,可防止火焰外竄,對火焰在鍋底表面流動的路徑和時間沒有得到改善,如果腔內(nèi)流通不暢,還會引起缺氧燃燒和火焰外竄現(xiàn)象。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具有導流、聚熱作用的節(jié)能鍋,以改善火焰熱能流體在鍋底表面流動的路徑和時間,防止火焰外竄和熱能的外泄,提高熱交換效率及熱能的利用效能。
[0004]本實用新型由鍋體、鍋體外罩、導流環(huán)、排煙管、鍋柄和鍋耳組成,鍋體與鍋體外罩在鍋體上外沿部處固定密封連接,鍋體外罩對應鍋體底部中心設有中心孔,中心孔邊處與鍋體底部相應位置處有間隙,鍋體外罩與鍋體底部形成由中心沿鍋體徑向,向外沿伸的空腔,空腔內(nèi)有數(shù)個導流環(huán),導流環(huán)上靠鍋體上部分布有多個大孔和小孔,相鄰兩個導流環(huán)的大孔位置相互錯開,導流環(huán)安裝在鍋體底面不同的緯度處,排煙管與鍋體外罩固定連接。
[0005]鍋體外罩對應鍋體底部中心的中心孔直徑在120 -240毫米范圍設定;中心孔邊處與鍋體底部相應位置處的間隙高為20 -40毫米;鍋體外罩與鍋體底部形成由中心沿鍋體徑向,向徑外沿伸的空腔,空腔內(nèi)固定安裝有2-4個導流環(huán),第一個導流環(huán)的內(nèi)邊直徑在鍋體外罩中心孔的直徑基礎上加大50 -100毫米范圍設定,其后在外圍的導流環(huán)的內(nèi)邊直徑在內(nèi)導流環(huán)的內(nèi)邊直徑的基礎上加大50 -100毫米;導流環(huán)為厚度為2 -4毫米,高度為鍋體外罩與鍋體底部形成的相應位置的空腔高度尺寸的金屬環(huán)帶狀體;導流環(huán)上靠鍋體上部的位置等距離分布有多個大孔和小孔,大孔的個數(shù)為8個或12個,弧長為30 -80毫米,弧長高為導流環(huán)高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高范圍,在沒有開有大孔的導流環(huán)位置上等距離分布半圓形小孔,小孔為直徑10 -20毫米的半圓孔,孔間距為20 -40毫米;相鄰兩個導流環(huán)的大孔位置相互錯開,大孔的個數(shù)為8個的導流環(huán)相互錯開的角度為22.5度,大孔的個數(shù)為12個的導流環(huán)相互錯開的角度為15度。
[0006]當加熱時,火焰熱能流體在鍋體底部經(jīng)鍋體外罩與鍋體底部形成的空腔朝徑向朝外周圍向上擴散,遇導流環(huán)阻擋,火焰熱能流體按照設定的路徑沿導流環(huán)上的多個大孔和小孔沿鍋體底面向上流動,同時由于鍋體外罩遮擋、阻隔的聚集熱能作用,有效的阻止了熱量向外擴散和熱能的外泄,煙氣、余熱只能經(jīng)由排煙管排出引走。
[0007]本實用新型的特定結構設置對火焰熱能流體在鍋底表面流動的路徑進行了設定,延長了火焰熱能流體在鍋底的熱交換時間,鍋體外罩遮擋、阻隔的聚集熱能作用,防止了熱能的外泄,同時排煙管的設置減少了廚房操作間PM2.5的排放,有利于環(huán)境衛(wèi)生,熱能利用率可達到8 O %以上,提高了熱交換及熱能的利用效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09]1、鍋柄2、鍋體3、鍋體外罩4、導流環(huán)5、排煙管
[0010]6、鍋耳。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由鍋體(2)、鍋體外罩(3)、導流環(huán)(4)、排煙管(5)、鍋柄
(1)和鍋耳(6)組成,鍋體(2)與鍋體外罩(3)在鍋體(2)上外沿部處固定密封連接,鍋體外罩⑶對應鍋體⑵底部中心設有中心孔,中心孔邊處與鍋體⑵底部相應位置處有間隙,鍋體外罩(3)與鍋體(2)底部形成由中心沿鍋體(2)徑向向外沿伸的空腔,空腔內(nèi)有3個導流環(huán)(4),導流環(huán)(4)上靠鍋體(2)上部分布有數(shù)個大孔和小孔,相鄰兩個導流環(huán)(4)的大孔位置相互錯開,導流環(huán)(4)安裝在鍋體(2)底面不同的緯度處,排煙管(5)與鍋體外罩⑶固定連接。
[0012]鍋體外罩(3)對應鍋體(2)底部的中心孔的直徑為120毫米,中心孔邊處與鍋體
(2)底部相應位置處的間隙高為20毫米;鍋體外罩(3)與鍋體(2)底部形成由中心沿鍋體
(2)徑向向徑外沿伸的空腔,空腔內(nèi)固定安裝有3個導流環(huán)(4),第一個導流環(huán)(4)的內(nèi)邊直徑為170毫米,第二個導流環(huán)(4)的內(nèi)邊直徑為220毫米,第三個導流環(huán)(4)的內(nèi)邊直徑為270毫米;導流環(huán)(4)厚度為2毫米,三個導流環(huán)(4)的高度分別為20毫米、18毫米和16毫米;導流環(huán)(4)上靠鍋體(2)上部的位置等距離分布有多個大孔和小孔,大孔的個數(shù)為8個,弧長為30毫米,弧長高為6毫米,在沒有開設大孔的導流環(huán)(4)位置上等距離分布半圓形小孔,小孔為直徑10毫米,孔間距為20毫米;相鄰兩個導流環(huán)⑷的大孔位置相互錯開22.5度。
[0013]當加熱時,火焰熱能流體在鍋體(2)底部經(jīng)鍋體外罩(3)與鍋體(2)底部形成的空腔朝徑向周圍向上擴散,遇導流環(huán)(4)阻擋,火焰熱能流體按照設定的路徑沿導流環(huán)(4)上的多個大孔和小孔沿鍋體(2)底面向上流動,遇到下一個導流環(huán)(4)阻擋,熱流改變方向,沿環(huán)向方向竄向?qū)Я鳝h(huán)(4)上的多個大孔和小孔,同時由于鍋體外罩(3)遮擋、阻隔的聚集熱能作用,有效的阻止了熱量向外擴散和熱能的外泄,煙氣、余熱經(jīng)由排煙管(5)排出弓I走。
[0014] 本實用新型的特定結構設置對火焰熱能流體在鍋底表面流動的路徑進行了設定,延長了火焰熱能流體在鍋底的熱交換時間,鍋體外罩(3)遮擋、阻隔的聚集熱能作用,防止了熱能的外泄,煙氣、余熱經(jīng)由排煙管(5)排出引走,減少了廚房操作間PM2.5的排放,有利于環(huán)境衛(wèi)生,熱能利用率可達到8 O %以上,提高了熱交換及熱能的利用效能。
【權利要求】
1.一種導流聚熱節(jié)能鍋,由鍋體(2)、導流環(huán)(4)、鍋體外罩(3)、排煙管(5)、鍋柄(I)和鍋耳(6)組成,其特征在于鍋體(2)與鍋體外罩(3)在鍋體(2)上外沿部處固定密封連接,鍋體外罩(3)對應鍋體(2)底部中心設有中心孔,中心孔邊處與鍋體(2)底部相應位置處有間隙,鍋體外罩(3)與鍋體(2)底部形成由中心沿鍋體(2)徑向向外沿伸的空腔,空腔內(nèi)有2-4個導流環(huán)(4),導流環(huán)(4)上靠鍋體(2)上部分布有數(shù)個大孔和小孔,相鄰兩個導流環(huán)(4)的大孔位置相互錯開,導流環(huán)(4)安裝在鍋體(2)底面不同的緯度處,排煙管(5)與鍋體外罩(3)固定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流聚熱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鍋體外罩(3)對應鍋體(2)底部的中心孔的直徑為120-240毫米,中心孔邊處與鍋體(2)底部相應位置處的間隙高為20-40暈米。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流聚熱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靠近鍋底的第一個導流環(huán)(4)的內(nèi)邊直徑在鍋體(2)外罩中心孔的直徑基礎上加大50 -100毫米范圍設定,其后在外圍的導流環(huán)(4)的內(nèi)邊直徑在內(nèi)導流環(huán)(4)的內(nèi)邊直徑的基礎上加大50 -100毫米;導流環(huán)(4)厚度為2-4毫米,導流環(huán)(4)的高度分別為20毫米、18毫米、16毫米和14毫米。
4.根據(jù)權利要求1和3所述的導流聚熱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導流環(huán)(4)上靠鍋體(2)上部的位置等距離分布有多個大孔和小孔,大孔的個數(shù)為8-12個,弧長為30-80毫米,弧長高為導流環(huán)(4)高度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高范圍;在沒有開設大孔的導流環(huán)(4)位置上等距離分布半圓形小孔,小孔為直徑10-20毫米,孔間距為20-40毫米;大孔的個數(shù)為8個時相鄰兩個導流環(huán)(4)相互錯開的角度為22.5度,大孔的個數(shù)為12個時相鄰兩個導流環(huán)(4)相互錯開的角度為15度。
【文檔編號】A47J36/36GK204192312SQ201420574614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吳遠東 申請人:龍山紅日鍋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