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以吸取中層水的杯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可以吸取中層水的杯子,屬于日常生活用品。
背景技術(shù):
用普通杯子泡茶時,茶葉經(jīng)常飄浮在水面上,給飲用者帶來不便。目前的解決方案有很多,比如帶存茶器的杯子(89211297. 2)、一種杯子(98221416. 2)、一種杯子(200720080446. 5)、一種渣水可分離的杯子(200520054240. 6)等。這些新型杯子都帶有ー個或者多個可拆卸的附件,不方便杯子的清洗,當把杯子用作普通的開水杯時,這些附件則顯得多余,把附件放在他處則顯得零亂,而且容易丟失。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可以吸取中層水的杯子。
發(fā)明內(nèi)容一種可以吸取中層水的杯子,由杯體、杯把和涵道組成。所述涵道的個數(shù)為兩個,兩個所述涵道分別位于所述杯把左側(cè)90度處和右側(cè)90度處,同時方便左手習慣和右手習慣的人使用。所述涵道自所述杯體上沿出發(fā),通過杯壁向下延伸,在所述杯體中部處與所述杯子內(nèi)部連通。所述涵道隱藏于所述杯壁內(nèi)部,不改變杯子的外形,美觀大方;涵道通暢順直,易于清洗。所述涵道的寬度為大約10_。所述杯子不帶任何可拆分的附件,結(jié)構(gòu)簡単,使用方便。所述杯子的材質(zhì)可以是玻璃、陶瓷或者塑料。
圖1(a)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杯子的立體圖;圖1(b)為根據(jù)圖1(a)的杯子的俯視圖;圖I (c)為沿圖I (b)中的線A-A截取的所述杯子的縱向剖面圖;圖I (d)為沿圖I (C)中的線B-B截取的所述杯子的涵道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ー種可以吸取中層水的杯子,參見圖1(a):該杯子包括杯體(I)、杯把⑵和涵道(3)。涵道(3)自杯體(I)上沿出發(fā),通過杯壁內(nèi)部向下延伸,在杯體(I)中部處與杯子內(nèi)部連通。這樣,使用者可以通過涵道(3)吸取水杯中的中層水,從而避開了飄浮在水面和沉在水底的茶葉。參見圖1(b)和圖1(c):該杯子有兩個涵道(3),兩個涵道(3)分別位于杯把(2)左側(cè)90度處和右側(cè)90度處。這樣,無論是左手習慣還是右手習慣的使用者,都可以在端起杯子后,通過其中一個涵道(3)吸取杯子中的中層水,當水位下降時,只需把杯子稍微傾 斜,保持水面高過涵道(3)的下端ロ少許即可。參見圖1(c)和圖1(d):涵道⑶隱藏于杯壁內(nèi)部,美觀大方;涵道⑶通暢順直,易于清洗。[0012]參見圖1(d):涵道⑶的寬度大約為10mm,過寬的話可能超出使用者嘴部的含吸范圍,過窄的話吸水太慢,并且不易清洗。參見圖1(a)所示的杯子,其不帶任何可拆分的附件,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方便,并且其材質(zhì)可以是玻璃、陶瓷或者塑料。下面具體介紹其使用方法。當使用者用該杯子盛放無漂浮物的液體時,比如盛放涼開水,其使用方法與普通杯子無異;當使用者用該杯子泡茶時,若有茶葉漂浮在水面上,待水溫適合飲用時,使用者用左手或者右手握住杯把(2),端起杯子,用嘴含住靠近自己的那個涵道(3)的上端ロ,即可吸取杯子中的中層水。吸水的同時要觀察水面的變化,當水面下降到接近涵道(3)下端ロ時,要把杯子稍微傾斜,保證水面始終高于涵道(3)下端ロ少許,從而避免漂浮在水面上茶 葉吸入涵道。清洗杯子涵道(3)時,可使用ー個小型的鋼絲毛刷,插入涵道(3)上下抽動即可。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可以吸取中層水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子由杯體(I)、杯把(2)和涵道(3)組成。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3)的個數(shù)為兩個,兩個所述涵道(3)分別位于所述杯把(2)左側(cè)90度處和右側(cè)90度處。
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3)自所述杯體(I)上沿出發(fā),通過杯壁向下延伸,在所述杯體(I)中部處與所述杯子內(nèi)部連通。
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干所述涵道(3)隱藏于所述杯壁內(nèi)部。
5.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涵道(3)的寬度為大約10mm。
6.如權(quán)利要求I或2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該杯子不帶任何可拆分的附件。
7.如權(quán)利要求I或2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其材質(zhì)可以是玻璃、陶瓷或者塑料。
專利摘要一種可以吸取中層水的杯子,由杯體(1)、杯把(2)和涵道(3)組成。所述涵道(3)的個數(shù)為兩個,兩個所述涵道(3)分別位于所述杯把(2)左側(cè)90度處和右側(cè)90度處。該杯子同時方便左手習慣和右手習慣的人使用,并且該杯子具有美觀大方、涵道通暢順直、易于清洗、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方便的優(yōu)點。
文檔編號A47G19/22GK202397115SQ201220003519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月6日
發(fā)明者王靳然 申請人:王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