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掃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動掃帚,尤其涉及使用內裝電池作為電源的無電線電動掃帚。
吸引式電動掃帚的基本構成一般為,使電動送風機的吸引力作用于與被清掃地面相對的吸引口,使從該吸引口吸入的含塵空氣通過集塵部,用集塵過濾器捕集塵埃來除塵。捕集到的塵埃積存在集塵部內。在吸引口內設有在地面滑動的旋轉刷,將附著或暗藏于地面的塵埃向上撣起來以提高吸塵效率。此外,集塵部能裝卸,以便于丟棄積存的塵埃、清掃或更換集塵過濾器。
此外,若吸引口上浮而離開地面,旋轉刷就會高速空轉,發(fā)生噪聲且危險,因此,有方案提出設置安全開關,測出吸引口離開地面時使旋轉刷停止旋轉。
作為使用內裝電池作為電源的無電線吸引式電動掃帚,有一種方案提出這樣的電動掃帚為了小型輕量且便于使用,在形成有旋轉腔的吸引口底座上安裝旋轉刷、集塵部和電動送風機部并成為一體的掃帚本體上,安裝有棒狀手柄。
這樣的小型電動掃帚必須將集塵部做成小型,故集塵箱的容積小,集塵過濾器的面積也小。因此,積存在集塵箱內的塵埃的廢棄及集塵過濾器的清掃也必須頻繁進行,故希望集塵箱的裝卸操作方便。并且希望在集塵箱安裝狀態(tài)下,通風道的接縫部分能充分密封,且通風阻力也小。
另外,因為旋轉刷上纏繞紗線及頭發(fā),故必須取出旋轉刷進行清掃以除去頭發(fā)等,所以希望旋轉刷能露出在外或能方便地裝卸。
此外,希望能將集塵過濾器捕集的塵埃高效積存在小的集塵箱內。
再有,這樣以電池為電源的電動掃帚如果為了能長時間連續(xù)使用而加大電池的容量,則體積增大重量增重,使用(操作)性能也變差。
另一方面,日本實用新型公開公報1986年第101698號的縮微膠卷公開了一種電動送風機。
該電動送風機結構上的特點在于,在固定于電動機軸的葉輪周邊部,設有將從葉輪中心部沿半徑方向流動的流體的方向轉換成沿所述電動機軸的軸向流動的裙邊部。
由于上述結構,從葉輪周邊部流出的空氣能在葉輪內部轉換成軸方向,對于相同尺寸的風扇罩能加大葉輪,故獲得相同特性所需轉速可以降低,因此,主要能抑制受轉速影響的噪聲等級。
日本實用新型公開公報1975年第64201號的縮微膠卷公開了一種改善潛水泵效率的實用新型。
該潛水泵結構上的特點在于,將泵殼體的剖面形狀做成四方形,使泵的螺旋排出口配置在所述四方形的頂點部分,且使圓形電動機殼體實際上與該殼體的邊的部分內接,盡量減小其間隔。
由于上述結構,從螺旋排出口排出的水與相鄰螺旋相互無妨礙地到達泵排出口,能降低磨擦損失及碰撞損失。
稱為地面移動型或立柱型的電動吸塵器由于本體大小上的自由度,設定電動送風機的大小及轉速很容易。但是,對于追求吸塵器本身的小型化,在吸引口體的本體內設置電動機和送風機構成的電動送風機及集塵部的電動掃帚,就存在送風機的外徑不能加大,送風機的轉速不能提高等的問題。
此外,稱為地面移動型或立柱型的電動吸塵器由于從吸入口至電動送風機入口的通風損失較大,故為了提高集塵性能,必須做成高真空。因此,送風機的葉輪形狀必須是離心式的,妨礙了小型化。
若根據日本實用新型1986年第101698號公報的現(xiàn)有技術,當葉輪的外徑增大,吸塵器體積增大,風量增大時,存在在彎曲部流動受阻、性能下降的問題。
而根據日本實用新型1975年第64201號公報的現(xiàn)有技術,對于結構為在吸引口體的本體內設置由電動機和送風機構成的電動送風機及集塵部的電動掃帚,在吸引口體內死角空間增大,故電動掃帚增大。此外,為了實現(xiàn)小型化而用從送風機流出的空氣進行電動機的冷卻時,存在不能有效冷卻電動機的問題。
因此,本發(fā)明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小型、使用方便的高性能電動掃帚。
本發(fā)明的第2目的在于,使集塵箱的裝卸操作及旋轉刷的裝卸或露出操作方便。
本發(fā)明的第3目的在于,使在集塵箱經裝卸操作后安裝好的狀態(tài)下,通風道的接縫密封性仍然良好。
本發(fā)明的第4目的在于,實現(xiàn)通風阻力小的通風道。
本發(fā)明的第5目的在于,使小型集塵箱能高效集塵。
本發(fā)明的第6目的在于,實現(xiàn)重量良好平衡的掃帚本體。
本發(fā)明的第7目的在于,設法改進電池(電源裝置)的收容形態(tài)以改善使用性能。
具體在于,將電源裝置有效地收容在手柄內,改良裝配性能,防止電源裝置等在手柄內發(fā)生松動,并防止因電源裝置的重量而降低操作性能。
此外,本發(fā)明的第8目的在于,在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中,對于在吸引口體的本體內設置由電動機和送風機構成的電動送風機及集塵部的電動掃帚,提供小型輕量且高效率的電動送風機,即,提供小型輕量且集塵性能良好的電動掃帚。
本發(fā)明的電動掃帚,在形成刷腔的吸引口底座上安裝旋轉刷、集塵部和電動送風機部而構成一體化的掃帚本體,并且,所述吸引口底座在由立起于吸入開口后部的隔板所劃分的前側部分形成由吸引口罩可啟閉地覆蓋的刷腔來收容旋轉刷,在后側部分沿橫向并排安裝集塵部和電動送風機部,所述旋轉刷由所述電動送風機部的驅動電動機作旋轉驅動,所述集塵部具有在側面開有吸入口的杯狀集塵箱和收容在該集塵箱內的集塵過濾器,集塵箱以立起在吸引口底座后端部的集塵部托座為支承,能以橫倒的形態(tài)自由裝卸于吸引口底座之上,安裝著的集塵箱的所述吸入口與形成于所述隔板且向所述刷腔開口的吸入通道的后端緊密連通,且開口端緊密連通在與電動送風機部的連通道上,從而使零部件的配置合理化,實現(xiàn)小型且使用方便的高性能電動掃帚。
此外,在所述吸引口罩上設置將所述集塵箱和吸引口罩卡住在吸引口底座上的卡止機構的操作鈕,使集塵箱及吸引口罩的裝卸操作變方便,使集塵箱內捕集的塵埃可以廢棄,并使旋轉刷可以露出、裝卸或清掃。
此外,所述集塵部在集塵箱的外周面設置與吸引口底座的階梯部抵靠以調整該集塵箱安裝姿勢的階梯部,將集塵箱沿上下方向裝卸。
此外,所述集塵部將集塵箱形成為底部直徑較小的側面形狀傾斜的杯狀,并在傾斜側面形成有吸入口。
此外,所述吸入口形成于集塵箱安裝狀態(tài)下的下半部分。
此外,所述集塵部做成沿上下方向裝卸集塵箱的結構,在該集塵箱的開口端面安裝有上側壁厚下側壁薄、呈下側后退狀傾斜面的襯墊,所述連通道端面為下側壁厚上側壁薄、呈上側后退狀傾斜的傾斜面的凸緣部。
這樣的具體結構,不會因集塵箱的裝卸操作使安裝狀態(tài)下的通風道的接縫喪失氣密性,并實現(xiàn)通風阻力小的通風道。
此外,所述集塵部將集塵過濾器以偏心狀態(tài)收容在集塵箱內。具體是將集塵過濾器偏心收容在靠近集塵箱的吸入口側,或者將集塵過濾器偏心收容在遠離集塵箱的吸入口處,從而在小型集塵箱內高效集塵。
此外,掃帚本體設有可繞著設于所述集塵部與電動送風機部之間的連通道轉動的手柄接頭,改善重量平衡。
再有,本發(fā)明是在具有在形成刷腔的吸引口底座安裝旋轉刷、集塵部和電動送風機部并形成一體的掃帚本體以及與該掃帚本體結合的棒狀手柄的電動掃帚中,所述棒狀手柄用中空構件構成,將多個蓄電池以串聯(lián)排列狀態(tài)成一列收容在所述中空構件內,從而高效收容電源裝置。
所述多個蓄電池用熱收縮性管子包覆而成為一體,成為棒狀體收容在所述中空構件內,能改善裝配性能。
再有,在所述棒狀體與中空構件之間夾裝泡沫樹脂形成的、有彈性的任意數的防松動襯墊,并在串聯(lián)排列狀態(tài)的多個蓄電池的外端,通過保護襯墊進行按壓,就能防止蓄電池在手柄內發(fā)生松動。
還有,所述集塵部和電動送風機部在吸引口底座的刷腔后側沿橫向并列安裝,它們之間用連通道連接,并設置包圍該連通道的手柄接頭,所述棒狀手柄與該手柄接頭結合,從而防止因蓄電池重量而導致操作不穩(wěn)定。
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無電線電動掃帚的外觀形狀,其中(a)為手柄俯臥狀態(tài)的平面圖,(b)為其側視圖,(c)為其主視圖,(d)為沿(a)中的A-A線的剖視圖。
圖2所示為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俯視圖。
圖3所示為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側視圖。
圖4所示為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后視圖。
圖5所示為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仰視圖。
圖6所示為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仰視立體圖。
圖7所示為沿圖2所示掃帚本體的B-B線的剖視圖。
圖8所示為沿圖4所示掃帚本體的C-C線的剖視圖。
圖9所示為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分解立體圖。
圖10所示為將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吸引口底座與集塵箱分離后狀態(tài)示出的立體圖(a)和縱剖側視圖(b)。
圖11所示為將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集塵箱安裝在吸引口底座上的狀態(tài)示出的立體圖(a)和縱剖側視圖(b)。
圖12所示為將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吸引口底座與集塵箱分離后狀態(tài)示出的后視圖(a)和沿其D-D線的剖視圖(b)。
圖13所示為將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集塵箱安裝在吸引口底座上的狀態(tài)示出的后視圖(a)和沿其E-E線的剖視圖(b)。
圖14為示出集塵箱和吸引口罩對圖1所示的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吸引口底座進行裝拆操作的立體圖,其中圖(a)示出集塵箱和吸引口罩安裝在吸引口底座上的狀態(tài),(b)示出卸下集塵箱的狀態(tài),(c)示出再將吸引口罩卸下的狀態(tài),(d)示出再將旋轉刷卸下的狀態(tài)。
圖15所示為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集塵箱用卡止機構,其中(a)所示為卡止狀態(tài)的平面圖,(b)所示為縱剖側視圖。
圖16所示為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集塵箱用卡止機構,其中(a)所示為解除卡止狀態(tài)的平面圖,(b)所示為縱剖側視圖。
圖17所示為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吸引口罩用卡止機構,其中(a)所示為卡止狀態(tài)的平面圖,(b)所示為縱剖側視圖。
圖18所示為圖1所示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吸引口罩用卡止機構,其中(a)所示為解除卡止狀態(tài)的平面圖,(b)所示為縱剖側視圖。
圖19所示為圖1所示的無電線電動掃帚中的掃帚本體的集塵部,其中(a)為其分解后視圖,(b)為側視圖。
圖20為示出在圖1所示的無電線電動掃帚的手柄內的電源裝置收容結構的圖。
圖21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電動送風機的剖視圖。
圖22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電動送風機的剖視圖。
圖23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電動送風機的剖視圖。
圖24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電動送風機的剖視圖。
圖25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送風機的剖視圖。
圖26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送風機的剖視圖。
圖27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送風機的剖視圖。
圖28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送風機的剖視圖。
圖29為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送風機的剖視圖。
圖30所示為從上方看根據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電動掃帚吸引口體時的分解剖視圖。
圖31為沿圖28的A-A線的剖視圖。
圖1-圖6示出了本發(fā)明的一實施形態(tài)即無電線電動掃帚的外觀形狀。圖1示出整體形狀,其中(a)為手柄俯臥狀態(tài)的平面圖,(b)為其側視圖,(c)為其主視圖,(d)為沿(a)的A-A線的剖視圖。此外,圖2-6示出掃帚本體的外觀形狀,其中圖2為掃帚本體的俯視圖,圖3為其側視圖,圖4為其后視圖,圖5為其仰視圖,圖6為其仰視立體圖。
本實施形態(tài)的無電線電動掃帚的掃帚本體1,在形成于吸引口底座2前側部分的寬度方向較長的橫向長刷腔2a內,收容有可自由旋轉的旋轉刷3,該旋轉刷3的下部區(qū)域向吸入開口2b的外側稍稍伸出。該刷腔2a的上側由可裝卸的吸引口罩4覆蓋,卸下該吸引口罩4就使刷腔2a的上側敞開,旋轉刷3就可露出及裝卸。
旋轉刷3在旋轉軸3a的外周,螺旋狀安裝有多條帶狀的密密地豎立著尼龍等化學纖維或豬等動物毛的刷毛部3b。該刷毛部3b在開口于刷腔2a的集塵部側端部的吸入通道(后面將作敘述)側,相鄰刷毛部間的間隔擴大,從而使刷腔2a內的含塵空氣容易均勻地吸入吸入通道。這樣的旋轉刷3具體例如使刷毛部3b的螺旋間距按吸入通道側變粗的要求依次變化而實現(xiàn)。這樣的話,刷腔2a內的空氣流道在空氣流量大的吸入通道側變寬,通氣阻力變小,而在空氣流量變小的吸入通道相反側,刷毛部3b變密,能增強刷掃地面的刷掃力。
此外,刷毛部3b進行防水加工處理,有防水性。
在吸引口底座2的后側部之上的寬度方向中心部分,設有能從水平狀態(tài)向垂直狀態(tài)起伏狀擺動的手柄接頭5,在其寬度方向的一側設有內裝過濾器的集塵部6,在另一側設有電動送風機部7,所述手柄接頭5上,連接著可在180度的范圍內擺動的手柄8。集塵部6將立起在吸引口底座2后端部的集塵部托座2c用作支承的一部分,安裝成可自由裝卸,電動送風機部7將立起在吸引口底座2后端部的電動送風機部托座部2d用作罩子的一部分進行安裝。在該電動送風機部托座部2d上形成有排氣窗2e。
吸引口罩4及集塵部6由卡止機構直接或間接卡住在吸引口底座2上,該卡住及卡住的解除通過安裝在吸引口底座4上的操作鈕9a、9b進行。關于卡止機構的詳細情況將在后面敘述。
手柄8內裝入將作為電動送風機電源的5個可充電電池串聯(lián)連接并整理成直線排列形態(tài)的電源裝置10,在手握的部分設有操作開關11。裝有使用多個電池的電源裝置10的手柄8雖然較重,但該重量在該手柄立起的使用狀態(tài)下,作用于位于吸引口底座2中心部分的手柄接頭5。關于該電源裝置10的裝入結構將在后面敘述。
在吸引口底座2的底面上,在前端部側的吸入開口2b的兩外側端部和后端部側的相當于手柄接頭5下側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分,貼有滑動構件12a-12c。此外,在該吸引口底座2底面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分的電動送風機部7的下側位置,設有安全開關露出窗2f,并使設于吸引口底座2內側的安全開關13(將在后面敘述)的響應桿13a從該安全開關露出窗2f向外伸出。該響應桿13a受到彈簧作用力而從安全開關露出窗向外伸出,吸引口底座2的底面接近地面時受該地面推壓而后退。此外,該響應桿13a的頂端面在吸引口底座2的底面以清掃地面的狀態(tài)行走時是在該地面上滑動的,故做成在行走方向易于滑動的圓弧狀面,其頂端面上也貼有滑動構件12d。并且,響應開關檢測該響應桿13a的進退動作來啟閉電路,在吸引口底座2離開地面的狀態(tài)下,切斷對電動送風機部7的供電電路。
滑動構件12a-12d用在滑動表面立起短短的尼龍之類柔軟光滑的纖維原料的絨毛材料構成,在背面涂布粘結劑而粘貼在所述各部位,粘貼后比周圍稍高。
吸引口底座2底面前端部側的兩外側端部的滑動構件12a、12b形成為前后方向細長的長方形,其前端部延長至覆蓋吸引口底座2的前側面,使該吸引口底座2從底面的前端邊緣向前側面的立起部分也分布有滑動構件12a、12b。此外,該滑動構件12a、12b的后端也可以延長至吸引口底座2底面的后端或后側面。此外,該滑動構件12a、12b也可以沿前后方向分成多個部分。
后端部側中央部的滑動構件12c形成為寬度方向細長的長方形,響應桿13a的頂端面的滑動構件12d形成為覆蓋該頂端面的整個面。
在吸入開口2b的前側邊緣部及后側邊緣部并在沿著最靠近該吸入開口2b的開口邊緣的位置,設有壓力泄漏防止構件14a、14b。該壓力泄漏防止構件14a、14b由尼龍等的纖維原料的集合體即刷毛或軟質氯乙烯等柔性薄板狀片構成,在吸引口行走以清掃地面的狀態(tài)下,其頂端部輕輕接觸地面。
圖7-圖9示出掃帚本體1的內部結構,圖7為沿圖2的B-B線的剖視圖,圖8為沿圖4中的C-C線的剖視圖,圖9為分解立體圖。
吸引口底座2的內側由立起在吸入開口2b后側的隔壁2g分成前側部和后側部,前側部收容旋轉刷3,并由吸引口罩4形成可自由啟閉地覆蓋的刷腔2a,在后側部設置手柄接頭5、集塵部6和電動送風機部7。
手柄接頭5在形成有通孔5a的環(huán)狀基部5b的兩端面上,外向突出設有圓環(huán)狀的滑動支承部5c、5d,在外周后側部設有連接手柄8的手柄連接部5e。該手柄接頭5將滑動支承部5c、5d放置在立起在吸引口底座2上的支承筋條2h、2i的向上敞開的半圓弧狀的支承端面上,并將形成于電動送風機部罩15的有半圓弧狀抵靠面的按壓部15a、15b抵靠在該滑動支承部5c、5d上,以使其能轉動地從上方進行按壓,并用止動螺釘16將該電動送風機部罩15安裝在吸引口底座2上。
大致筒狀的通風連通道17是將在外端側形成有凸緣部17a的集塵部側通道構件17b和在外端側形成有送風機收容部17c的電動送風機部側通道構件17d從兩側插入所述手柄接頭5的通孔5a內并在該通孔5a內相嵌合結合而形成,安裝在吸引口底座2上后在手柄接頭5的兩側有開口。
通風連通道17的凸緣部17a位于在吸引口底座2的集塵部裝卸位置的寬度方向內側端面處開口的位置。該凸緣部17a形成為下側壁較厚而上側壁較薄,從而形成開口端面的上側呈后退狀的傾斜面。
設置成橫倒的杯子形態(tài)的集塵部6具有一端開口的杯狀集塵箱18,在該集塵箱18內,收容有從所述開口可裝卸的杯狀集塵過濾器19。集塵過濾器19將設于其開口邊緣的凸緣部19a可裝卸地嵌裝在集塵箱18的開口邊緣上,并在其開口邊緣的端面安裝襯墊20。19b是形成于凸緣部19a上的棒狀的把手。襯墊20的上側壁厚下側壁薄,因而形成為開口端面的下側呈后退狀的傾斜面。集塵箱18在側面開設吸入口18a,在設置于吸引口底座2的狀態(tài)下,所述吸入口18a的周邊緊密抵靠在形成于該吸引口底座2的隔壁2g的、與刷腔2a的端部連通的吸入通道2j的后端面上,形成接縫處無凸狀高低差的通風道。
電動送風機部7具有由驅動電動機21驅動的離心風扇22,將離心風扇22安裝在吸引口底座2上并收容在所述通風連通道17的送風機收容部17c內。在驅動電動機21的轉軸21a的與離心風扇22相反一側的外端安裝皮帶輪21b,并裝上皮帶23以驅動所述旋轉刷3。24為導葉。
安全開關13安裝在吸引口底座2上并使其位于驅動電動機21的下側,并使響應桿13a穿過安全開關露出窗2f向吸引口底座2的外側突出,利用響應開關13b檢測該響應桿13a的進退,而啟閉供電電路。該安全開關13具有當掃帚本體1仰面倒下時使響應桿13a不能后退的鎖定球13c。該安全開關13本身的結構是公知的。
另外,安全開關露出窗2f也可以開設在手柄接頭5的下側位置。
集塵部6的集塵箱18最好裝卸操作方便,裝卸操作后也能維持通風道接縫的氣密性,且通風道的通風阻力要小。圖10-圖13示出了實現(xiàn)這樣的集塵部6的該集塵部6的詳細結構。圖10及圖11是示出使集塵箱能相對吸引口底座以正確姿勢裝卸的拼合結構的圖,圖10為示出分離狀態(tài)的吸引口底座和集塵箱的立體圖(a)和縱剖側視圖(b),圖11所示為集塵箱裝在吸引口底座狀態(tài)的立體圖(a)和縱剖側視圖(b)。此外,圖12及圖13為示出集塵箱相對吸引口底座裝卸時的通風道接縫狀態(tài)的圖,圖12所示為吸引口底座與集塵箱分離狀態(tài)的后視圖(a)和沿其D-D線的剖視圖,圖13所示為集塵箱裝在吸引口底座狀態(tài)下的后視圖(a)和沿其E-E線的剖視圖(b)。
立起于吸引口底座2后端的集塵箱托座部2c以覆蓋集塵箱18外周面的后側下半部分的狀態(tài)與之抵接。同時在集塵箱18外周面的后側下半部分,形成有以嵌入所述集塵箱托座部2c的形態(tài)與之抵接的凹部18b,使集塵箱托座部2c的頂端邊2k和外端邊2m及下端邊2n與該凹部18b的上端階梯部18c、外端(底方向端部)的階梯部18d及下端的階梯部18e抵靠,就將集塵箱18定位于規(guī)定的姿勢。在將集塵箱18安裝在吸引口底座2上的狀態(tài)下,集塵箱18與集塵箱托座部2c的外周面連成一個面。
集塵箱18必須是,對吸引口底座2的裝卸操作方便,并且在將集塵箱18裝在吸引口底座2上的狀態(tài)下,集塵箱18與在隔壁2g上形成有吸入口18a的吸入通道2j緊密連通,開口邊緣與通風連通道17緊密連通。
因為集塵箱18的開口邊緣與通風連通道17的連通,因為通風連通道17的凸緣部17a的開口端面呈上側后退狀的傾斜面,且安裝在集塵箱18開口邊緣上的襯墊20呈下側后退狀的傾斜面,所以當將集塵箱18沿上下方向裝卸時,該兩個傾斜面能以很少的磨擦量分離或接合。
此外,集塵箱18的吸入口18a在靠近杯底部部分的外周面下半部分的向斜下方外側方向傾斜的傾斜面上開口。因此,為了與該集塵箱18的吸入口18a連通,與該集塵箱18的外周面抵接的吸入通道2j的頂端邊形成為與吸入口18a所在的集塵箱18的向斜下方外側方向的傾斜面相對的、向斜上方內側方向傾斜。這樣的話,裝卸時抵接面的磨擦量就減少。
一旦將集塵箱18裝在吸引口底座2上,則因為與集塵箱托座部2c及吸入通道2j的傾斜面抵靠,故在集塵箱18產生內側方向的分力,所以,吸入通道2j的頂端與吸入口18a周邊的接觸面壓及與襯墊20的接觸面壓增大,通風道的接縫變緊密。此外,使該集塵箱18的底面(外側端面)受到從吸引口罩4的端部向后方延伸的端蓋部4a按壓。
圖14-圖18示出如上所述的集塵箱18的裝卸及吸引口罩4的裝卸用的卡止機構。圖14為示出集塵箱18和吸引口罩4對吸引口底座2進行裝卸操作的立體圖,其中(a)為示出將集塵箱18和吸引口罩4安裝在吸引口底座2上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b)為示出卸下集塵箱18狀態(tài)的立體圖,(c)為示出再將吸引口罩4卸下狀態(tài)的立體圖,(d)為示出再將旋轉刷3卸下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5和圖16為示出集塵箱18用的卡止機構的圖,圖15為示出卡止狀態(tài)的俯視圖(a)和縱剖側視圖(b),圖16為示出解除卡止狀態(tài)的俯視圖(a)和縱剖側視圖(b)。圖17及圖18為示出吸引口罩4用的卡止機構的圖,圖17為示出卡止狀態(tài)的俯視圖(a)和縱剖側視圖(b),圖18為示出解除卡止狀態(tài)的俯視圖(a)和縱剖側視圖(b)。
使集塵箱18如圖14(b)所示,操作操作鈕9a可裝上卸下,并使吸引口罩4如圖14(c)所示,操作操作鈕9a、9b可裝上卸下。并且,因為卸下吸引口罩4,刷腔2a的上側就敞開而露出旋轉刷3,故如圖14(d)所示,可進行旋轉刷3的裝卸。因此,捕集在集塵箱18內的塵埃的廢棄及纏繞在旋轉刷3上的紗線頭發(fā)的除去很方便。
操作鈕9a如圖15及圖16所示,沿寬度方向可滑動地嵌合在吸引口罩4后端部的導向槽4b內。并且,延伸到集塵箱18側的卡止爪9c與形成于該集塵箱18側面的卡止槽18f嵌合,向下方延伸的卡止爪9d與形成于隔壁2g的卡止槽2p嵌合。
卡止槽18f、2p形成為L字形,當操作鈕9a位于卡止狀態(tài)時,如圖15所示,卡止爪9c、9d嵌合在縱向被堵塞的位置,以將集塵箱18及吸引口罩4卡住,而當操作鈕9a移動至解除卡止的狀態(tài)時,則如圖16所示,卡止爪9c、9d移動至縱向敞開的位置,以釋放集塵箱18和吸引口罩4。
操作鈕9b如圖17和圖18所示,沿寬度方向可滑動地嵌合在吸引口罩4后端部的導向槽4c內。同時,延伸到電動送風機部罩15側的卡止爪9e與形成于該電動送風機部罩15側面的卡止槽15c嵌合,向下方延伸的卡止爪9f與形成于隔壁2g的卡止槽2q嵌合。此外,在吸引口罩4的前端部形成卡止爪4d,并使其嵌入形成于吸引口底座2前端部的卡止槽2r而嵌合。
卡止槽15c、2q形成為L字形,當操作鈕9b位于卡止狀態(tài)時,如圖17所示,卡止爪9e、9f嵌合在縱向被堵塞的位置,以將吸引口罩4卡住,而當操作鈕9b移動至釋放狀態(tài)時,則如圖18所示,卡止爪9e、9f移動至縱向敞開的位置,以釋放吸引口罩4。
集塵部6最好設法使由設于小型集塵箱18內的集塵過濾器19捕集的塵埃能高效收容在該集塵箱18內。圖19所示為作為這方面改進的集塵部6的分解后視圖(a)和其側視圖(b),這是使集塵過濾器19在集塵箱18內位于偏心位置的實施形態(tài)。
在該實施形態(tài)中,集塵過濾器19向集塵箱18的吸入口18a靠近地偏心設置在該集塵箱18內。這樣,因為集塵箱18內的集塵過濾器19前方的空間狹而后方的空間大,所以從吸入口18a高速流入的含塵空氣容易高速流至集塵過濾器19的后方空間,捕集的塵埃從后方空間進行積存,集塵箱18內就能收容較多的塵埃。
相反,如果使集塵過濾器19偏心配置于遠離吸入口18a處,則因為集塵過濾器19的前方空間大而后方的空間狹,故從吸入口18a高速流入的含塵空氣在集塵過濾器19的前方空間減速,就能捕集并積存在寬廣的前方空間。
這樣也能在集塵箱18內收容較多的塵埃。
集塵過濾器19無論向哪一側偏置,都能將塵埃高效積存在集塵箱18內的空間內。
圖20示出電源裝置對手柄8的裝入結構。5個蓄電池(圓筒密封形鎳鎘蓄電池)10a如圖20(a)所示,串聯(lián)連接成直線排列并引出導線10b,其頂端連接端子10c。這些蓄電池10a與導線10b如圖20(b)所示,用熱收縮性管子10d包覆,但在管子10d一側伸出導線10b的頂端部和端子10c,從而一體化為電池復合棒狀體10e。
手柄8如圖20(c)、(d)所示,由分成接頭部8a、電源收容筒狀部8b及握持部8c等3部分的中空構件形成,相互間通過螺紋嵌合而連接,并用止動螺釘阻止松動。
再在電池復合棒狀體10e的接頭部側端面貼靠上保護襯墊10f,并在外周套裝上用泡沫樹脂形成而有彈性的任意數的防松動襯墊10g,將端子10c連接在穿過接頭部8a后的掃帚本體1側的導線25頂端的端子25a上,再將該電池復合棒狀體10e的接頭部側插入該接頭部8a內,并使其端部經保護襯墊10f抵靠在接頭部8a內的階梯部8d上。
接著,在防松動襯墊10g的外側,邊壓縮該防松動襯墊10g邊裝入電源收容筒部8b,將電池復合棒狀體10e包覆在其內,將其端部與接頭部8a螺紋結合。在該狀態(tài)下,使電池復合棒狀體10e的外端位于電源收容筒部8b外端的螺紋結合部。
然后,在電池復合棒狀體10e的外端貼靠上保護襯墊10h,再用與電源收容筒部8b的外端螺紋連接的握持部8c的內端,經所述保護襯墊10h按壓電池復合棒狀體10e外端將其收容。
此外,來自設于握持部8c的操作開關11的電線(圖示省略)也通過該中空部內連接在掃帚本體1上。
從這樣的電源裝置10對驅動電動機21的供電通過中間串聯(lián)連接的操作開關11與安全開關13的響應開關13b來進行,在吸引口底座2離開地面向上浮起的狀態(tài)下,響應開關13b斷開而阻斷供電。
這樣構成的電動掃帚,握著手柄并將掃帚本體1的吸引口底座2的底面抵靠在地面上時,由于安全開關13的響應桿13a受地面推壓而后退,故響應開關13b閉合而呈可供電狀態(tài),閉合操作開關11即可向驅動電動機21供電。
一旦驅動電動機21旋轉、離心風扇22被驅動、該離心風扇22產生吸引力,該吸引力即從通風連通道17經集塵箱18和吸入通道2j作用于刷腔2a,將該刷腔2a內的空氣經吸入通道2j吸入集塵箱18。此外,驅動電動機21的旋轉通過皮帶23使旋轉刷3旋轉來擦掃地面,使該地面的塵埃向上浮起,向上浮起的塵埃與空氣一起從吸入通道2j吸入集塵箱18,將塵埃捕集。
掃帚本體1的行走是這樣實現(xiàn)的通過利用從斜向豎起的手柄8作用于該掃帚本體1中心部的操作力,在減輕吸引口底座2底面及響應桿13a頂端面的滑動構件12a-12d與地面的磨擦力(滑動阻力)的情況下在該地面上滑動,從而實現(xiàn)的。此時,因為植有纖維材料的滑動構件12a-12e與車輪相比滑動的方向性較小,故前后左右方向的行走較容易。同時,因為壓力泄漏防止構件14a、14b的頂端部與地面接觸進行滑動,故能抑制空氣從外部流入刷腔2a,提高該刷腔2a內的負壓,高效率吸入塵埃。
此外,因為此時手柄8內的電源裝置10的重量經該手柄8和手柄接頭5作用于吸引口底座2的中央部分,故吸引口底座2很少有偏置負荷,滑動行走穩(wěn)定。
吸引口底座2的底面一般是沿地面平行行走的,但如果操作力或滑動阻力發(fā)生不均衡,行走就呈不穩(wěn)定狀態(tài),掃帚本體1發(fā)生傾斜而上下擺動,故吸引口底座2的底面會發(fā)生暫時的傾斜狀上浮。此時,如果安全開關13的響應桿13a位于吸引口底座2的易于向上浮起的位置,響應開關13b就容易發(fā)生動作,但因為該掃帚本體1在重量較重不易上下運動的驅動電動機21的下方位置露出響應桿13a,所以能減少不穩(wěn)定行走狀態(tài)下吸引口底座2暫時性的稍稍向上浮起引起的動作,能使驅動電動機21穩(wěn)定運轉。
如以上所說明,若采用本實施形態(tài),通過構成零部件的合理配置,能實現(xiàn)小型且易于使用的高性能電動掃帚。
此外,因為在吸引口罩設置卡止機構的操作鈕來卡住/釋放集塵箱及吸引口罩,所以便于集塵箱和吸引口罩的裝、卸,也便于捕集到的塵埃的廢棄及旋轉刷的清掃。
此外,通過改進集塵箱的裝卸面,就能防止因裝卸引起的通風道密封性變差。
此外,通過將集塵過濾器在集塵箱內設置成偏心狀態(tài),能增大集塵容量。
另外,在吸引口底座之上橫向排列的集塵部與電動送風機部之間設置手柄接頭,故可獲得重量平衡良好的電動掃帚。
本發(fā)明用中空構件做成與掃帚本體結合的棒狀手柄,將多個蓄電池以串聯(lián)配置成一列裝在所述中空構件內,從而能高效收容蓄電池。
此外,所述多個蓄電池用熱收縮性管子包覆成一體而構成棒狀體,并收容在所述中空構件內,從而能提高裝配性能。
另外,在所述棒狀體與中空構件之間,夾入泡沫樹脂形成而有彈性的任意數的防松動襯墊,并經保護襯墊對串聯(lián)配置狀態(tài)的多個蓄電池外端進行按壓,從而能防止蓄電池在手柄內發(fā)生松動。
此外,所述集塵部和電動送風機部橫向并列地安裝在吸引口底座的刷腔后側,其間用連通道連接,并設置包圍該連通道的手柄接頭,所述棒狀手柄與該手柄接頭結合,從而能防止因蓄電池的重量導致操作不穩(wěn)定。
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形態(tài)進行說明。
以下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主要涉及電動送風機。
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的目的在于,對于結構為在吸引口體的本體內設置由電動機和送風機構成的電動送風機及集塵部的電動掃帚,提供小型輕量且高效率的電動送風機,即,提供小型輕量且集塵性能良好的電動掃帚。
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形態(tài)。以下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實施形態(tài)主要涉及電動送風機。該實施形態(tài)的目的在于,對于結構為在吸引口體的本體內設有由電動機和送風機構成的電動送風機和集塵部的電動掃帚,提供小型輕量且高效率的電動送風機,即,提供小型輕量且集塵性能良好的電動掃帚。
以下用圖21-圖31,說明本發(fā)明其它的實施形態(tài)。
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將在吸引口體被置于地面即被清掃面的狀態(tài)下,與地面相對的設有刷腔開口的一側定義為下側或下面?zhèn)?,將與下側相對的方向定義為上側或上面?zhèn)?。另外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將斜流型葉輪定義為,從軸向進入的空氣在葉輪內圓錐狀繞轉軸流動,葉輪子午面形狀相對轉軸傾斜,葉輪的凸緣側外徑大于輪轂側外徑。
用圖21-圖30說明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之一例。
圖21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之一例的電動送風機的剖視圖。圖30為從上方看到的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之一例的電動掃帚的吸引口底座102的分解剖視圖。
接著用圖30說明吸引口體內的空氣和塵埃的流動。刷腔201設有與地面相對的開口部。從該開口部吸入的空氣和塵埃通過連接刷腔201與集塵部107的吸入口202而進入集塵部107。此時,集塵部107的排氣側設有過濾器203,由該過濾器203將空氣與塵埃相分離,塵埃積存在集塵部107??諝馔ㄟ^過濾器203,經送風機106的葉輪212被升壓,在包圍葉輪212的送風機殼體220的內周側轉變方向,冷卻電動機103之后,從排氣口111排出到吸引口底座102的外部。另外,圖中的箭頭表示空氣的流動。
如圖30所示,集塵部107、送風機106的葉輪212和電動機103與旋轉刷104的轉軸208大致平行配置。如上所述,集塵部107、送風機106及電動機103大致配置在一條直線上。
在上述的電動掃帚100中,因為從刷腔201吸入的空氣到送風機106為止的流道很短,故能減少通氣損失。因此,為了將塵埃送至集塵部107,送風機106所必需的,流速(風量)比壓力性能更重要。
為了不損傷地面材料,旋轉刷104的轉速最好為4000rpm以下。而對電動機103轉速的減速比最大為3.7。在本實施形態(tài)的一例中,因為用一個電動機103驅動送風機106和旋轉刷104,所以,所述送風機106的轉速為14000±1000rpm左右。
此外,送風機106的送風機殼體220內徑為70mm左右、流量為0.6m3/min左右時,在壓力為70mmAq左右時塵埃會浮起,所以用數學式1表示的送風機106的比速{EMBED Equation.2,}為450至550左右。因此如圖21所示,通過送風機106使用斜流型葉輪212,就能獲得高效率的送風機106,能使送風機106小型化,并使電動掃帚100小型化。
(數學式1)
此時,N轉速(rpm),Q流量(m3/min),H揚程(m)。
此外,做成圖21所示的結構,可以將從葉輪212流出的空氣用于電動機103的冷卻。因此,不必設置冷卻電動機103用的風扇等,能使電動送風機230小型化,并使電動掃帚100小型化。
接著用圖22說明本發(fā)明其它另一實施形態(tài)。圖22所示為配置有與電動機103直接連接的斜流型葉輪212和在該葉輪212的下游側配置軸流型導葉223的結構。
在本實施形態(tài)之一例中,將送風機106做成上述結構,從葉輪212流出的空氣流動的動壓經導葉223恢復成靜壓,將空氣的速度減速之后來冷卻電動機,所以磨擦損失小,電動送風機230的效率提高。因此,可以減小送風機殼體220,能減小送風機殼體220與電動機103之間產生的空間,使電動送風機230小型化。
接著用圖23說明本發(fā)明其它的實施形態(tài)。圖23是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之一例的電動送風機的剖視圖。與第1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改變了送風機與電動機的構成。具體是,電動機103上直接連接斜流型葉輪212,在葉輪212的下游側配置軸流型導葉223,并使葉輪212的輪轂225的側板直徑小于該葉輪的輪轂225側葉輪出口直徑。
一般情況下,斜流型葉輪內的空氣流動在風量大時偏向輪轂225側,流動的軸向速度增大。在本實施例中,由于上述結構,防止了從葉輪212的輪轂225側出口流出的空氣受到抑制,提高在大風量側的送風機106的效率。此外,因為葉片長度取得長,故在低風量側,流動受到葉片限制,故也能防止因打滑而使葉輪作用下降。
以上的結果是,可以減小葉輪212的出口與送風機殼體220的間隙,能使送風機220小型化。
再有,當葉輪212的風量較大時,雖然電動機103的負荷增大,電動機103的溫度上升增大,但因為此時來自葉輪212的流動在電動機103的葉輪212側附近流動,所以能有效冷卻電動機。
以下用圖24至圖26,說明本發(fā)明其它實施形態(tài)之一例。圖24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之一的電動送風機的剖視圖。圖25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之一例的送風機的剖視圖。圖26為本發(fā)明實施形態(tài)之一例的送風機的剖視圖。
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配置與電動機103直接連接的斜流型葉輪212和在該葉輪212下游側的軸流型導葉223,在所述葉輪212的外周側,并在該導葉223的上游側,配置圓弧狀或直線狀的導向板221。
斜流型葉輪212內的流動當風量大時偏向于輪轂225側,流動傾向軸向。因此,通過在葉輪212的下游側配置軸流型的導葉223,能將從葉輪212流出的流體動壓恢復成靜壓,提高大風量側的送風機106的效率。此外,能降低冷卻電動機103時的磨擦損失。此外,斜流型葉輪212內的流動在風量小時偏向于凸緣224側。因此,將從葉輪212流出的空氣流中的旋轉成分順利變換成葉輪212的轉軸方向是很重要的。
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在上述葉輪212的外周側并在導葉223的上游側,配置圓弧狀或直線狀的導向板221。因此,從葉輪212流出的空氣流的旋轉成分被變換成葉輪212的轉軸方向成分,可以減小空氣在葉輪212與送風機殼體220之間的空間部流動時的磨擦損失。由于上述結果,在低風量側,也使從葉輪212流出的空氣流中的旋轉成分轉換成葉輪212的轉軸方向,所以能減小冷卻電動機103的空氣的旋轉成分,能降低磨擦損失,提高電動送風機230的效率。
還有,因為能將從葉輪212流出的空氣流的旋轉成分順利變換成葉輪212的轉軸方向,所以能減小送風機殼體220的直徑,能使送風機106和電動機103構成的電動送風機230小型輕量化,使電動掃帚小型輕量化。
導向板221的軸向安裝位置最好是安裝在葉輪212出口的凸緣224側的軸向位置附近。再有,使導向板221的沿葉輪212轉軸方向長度短于所述葉輪的沿轉軸方向長度,能降低大風量側的阻滯引起的損失。
電動掃帚在集塵部107積存有塵埃的狀態(tài)下,送風機106的風量變?yōu)榈惋L量側,為了吸引塵埃,送風機必須有一定的揚程。還有,在集塵部107中塵埃很少的狀態(tài)下,送風機106的風量變?yōu)楦唢L量側,為了吸引塵埃,必須改善送風機的流量性能。結果是,將圖23所示的、配置斜流型葉輪212和該葉輪212下游側的軸流型導葉223,并使葉輪212的輪轂225的側板小于該葉輪的輪轂225側葉輪出口直徑的結構,與圖24至圖26所示的、配置斜流型葉輪212和在該葉輪212下游側的軸流型導葉223,并在所述葉輪212外周側的該導葉223的上游側配置圓弧狀或直線狀的導向板221的結構組合,即能從集塵部107積存有塵埃的狀態(tài)至集塵部107無多少塵埃的狀態(tài),均能有效吸引塵埃。
接著用圖27、圖28及圖31,說明本發(fā)明其它實施形態(tài)之一例。圖27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送風機的剖視圖。圖28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送風機的剖視圖。圖31為沿圖30的A-A線的剖視圖。
如圖27所示,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送風機殼體220做成圓形與矩形組合的形狀,上面?zhèn)葹閳A形,下面?zhèn)葹榫匦?。此外如圖31所示,吸引口底座102的形狀為了提高刷腔201的氣密性,吸引口底座102的下面?zhèn)扰渲贸膳c地面平行且與地面接觸。
本實施形態(tài)將送風機殼體220做成上述結構,能有效利用吸引口底座102的死角空間,所以能使吸引口底座102小型輕量,使電動掃帚小型輕量。
再有,因為不加大吸引口底座102就能取大葉輪212與送風機殼體220間形成的空間部,所以能使從葉輪212流出的空氣速度減速,能從排氣口111進行排氣,能降低成為排氣時的損失的空氣的動壓,降低損失。另外,因為能降低排氣時從葉輪212流出的空氣速度,所以也能降低冷卻電動機103的空氣的磨擦損失。
又如圖28所示,在上述葉輪212的外周側并在該導葉223的上游側,配置圓弧狀或直線狀的導向板221,就能將空氣流中的旋轉成分恢復成靜壓。此時,將送風機106的葉輪212的轉軸配置在送風機殼體220的圓形部的圓弧中心位置的靠近被清掃面?zhèn)纫矡o妨。
以下,圖29示出本發(fā)明其它實施例的送風機的剖視圖。如圖2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將送風機殼體220做成圓形和矩形組合的形狀,上面?zhèn)葹閳A形,下面?zhèn)葹榫匦?,并將送風機106的葉輪212的轉軸300配置在送風機殼體220的圓形部的圓弧中心位置301的靠近被清掃面?zhèn)取?br>
在本實施形態(tài)中,通過送風機殼體220做成上述結構,螺旋形狀的空間有多個,能將從葉輪212流出的空氣的動壓壓力恢復成靜壓,能降低送風機的損失。還有,因為能降低從葉輪212流出的空氣流的旋轉成分,所以能降低冷卻電動機103的空氣的旋轉成分,降低磨擦損失。
若采用以上所述的本實施形態(tài),能使送風機小型化,因此能使電動掃帚小型化。
此外,因為能降低排氣時從葉輪流出的空氣速度,所以也能降低冷卻電動機的空氣的磨擦損失。還有,能將從葉輪流出的空氣流的旋轉成分的方向順利轉換成葉輪的轉軸方向。因此,能降低空氣流過葉輪與送風機殼體之間的空間部時的磨擦損失。
此外,能防止從葉輪的輪轂側出口流出的空氣被扼流,提高大風量側的送風機的效率。另外,葉片長度取得長,在低風量側流動受到葉片限制,故能防止因滑動引起的葉輪作用的下降。此外,當葉輪風量大時,雖然電動機的負荷增大,電動機的溫度上升增加,但因為來自葉輪的氣流在電動機的葉輪側附近流動,故能有效冷卻電動機。
另外,因為不加大電動掃帚而取大葉輪與送風機殼體間所形成的空間部,故能降低從葉輪流出的空氣速度,能從排氣口進行排氣,能降低排氣時成為損失的空氣的動壓,降低損失。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掃帚,在形成刷腔的吸引口底座上安裝旋轉刷、集塵部和電動送風機部而構成一體化的掃帚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口底座在由立起于吸入開口后部的隔壁所劃分的前側部分形成由吸引口罩可啟閉地覆蓋的刷腔來收容旋轉刷,在后側部分沿橫向并排安裝集塵部和電動送風機部;所述旋轉刷由所述電動送風機部的驅動電動機作旋轉驅動;所述集塵部具有在側面開有吸入口的杯狀集塵箱和收容在該集塵箱內的集塵過濾器,集塵箱以立起在吸引口底座后端部的集塵部托座為支承,可以以橫倒的形態(tài)自由裝、卸于吸引口底座之上,安裝著的集塵箱其所述吸入口與形成于所述隔板且向所述刷腔開口的吸入通道的后端相連通,且開口端連通在與電動送風機部的連通道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口罩具有將所述集塵箱和吸引口罩卡住在吸引口底座上的卡止機構的操作鈕。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部在集塵箱的外周面設置與吸引口底座的階梯部抵靠以調整該集塵箱安裝姿勢的階梯部,并使集塵箱沿上下方向裝卸。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部將集塵箱形成為側面形狀為底部直徑較小的傾斜側面形狀的杯狀,并在傾斜側面形成吸入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口形成于集塵箱安裝狀態(tài)下的下半部分。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部做成沿上下方向裝卸集塵箱的結構,在該集塵箱的開口端面安裝上側壁厚下側壁薄、呈下側后退狀傾斜面的襯墊,所述連通道端面為下側壁厚上側壁薄、呈上側后退狀傾斜的傾斜面的凸緣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部將集塵過濾器以偏心狀態(tài)收容在集塵箱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部將集塵過濾器偏心收容在靠近集塵箱的吸入口側。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部將集塵過濾器偏心收容在遠離集塵箱的吸入口處。
10.一種電動掃帚,具有在形成有刷腔的吸引口底座上安裝旋轉刷、集塵部和電動送風機部而成為一體的掃帚本體,以及與該掃帚本體結合的棒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棒狀手柄由中空構件構成,并將多個蓄電池以串聯(lián)排列狀態(tài)成一列地收容在所述中空構件內。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蓄電池用熱收縮性管子包覆而成為一體,成為棒狀體收容在所述中空構件內。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棒狀體與中空構件之間夾裝泡沫樹脂形成的、有彈性的任意數的防松動襯墊。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在串聯(lián)排列狀態(tài)的多個蓄電池的外端,通過保護襯墊進行按壓。
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塵部和電動送風機部在吸引口底座的刷腔后側沿橫向并列安裝,它們之間用連通道連接,并設置包圍該連通道的手柄接頭,所述棒狀手柄與該手柄接頭結合。
15.一種電動掃帚,具有開設有與被清掃面相對的開口的吸引口體,在所述吸引口體的本體內設有集塵室、送風機、一個電動機和旋轉清掃體,用所述電動機驅動所述送風機和所述旋轉清掃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機的葉輪為斜流型。
16.一種電動掃帚,具有開設有與被清掃面相對的開口的吸引口體,在所述吸引口體的本體內設有集塵室、一個電動機、旋轉清掃體、與所述電動機直接連接的送風機的葉輪和在所述葉輪的下游側的導葉,用所述電動機驅動所述送風機和所述旋轉清掃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風機的葉輪為斜流型,所述導葉為軸流型。
17.一種電動掃帚,具有開設有與被清掃面相對的開口的吸引口體,在所述吸引口體的本體內設有集塵室、電動機、與所述電動機直接連接的葉輪和在所述葉輪的下游側的導葉,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為斜流型,所述葉輪的輪轂側板小于所述葉輪的輪轂側葉片出口直徑,所述導葉為軸流型。
18.一種電動掃帚,具有開設有與被清掃面相對的開口的吸引口體,在所述吸引口體的本體內設有集塵室、電動機、與所述電動機直接連接的葉輪和在所述葉輪的下游側的導葉,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為斜流型,所述導葉為軸流型。在所述送風機的葉輪外周側并在所述導葉的上游側配置有導向板。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電動掃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風機的葉輪的外周側,沿周向配置圓弧狀或直線狀的板,該板的沿葉輪轉軸方向長度比所述葉輪的沿轉軸方向長度要短。
全文摘要
電動掃帚具有在吸引口底座2上安裝旋轉刷3、集塵部6和電動送風機部7而構成帚本體1及與其結合的棒狀手柄8,手柄8為中空狀,多個蓄電池串聯(lián)排列并用熱收縮管子包覆成一體,收容在棒狀手柄8內。在由吸引口底座2上的隔壁2g劃分的前側部形成由吸引口罩4可啟閉地覆蓋的刷腔2a以收容轉刷3,在后側部橫向并排安裝集塵部6和電動送風機部7。在側面有開口18a的杯狀集塵箱18橫倒著可自由裝卸,吸入口18a與吸入通道2j的后端緊密連接。
文檔編號A47L9/22GK1264569SQ0010181
公開日2000年8月30日 申請日期2000年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1月29日
發(fā)明者須藤隆行, 池田隆二, 佐藤進, 佐藤繁則, 田島泰治, 林正二, 田中定司, 杉村和之, 常樂文夫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