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罐、濕化器及呼吸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輔助呼吸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水罐、濕化器及呼吸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呼吸機功能也在不斷完善。呼吸機一般都包含有濕化器,濕化器上包含有用于儲水以對空氣進行加濕的水罐。當前為水罐進行加水,通常都是將水罐從濕化器殼體中取出,然后將水罐上的旋鈕或相關密閉蓋打開,將水裝入水罐,然后再旋緊旋鈕或者壓緊相關密封蓋并放回到濕化器中。
[0003]這種為水罐加水的方式,當水位下降后還需要及時加水。如此反復操作,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比如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再者,往水罐中加水時,呼吸機的濕化罐處于非密封狀態(tài),容易影響呼吸參數(shù),反而可能加重用戶的病情,不夠安全。而且,這種加水方式過程比較繁瑣,增加了用戶或者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呼吸機的濕化器上的水罐在補充液體時操作較為繁瑣的不足。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種水罐,包括:儲液容器,用于儲存液體;加熱容器,用于將液體加熱;液體輸送裝置,連接在所述儲液容器和所述加熱容器之間,用于將所述儲液容器的液體輸送至所述加熱容器中;其中,所述儲液容器和所述加熱容器分體設置。
[0006]優(yōu)選地,所述液體輸送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包括伸入在所述加熱容器內(nèi)的液體輸送部,所述液體輸送部的開口與所述加熱容器的底部之間具有預留間距。
[0007]優(yōu)選地,所述殼體還包括與所述儲液容器的輸出口配合的連接部,所述儲液容器的輸出口與所述連接部螺紋連接。
[0008]優(yōu)選地,所述液體輸送裝置包括設置在所述殼體內(nèi)的可沿所述殼體的軸向運動的軸向活動件;所述軸向活動件具有使所述連接部和所述液體輸送部導通的第一位置和使所述連接部和所述液體輸送部隔離的第二位置。
[0009]優(yōu)選地,所述液體輸送裝置包括當所述軸向活動件處于第二位置時隔離所述連接部和所述液體輸送部的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固定設置在所述軸向活動件上。
[0010]優(yōu)選地,所述加熱容器內(nèi)設置有推動所述軸向活動件運動至第一位置的推桿。
[0011 ] 優(yōu)選地,所述液體輸送裝置還包括使所述軸向活動件回到所述第二位置的自動回復機構。
[0012]優(yōu)選地,所述軸向活動件為空心管道,所述空心管道包括端部密封的第一端和端部開口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儲液容器,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加熱容器;所述空心管道上設置有使所述儲液容器的液體進入所述空心管道內(nèi)的通孔。
[001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濕化器,包括加熱件以及如前所述的水罐,所述加熱件對所述加熱容器中的液體進行加熱。
[001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呼吸機,包括主機以及與所述主機相連的如前所述的濕化器。
[0015]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通過液體輸送裝置將呼吸機的水罐分成儲液容器和加熱容器這兩個相互獨立的結構,在無需取出加熱容器的前提下就可以取出儲液部分并補充液體,或者直接更換儲水容器,從而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在補充液體時需要開關濕化器殼體等繁瑣的操作方式,提高了作業(yè)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保證了補充液體時的作業(yè)安全。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水罐的構造示意圖。
[0017]圖2和圖3為圖1所示水罐中的液體輸送裝置的構造示意圖。
[0018]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水鍾的另一種構造不意圖。
[0019]圖5為圖4所示水罐中的液體輸送裝置的構造示意圖。
[0020]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結構。而且,附圖所示的各種結構并未按照比例繪制。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實用新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相應技術效果的實現(xiàn)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jù)以實施。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以及實施例中的各個特征,在不相沖突前提下可以相互結合,所形成的技術方案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0022]本實用新型的水罐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包括有分體設置的儲液容器70和加熱容器80,以及連通儲液容器70和加熱容器80的液體輸送裝置90。儲液容器70可以儲存液體。加熱容器80可以盛裝液體并可以對所盛裝的液體進行加熱。液體輸送裝置90連接在儲液容器70和加熱容器80之間,可以將儲液容器70中的液體輸送至加熱容器80中。
[0023]液體輸送裝置90連接儲液容器70的一端,可以罩在儲液容器70的輸出口 71的外部,并與儲液容器70的輸出口 71密封接觸,從而儲液容器70中所儲存的流體(比如水),就不會從儲液容器70與液體輸送裝置90的結合部位流出或滲漏,保證了儲液容器70與液體輸送裝置90的密封連接。
[0024]請同時參考圖1、圖2和圖3,液體輸送裝置90包括殼體I。殼體I包括伸入在加熱容器80內(nèi)的液體輸送部10。液體輸送部10的開口 100與加熱容器80的底部之間具有預留間距而不與加熱容器80的底部直接接觸。殼體I還包括與儲液容器70的輸出口 71相配合的連接部12。儲液容器70的輸出口 71與連接部12螺紋連接,以當需要給儲液容器70加水或更換儲液容器70時,可很快拆卸和裝配儲液容器70。液體輸送裝置90還包括設置在殼體I內(nèi)且可沿殼體I的軸向進行運動的軸向活動件5。軸向活動件5具有使連接部12和液體輸送部10導通的第一位置和使連接部12和液體輸送部10隔離的第二位置。圖1中軸向活動件5所處的位置即為軸向活動件5的第一位置,圖2中軸向活動件5所處的位置即為軸向活動件5的第二位置。
[0025]如圖1所示,加熱容器80內(nèi)設置有可以推動軸向活動件5運動至第一位置的推桿81ο將儲液容器70與液體輸送裝置90配合安裝之后,再將儲液容器70與液體輸送裝置90與加熱容器80安裝配合時,軸向活動件5會受到推桿81的阻擋。當儲液容器70與液體輸送裝置90 —起安裝到加熱容器80上之后,軸向活動件5停止在第一位置,儲液容器70中的液體會通過液體輸送裝置90流入到加熱容器80中。當將液體輸送裝置90從加熱容器80上取下時,軸向活動件5會恢復到第二位置,儲液容器70中的液體就會被液體輸送裝置90密封住而停止進入到加熱容器80中。
[0026]液體輸送裝置90中還包括使軸向活動件5從遠離第二位置(比如第一位置)的地方回到第二位置的自動回復機構。如圖1、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自動回復機構包括套設在軸向活動件5上的彈簧4、徑向設置在殼體I的內(nèi)壁上的支撐臂7以及設置在軸向活動件5底端的限位部51。彈簧4設置在支撐臂7以及限位部51之間。當軸向活動件5在推桿81的作用下向第一位置運動時,彈簧4被支撐臂7壓縮,從而給軸向活動件5 —個回到第二位置的推力。當軸向活動件5不受外部力時,軸向活動件5將在彈簧4的作用下自動回到第二位置,以使得液體輸送裝置90的連接部12和液體輸送部10隔離。
[0027]液體輸送裝置90還包括當軸向活動件5處于該第二位置時隔離連接部12和液體輸送部10的密封塞2。密封塞2設置在軸向活動件5的端部。軸向活動件5可帶動密封塞2在殼體I的內(nèi)部進行沿著殼體I的軸線方向的往復運動。如圖2和圖3所示,密封塞2固定設置在軸向活動件上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密封塞2可以為錐臺體,如柱錐臺體或者圓錐臺體。
[0028]在圖2和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軸向活動件5和密封塞2是連接在一起的兩個構件。在其他的實施例中,軸向活動件5和密封塞2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件。
[0029]如圖2和圖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