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結構的植骨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手術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改進結構的植骨體。
【背景技術】
[0002]臨床上兒童骨病治療時通常需要進行植骨,如發(fā)育性髖關節(jié)脫位(DevelopmentalDislocat1n of the Hip,DDH)和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四肢軸線發(fā)育畸形。DDH是兒童最常見的下肢骨關節(jié)畸形之一。由于髖白發(fā)育缺陷造成髖白對股骨頭覆蓋不良,導致長期生物力學異常。早期治療是目前處理DDH的基本原則,對于發(fā)現(xiàn)晚、年齡超出保守治療范圍的患兒,手術是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可以恢復股骨頭和髖白的正常對應關系,有利于髖關節(jié)的正常發(fā)育。常規(guī)的手術方式需要進行髖臼截骨,截骨后出現(xiàn)的空隙需要植骨填充(如圖1所示)。目前臨床上一般選擇自體髂骨,但是幼齡兒童的髂骨較小、骨板較薄使供量有限,大齡兒童病史長、畸形重、髖白缺損大使需求量增大,自體髂骨的骨量及骨強度往往不足,難以滿意的填充截骨區(qū),使髖白抗壓性不足,術后易導致截骨角度部分丟失或髖白外緣吸收,出現(xiàn)半脫位或內(nèi)側間隙增寬等問題,影響最終的治療效果。
[0003]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四肢軸線發(fā)育畸形,例如:肘內(nèi)外翻、髖內(nèi)翻、膝內(nèi)外翻及踝關節(jié)內(nèi)外翻畸形等,可影響患兒外形美觀,嚴重者可造成患肢功能障礙及關節(jié)退變加速,甚至可能造成終身殘疾。不同程度及不同年齡的兒童四肢軸線畸形治療需要個體化設計。特別是對于畸形嚴重且骨骺生長潛力小的患兒常常需要進行截骨糾正畸形。糾正四肢軸線畸形的截骨矯形方式多種,常選擇楔形截骨,楔形截骨可分為張開(延長)或者閉合(短縮)。而患兒的四肢軸線畸形中多合并有患肢肢體較健側短縮,常選用張開的楔形截骨方式糾正軸線畸形同時糾正肢體短縮,因此會留下較大面積骨缺損區(qū)需要進行植骨,目前植骨材料的選擇較多,例如:人工骨、異體骨及自體骨等。而臨床中對于植骨的選擇需要綜合進行考慮,三者均有其缺點及優(yōu)點。
[0004]由于自體髂骨骨材有限,因此常用補充異體骨材滿足植骨需要。異體骨移植愈合過程是移植骨再血管化、新骨生成、宿主與移植物連接而實現(xiàn)骨長入的過程。但應用不同類型異體骨后常伴有不良反應,如顆粒狀骨的移位、粉液混合成型骨的局部刺激和成型后形狀不確定,植入后難以調(diào)整等現(xiàn)象,少部分同種異體骨還會出現(xiàn)排異反應,造成愈合過程緩慢,發(fā)生骨不連接或延遲連接,移植骨吸收、機械強度下降等問題。
[0005]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植骨體》(申請?zhí)?01420496612.X,授權公告號CN204033543U)中公開了一種植骨體,其能夠替代自體髂骨對兒童的髖關節(jié)進行手術。然而,該專利中公開的植骨體由于結構簡單,存在固定效果不佳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結構的植骨體,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植骨體固定效果不佳的問題,更好地滿足髖關節(jié)脫位術中髖白截骨的植骨以及兒童四肢軸線發(fā)育畸形的植骨需求。
[0007]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改進結構的植骨體,包括本體,本體用于插入髖關節(jié)或四肢手術矯形截骨區(qū)以替代自體骼骨,本體上至少對稱設置有兩個倒鉤齒,倒鉤齒用于將本體固定到截骨區(qū)上,本體為三棱柱狀,本體的底部兩端分別固接有擋板,擋板上開有用于打入克氏針并將整個植骨體固定在截骨區(qū)的孔b。
[0008]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于:
[0009]本體的兩個矩形側面為用于與截骨區(qū)相接觸的接觸面,兩個接觸面的公共邊設置為用于插入截骨區(qū)的圓角插入部。
[0010]擋板位于兩個接觸面的下方位置處。
[0011]圓角插入部的曲率半徑為Imm至2_,每個三角形側面的兩條側邊的延長線夾角為20_30度ο
[0012]本體的內(nèi)部及底部為空腔,本體的壁厚為2-3mm;接觸面沿其長向開有缺口,缺口位于接觸面沿其短向的中央位置處,缺口與本體內(nèi)部的空腔相通;接觸面的總長為1mm-50mm,寬度為5_20mm。
[0013]倒鉤齒設置在接觸面上,倒鉤齒在缺口的兩側對稱分布。
[0014]倒鉤齒在每個接觸面上位于缺口的每側設置3至8個,倒鉤齒為三棱柱狀,其與接觸面相重合的面及相對的面為矩形,倒鉤齒從接觸面向外突出的最大突出量為0.6mm至
1.0mm,位于缺口同一側相鄰的兩個倒鉤齒之間的距離為3_至5_,倒鉤齒的矩形側表面與接觸面形成的銳角為40度到70度,倒鉤齒頂端部的夾角為30度到60度。
[0015]本體的兩個三角形側面上分別設置有孔a,孔a與本體內(nèi)部的空腔相通。
[0016]孔a為梯形孔,孔a在每個三角形側面上設置2個。
[0017]植骨體為左旋聚乳酸材質(zhì)的植骨體。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結構的植骨體,通過在植骨體本體的底部兩端設置擋板,并且在擋板上設置小孔,方便打入克氏針并將整個植骨體固定在截骨區(qū),有效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植骨體固定效果不佳的問題,能夠更好地滿足髖關節(jié)脫位術中髖臼截骨的植骨以及兒童四肢軸線發(fā)育畸形的植骨需求。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植骨體將本體設計成內(nèi)部及底部為空腔的結構,并且在側面設置與內(nèi)部空腔相通的缺口及梯形孔,大大減少了整個植骨體的重量,使該植骨體輕便、更加易于進行植骨填充。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兒童髖臼發(fā)育不良的常規(guī)手術方式示意圖;
[0020]圖2為本實用新型植骨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本體,2.孔a,3.圓角插入部,4.缺口,5.倒鉤齒,6.接觸面,7.底部,8.擋板,9.孔b。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3]本實用新型一種改進結構的植骨體,如圖2所示,包括本體I,本體I用于插入截骨區(qū)以替代自體骼骨,本體I上至少對稱設置有兩個倒鉤齒5,倒鉤齒5用于將所述本體I固定到截骨區(qū)上,本體I為三棱柱狀,本體I的底部7的兩端分別固接有擋板8,擋板8上開有用于打入克氏針并將整個植骨體固定在截骨區(qū)的孔b9。本體I的兩個矩形側面為用于與植骨區(qū)相接觸的接觸面6,兩個接觸面6的公共邊設置為用于插入植骨區(qū)的圓角插入部3。擋板8位于兩個接觸面6的下方位置處。
[0024]圓角插入部3的曲率半徑為Imm至2mm,每個三角形側面的兩條側邊的延長線夾角為20-30度(該角度可根據(jù)植骨需要進行選擇)。
[0025]本體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