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容器蓋,特別是一種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
技術背景-現(xiàn)有技術中的飲水容器蓋,例如,汽車杯蓋,出水口主要為推片庶 口方式和旋片庶口方式,以防止水直接濺出,但大多沒有密封性能,當 容器內水在受到震動或容器橫倒時,水會流出杯體外,有時會燙傷人或 濕透周圍物品,安全性差;并且由于氣體相對流通,容器內水的溫度變 化很快,達不到保溫的效果。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旋壓式 飲水容器密封蓋,其不但密封性好,而且使用方便。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包括一蓋體, 所述蓋體中部成形有一凹腔,所述凹腔的底壁上設有出水孔,所述出水 孔的外周具有一 自凹腔底壁向下延伸而成的封水圈,所述凹腔的底壁中 部開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內設有旋壓機構,所述旋壓機構下端 設有由其控制上下移動的封水支架,所述封水支架包括一連接柱和設于 該連接柱下端的圓盤,該圓盤在對應所述封水圈的底端處設有一密封圈。本實用新型還具有如下附屬技術特征所述旋壓機構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側壁上的限位固定套、可轉 動的安裝于所述限位固定套內的開關頂壓套、內套于開關頂壓套的連接 件和置于連接件與第一通孔底壁之間的復位彈簧。所述限位固定套為一管體,該管體內壁上沿周向均勻設有一對對稱 的第一擋位塊和一對對稱的第二擋位塊,該第一擋位塊和第二擋位塊交 叉設置且第一擋位塊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擋位塊的水平高度,管體內壁上沿各擋位塊之間最短距離處設有連接各擋位塊的銜接板,各擋位塊與 銜接板沿管體內壁向上延伸到管體上端面,形成一下端面具有不同高度 的內凸緣。所述開關頂壓套為一開口朝下的蓋狀體,其上端與一轉盤固接、下 端外壁上沿周向均勻設有一對對稱的凸塊,該蓋狀體外壁與所述內凸緣 內周壁相配合,凸塊上端面與內凸緣下端面抵頂。所述封水支架包括一連接柱和設于該連接柱下端的圓盤,所述密封 圈嵌于該圓盤上表面的外側。所述連接件的中部具有一開口朝上的腔體,該腔體底壁上開有一第 二通孔,所述連接柱的頭部穿過該第二通孔并與之卡接,腔體上端面設 有一外凸緣,該外凸緣向下延伸有一裙邊,該裙邊、外凸緣與腔體外周 壁形成一與所述復位彈簧相配合的環(huán)形凹槽。所述封水圈的底端還具有尖銳狀封針。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相對現(xiàn)有技術具有如下優(yōu)點第一該結構中,封水圈與封水支架在旋壓機構的控制下密封,封水圈上尖銳狀封針可嵌入封水支架上的密封圈內,使其具有良好的密封 性, 一方面可以保證水不會濺出傷人,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空氣的相對流 通,增加保溫效果。第二該密封蓋在使用時只需要稍微用力向下按壓并旋轉轉盤,就 能開啟或密封出水口,使用起來極為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圖1為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開啟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為圖1中I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為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密封狀態(tài)的結 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限位固定套的示意俯視圖5為圖4中A-A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4中B-B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7,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 包括一蓋體l,蓋體1中部成形有一凹腔2,凹腔2的底壁上設有出水孔3, 出水孔3的外周具有一自凹腔2底壁向下延伸而成的封水圈4,該封水圈4 的底端還具有尖銳狀封針44,凹腔2的底壁中部開有一第一通孔6,第一 通孔6內設有旋壓機構7,旋壓機構7下端設有由其控制上下移動的封水支 架8,封水支架8包括一連接柱81和設于該連接柱81下端的圓盤82,該圓 盤82在對應封水圈4的底端處設有一密封圈83,蓋緊時,封水圈4與封水 支架8在旋壓機構7的控制下密封,封水圈4上尖銳狀封針44可嵌入封水支 架8上的密封圈83內,使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一方面可以保證水不能濺 出傷人,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空氣的相對流通,增加保溫效果。旋壓機構7包括固定在第一通孔6側壁上的限位固定套10、可轉動的 安裝于限位固定套10內的開關頂壓套20、內套于開關頂壓套20的連接件 30和置于連接件30與第一通孔6底壁之間的復位彈簧40,限位固定套10為 一管體,該管體內壁上沿周向均勻設有一對對稱的第一擋位塊ll和一對 對稱的第二擋位塊12,該第一擋位塊11和第二擋位塊12交叉設置且第一 擋位塊11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擋位塊12的水平高度,管體內壁上沿各擋 位塊之間最短距離處設有連接各擋位塊的銜接板13,各擋位塊與銜接板 13沿管體內壁向上延伸到管體上端面,形成一下端面具有不同高度的內 凸緣14,開關頂壓套20為一開口朝下的蓋狀體,其上端與一轉盤56固接、 下端外壁上沿周向均勻設有一對對稱的凸塊21,該蓋狀體外壁與內凸緣 14內周壁相配合,凸塊21上端面與內凸緣14的下端面抵頂,連接件30的 中部具有一開口朝上的腔體31,該腔體31底壁上開有一第二通孔32,封 水支架8的連接柱81頭部穿過該第二通孔32并與之卡接,腔體31上端面設 有一外凸緣33,該外凸緣33向下延伸有一裙邊34,該裙邊34、外凸緣33
與腔體31外周壁形成一與復位彈簧40相配合的環(huán)行凹槽41 。如上所述,開關頂壓套20可轉動的安裝于限位固定套10內,稍微用 力下壓并順時針旋轉轉盤56,與其固接的開關頂壓套20及設于該開關頂 壓套20上的凸塊21也隨之旋轉,凸塊21上端面抵頂限位固定套10上的內 凸緣14下端面并自第一擋位塊11經銜接板13轉動到第二擋位塊12,由于 第一擋位塊11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擋位塊12的水平高度,使得凸塊21的 高度隨之下移,開關頂壓套20也隨之下移并使內套于其的連接件30向下 移動,連接件30壓縮復位彈簧40并帶動與其卡接的封水支架8下移,封水 支架8與封水支圈4脫離,該密封蓋處于開啟階段,可將水從出水孔3倒出, 同理,逆時鐘旋轉轉盤56,使凸塊21旋轉到第一擋位塊11,封水支架8與 封水支圈4閉合,該密封蓋處于密封階段。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 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 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1、 一種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包括一蓋體(i),所述蓋體a)中部成形有一凹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2)的底壁上設有出水孔(3),所述出水孔(3)的外周具有一自凹腔(2)底壁向下延伸而成 的封水圈(4),所述凹腔(2)的底壁中部開有一第一通孔(6),所述第 一通孔(6)內設有旋壓機構(7),所述旋壓機構(7)下端設有由其控 制上下移動的封水支架(8),所述封水支架在對應所述封水圈(4)的底 端處設有一密封圈(83)。
2、 按照權利要求l所述的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其特征在于所 述旋壓機構(7)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6)側壁上的限位固定套(10)、 可轉動的安裝于所述限位固定套(10)內的開關頂壓套(20)、內套于開 關頂壓套(20)的連接件(30)和置于連接件(30)與第一通孔(6)底 壁之間的復位彈簧(40)。
3、 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其特征在于所 述限位固定套(10)為一管體,該管體內壁上沿周向均勻設有一對對稱 的第一擋位塊(11)和一對對稱的第二擋位塊(12),該第一擋位塊(11) 和第二擋位塊(12)交叉設置且第一擋位塊(11)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 擋位塊(12)的水平高度,管體內壁上沿各擋位塊之間最短距離處設有 連接各擋位塊的銜接板(13),各擋位塊與銜接板(13)沿管體內壁向上 延伸到管體上端面,形成一下端面具有不同高度的內凸緣(14)。
4、 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其特征在于所 述開關頂壓套(20)為一開口朝下的蓋狀體,其上端與一轉盤(56)固 接、下端外壁上沿周向均勻設有一對對稱的凸塊(21),該蓋狀體外壁與 所述內凸緣(14)內周壁相配合,凸塊(21)上端面與內凸緣(14)的 下端面抵頂。
5、 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其特征在于所 述封水支架(8)包括一連接柱(81)和設于該連接柱(81)下端的圓盤(82),所述密封圈(83)嵌于該圓盤(82)上表面的外側。
6、 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其特征在于所 述連接件(30)的中部具有一開口朝上的腔體(31),該腔體(31)底壁 上開有一第二通孔(32),所述連接柱(81)的頭部穿過該第二通孔(32) 并與之卡接,腔體(31)上端面設有一外凸緣(33),該外凸緣(33)向 下延伸有一裙邊(34),該裙邊(34)、外凸緣(33)與腔體(31)外周 壁形成一與所述復位彈簧(40)相配合的環(huán)形凹槽(41)。
7、 按照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 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水圈(4)的底端還具有尖銳狀封針(44)。
專利摘要一種旋壓式飲水容器密封蓋,包括一蓋體,蓋體中部成形有一凹腔,凹腔的底壁上設有出水孔,出水孔的外周具有一自凹腔底壁向下延伸而成的封水圈,凹腔的底壁中部開有一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內設有旋壓機構,旋壓機構下端設有由其控制上下移動的封水支架,封水支架在對應封水圈的底端處設有一密封圈。在旋壓機構的控制下,封水圈上尖銳狀封針可嵌入封水支架上的密封圈內,使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一方面可以保證水不會濺出傷人,另一方面可以減少空氣的相對流通,增加保溫效果。
文檔編號A47J36/00GK201019570SQ20072005041
公開日2008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4月17日
發(fā)明者應平形 申請人:應平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