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皮膚瘙癢和濕疹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制劑領(lǐng)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治療皮膚瘙癢和濕疹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濕疹是由多種內(nèi)外因素引起的瘙癢劇烈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yīng),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期。急性期具滲出傾向,慢性期則浸潤、肥厚。有些病人直接表現(xiàn)為慢性濕疹。皮損具有多形性、對稱性、瘙癢和易反復發(fā)作等特點。濕疹病因復雜,常為內(nèi)外因相互作用結(jié)果。內(nèi)因如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精神緊張、失眠、過度疲勞、情緒變化、內(nèi)分泌失調(diào)、感染、新陳代謝障礙等,外因如生活環(huán)境、氣候變化、食物等均可影響濕疹的發(fā)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熱、熱水燙洗以及各種動物皮毛、植物、化妝品、肥皂、人造纖維等均可誘發(fā),是復雜的內(nèi)外因子引起的一種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yīng)。
[0003]濕疹的臨床表現(xiàn)為,急性濕疹,皮損初為多數(shù)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后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如繼發(fā)感染,炎癥更明顯,可形成膿皰、膿痂、毛囊炎、癤,自覺劇烈瘙癢,好發(fā)于頭面、耳后、四肢遠端、陰囊、肛周等,多對稱發(fā)布。慢性濕疹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fā)作不愈而轉(zhuǎn)為慢性濕疹;也可開始即為慢性濕疹,表現(xiàn)為患處皮膚增厚、浸潤,棕紅色或色素沉著,表面粗糙,覆鱗肩,或因抓破而結(jié)痂。自覺瘙癢劇烈。常見于小腿、手、足、肘窩、外陰、肛門等處。病程不定,易復發(fā),經(jīng)久不愈。濕疹病因復雜,治療好轉(zhuǎn)后仍易反復發(fā)作,難根治。因臨床形態(tài)和部位各有特點,故用藥因人而異。一般采用內(nèi)用療法和外用療法或其聯(lián)合治療皮膚濕疹瘙癢,內(nèi)用療法,選用抗組胺藥止癢,必要時兩種配合或交替使用。泛發(fā)性濕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質(zhì)激素,但不宜長期使用。外用療法,根據(jù)皮損情況選用適當劑型和藥物。急性濕疹局部采用生理鹽水、3%硼酸或1: 2000?1: 10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濕敷,爐甘石洗劑收斂、保護。亞急性、慢性濕疹應(yīng)用合適的糖皮質(zhì)激素霜劑、焦油類制劑或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如他克莫司軟膏、匹美莫司軟膏。繼發(fā)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劑,亞急性濕疹,急性濕疹炎癥減輕后,皮損以小丘疹、結(jié)痂和鱗肩為主,僅見少量丘皰疹及糜爛,仍有劇烈瘙癢。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針對相關(guān)技術(shù)中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治療皮膚瘙癢和濕疹的中藥組合物。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6]—種治療皮膚瘙癢和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百分比的原料:水70?80%、乙醇0?5%、甘油0?4.5%、乳酸鈉0?0.5%、薄荷醇0?0.5%、尿囊素0?0.5%、明礬0?0.5%、松香0?0.5%和中藥輔料8?18%。
[0007]其中,所述中藥輔料包括:凌霄花0.44?1%、蛇床子0.44?1%、苦參0.44?1%、白芷(λ 44?1%、刺蒺藜(λ 44?1%、胡黃連(λ 22?0.5%、土茯苓(λ 44?1%、川椒0.22?0.5%、馬齒莧0.44?1%、赤芍0.22?0.5%、丹皮0.22?0.5%、白鮮皮0.44?1 %、地膚子(λ 44?1 %、蒼術(shù)(λ 22?(λ 5 %、莪術(shù)(λ 22?(λ 5 %、鉆地風(λ 44?1 %、紫草0.44?1 %、生地黃(λ 22?(λ 5%、海螵蛸(λ 22?(λ 5%、黃芩(λ 22?(λ 5%、黃連(λ 22?0.5%、黃柏0.22?0.5%、扁蓄0.22?0.5%和大葉桉0.44?1%。
[0008]可選的,上述治療皮膚瘙癢和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百分比的原料:水70%、乙醇5%、甘油4.5%、乳酸鈉0.5%、薄荷醇0.5%、尿囊素0.5%、明礬0.5%、松香0.5%和中藥輔料18%。
[0009]其中,所述中藥輔料包括:凌霄花1%、蛇床子1%、苦參1%、白芷1%、刺蔡藜1 %、胡黃連0.5%、土茯苓1 %、川椒0.5%、馬齒莧1 %、赤芍0.5%、丹皮0.5%、白鮮皮1%、地膚子1%、蒼術(shù)0.5%、莪術(shù)0.5%、鉆地風1%、紫草1%、生地黃0.5%、海螵蛸0.5%、黃芩0.5%、黃連0.5%、黃柏0.5%、扁蓄0.5%和大葉桉1%。
[0010]可選的,上述治療皮膚瘙癢和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百分比的原料:水75%、乙醇5%、甘油4.5%、乳酸鈉0.5%、薄荷醇0.5%、尿囊素0.5%、明礬0.5%、松香0.5%和中藥輔料13%。
[0011]其中,所述中藥輔料包括:凌霄花0.72%、蛇床子0.72%、苦參0.72%、白芷0.72%、刺蒺藜0.72%、胡黃連0.36%、土茯苓0.72%、川椒0.36%、馬齒莧0.72%、赤芍0.36 %、丹皮0.36 %、白鮮皮0.72 %、地膚子0.72 %、蒼術(shù)0.36 %、莪術(shù)0.36 %、鉆地風0.72 %、紫草0.72 %、生地黃0.36 %、海螵蛸0.36 %、黃芩0.36 %、黃連0.36 %、黃柏0.36%、扁蓄0.36%和大葉桉0.72%ο
[0012]可選的,上述治療皮膚瘙癢和濕疹的中藥組合物,包括以下百分比的原料:水80%、乙醇5%、甘油4.5%、乳酸鈉0.5%、薄荷醇0.5%、尿囊素0.5%、明礬0.5%、松香0.5%和中藥輔料8%。
[0013]其中,所述中藥輔料包括:凌霄花0.44%、蛇床子0.44%、苦參0.44%、白芷0.44%,刺蒺藜0.44 %、胡黃連0.22 %、土茯苓0.44 %、川椒0.22 %、馬齒莧0.44 %、赤芍0.22 %、丹皮0.22 %、白鮮皮0.44 %、地膚子0.44 %、蒼術(shù)0.22 %、莪術(shù)0.22 %、鉆地風0.44 %、紫草0.44 %、生地黃0.22 %、海螵蛸0.22 %、黃芩0.22 %、黃連0.22 %、黃柏0.22%、扁蓄0.22%和大葉桉0.44%。
[0014]其中,本發(fā)明所采用的原料藥份闡述如下:
[0015]乙醇:一種有機物,俗稱酒精,是帶有一個羥基的飽和一元醇,具有很強的殺菌消毒和溶解性。
[0016]甘油:又名丙三醇、無色味甜澄明黏稠液體。無臭。有暖甜味,能從空氣中吸收潮氣,是一種保濕劑,具有保濕、潤膚、隔離的功效。
[0017]乳酸鈉:無色或幾乎無色的透明液體,能與水、乙醇、甘油溶合??勺鳛樽虧檮?,能使皮膚保持水份,減少皺紋。
[0018]薄荷醇:薄荷醇是一種萜,為薄荷和歐薄荷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以游離和酯的狀態(tài)存在。也稱為薄荷腦,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0019]尿囊素:別名5-尿基乙內(nèi)酰胺、脲基醋酸內(nèi)酰胺、脲基海因、脲咪唑二酮,是一種乙內(nèi)酰脲衍生物,具有促進細胞生長,加快傷口愈合,軟化角質(zhì)蛋白等生理功能,是皮膚創(chuàng)傷的良好愈合劑和抗?jié)兯巹瑫r其還具有避光、殺菌防腐、止痛、抗氧化作用,能使皮膚保持水份,滋潤和柔軟。
[0020]明礬:是含有結(jié)晶水的硫酸鉀和硫酸鋁的復鹽,性寒味酸澀,具有較強的收斂、解毒殺蟲,爆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痰的功效。
[0021]松香:別名瀝青、松脂、松膠、松肪、松膏、松脂香、松膠香、白松香、黃香,性味苦甘性溫,具有祛風燥濕、排膿拔毒、生肌止痛的功效,主治癰疽惡瘡、瘰疬、瘺癥、疥癬、白禿、癘風、痹癥、金瘡、扭傷、婦女白帶、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適用于癰癤瘡瘍,濕疹,外傷出血,燒燙傷。
[0022]凌霄花:屬活血化瘀藥,別名墮胎花、藤蘿花、紫葳花。味辛、酸,性寒。歸肝,心包經(jīng)。功效:破瘀散寒、涼血去風、行血去瘀。
[0023]蛇床子:為傘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實,具有燥濕祛風,殺蟲止癢,溫腎壯陽的功效
[0024]苦參:為豆科苦參屬的變種,具有清熱燥濕,殺蟲,利尿的功效,用于熱痢,便血,黃疸尿閉,赤白帶下,陰腫陰癢,濕疹,濕瘡,皮膚瘙癢,疥癬麻風;外治滴蟲性陰道炎。
[0025]白芷:性溫,味辛,氣芳香,微苦。根呈圓錐形,表面灰棕色,有橫向突起的皮孔,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質(zhì)硬,斷面白色,粉性足,皮部密布棕色油點,具有祛風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的功效,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此外,還具有美容、增白的功效。
[0026]刺蒺藜:一年生草本,常為田間雜草;果入藥,有散風、下氣、行血、平肝、明目之效,嫩莖葉可治皮膚瘙癢癥;種子可榨油;莖皮纖維供造紙。
[0027]胡黃連: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退虛熱、除疳熱的功效。
[0028]土茯苓:百合科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具有解毒、除濕、通利關(guān)節(jié)的功效。
[0029]川椒:為蕓香科植物青椒,具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的功效。
[0030]馬齒莧: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的功效。
[0031]赤芍:為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的功效。
[0032]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淤、退虛熱的功效。
[0033]白鮮皮:為蕓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鮮和狹葉白鮮的根皮,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的功效。
[0034]地膚子:別名:地葵、地麥、落帚子,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的功效。
[0035]蒼術(shù):多年生草本,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化濁、止痛的功效。
[0036]莪術(shù):別稱莪藥、莪茂、青姜、黑心姜、姜黃,為多年生宿根草本,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的功效。
[0037]鉆地風:又名多腺懸鉤子,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的植物,具有祛風除濕、補腎壯陽的功效。
[0038]紫草:別名山紫草、紫丹、紫芙、藐、地血、鴉銜草、紫草根,是紫草科紫草屬植物,具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
[0039]生地黃:名:地黃、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芐、芑、牛奶子、婆婆奶,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的功效。
[0040]海螵蛸: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或金烏賊的干燥內(nèi)殼,具有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的功效。
[0041]黃芩: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的功效。
[0042]黃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