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丘疹性蕁麻疹的中藥復方洗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中藥領(lǐng)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丘疹性蕁麻疹的中藥復方洗劑。
【背景技術(shù)】
[0002]丘疹性蕁麻疹又稱蕁麻疹性苔蘚、急性單純性癢疹,是一種好發(fā)于嬰兒及兒童的過敏性皮膚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瘙癢劇烈、容易復發(fā)的特點。皮損常表現(xiàn)為圓形或梭形之風疹塊樣損害,頂端可有針頭至綠豆大小之水皰,散在或成簇分布。多數(shù)發(fā)病與蚊蟲、蚤虱等叮咬有關(guān),患者被叮咬后動物唾液蛋白及其他蟲體蛋白引起人體發(fā)生過敏反應,從而出現(xiàn)瘙癢、風團、水皰等癥狀。本病發(fā)病高峰與昆蟲最活躍的時間一致,均在夏季,加之兒童皮膚較嫩,敏感性較高,叮咬后往往出現(xiàn)較強過敏反應,常常影響患兒睡眠、學習和生活,過度搔抓時可繼發(fā)感染,西醫(yī)治療以抗組胺藥、鈣劑、糖皮質(zhì)激素為主,但治療效果欠佳。發(fā)明人經(jīng)過實踐發(fā)現(xiàn)了一種治療丘疹性蕁麻疹的中藥復方洗劑,療程短,副作用小,臨床效果顯著。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使用周期短、副作用小的治療丘疹性蕁麻疹的中藥復方洗劑。
[0004]本發(fā)明采用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皂角刺、苦參、夜交藤、地膚子、白蒺藜、白蘚皮、荊芥穗、防風,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經(jīng)過加工制成。
[0005]制備本發(fā)明中藥復方洗劑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金銀花10-20份、野菊花6-15份、蒲公英6-15份、紫花地丁6-15份、紫背天葵6-15份、皂角刺10-20份、苦參15-30份、夜交藤10-20份、地膚子15-30份、白蒺藜10-20份、白蘚皮10-20份、荊芥穗6-15份、防風6-15份。
[0006]本發(fā)明中藥復方洗劑原料藥的最佳重量份為:金銀花15份、野菊花10份、蒲公英10份、紫花地丁 10份、紫背天葵10份、皂角刺15份、苦參20份、夜交藤15份、地膚子20份、白蒺藜15份、白蘚皮15份、荊芥穗1份、防風1份。
[0007]所述的中藥復方洗劑的制備方法,是將各原料混合,添加原料重量10倍的水,浸泡30min,用武火煎煮開鍋,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狀態(tài)煎煮20分鐘。
[0008]所述的中藥復方洗劑的使用方法,是將煎煮液倒入盆內(nèi)涼至35-40°C,用醫(yī)用紗布浸藥液擦洗患者皮損部位及皮損周圍5cm范圍,每部位反復擦洗10次,注意不要太用力。每日擦洗2-3次,第2-3次擦洗前重復上述藥物煎煮過程。每日一劑。用藥期間患者應忌食海鮮魚腥、蔥蒜辛辣等食物。
[0009]所述的中藥復方洗劑對于丘疹性蕁麻疹治療效果顯著,并且具有無痛苦、易接受、療程短的特點。
[0010]本發(fā)明治療丘疹性蕁麻疹的中藥復方洗劑各原料藥的藥理功效為:
金銀花,性味:甘,寒。歸經(jīng):歸肺、心、胃經(jīng)。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主治: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fā)熱。
[0011]野菊花,性味:苦、辛,微寒。歸經(jīng):歸肺、肝、心經(jīng)。功效:清熱解毒,消散癰腫,清肝平肝。主治:用于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肝熱目赤,肝陽上亢。
[0012]蒲公英,性味:苦、甘,寒。歸經(jīng):歸肝、胃經(jīng)。功效:清熱解毒,消散散結(jié),清熱利濕。主治:用于瘡癰腫毒,熱淋澀痛,濕熱黃疸。
[0013]紫花地丁,性味:苦、辛,寒。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用于瘡癰腫毒,毒蛇咬傷。
[0014]紫背天葵,性味:甘、苦,寒。歸經(jīng):歸脾、小腸、膀胱經(jīng)。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尿。主治:用于癰腫,瘰疬,疔瘡,淋濁,帶下,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0015]皂角刺,性味:辛,溫。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功效:消腫排膿,祛風殺蟲。主治:用于癰疽初起,膿成不潰,疥癬麻風。
[0016]苦參,性味:苦,寒。歸經(jīng):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功效:清熱燥濕,祛風殺蟲。主治:用于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疥癬,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瘍。
[0017]夜交藤,性味:甘、微苦,平。歸經(jīng):歸心、肝經(jīng)。功效:養(yǎng)心安神,祛風通絡。主治:用于失眠,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瘡疥癬。
[0018]地膚子,性味:苦、寒。歸經(jīng):歸膀胱經(jīng)。功效:清熱利濕止癢。主治:用于皮膚風疹、濕疹、周身瘙癢。
[0019]白蒺藜,性味:苦、辛,平。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功效:平肝解郁,祛風明目。主治:用于肝陽眩暈頭痛,肝郁脅痛,風熱頭痛,目赤腫痛,皮膚瘙癢。
[0020]白蘚皮,性味:苦,寒。歸經(jīng):歸脾、胃、膀胱經(jīng)。功效:清熱燥濕.祛風解毒。主治:用于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疹,疥癬瘡癩,風濕熱痹,黃疸尿赤。
[0021]荊芥穗,性味:辛,微溫。歸經(jīng):歸肺、肝經(jīng)。功效:祛風解表,止癢,透疹。主治:用于外感表證,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瘡瘍初起。
[0022]防風,性味:辛,甘,微溫。歸經(jīng):歸肺、肝、脾經(jīng)。功效:發(fā)表散風,祛風濕,止痛、止痙。主治:用于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
[0023]組方分析:發(fā)明人認為本病的主要病機特點是濕熱毒邪蘊于肌膚,復感風邪,兩邪相搏而致皮膚紅腫瘙癢,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疏風散邪、利濕止癢為主。本發(fā)明中的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三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利濕之功,主要用于治療丘疹性蕁麻疹之病本,體現(xiàn)了中醫(yī)“治病求本”的基本治則,輕祛風止癢而重清熱利濕,也是本發(fā)明治療丘疹性蕁麻疹的獨到之處,共為君藥;荊芥穗、防風、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四藥合用祛風止癢、清熱解毒,治標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君藥的治本之力,是為“標本兼治”之意,共為臣藥;苦參、地膚子、白蘚皮、皂角刺、夜交藤、白蒺藜,六藥合用祛風止癢、清熱解毒除濕,可增強君臣藥的清熱除濕、祛風止癢功效,共為佐使藥。以上13味中藥的配合,起到清熱解毒、祛風散邪、利濕止癢的作用。
[0024]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該復方洗劑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散邪、利濕止癢等功效,立足于治病求本、標本兼治,實現(xiàn)治標與治本兼顧,具有療程短,療效好,無痛苦,易接受,治療效果顯著的特點。
[0025]臨床典型病例:
臨床病例1:李某,男,3歲,雙肩及雙上肢出現(xiàn)紅色丘疹伴瘙癢I周。I周前因蚊蟲叮咬雙肩及雙上肢出現(xiàn)紅色丘疹,周圍有紡錘形紅暈,瘙癢劇烈,撓抓后形成風團,影響正常玩耍及睡眠,服用抗組織胺藥并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類藥膏,停藥后易復發(fā)。檢查:雙肩及雙上肢可見散在綠豆至黃豆大小、紅色風團樣丘疹,部分丘疹上有小水皰抓破后有滲液、結(jié)痂。診斷為丘疹性蕁麻疹。用本發(fā)明藥物外洗雙肩及雙上肢,每日2次,3天后癥狀消失,繼續(xù)擦洗3天以鞏固療效。一周后復診,皮疹基本結(jié)痂,部分已消退,癥狀未再發(fā)作。
[0026]臨床病例2:張某,女,6歲,全身皮膚出現(xiàn)散在紅色丘疹I(lǐng)月。癥見全身散在綠豆至花生米大小梭形風團樣的丘疹,部分丘疹上有米粒大小的水皰,腰部及踝周尤甚,瘙癢劇烈,伴灼熱感。診斷為丘疹性蕁麻疹。用本發(fā)明藥物行全身外洗,每日2次,I周后皮疹大部分消退,瘙癢減輕,繼續(xù)外洗I周。兩周后復診,皮疹大部分已結(jié)痂消退,停藥后隨訪3個月未復發(fā)。
[0027]臨床病例3:胡某,男,11歲,腰部散發(fā)淡紅色梭形風團樣丘疹3周。癥見腰部散發(fā)風團樣丘疹,綠豆至黃豆大小,部分頂端有小水皰,瘙癢劇烈,周圍有抓痕。診斷為丘疹性蕁麻疹。用本發(fā)明藥物行腰部擦洗,每日2次,I周后皮疹大部分消退,瘙癢明顯減輕,繼續(xù)腰部擦洗。I周后復診已基本痊愈,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下述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對本發(fā)明沒有限制。
[0029]實施例1,一種治療丘疹性蕁麻疹的中藥復方洗劑,是由金銀花15g、野菊花10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 10g、紫背天葵10g、皂角刺15g、苦參20g、夜交藤15g、地膚子20g、白蒺藜15g、白蘚皮15g、荊芥穗10g、防風1g制成。
[0030]實施例2,一種治療丘疹性蕁麻疹的中藥復方洗劑,是由金銀花10g、野菊花6g、蒲公英6g、紫花地丁6g、紫背天葵6g、阜角刺10g、苦參15g、夜交藤10g、地膚子15g、白蔡藜10g、白蘚皮10g、荊芥穗6g、防風6g制成。
[0031]實施例3,一種治療丘疹性蕁麻疹的中藥復方洗劑,是由金銀花2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 15g、紫背天葵15g、皂角刺20g、苦參30g、夜交藤20g、地膚子30g、白蒺藜20g、白蘚皮20g、荊芥穗10g、防風1g制成。
【主權(quán)項】
1.一種治療丘疹性蕁麻疹的中藥復方洗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金銀花10-20份、野菊花6-15份、蒲公英6-15份、紫花地丁6-15份、紫背天葵6-15份、皂角刺10-20份、苦參15-30份、夜交藤10-20份、地膚子15-30份、白蒺藜10-20份、白蘚皮10-20份、荊芥穗6-15份、防風6-15份。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復方洗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金銀花15份、野菊花10份、蒲公英10份、紫花地丁 10份、紫背天葵10份、皂角刺15份、苦參20份、夜交藤15份、地膚子20份、白蒺藜15份、白蘚皮15份、荊芥穗10份、防風10份。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丘疹性蕁麻疹的中藥復方洗劑,它是由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皂角刺、苦參、夜交藤、地膚子、白蒺藜、白蘚皮、荊芥穗、防風作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并根據(jù)常規(guī)制劑工藝制備成的中藥洗劑。本發(fā)明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散邪、利濕止癢的功效,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并具有無痛苦、易接受、療程短的特點。
【IPC分類】A61P17/00, A61P37/08, A61K36/86
【公開號】CN105434705
【申請?zhí)枴緾N201610007407
【發(fā)明人】徐信杰
【申請人】泰山醫(yī)學院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