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節(jié)能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炊事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節(jié)能鍋。
背景技術:
公知的鍋的材質大致有以下幾種一是鐵鍋;二是不銹鋼鍋;三是鋁鍋。由于鐵鍋的導熱性能差并且易生銹,因而使用甚少。由于不銹鋼鍋具有耐用、耐腐蝕、防銹、易加工成形和不易變形等長處而成為炊具的主流產品,尤其是用不銹鋼鍋烹飪食物的時間可顯著縮短,從而有利于節(jié)約能源即減少燃料消耗。鋁鍋雖然具有輕便、耐用、加熱快、導熱均勻、不生銹、鍋具美觀、容易清除污垢、抗腐蝕能力強和耐磨性好的優(yōu)點,但是金屬鋁在進入人體后會破壞人體中起能量轉換作用的三磷酸腺苷,從而妨礙人體細胞的能量轉換過程。研究表明使用鋁鍋制作含酸或含堿的食物時,容易使鋁溶解于食物中,當攝入過量的鋁 后對身體健康極為有害。由上述可知,由于鋁離子會融入食品中而損及健康,因此不宜作為主要鍋具,而不銹鋼鍋不存在這一問題。但是,從消耗能源角度考量,由于鋁鍋比不銹鋼鍋導熱性更好,因而具有更為理想的節(jié)能效果。又,從使用角度考量,鋁鍋比不銹鋼鍋更為輕便。還,從價格因素考量,鋁比不銹鋼廉價。將不銹鋼與鋁的優(yōu)劣互補而藉以達到共揚其長,同抑其短的目的是業(yè)界的共識,對此可以由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印證,典型的如授權公告號CN2838481Y推薦的“節(jié)能鍋”的鍋底由內層的不銹鋼、外層的不銹鋼和位于內、外層不銹鋼之間的材質為鋁的導熱板構成,并且鍋體構成有隔腔,這種結構的鍋可將鋁與不銹鋼的效果兼而得之;公布號CN102204781A提供的“一種鍋具”的結構與CN2838481Y雷同。并不限于上面例舉的專利及專利申請方案將位于內、外不銹鋼層之間的材質為鋁的導熱板構成為厚度一致的圓盤體雖然有助于方便制造,但是客觀上存在以下欠缺其一,由于在使用狀態(tài)下,來自于火源的火苗通常會自鍋底燎及鍋體的下側部,然而,由于鍋體的下部與導熱板之間存在缺失導熱板的盲區(qū)或稱死角,因此不足以達到人們期望的節(jié)能要求;其二,由于鍋體的隔腔(CN2838481Y稱“鍋壁隔腔”;CN102204781A稱真空層)自鍋沿延伸至與鍋底的接壤部位,又由于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因此在加熱時,自鍋底竄出并燎及至鍋體下側部的火苗不能發(fā)揮出對鍋體的良好加熱作用,從而導致加熱時間冗長,浪費能源。當然,隔腔有利于保溫,但是與加熱時造成的能源消耗相比得不償失。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有必要加以合理改進,為此本申請人作了有益的設計,終于形成了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并且在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下經對比試驗,結果證明效果顯著。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顯著縮短加熱時間而藉以節(jié)約能源和有利于保障鍋體的高度方向的下部獲得與鍋底趨于相同的導熱效果而藉以進一步節(jié)約能源的節(jié)能鍋。本發(fā)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節(jié)能鍋,包括具有鍋體底壁的一鍋體以及結合于鍋體下部的由覆板和導熱板構成的鍋底,覆板與鍋體連接,導熱板位于鍋體底壁與覆板之間,特征在于在所述鍋體的底沿的部位構成有一朝向鍋體的容腔的方向突起的鍋體突緣,所述的鍋體底壁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一與所述鍋體突緣銜接的圓弧過渡壁,所述覆板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一朝向鍋體的所述底沿的方向折彎的并且與底沿連接的覆板棧圈,位于所述鍋體底壁與覆板之間的所述導熱板的四周邊緣部位向上隆起而延伸到覆板棧圈與圓弧過渡壁之間,并且還進而延伸到覆板棧圈與鍋體突緣之間。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覆板的材料以及厚度是與所述鍋體相同的。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鍋體與所述覆板棧圈的高度之比為I O. 15-0. 4。
在本發(fā)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鍋體與所述覆板棧圈的高度之比為I O. 2-0. 3。在本發(fā)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鍋體的材料為厚度為O. 5-1 mm的不銹鋼板。在本發(fā)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覆板的材料為厚度為O. 5-1 mm的不銹鋼板。在本發(fā)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導熱板為鋁板。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在鍋體的底沿部位構成有朝向鍋體的容腔的方向突起的鍋體突緣,又由于將鍋體底壁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與鍋體突緣銜接的圓弧過渡壁,還由于將覆板的四周構成有一與鍋體的底沿連接的覆板棧圈,因此將導熱板的四周以隆起狀態(tài)延伸到覆板棧圈與鍋體突緣之間,在加熱時火焰燎及覆板棧圈時可使鍋體的下部獲得與鍋底趨于相同的良好加熱效果,縮短加熱時間,節(jié)約能源。
圖I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fā)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fā)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范疇。實施例I :
請參見圖1,給出了由材質為不銹鋼板并且優(yōu)選為不銹鋼304制成的一鍋體1,在鍋體I的上部的彼此面對面的兩側各固定有一提手14,并且在鍋體I的上沿構成有一向外翻展的鍋蓋配合折邊15。在鍋體I的底沿(即底邊沿)的部位構成有一朝向鍋體I的容腔12的方向突起的或稱膨出的鍋體突緣13,在鍋體I的鍋體底壁11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一朝向鍋體I的所述鍋體突緣13的方向延伸的并且與鍋體突緣13銜接的圓弧過渡壁111,該圓弧過渡壁111的凹面朝向容腔12,而凸面則朝向下面即將描述的鍋底2。前述的鍋底2包括覆板21和導熱板22,覆板21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一朝向鍋體I的前述底沿的方向折彎的并且與底沿連接的覆板棧圈211,導熱板22位于鍋體底壁11與覆板21之間。由圖所示,導熱板22的四周邊緣部位向上隆起而延伸到覆板棧圈211與圓弧底壁111之間,并且還進而延伸到覆板棧圈211與鍋體突緣13之間。如此結構實質上使導熱板22的四周構成了一圍繞覆板21內側的導熱板棧圈221,于是當本發(fā)明處于使用狀態(tài)時,自鍋底2即自覆板21竄及覆板棧圈211處的火焰在對覆板棧圈211加熱時便由導熱板棧圈221起到良好的導熱作用,使鍋體I的下部(該下部即位于覆板棧圈211的高度程度)獲得趨于與鍋底等效的加熱效果,從而縮短加熱時間,節(jié)約能源。在本實施例中,前述覆板21同樣采用不銹鋼板,并且同樣優(yōu)選使用牌號為不銹鋼304,而前述的導熱板22采用鋁板,導熱板22對應于鍋體底壁11處的厚度為3_5 mm。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鍋體I的高度與覆板棧圈211的高度之比為I : O. 15,例如鍋體高度為10 Cm,那么覆板棧圈211的高度為I. 5 Cm。又,鍋體I以及覆板21的厚度均為
O.5 mm。覆板棧圈211與鍋體I的底沿的連接優(yōu)選使用摩擦壓力機加工。申請人:將本發(fā)明結構與前述CN2838481Y以及CN102204781A結構進行了對比試驗,對比試驗的因素如下鍋體I的壁厚、導熱板22的厚度、容腔12的容積率、容腔12內的水的體積以及火源等均相同,結果是本發(fā)明結構比公知結構的加熱時間縮短了 8-12%,從而可以節(jié)約能源8-12%。實施例2
圖略,僅將鍋體I與覆板棧圈211的高度之比改為I : O. 4,并且將鍋體I及覆板21的厚度改為I mm,其余均同對實施例I的描述。實施例3
圖略,僅將鍋體I與覆板棧圈211的高度之比改為I : O. 25,并且將鍋體I及覆板21的厚度改為O. 75 mm,其余均同對實施例I的描述。
權利要求
1.一種節(jié)能鍋,包括具有鍋體底壁(11)的一鍋體(I)以及結合于鍋體下部的由覆板(21)和導熱板(22)構成的鍋底(2),覆板(21)與鍋體(I)連接,導熱板(22)位于鍋體底壁(11)與覆板(22)之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鍋體(I)的底沿的部位構成有一朝向鍋體(I)的容腔(12)的方向突起的鍋體突緣(13),所述的鍋體底壁(11)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一與所述鍋體突緣(13)銜接的圓弧過渡壁(111),所述覆板(21)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一朝向鍋體(I)的所述底沿的方向折彎的并且與底沿連接的覆板棧圈(211),位于所述鍋體底壁(11)與覆板(22)之間的所述導熱板(22)的四周邊緣部位向上隆起而延伸到覆板棧圈(211)與圓弧過渡壁(111)之間,并且還進而延伸到覆板棧圈(211)與鍋體突緣(13)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21)的材料以及厚度是與所述鍋體(I)相同的。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I)與所述覆板棧圈(211)的高度之比為I : O. 15-0. 4。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I)與所述覆板棧圈(211)的高度之比為I : O. 2-0. 3。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I)的材料為厚度為O. 5-1 mm的不銹鋼板。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覆板(21)的材料為厚度為O.5-1 mm的不銹鋼板。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節(jié)能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板(22)為鋁板。
全文摘要
一種節(jié)能鍋,屬于炊事器具技術領域。包括具有鍋體底壁的鍋體以及結合于鍋體下部的由覆板和導熱板構成的鍋底,覆板與鍋體連接,導熱板位于鍋體底壁與覆板之間,特點在鍋體的底沿的部位構成有一鍋體突緣,鍋體底壁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一與鍋體突緣銜接的圓弧過渡壁,覆板的四周邊緣部位構成有一覆板棧圈,位于鍋體底壁與覆板之間的所述導熱板的四周邊緣部位向上隆起而延伸到覆板棧圈與圓弧過渡壁之間,并且還進而延伸到覆板棧圈與鍋體突緣之間。優(yōu)點將導熱板的四周以隆起狀態(tài)延伸到覆板棧圈與鍋體突緣之間,在加熱時火焰燎及覆板棧圈時可使鍋體的下部獲得與鍋底趨于相同的良好加熱效果,縮短加熱時間,節(jié)約能源。
文檔編號A47J36/02GK102885573SQ20121039813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9日
發(fā)明者王開慧 申請人:常熟市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