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毒郁滯中焦,中樞氣機不暢,形成惡性循環(huán)。治則,調暢氣機,清熱祛毒。使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隨癥加減服用15劑,癥狀減輕大半,效不更方,繼服中藥I程,停藥后2年隨訪胃病無復發(fā)。
[0025]病例3:蘇某,男,52歲,滕州市界河鎮(zhèn)人?;颊呱细共棵洕M及隱痛3年余,近2月來加重。經纖維胃鏡檢查:診斷為糜爛性胃炎。給予西藥治療,效果不佳。于2012年3月來正心堂診治?;颊呱细共棵洂?,隱痛,胃納不佳,口苦而膩,苔黃膩,脈細滑數(shù),證屬中州濕熱瘀毒互阻、三焦樞機不暢。治以辛開苦降,清熱化濕,化瘀解毒。內服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15劑;二診,患者舌苔膩化薄,諸癥消失。又續(xù)服15劑,經纖維鏡檢查,糜爛部位基本修復。
[0026]實施例二:
川黃連15g、地榆40g、炒刺猬皮12g、白花蛇草35g、炒二花40g、蘇梗22g、酒大黃22g、石菖蒲15g、炒白術22g、六神曲15g、吳茱萸4g、甘草4g。
[0027]病例1:齊某,男,23歲,鄒城市石磺村人?;颊呱细共侩[痛、暖氣,反酸、燒灼感、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在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慢性胃炎,采用需尼替丁、胃康靈等藥物治療。病情有所好轉。在2005年11份病情有所反復,經朋友介紹來本正心堂診治。經服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5劑藥物治療,上腹部疼痛,隱痛明顯消失,暖氣、反酸、燒灼、食欲不振等癥狀明顯減輕,經鞏固治療I個療程,病情至今未見復發(fā)。
[0028]病例2:黃某,男,55歲。家住鄒城市唐村鎮(zhèn)西彥村。慢性萎縮性胃炎12年。腹脹,反酸,厭食,貧血,嚴重消瘦乏力服多種中藥無效。5年前在北京打工,經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做胃鏡見胃體粘膜萎縮紅白相間以白為主,皺襞平坦可透見蘭色血管紋,腸上皮化生,重度不典型增生。HP(+)。經正心堂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治療,一療程(30天)之后食欲恢復正常,精力充沛,服藥后從事輕中度體力勞動均不感疲勞。服藥后3個療程在鄒城市市院,復查胃鏡胃黏膜呈橘黃色,皺襞豐滿走行規(guī)律,未見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HP(-)。臨床判斷為痊愈。
[0029]病例3:梁某,男,68歲,在鄒城市唐村鎮(zhèn)韓菜市廠做早點近20年。近十年來每遇受涼、受累及進食生冷食物后即出現(xiàn)胃疼,噯氣,泛酸。在唐村煤礦醫(yī)院,做胃鏡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使用多種胃藥及服中藥I個多月,治療效果不理想。2012年10月來本正心堂求治,經初服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3劑,上述癥狀明顯好轉,續(xù)服I個療程,上述癥壯全部消失。三個月后復查胃鏡基本正常。
[0030]實施例三:
川黃連20g、地榆50g、炒刺猬皮15g、白花蛇草50g、炒二花50g、蘇梗30g、酒大黃30g、石菖蒲20g、炒白術30g、六神曲20g、吳茱萸6g、甘草6g。
[0031]病例1:黃某,女,73歲,唐村煤礦退休工人,家住唐村煤礦家屬院?;颊咦?998年開始自覺上腹部燒灼、脹痛,食生冷或含糖飲料時上腹部灼熱燒至胸口,經礦院胃鏡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從1998年服藥至2009年從不間斷,十年間曾服過質子栗抑制劑、組織胺H2受體拮抗劑、胃腸動力藥、胃黏膜保護劑和抗生素,四聯(lián)療法等,從未大見效。2009年5月開始服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內服I個療程中藥(30天),上腹部燒灼、脹痛癥狀消失,食欲增強,后又鞏固治療2個療程,隨訪至今未見復發(fā)。
[0032]病例2:韓某,女,21歲,鄒城市唐村西顏村人。2013年6月到南方打工因天熱、加上水土不服,患上吐下瀉胃腸炎,本人在葯店自購藥服用吐瀉停止,南方大米為食,每吃大米飯、油燒食品、瓜果后自覺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噯氣、反酸、惡心、氣短、無力。2013年9月因上述癥壯加重遲工回家治病。經市院纖維胃鏡確診為糜爛性胃炎、+二指腸炎。服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5劑,疾病癥壯改善,續(xù)服中藥I個療程,病告痊愈。隨訪至今無復發(fā)。
[0033]病例3:陳某,女,81歲,石檣鎮(zhèn)理吧村人。患者自2003年起無規(guī)律性中上腹飽脹跳痛,伴隨惡心,嘔吐,反復發(fā)作。經服胃蘇連榆制劑3劑,再診,首診服3劑中藥癥壯基本消失,效不更方又續(xù)服中藥5劑。2012年5月胃病復發(fā),連續(xù)服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2個療程,時隔3年隨訪胃病無復發(fā)。
[0034]病例4:秦某,女,18歲,高三學生?;颊咦?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上腹隱痛、腹脹、上腹部燒灼等癥狀,納差,體弱。開始服用西藥治療連續(xù)2個多月,顯效并不明顯。經人介紹來正心堂求治。因學生在效不能煎中藥湯劑,逐用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5劑量,打粉沖服。2014年患者秦某大學放年假時告知,至從服完藥粉,到至今胃痛I次未復發(fā)。
[0035]中醫(yī)治病追求的是一種效果,效果的實現(xiàn),在辨證的前題下,是通過組方選藥;藥味的數(shù)量與藥味的劑量產生量效關系。正心堂三代人百年實踐檢驗與篩選的行之有效的驗方,臨床驗證證實,它不僅在藥物選擇與化裁組方上是優(yōu)化的,且在藥味數(shù)量配伍比例上是嚴謹?shù)?,以至如易一藥或更一藥味劑量即會影響全方的療效。療效頗高的組方,究其配方機理,即便用中醫(yī)理論進行闡釋,也尚難全進如人意;暫時說不清也不等于沒道理。這不僅需要在辨證的前提下選用此方治療;而且甚至在現(xiàn)有技術不足的情況下,西醫(yī)用現(xiàn)代科技術手段查出有胃病的患者,也給于這特效中藥制劑的治療。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突破了傳統(tǒng)辨證,結合直觀所見的胃鏡辨病,“蓋胃者匯也,乃沖繁要道,為患最易”脾胃中州為人體升降之樞,氣機不暢不通則痛,郁滯生熱變毒。要想根治慢性胃炎,必須選用清熱解毒,包括祛除幽門螺桿菌,調暢三焦升降之樞,消除粘膜炎癥,修復潰瘍面。經治療10天消除癥狀,一個月后經胃鏡復查,胃腸粘膜水腫、充血、潰瘍面愈合占95%。遠期療效,一年內復發(fā)率為12%,3年內復發(fā)率低于20%。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藥物制備而成:川黃連10 — 20g、地榆30— 50g、炒刺猬皮10 — 15g、白花蛇草20— 50g、炒二花30— 50g、蘇梗15—30g、酒大黃15—30g、石菖蒲10—20g、炒白術15—30g、六神曲10—20g、吳茱萸3—6g、甘草 3 — 6g。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藥物制備而成:川黃連10g、地榆30g、炒刺猬皮10g、白花蛇草20g、炒二花30g、蘇梗15g、酒大黃15g、石菖蒲10g、炒白術15g、六神曲10g、吳茱萸3g、甘草6g。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藥物制備而成:川黃連15g、地榆40g、炒刺猬皮12g、白花蛇草35g、炒二花40g、蘇梗22g、酒大黃22g、石菖蒲15g、炒白術22g、六神曲15g、吳茱萸4g、甘草4g。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藥物制備而成:川黃連20g、地榆50g、炒刺猬皮15g、白花蛇草50g、炒二花50g、蘇梗30g、酒大黃30g、石菖蒲20g、炒白術30g、六神曲20g、吳茱萸6g、甘草6g。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由以下重量的藥物制備而成:川黃連10—20g、地榆30—50g、炒刺猬皮10—15g、白花蛇草20—50g、炒二花30—50g、蘇梗15—30g、酒大黃15—30g、石菖蒲10—20g、炒白術15—30g、六神曲10—20g、吳茱萸3—6g、甘草3—6g。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的胃蘇連榆制劑,突破傳統(tǒng)辨證,經治療10天消除癥狀,一個月后經胃鏡復查,胃腸粘膜水腫、充血、潰瘍面愈合占95%。遠期療效,一年內復發(fā)率為12%,3年內復發(fā)率低于20%。
【IPC分類】A61P1/04, A61K36/888, A61K35/36
【公開號】CN105055724
【申請?zhí)枴緾N201510506707
【發(fā)明人】齊正新, 齊龍文, 陳偉, 齊紅香
【申請人】齊龍文
【公開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請日】2015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