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除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把持手柄體的電除塵器。
技術背景作為現(xiàn)有的這種電除塵器,在把持手柄體上,在把手部前方將操作部一列地構成在把手部的長度方向上。例如,公開于日本專利第3286250號 公報中。但是,在上述現(xiàn)有的把持手柄體上,在握住把手部的狀態(tài)下,手指夠 不到遠離把手部的操作部,需要改變握著的位置來進行操作,從而產(chǎn)生了 使用性差的問題。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為了消除上述問題而實現(xiàn),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必從握住 把手部的狀態(tài)改變握著的位置即可操作操作部的、使用性也良好的把持手 柄體,來提高除塵作業(yè)性。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電除塵器,具有內(nèi)置有電動鼓風 機的主體; 一端連接于主體的吸取軟管;和設置在吸取軟管的另一端的把 持手柄體,該電除塵器的特征在于,把持手柄體具有把手部,在把手部前 方配置有多個控制電動鼓風機的輸入的操作部,多個操作部的至少一部 分,設置在手指從握住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大致同一距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除塵器,具有內(nèi)置電動鼓風機的主體; 一端 連接于所述主體的吸取軟管;設置在所述吸取軟管的另一端的把持手柄 體;安裝于所述把持手柄體并與所述把持手柄體連通的連接管;和安裝于 所述連接管并與所述連接管連通的吸口體,該電除塵器的特征在于,所述 把持手柄體具有把手部;第一管體,其彎曲形成,具備與所述連接管的
中心軸線(1) 一致的中心軸線(2)、和與所述中心軸線(2)成規(guī)定角度 的中心軸線(3),且與所述連接管連接;和第二管體,其一端具有第一連 接部且另一端具備第二連接部,并彎曲形成,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中心軸線 與所述中心軸線(3) —致,所述第一連接部能夠旋轉(zhuǎn)地與所述第一管體 連結,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中心軸線相對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中心軸線成規(guī) 定的角度,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吸取軟管連接,并且設置成通過所述第 一連接部相對于第一管體的旋轉(zhuǎn),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中心軸線會與所述第 一管體的中心軸線(1) 一致,所述把手部的前方具有多個控制所述電動 鼓風機的輸入的操作部,所述多個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手指從握 住所述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同一距離。本實用新型的電除塵器具有不必從握住把手部的狀態(tài)改變握著的位 置即可操作操作部的、使用性也良好的把持手柄體,從而除塵作業(yè)性優(yōu)異。
圖1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立體圖2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把持手柄體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把持手柄體的分解立 體圖;圖4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把持手柄體的剖視圖;圖5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把持手柄體的側(cè)視圖;圖6A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把持手柄體的要部 圖6B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把持手柄體的剖視圖;圖7A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把持手柄體的要部 側(cè)視圖;圖7B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把持手柄體的剖視圖;圖8A、 8B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把持手柄體的 俯視圖;圖9A、 9B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除塵動作方式圖;圖9C、 9D、 9E、 9F是表示現(xiàn)有的電除塵器的電除塵器的除塵動作方 式圖;圖IO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除塵動作方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形式的電除塵器,具有內(nèi)奪電動鼓風機的主體、 一端連接于主體的吸取軟管、和設置在吸取軟管的另一端的把持手柄體, 該電除塵器的特征在于,把持手柄體具有把手部,在把手部前方配置有多 個控制電動鼓風機的輸入的操作部,多個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手 指從握住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大致同一距離。不必從握住 把手部的狀態(tài)改變握著的位置即可操作多個操作部,從而使用性提高。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形式的電除塵器,具有內(nèi)置電動鼓風機的主體、 一端連接于主體的吸取軟管、設置在吸取軟管的另一端的把持手柄體、安 裝于把持手柄體并與把持手柄體連通的連接管、和安裝于連接管并與連接 管連通的吸口體,該電除塵器的特征在于,把持手柄體具有把手部;第 一管體,其具備與連接管的中心軸線1大致一致的中心軸線2、和與中心 軸線2成規(guī)定角度的中心軸線3并彎曲形成,且與連接管連接;和第二管 體,其一端具備第一連接部且另一端具備第二連接部并彎曲形成,第一連 接部的中心軸線與中心軸線2大致一致,第一連接部能夠旋轉(zhuǎn)地與第一管 體連結,第二連接部的中心軸線相對于第一連接部的中心軸線成規(guī)定的角 度,第二連接部連接于吸取軟管,并且通過第一連接部相對于第一管體旋 轉(zhuǎn),第二連接部的中心軸線達到與第一管體的中心軸線l大致一致,在把 手部前方配置有多個控制電動鼓風機的輸入的操作部,多個操作部的至少 一部分設在手指從握住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大致同一距 離。在進行通常的地面除塵時,使用者站立并用手握住把持手柄體,此時, 吸取軟管成為斜向下垂下的形態(tài),能夠容易地牽引除塵器主體使其移動, 且不會對握住把持手柄體的手造成影響。另外,由于可以使連接管的中心 軸線1和第二連接部的中心軸線大致平行地一致,所以能夠使塵埃的搬送 路徑成為大致的直線,從而能夠改善吸入性。另外,在清掃床底下等高度 低的地方時,能夠使連接管放倒成大致水平狀態(tài)。進而,由于還能夠使吸 取軟管和連接管大致平行,所以能夠容易地清掃到寬度窄的地方或高度低 的地方的里面。另外,不必從握住把手部的狀態(tài)改變握著的位置即可操作 多個操作部,從而使用性提高。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形式的電除塵器,使設置了操作部的把手部的前方 部形成為橫向?qū)挾却笥诤蠓讲?,并設置有多個操作部。不降低把手部的把 持性即可將操作部設置在手指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從而使用自由度提高。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形式的電除塵器,將多個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 在手指從握住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相對于把手部的長度方 向的垂直方向上。不必從握住把手部的狀態(tài)改變握著的位置即可操作多個 操作部,從而使用性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形式的電除塵器,將多個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對 于把手部的長度方向扇形地配置在手指從握住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 范圍內(nèi)。通過配置在垂直方向上,可將更多的操作部設置在手指從握住把 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大致同一距離。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形式的電除塵器,將多個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對 于把手部十字形地配置在手指從握住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通 過垂直或者扇形地配置多個操作部,能夠減小配置了操作部的把手部的寬 度,不會因把手部而難以看到除塵面,從而能夠提高地面的觀察性。本實用新型的第七形式的電除塵器,在操作部中,將使用頻率高的操 作部配置在接近于把手部的位置。對于使用頻率高的開關,不必改變把持 部的位置即可操作。另外,即便使用頻率低的開關配置為稍微遠離把持部, 在除塵作業(yè)中也不會造成不便,相反因減小配置有操作部的把手部的橫向 寬度,而不會因把手部而難以看到除塵面,從而能夠提高地面的觀察性。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再有,本實用新 型并不限定于該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圖1 10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電除塵器的整體立體圖。在圖1中,在除塵器主 體l的前部設置有吸入口,該吸入口裝卸自如地連接著連接管3,該連接管3被設置在吸取軟管2的一端,除塵器主體l內(nèi)置有電動鼓風機4、和 集塵部5。在吸取軟管2的另一端,設有具備除塵時握著的把手部33的把持手 柄體6。伸縮自如或者連接自如的連接管7, 一端裝卸自如地連接于把持手柄 體6,另一端裝卸自如地連接于吸口體8,該吸口體8內(nèi)置有由電動機旋 轉(zhuǎn)驅(qū)動的旋轉(zhuǎn)刷。連接管7以及吸取軟管2分別具有用于向吸口體8的電 動機(未圖示)供電的供電線(未圖示)。除塵器主體1構成為具有一對車輪9和一個旋轉(zhuǎn)自如的車輪10,可 通過把持手柄體6經(jīng)由吸取軟管2在地面(洗塵面)上移動。吸取軟管2 具有用于將塵埃搬送到除塵器主體l內(nèi)的作為搬送通路的功能、和使除 塵器主體l移動時的作為移動牽引部的功能,在本實施方式中,采用的是 蛇紋狀的具有柔軟性的軟管。把持手柄體6具有連通吸取軟管2和連接管7的功能、使除塵器主 體l移動(行走)的功能、操作吸口體8的姿勢的功能、以及控制除塵器 主體1的運轉(zhuǎn)的功能。而且,把持手柄體6通過連接吸取軟管2以及連接 管7,形成連通吸取軟管2和連接管7的塵埃的搬送通路。連接管3具有 檢測吸取的塵埃的量的檢測部(未圖示),根據(jù)塵埃的量控制電動鼓風機4 的輸入。然后,對把持手柄體6進行詳細說明。圖2是把持手柄體6的立體圖, 圖3是把持手柄體6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把持手柄體6的剖視圖,圖5 是把持手柄體6的側(cè)視圖,圖6A、 6B、圖7A、 7B是把持手柄體6的要 部側(cè)視圖以及剖視圖,圖8A、 8B是把持手柄體6的俯視圖,圖9A、 9B、 圖10是本實施方式的除塵動作方式圖。另外,圖9C、 9D、 9E、 9F是現(xiàn) 有的電除塵器的除塵動作方式圖。如圖4所示,把持手柄體6的第一管體31,具有與連接管7的中心軸 線l (以下稱中心軸線A1) —致的中心軸線2 (以下稱中心軸線B1),嵌 合于連接管7的端部而連接。另外,第一管體31是被彎曲而形成的彎曲 管,以具有與中心軸線Bl形成規(guī)定角度的中心軸線3 (以下稱中心軸線 B2)。如圖4所示,能夠旋轉(zhuǎn)地與第一管體31連結的第二管體32,具有第 一連接部34和第二連接部35,所迷第一連接部34具有與第一管體31的 中心軸線B2 —致的中心軸線Cl,所述第二連接部35具有以與第一連接 部34的中心軸線Cl形成規(guī)定角度的方式彎曲的中心軸線C2。而且,第二管體32的第一連接部34能夠相對于第一管體31旋轉(zhuǎn)地 插入其中,且第一管體31和第二管體32的第一連接部34避免脫落地達 結。由此構成為,第一連接部34能夠繞第一管體31的中心軸線B2旋轉(zhuǎn)。第一管體31和第二管體32的第一連接部34的防脫結合部可以采用 任意的方式。再有,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3、 4所示,在第一連接部34 上設置環(huán)狀槽36,向第一管體31插入第一連接部34之后,將防脫片38 的一部分從第一管體31的開口 37插入到環(huán)狀槽36,由此第一連接部34 和第一管體31避免脫落地連結。在第二管體32的第二連接部35上連接吸取軟管2。另外,如圖2所 示,在將吸取軟管2安裝到第二管體32的外周上設有軟管蓋39。如圖4所示,組裝第一管體31和第二管體32,完成把持手柄體6。 在把持手柄體6上安裝有吸取軟管2和連接管7的狀態(tài)下,第一管體31 的中心軸線Bl (即連接管7的中心軸線Al)和第二連接部的中心軸線C2 所成的角度a被設定成90。 160° 。另外,第一管體31的中心軸線B1 (即連接管7的中心軸線A1)和中心軸線B2所成的角度p、與第一連接 部34的中心軸線Cl和第二連接部35的中心軸線C2所成的角度Y被設置 成大致同一角度。在本實施方式中,a為145。 , (3以及Y為17.5。。把手部33具有下蓋體40和上蓋體41 。下蓋體40由下蓋體40A和下 蓋體40B構成,所述下蓋體40A覆蓋第一管體.31的上方,從第一管體31 的彎曲部附近向吸取軟管2側(cè)延伸設置在連接管7的大致延長方向上,所 述下蓋體40B從下蓋體40A的延伸設置部端面朝向連接管7彎曲。上蓋 體41覆蓋下蓋體40B的上方。上蓋體41和連接管7的中心軸線Al所成 角度e被設定成30。 50° 。在下蓋體40B和上蓋體41之間收納有控制部50,該控制部50進行 除塵器主體l的電動鼓風機的控制、和吸口體8的電動機的控制。在把手 部33的前方設置有操作部51和顯示部52,所述操作部51用于操作控制 部50,所述顯示部52顯示的是,通過設于連接管3的檢測部,根據(jù)塵埃 的量來控制電動鼓風機的輸入的情況。操作部51由多個開關構成。若將所有的開關橫向或者扇形地設置在 手指從握住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則操作部51在橫向上變大, 有時難以看到除塵地面。因此,如圖8A、 8B所示,將開關的使用頻率高 的控制除塵器主體l的電動鼓風機的各開關,配置在手指從握住把手部的 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大致同一距離,另一方面,將使用頻率低的吸 口體8的電動機的開啟一關閉開關配置為遠離把持部。通過這樣的結構, 能夠減小操作部51的寬度。在第一管體31的連接管7側(cè)的上方和蓋體40A之間保持有裝卸自 如地與連接于連接管7的供電線的端子連接的端子(未圖示),以及用于
將連接管7連結固定于第一管體31的鉤體61。另外,第一管體31與下蓋體40A同樣地,具有從第一管體31的彎曲 部附近向吸取軟管2側(cè)延伸設置在連接管7的大致延長方向上的延伸設置 部42。在延伸設置部42和下蓋體40A之間,保持用于從吸取軟管2的供 電線向控制部50供電的導線。在由延伸設置部42保持導線之后,為了防 止組裝時的脫落,以覆蓋導線的方式將保持部44固定于延伸設置部42。 如圖6B所示,延伸設置部42的下表面為了在第二管體32旋轉(zhuǎn)時不產(chǎn)生 干涉而形成有凹部43。另外,從第一管體31的彎曲部附近向大致上方設有支柱70,在支柱 70的外周插入有連接下蓋體40A和下蓋體40B的連接體71,并被螺釘擰 緊而固定。此外,如圖10所示,在把手部33的下方,在延伸設置部42的端面, 與下蓋體40 —體地設置有抬起吸口體8時起到輔助作用的凸部80。另外,如圖7B所示,將把手部33的截面形狀形成為相對于寬度方 向的長度x,縱向的長度y是其1.0 1.2倍的近似橢圓形狀。上述結構的作用如下。在進行除塵時,使用者握住把手部33使吸口體8前后移動。此時對 于進行改變吸取力等的操作,由于該操作部51設置在手指從握住把手部 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大致同一距離,所以不必從握住把手部的狀 態(tài)改變握著的位置即可操作多個操作部。一即,如圖8A所示,在設置于操作部51的開關中,將開關的使用頻率 高的控制除塵器主體1的電動鼓風機4的各開關51a橫向地配置在手指從 握住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距離把持部大致同一距離。此時, 通過將使用頻率低的吸口體8的電動機的開啟一關閉開關51b配置為遠離 把持部,可不必改變把持部的位置就能夠操作使用頻率高的開關。另外, 即便使用頻率低的開關51b配置為稍微遠離把持部,在實際除塵作業(yè)中也 不會造成不便,相反因減小操作部51的橫向?qū)挾?,而能夠改善除塵作業(yè) 性。另外,如圖8B所示,以開關的操作性為最優(yōu)先,將控制電動鼓風機 4的開關51a橫向或扇形地設置在距離握住把手部33的位置大致同一距離
的位置,也可以通過二次按壓所述的控制電動鼓風機4的開關51a的一個 而兼用作使用頻率低的吸口體8的電動機的開啟一關閉開關。在此,設置有操作部51的把手部33的前方部形成為橫向?qū)挾却笥诤?方部,并設置有多個操作部51。根據(jù)該結構,不必降低把手部33的把持 性即可將操作部51設置在手指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從而使用自由度提高。另外,在該除塵器中,第一管體31的中心軸線B1 (即連接管7的中 心軸線Al)和第二連接部的中心軸線C2所成的角度a被設定成90° 160° 。根據(jù)該結構,在進行除塵時,使用者用手握住把持手柄體6的把 手部33而站立時,吸取軟管2成為斜向下垂下的形態(tài)。其結果,可容易 地牽引除塵器主體1來使其移動,并且不會對握住把手部33的手造成影 響。此外,第一管體31的中心軸線B1 (即連接管7的中心軸線Al)和 中心軸線B2所成的角度(3、與第一連接部34的中心軸線Cl和第二連接 部35的中心軸線C2所成的角度Y被設置成大致同一角度。因此,通過使 第二管體32的第一連接部34相對于第一管體31旋轉(zhuǎn),能夠使第二連接 部35的中心軸線C2與第一管體31的中心軸線Bl (即連接管7的中心軸 線Al)近似平行并一致。因此,能夠使塵埃的搬送路徑大致成為直線, 從而能夠改善吸入性。圖9A 9F圖示的是清掃床底下等高度低的地方的情況?,F(xiàn)有的電除 塵器如圖9E、圖9F所示,由于吸取軟管2突出,使得連接管7不能成為 水平狀態(tài)。另外,其他現(xiàn)有的電除塵器如圖9C、圖9D所示,盡管連接管 7成為水平,但由于吸取軟管2橫向突出,所以在橫向?qū)挾日牡胤剑?取軟管2變成障礙,造成了操作性下降。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9A、圖9B所示,通過使第二管體 32相對于第一管體31旋轉(zhuǎn)大約180° ,能夠使吸取軟管2達到與第一管 體31大致同一高度而成為大致水平狀態(tài)。因此,不僅能夠使連接管7放 倒成為大致水平狀態(tài),還能夠使吸取軟管2與連接管7大致平行,因此, 能夠容易地清掃到寬度窄的地方或高度低的地方的里面。本實施方式的電 除塵器在這一點上也具有良好的使用自由度。另外,如圖6B所示,第一管體31的延伸設置部42的下表面為了在
第二管體32旋轉(zhuǎn)時不產(chǎn)生干涉而形成有凹部43。因此,不會增加把手部 33的高度,第一管體31和吸取軟管2的距離進一步縮短,并能夠?qū)⑦B接 管7放倒至更低,進而使用自由度更加良好。另一方面,下蓋體40的后部是彎曲并朝向后方的封閉空間。因此, 在握住把手部33進行除塵作業(yè)時,可在按壓時用手掌按壓,在拉動時用 手指肚鉤住而操作,因此,即使在除塵時不緊緊地握住把手部33,也能夠 防止手的脫落。另外,在現(xiàn)有的電除塵器中,下蓋體40B和連接管7的中心軸線A1 所成角度是50。 90° 。如果是該角度,則在清掃地面時,按壓力容易傳 遞給連接管7和吸口體8,但在清掃樓梯等情況下,在進行抬起吸口體8 的動作時,由于與中心軸Al的角度大而難以抬起,所以要改變把持位置 來進行操作。與此相對,在本實施方式中,下蓋體40B和連接管7的中心 軸線Al所成的角度設定為20° 45° ,使得盡量避免增大與中心軸Al 的角度。通過設定在該角度范圍內(nèi),即使進行清掃地面時的前后操作、清 掃樓梯等的抬起操作,也可不必改變把持部的位置而進行操作。另外,由于吸口體8在電動機的驅(qū)動下,使旋轉(zhuǎn)刷(未圖示)向與前 進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轉(zhuǎn),所以為了清掃地面而按壓吸口體8時,吸口體8 通過旋轉(zhuǎn)刷和地面的阻力而前進,所以按壓時不需要大的力,即使與中心 軸線A1的角度小,使用性上也沒有問題。另外,如圖10所示,通過在把手部33的下方設置凸部80,在清掃樓 梯等的抬起吸口體8的動作時,可通過使手的下側(cè)抵觸凸部80,來以此作 為抬起時的支點,從而可以降低抬起力。在本實施方式中,凸部80與下蓋體40設為一體,但作為不同的部件 也可以期待相同的效果,另外,當然也可以設置在延伸設置部42或上蓋 體41上。另外,,凸部80設為可動式,從而可固定在任意的位置,這樣還能夠 對應于各種手的大小,所以使用性也得到提高。此外,如圖7所示,通過使把手部33的截面形狀形成為縱長的截面 形狀,來提高把持感,并且使把持手柄體6向左右轉(zhuǎn)動的操作也隨著把手 部33的橫向的面積的增加而容易操作。另外,人的手在握住東西時,重
要的是小拇指側(cè)要緊緊地握住,所以若將把手部33形成為在操作部51變增粗,在凸部so側(cè)變細的錐形的形狀,則由于小拇指可以緊緊地握住,所以使用性進一步提高。另外,通過形成為錐狀,各種手的大小的人都可 以調(diào)整到握住喜好的粗細的位置,所以把持感進一步提高。另外,通過使把手部33的大致中央附近形成為頸縮形狀,各種手的 大小的使用者也都可以調(diào)整到握住喜好的粗細的位置,所以把持感進一步提咼o另外,把手部33被軟質(zhì)體覆蓋,或者下表面形成為在實際的清掃時 與握著的手指匹配的波型,或者進一步對軟質(zhì)體進行抗菌處理等,也能夠 進一步提高使用性。在抬起吸口體8時,盡管應力集中于連接體7,但由于從第一管體31 的彎曲部附近向大致上方一體地設有支柱70,在支柱70的外周插入有連 接下蓋體40A和下蓋體40B的連接體71,并被螺釘擰緊而固定,由此能 夠確保足夠的強度。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電除塵器具有不必從握住把手部的狀態(tài)改變 握著的位置即可操作操作部的、使用性也良好的把持手柄體,由此可以提 供操作性高的除塵器。
權利要求1. 一種電除塵器,具有內(nèi)置電動鼓風機的主體; 一端連接于所述主 體的吸取軟管;和設置在所述吸取軟管的另一端的把持手柄體,該電除塵 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把持手柄體具有把手部,所述把手部在前方具有多個控制所述電動鼓風機的輸入的操作部, 所述多個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手指從握住所述把手部的位置 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同一距離。
2. —種電除塵器,具有內(nèi)置電動鼓風機的主體; 一端連接于所述主 體的吸取軟管;設置在所述吸取軟管的另一端的把持手柄體;安裝于所述 把持手柄體并與所述把持手柄體連通的連接管;和安裝于所述連接管并與 所述連接管連通的吸口體,該電除塵器的特征在于,所述把持手柄體具有 把手部;第一管體,其彎曲形成,具備與所述連接管的中心軸線(1) 一致的 中心軸線(2)、和與所述中心軸線(2)成規(guī)定角度的中心軸線(3),且 與所述連接管連接;和第二管體,其一端具有第一連接部且另一端具備第二連接部,并彎曲 形成,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中心軸線與所述中心軸線(3) —致, 所述第一連接部能夠旋轉(zhuǎn)地與所述第一管體連結, 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中心軸線相對于所述第一連接部的中心軸線成規(guī) 定的角度,所述第二連接部與所述吸取軟管連接,并且設置成通過所述第一連接 部相對于第一管體的旋轉(zhuǎn),所述第二連接部的中心軸線會與所述第一管體 的中心軸線(1) 一致,所述把手部的前方具有多個控制所述電動鼓風機的輸入的操作部, 所述多個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手指從握住所述把手部的位置 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同一距離。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除塵器,其特征在于,設置有所述操作部的所述把手部的前方部的橫向?qū)挾却笥诤蠓讲?,?所述前方部設置有所述多個操作部。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除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相對于把手部的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且配置在手指從握住所述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除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對于把手部的長度方向扇形地配置在手指從握住所述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除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操作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對于把手部十字形地配置在手指從握住所述把手部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
專利摘要一種電除塵器,操作部(51)有多個開關構成,將各開關中開關的使用頻率高的控制除塵器主體(1)的電動鼓風機的各開關(51a)配置在手指從握住把手部(33)的位置能夠觸及的范圍內(nèi),且大致同一距離,將使用頻率低的吸口體的電動機的開啟—關閉開關(51b)配置為遠離把持部,由此減小操作部(51)的寬度。由此,使用頻率高的開關,不必改變把持部的位置即可操作。另外,即便使用頻率低的開關配置為稍微遠離把持部,在實際除塵作業(yè)中也不會造成不便,相反因減小操作部(51)的橫向?qū)挾?,而能夠改善除塵作業(yè)性。
文檔編號A47L5/12GK201036535SQ20062013666
公開日2008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9月26日
發(fā)明者副島雅邦, 宮原敏文, 野町哲治, 長岡宏和, 黑木義貴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