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訓練用筷子及其使用方法

文檔序號:1546661閱讀:82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訓練用筷子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訓練用筷子,包括用于筷子的人體工學裝置,尤其是幫助使用者 學習如何使用筷子的人體工學裝置。本發(fā)明還涉及使用這種訓練用筷子來學習使用筷子的 方法。
背景技術
筷子是一種用于夾起食物并把它們送往口里的食具,通常由兩根細長形的桿狀部 件組成。在以東方文化為主導的社會內,筷子是最重要的食具。不僅如此,在全世界的其它 文化區(qū)域中,筷子同樣受到人們的廣泛歡迎,其使用也越來越普及。使用筷子是一項復雜的技能,它需要各個手指自身的精細動作以及手指之間的協(xié) 調動作,因此必須用力得當且協(xié)調一致,才能夾起食物送進口中。研究表明,除手指以外,正 確使用筷子夾取食物還牽涉到肩部、胳膊、手掌等三十多個大、小關節(jié)和五十多條肌肉的運 動。因此,尤其是對兒童來說,需要大量的、長期的練習才能掌握用筷技能,作為指導者的家 長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教會兒童正確地使用筷子。另外,據調查顯示,許多自 幼就掌握用筷的成年人的用筷姿勢也不正確,這導致其用筷時容易感到疲勞。因此,這些人 也通常需要被矯正其用筷姿勢。市場上已經存在有一些幫助人們使用筷子的訓練用筷子。例如,美國專利US 5277464披露了一種筷子食具。在這種筷子中,在每根筷子的中部設置有一個手指凹陷區(qū) 域,其分別包括上方的第一凹槽和下方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用來容納拇指,而第二凹槽用 來容納另一手指。這些凹槽的形狀設計成與正確握持姿勢中的手指部位相吻合,從而引導 使用者以正確的手指握持姿勢持筷。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 87205972U公開了一種持筷矯正器。在該持筷矯正器的外 表面上設置有若干個凹槽,用于在使用者持筷時與手指相接觸,以實現(xiàn)矯正持筷姿勢的目 的。另外,在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 2031230U中公開了將兩根帶有握持凹槽的筷子通過一 個鉸鏈式結構連接起來,使得兩根筷子只能在一個平面內打開和合攏,這可以簡化筷子的 操作。此外,國際專利申請WO 2003/015589同樣也公開了一種用于開發(fā)兒童智力的學 習筷子。其中,各根筷子為傳統(tǒng)的樣式,即大致圓柱形。然而,該學習筷子包括設于筷子適 當位置處的多個用于供手指插入的環(huán)孔。這樣,當使用者使用筷子時,他的手指就可插入到 相應的環(huán)孔內,從而引導使用者以正確的手指握持姿勢用筷。這些旨在幫助人們學習用筷技巧的訓練用筷子雖然都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幫助,然 而都普遍存在著以下的缺陷。一方面,這些現(xiàn)有的訓練用筷子都是將學習者的手指引導 到筷子部件本身(其只是兩根細長桿而無任何附加物)以外的部件或區(qū)域上,例如環(huán)孔 (W02003/015589)以及矯正器凹槽(CN 87205972U),或者是對常規(guī)的筷子進行適當變型并 將學習者的手指引導到筷子部件的變型部位(US5277464)。因此,一旦學習者使用普通的筷 子,難免會出現(xiàn)不適應的情形。
另一方面,這些已有的訓練用筷子時只能在使用時為手指上的應當與筷子直接接 觸的部位、例如第一指節(jié)提供支持/接觸面,引導手指的正確部位放到正確的位置。然而如 上所述,正確用筷涉及到手指的各個關節(jié)的運動,手指上的除第一指節(jié)以外的部位、例如第 二指節(jié)和第三指節(jié)(如果有的話)也需要處于正確的姿勢。由于上述訓練用筷子只能為第 一指節(jié)提供引導,而其它指節(jié)仍處于未引導的狀態(tài)。這樣,第二和第三指節(jié)在握筷時的姿勢 仍然容易產生偏差,從而導致整個用筷姿勢都不對。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筷子,能夠幫助使用者學習使用筷子,引導持筷手手指上的 正確部位處于正確的位置和方向,還可以引導手指上的不應與筷子部件直接接觸的部位, 使它們無法與筷子部件本身接觸。本發(fā)明的筷子包括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在第一筷子部件的第一側安裝 第一人體工學裝置,該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形成與拇指第二指節(jié)接觸的第一區(qū)域,該第一區(qū) 域形成為與持筷手拇指第二指節(jié)的形狀大致相吻合。根據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第一區(qū)域具有底面部和與該底面部相連的側壁,所述第一 區(qū)域的側壁沿第一筷子部件的長度方向形成在該第一區(qū)域的一端或兩端。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筷子還包括安裝在第一筷子部件上、并且與第一側相對的第 二側上的第二人體工學裝置,該第二人體工學裝置形成與食指第三指節(jié)接觸的第二區(qū)域, 該第二區(qū)域形成為與食指第三指節(jié)的指腹的形狀大致相吻合。優(yōu)選地,第一區(qū)域的兩個側壁的上部相連,使得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形成空心管狀, 以便至少包圍持筷手大拇指的第二指節(jié)。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筷子部件裝有第三人體工學裝置,該第三人體工學裝置 與虎口接觸,并且形成為與持筷手的虎口的形狀大致相吻合,該第三人體工學裝置與所述 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和/或第二人體工學裝置連成一體。根據本發(fā)明的筷子,其中第一筷子部件設有第四人體工學裝置,第四人體工學裝 置的側壁形成為大致與無名指的第一指節(jié)的背面的形狀大致相吻合,用以阻擋/引導無名指。根據本發(fā)明的各個人體工學裝置還可設有通孔,用以插入筷子部件。在第一筷子 部件、第二筷子部件上可設置相互配合的連接機構,以連接所述第一筷子部分和第二筷子 部件。所述連接機構是樞軸連接機構,使得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第二筷子部件能夠相對地樞 軸轉動。根據本發(fā)明的筷子,在第二筷子部件設有第三區(qū)域,該第三區(qū)域形成為與持筷手 拇指第一指節(jié)的形狀大致相吻合。第三區(qū)域具有第二底面部和與該第二底面部相連的第二 側壁,所述第二側壁沿第二筷子部件的長度方向形成在該第二區(qū)域的兩端。優(yōu)選地,第二筷子部件還形成有分別與持筷手食指、持筷手中指接觸的第一凹槽、 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側壁構造成能夠在握筷時支撐持筷手食指,所述第二凹槽的側 壁構造成能夠在握筷時支撐持筷手中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一體地形成。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學習使用筷子的方法,其使用根據本發(fā)明第 一方面所提供的筷子來進行學習。


結合附圖能夠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容易理解,這些附圖僅僅是為了方便 描述本發(fā)明而給出的,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附圖中所顯示出來的特定結構和布置。圖1到3顯示了握持根據本發(fā)明的訓練用筷子的示意圖;圖4到7顯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訓練用筷子的結構,特別地,圖5是該訓練用筷子的 仰視圖,圖6是該訓練用筷子的后視圖,圖7是該訓練用筷子的俯視圖;圖8示出了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形成空心管狀;圖9_10、12顯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具有第四人體工學裝置的訓練用筷子;圖11示出了第三人體工學裝置延伸到持筷手掌心的結構;圖13-15顯示了第一筷子部件、第二筷子部件都安裝有人體工學裝置;以及圖16-19具體示出了安裝有人體工學裝置的第二筷子部件,其中圖17是俯視觀察 圖,圖18是后視觀察圖,圖19是仰視觀察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來詳細地介紹本發(fā)明。如圖1到3所示,根據本發(fā)明的筷子包括兩個筷子部件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 部件。在本發(fā)明中,筷子部件指的是傳統(tǒng)的細長形桿件,并不帶有任何凹槽、環(huán)孔或其它增 設的部件,同時也沒有任何彎曲變型的部位??曜硬考梢詾閭鹘y(tǒng)的樣式,例如大致圓柱形 或方柱形。在一些實施例中,筷子部件還可帶有一定的錐度,以方便握持。在本發(fā)明中為方便起見,將在圖中/使用中處于下方的那根筷子稱為第一筷子部 件,而將在圖中/使用中處于上方的那根筷子稱為第二筷子部件。容易理解,上述指定并不 對本發(fā)明起限定作用。圖4示出了一對筷子,包括第一筷子部件10和第二筷子部件20。在第一筷子部件 10上固定安裝第一人體工學裝置。當學習筷子者用筷時,該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形成與拇指 第二指節(jié)接觸的第一區(qū)域,該第一區(qū)域形成為與持筷手拇指第二指節(jié)的形狀大致相吻合。 在用筷時第一人體工學裝置與使用者的手指形成接合,從而引導手指處于正確的位置。為 方便起見,在本發(fā)明中將各個手指的包括指甲的那個指節(jié)稱為第一指節(jié),從第一指節(jié)開始 向著手心方向依次為第二指節(jié)和第三指節(jié)(如果有的話)。作為一個非限制性實施例,第一人體工學部分可用軟塑料或其它軟質材料制成。 為吸引兒童,它們還可帶有各種色彩或香味,或者制成為帶有卡通人物的造型。圖5示出了第一人體工學裝置,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大體上圍繞著第一筷子部件 10。第一人體工學裝置與拇指第二指節(jié)接觸的第一區(qū)域大致具有底面部11和與底面部11 相連的側壁12,側壁12沿第一筷子部件10的長度方向形成在底面部11的兩端。當持筷時, 持筷手拇指被限制在兩個側壁12之間,限制了拇指與第一筷子部件10之間的相對運動,從 而幫助學習者學習持筷??梢岳斫?,也可以在底面部11的一端設置側壁12,方便已經具備 一定持筷技能的學習者使用。優(yōu)選地,如圖8所示,第一區(qū)域的兩個側壁的上部相連,使得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形 成空心管狀。當持筷時,持筷手拇指穿過該空心管,并且空心管至少包圍持筷手拇指的第二指節(jié)。圖6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筷子的后側,在第一筷子部件10上還固定安裝了第二人體工 學裝置,該第二人體工學裝置設置在與第一人體工學裝置相對的一側。在持筷時,該第二人 體工學裝置形成與食指第三指節(jié)接觸的第二區(qū)域14,該第二區(qū)域14形成為與食指第三指 節(jié)的指腹的形狀大致相吻合,從而與第一人體工學裝置一起作用,使得持筷手食指第三指 節(jié)、虎口部分、拇指第二指節(jié)形成大致U形(參見圖3),從而在正確的方向上夾持筷子。圖5所述的第一筷子部件10還裝有第三人體工學裝置15。當持筷時,該第三人體 工學裝置15與持筷手虎口接觸,并且形成為與持筷手的虎口的形狀大致相吻合。優(yōu)選地, 最佳可由圖11看到,該第三人體工學裝置15延伸到持筷手的掌心,形成掌心延伸部分18, 從而更好地支撐持筷手。優(yōu)選地,第三人體工學裝置15與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和/或第二人 體工學裝置連成一體,圖5示出的第一筷子部件也具有連成一體的第一人體工學裝置、第 二人體工學裝置、第三人體工學裝置。圖9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筷子被抓持時的一個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第一筷子部件 10還設有第四人體工學裝置16,與第一人體工學裝置相比,第四人體工學裝置16更靠近筷 子夾持食物的一端。當持筷時,第四人體工學裝置16的側壁17形成大致與無名指的第一 指節(jié)的背面的形狀大致相吻合,用以阻擋/引導無名指,使得無名指位于正確的位置。另外,考慮到方便使用以及實際應用,各個人體工學裝置也可設計成以可拆卸的 方式安裝到筷子部件上。這樣便于更換人體工學裝置,也便于根據使用者的手的大小而使 用不同尺寸的人體工學裝置。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可在第一人體工學裝置上設置通孔,用以 插入筷子部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例如通過第一筷子部件10與各個人體工學裝置上 的通孔之間的過盈配合,就可將這兩者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然而,其它的固定手段、例如使 用粘合劑或者額外的固定件(可拆卸的或不可拆卸的)也都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內。最佳如圖7所示,在所述第一筷子部件10、第二筷子部件20上設置相互配合的連 接機構,以連接所述第一筷子部分10和第二筷子部件20。雖然僅使用只設有第一人體工學 裝置的第一筷子部件和另一根普通筷子,就能夠教導學習者如何正確持筷,但是成套地使 用第一筷子部件10和第二筷子部件20對于初學者來說更為有益,尤其是通過連接機構連 接起來的第一筷子部件10和第二筷子部件20。連接機構是樞軸連接機構(例如鉸鏈),使得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第二筷子部件能 夠相對地樞軸轉動。其它合適的、能夠實現(xiàn)相同功能的連接方式也是可行的。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可以在第二筷子部件20上設置另外的人體工學裝置,進一步 教導學習者正確持筷。下面參照圖15來詳細描述第二筷子部件20。如圖15所示,在第二筷子部件20上 設有具有第三區(qū)域40的另外的人體工學裝置,第三區(qū)域40形成為與持筷手拇指第一指節(jié) 的形狀大致相吻合。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三區(qū)域40形成具有第二底面部和與第二底面部相連的第 二側壁。該第二側壁沿第二筷子部件的長度方向形成在第三區(qū)域40的兩端,從而限制持筷 手拇指的第一指節(jié),防止其與第二筷子部件20發(fā)生相對移動。在用筷時,持筷手拇指的第 一指節(jié)的正面(帶有指紋的表面)或其一部分就按壓在該第三區(qū)域40上。該第三區(qū)域40的側壁的形狀與持筷手拇指的第一指節(jié)形狀大致相對應,使得在持筷時拇指第一指節(jié)的側 面(連同必要時正面的一部分)與第三區(qū)域40的側壁形成接合。這樣,在用筷時,持筷手 拇指的第一指節(jié)便能夠有效地與第二筷子部件20形成接合。這種接合在圖15中清楚地示出ο如圖13所示,第二筷子部件20還形成有與持筷手食指接觸的第一凹槽50,以及與 持筷手中指接觸的第二凹槽60 (在圖19中示出)。在一個實施例中,該第一凹槽50、第二凹槽60也可形成為非穿透式的,也就是說, 第一凹槽50、第二凹槽60可具有槽底。該槽底的厚度可以選擇成比較薄,即槽底以一薄層 的形式覆蓋在第二筷子部件20上。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凹槽50、第二凹槽60以其槽底面與 第二筷子部件20相接觸。這樣,在握筷時,持筷手食指、中指的第一指節(jié)的側面便分別通過 所述第一凹槽50、第二凹槽60的槽底面而與所述第二筷子部件20形成接觸,即間接式接 觸。由于第一凹槽50、第二凹槽60的槽底厚度比較小,因此仍能夠為持筷手食指、中指的第 一指節(jié)提供良好的引導,使得持筷手食指、中指處于正確的位置和方位。在圖17-18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一凹槽50是穿透的,使得至少一部分的持筷手食 指與第二筷子部件20接觸,第一凹槽50的側壁構造成能夠在持筷時支撐持筷手食指。如 圖18所示,第二凹槽60也設置為穿透的,使得至少一部分的持筷手中指與第二筷子部件20 接觸,第二凹槽60的側壁構造成能夠在持筷時支撐持筷手中指。如圖17-19所示,第一凹槽50和第二凹槽60可以一體地形成。通過上述介紹可知,當將根據本發(fā)明的人體工學裝置安裝到傳統(tǒng)的筷子上時,各 個人體工學部分上的手指接觸區(qū)域便能夠組合起來發(fā)揮作用,引導正確的手指部位與筷子 部件接合。根據圖15所示的實施例,也可以使不應與筷子部件接合的手指部位被人體工學 部分上的相應手指接觸區(qū)域阻擋住而無法接觸到筷子部件。這樣便為整個持筷手提供了一 個正確的整體持筷姿勢,使得學習者能夠迅速掌握持筷手法。顯然,上面描述的示例針對的是以右手為持筷手的情形。如果使用者希望用左手 持筷,那么只須對上述筷子進行鏡像性改造,便可達到同樣的使用效果。這種改造是本領域 的技術人員所掌握的,因此在此不再重復。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學習使用筷子的方法。首先,學習者可使用如本發(fā)明所述的 訓練用筷子,即同時使用第一筷子部件10和第二筷子部件20。在掌握了一定技巧之后,學 習者可以只使用第一筷子部件10和第二筷子部件20中之一以及一根普通的筷子部件來進 行練習,在達到一定熟練程度之后再使用第一筷子部件10和第二筷子部件20中的另一個 以及一根普通的筷子部件來進行練習,最后達到能夠使用兩根普通筷子的目的。以上參照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梢岳斫猓景l(fā)明并 不限于如上所述的實施例。相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在閱讀了本發(fā)明之后對其進行修改、 變更或省略,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筷子,包括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在第一筷子部件的第一側安裝第一 人體工學裝置,該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形成與拇指第二指節(jié)接觸的第一區(qū)域,該第一區(qū)域形 成為與持筷手拇指第二指節(jié)的形狀大致相吻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區(qū)域具有底面部和與該底面部相 連的側壁,所述第一區(qū)域的側壁沿第一筷子部件的長度方向形成在該第一區(qū)域的一端或兩 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安裝在第一筷子部件上、并且與第 一側相對的第二側上的第二人體工學裝置,該第二人體工學裝置形成與食指第三指節(jié)接觸 的第二區(qū)域,該第二區(qū)域形成為與食指第三指節(jié)的指腹的形狀大致相吻合。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區(qū)域的兩個側壁的上部相 連,使得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形成空心管狀,以便至少包圍持筷手大拇指的第二指節(jié)。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裝有第三人體工學 裝置,該第三人體工學裝置與虎口接觸,并且形成為與持筷手的虎口的形狀大致相吻合,該 第三人體工學裝置與所述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和/或第二人體工學裝置連成一體。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第一筷子部件設有第四人 體工學裝置,第四人體工學裝置的側壁形成為大致與無名指的第一指節(jié)的背面的形狀大致 相吻合,用以阻擋/引導無名指。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各人體工學裝置可設有通 孔,用以插入筷子部件。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第 二筷子部件上設置相互配合的連接機構,以連接所述第一筷子部分和第二筷子部件。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是樞軸連接機構,使得所述 第一筷子部件、第二筷子部件能夠相對地樞軸轉動。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在第二筷子部件設有具有第三區(qū)域 的第五人體工學裝置,該第三區(qū)域形成為與持筷手拇指第一指節(jié)的形狀大致相吻合。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區(qū)域具有第二底面部和與該第 二底面部相連的第二側壁,所述第二側壁沿第二筷子部件的長度方向形成在該第二區(qū)域的 兩端。
12.根據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第二筷子部件還形成有分別與持 筷手食指、持筷手中指接觸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側壁構造成能夠在握筷 時支撐持筷手食指,所述第二凹槽的側壁構造成能夠在握筷時支撐持筷手中指。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一體地形成。
14.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該第三人體工學裝置延伸到持筷手的掌心。
15.一種學習使用筷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權利要求1-14任一項所述的筷子 來進行學習。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筷子,包括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在第一筷子部件的第一側安裝第一人體工學裝置,該第一人體工學裝置形成與拇指第二指節(jié)接觸的第一區(qū)域,該第一區(qū)域形成為與持筷手拇指第二指節(jié)的形狀大致相吻合。本發(fā)明同時還提供了一種使用這種訓練用筷子來學習使用筷子的方法。
文檔編號A47G21/10GK101991331SQ20101011659
公開日2011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5日
發(fā)明者胡澤明 申請人:胡澤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