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節(jié)省空間,優(yōu)化床體結構布局。
[0062]床體2的內部還形成有空腔30,空腔30可以位于容器20旁邊或下方,且空腔30與容器20之間通過隔板231分隔開,從而使空腔30內部形成一個封閉的容置空間,以用于存放所需元件或物品。
[0063]本實施例中的病床還可包括一個或多個輔助設備,輔助設備容置在上述存儲部中。其中,輔助設備可以為通信元件,如耳機或呼叫器等;也可以為其它附件,如呼吸管、線圈、清潔用品或軟墊等;還可以為其它能實現(xiàn)特定功能的功能組件;本實用新型不對此進行特別限定。
[0064]其中,優(yōu)選地,輔助設備可以指在磁共振設備中用于實現(xiàn)患者和操作者互相交互信息的通信元件;這里的交互可以是單向的,例如僅需實現(xiàn)操作者向患者傳遞指令,此時患者附件可以僅包括耳機;這里的交互也可以是雙向的,例如,在實現(xiàn)醫(yī)生向患者傳遞指令的同時,還需實現(xiàn)患者向操作者反饋信息,此時患者固件可以包括耳機和呼叫器(或話筒等)。其中,耳機、呼叫器等患者附件可以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與磁共振設備的操控系統(tǒng)通信,以供在磁共振掃描過程中操作者利用操控系統(tǒng)與被檢查的患者進行必要溝通。
[0065]容器20的尺寸及形狀可以根據(jù)需存儲的附屬設備確定,當針對耳機、呼叫器這類通信元件時,較為優(yōu)選的是,當容器20為凹槽21時,凹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頭戴式耳機的厚度的一半,以保證患者附件中體積最大的元件可以可靠地容納在容置空間中、不會在運動中滑落。而空腔則可以根據(jù)需要存放的物品或其它所需元件的數(shù)量和體積確定,且由于空腔的密閉性,可用于存放一些不經(jīng)常取用、且安全性要求較高的物品,或者在其內安裝功能組件如傳動機構、傳感器等。
[0066]本實施例提供的病床,通過在床體的表面上設置容器,在床體內設置空腔,可以實現(xiàn)在該容器和空腔內分別放置所需的附屬設備,不但可起到良好的容納收藏作用,還可以保護容納與其內的附屬設備不受損壞;尤其在用于磁共振設備或CT設備檢查中,可以有效防止床體的運動引發(fā)輔助設備掉落、損壞,保證了檢查過程的持續(xù)進行;另外,也可避免頻繁更換輔助設備,進一步節(jié)約了磁共振設備的維護成本。
[0067]需要說明的是,當容器20為形成于床體2側面上一凹槽21時,凹槽21的開口朝向床體2的外側;為了保證可靠容納相應的輔助設備,可以將床體2的側面設置為由上至下朝外斜面的表面,凹槽21開設在該斜面的表面;也可以將床體2的側面設置為外凸的圓弧面,凹槽21開設在該圓弧面的上半部分,由此以更有效避免輔助設備由凹槽21中掉落。
[0068]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可參照圖4,存儲部還可以包括:
[0069]一蓋板 28,
[0070]一滑道281,設于凹槽21的側壁上,蓋板21的邊緣滑設在滑道281中。
[0071]蓋板28可覆蓋在凹槽21開口;凹槽21沿床體2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兩側壁上設有滑道281,具體地,滑道281可以為開設在凹槽21側壁上的、沿床體2的長度方向延伸的直線狀導向槽,蓋板28兩側的厚度與該導向槽的寬度匹配,以使蓋板28兩側邊緣可以插入到對應的滑道281中、并可以沿281滑動。為方便操作,蓋板28頂面還可以設置便于拉動蓋板28的扣手29。
[0072]由此可見,本實施例可通過進一步增設可以滑動的蓋板,實現(xiàn)將凹槽的開口覆蓋,從而使凹槽內也形成密閉空間,進一步避免了床體移動過程中凹槽內輔助設備的掉落的可能;而在需要使用凹槽內的輔助設備時,也可以方便地通過推拉蓋板28將凹槽21打開,方便地取用其內的輔助設備。
[0073]實施例二
[0074]本實施例將針對輔助設備為通信設備,且該通信設備通過有線方式采用有線連接方式的場景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改進。實施例中的通信設備可包括:耳機、呼叫器及用于將耳機和呼叫器和通信系統(tǒng)連接的連接線。
[0075]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病床的結構不意圖;請參照圖3,本實施例提供的病床包括:床體2,床體2上的容器20為凹槽21,且凹槽21的開口位于床體2的頂面上,凹槽21側壁及底面圍成一頂部開口的容置空間,凹槽21旁的床體內形成空腔,凹槽21和空腔之間通過隔板隔開;進一步地,還包括通信設備,該通信設備包括耳機31或呼叫器32,以及連接在耳機和床體的第一通信接口之間或呼叫器或床體的第二通信接口之間的連接線。其中連接線容納在空腔中,耳機和/或呼叫器容納在凹槽21中,且隔板上可開設供連接線穿過的過線孔。
[0076]通過將耳機和呼叫器存儲在凹槽21中,將連接線存儲在床體內的空腔中,可以保護耳機、呼叫器及連接線,尤其在床體相對床架移動時,可有效避免床體運動過程中連接線被卡、刮住而損壞,進一步保證了磁共振掃描的順利進行。
[0077]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病床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A-A向剖視圖;如圖4和圖5所示,其中,連接線可以包括兩根,兩根連接線分別由床體2的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引出,且兩根連接線的末端分別連接有耳機31和呼叫器32。
[0078]在凹槽21旁邊的空腔中設置有可旋轉的線盤,其中線盤可以為兩個,即第一線盤23和第二線盤24,耳機31的連接線繞設在第一線盤23上,呼叫器32的連接線繞設在第二線盤24上。
[0079]進一步地,上述線盤可以包括:
[0080]一盤體;
[0081]—轉軸234,垂直貫穿該盤體,轉軸234包括一頂端,頂端穿過床體2的表面;以及
[0082]一手柄25,位于上述頂端。
[0083]即,第一線盤23和第二器線盤24均可包括用于繞設連接線的盤體,以及垂直貫穿盤體的轉軸234,轉軸234的底端和頂端分別可旋轉地穿設在構成上述凹槽的床體2上。其中盤體可以為圓盤狀,且圓盤的頂面和底面均水平設置,且其側面可以沿周向形成凹陷以可靠纏繞連接線;轉軸234可沿豎直方向延伸并固定貫穿上述水平盤體的中心,轉軸234的底端向下穿設在空腔30的底面上,且為了保證轉軸可自由旋轉,轉軸234與構成空腔底面的床體之間可設置軸承;轉軸234的頂端則可以穿設在延伸到空腔30頂部的床體2上,類似地,保證轉軸可自由旋轉,轉軸234與構成延伸到槽開口處的床體2之間也可設置軸承。
[0084]在轉軸234穿過床體2的頂端還固定設置有便于旋擰的手柄25,手柄25可以為水平設置的圓環(huán),圓環(huán)頂面上可固定設置以凸塊,從而人工推動該凸塊便可方便地帶動轉軸234旋轉,進而將連接線纏繞在盤體上。
[0085]本實施例提供的病床,通過設置線盤可以使連接線纏繞于其上,避免了較長的連接線打結等現(xiàn)象發(fā)生;并可通過線盤的旋轉,調節(jié)引出的連接線的長度,使患者或操作者更方便地使用耳機和呼叫器。
[0086]在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耳機線盤23和呼叫器線盤24也可以采用自動復位結構。即,在上述結構基礎上,還包括扭轉彈簧26,套設在轉軸234上,柱狀的扭轉彈簧26可以套設在位于盤體和空腔底面之間或盤體與空腔頂面之間的轉軸234上,扭轉彈簧26的頂端和底端可分別具有第一伸出端和第二伸出端,第一伸出端可以固定在線盤上,第二伸出端則可以固定在構成空腔30的床體上,以通過扭轉彈簧促使轉軸回轉復位。這樣,在向外取出耳機或呼叫器時,取出的操作使連接線朝外拉出,在連接線由水平盤體上解繞過程中,帶動轉軸234克服扭轉彈簧26的彈性恢復力而旋轉,而在使用完畢松開耳機或呼叫器時,由于扭轉彈簧26的彈性恢復力的作用,轉軸234回轉回到初始位置,該過程中即使連接線自動纏繞會盤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