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癢祛風寒濕毒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藥領域,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該組合物對腳癢、腳踝風濕關節(jié)炎、腿腳不利等疾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背景技術】
[0002]風濕是由于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以肌肉、筋骨、關節(jié)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jié)腫大灼熱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病證。其中以風寒濕痹多見,風偏勝者為行痹,寒偏勝者為痛痹,濕偏勝者為著痹。風濕會侵犯多種組織多系統(tǒng)和內臟器官,可致成各種組織和器官損傷,嚴重影響其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致命性損害。
[0003]風濕病的類型較多,治療方法包括藥物,理療及手術。由于該病癥的特殊性,藥物治療方法居多,常見的治療藥物可分為如下幾類:非留類抗炎藥(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等)、腎上腺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物又稱為慢作用抗風濕藥物(羥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各種西藥治療方式均存在較多的風險,非留體抗炎藥主要對胃腸,腎,肝和血液系統(tǒng)有損傷,使用時一定要注意劑量、用法、副作用等,腎上腺皮質激素從藥理上講,其并非根治藥物,長期大量使用可誘發(fā)感染、骨質疏松、股骨頭壞死、糖尿病、精神異常等癥狀,且如停藥過快易產生病情反跳現(xiàn)象。慢作用抗風濕藥物同樣會對人體重要的臟器(肝,腎,膀胱,肺,胃腸,生殖腺)和組織(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
[0004]技術內容
[0005]中國古代藥典《素問.痹論》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同時指出“其風氣盛者為行痹,寒氣盛者為痛痹,濕氣盛者為著痹”,“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于風寒濕之氣也”。說明風寒濕之邪皆可致痹。在《素問?評熱論》指出“風寒濕熱,不得虛,不能獨傷人”。故正虛是風濕發(fā)病的內因,是病本。而風寒濕熱等六淫外邪入侵,是發(fā)病的外在因素,是病標。只有內外兩種因素結合,才導致風濕病的發(fā)生。故風濕病主要是感受風寒濕邪,導致經脈痹阻,氣血運行不暢。治療應舒筋活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為主。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消毒止癢、舒筋活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組合物浴足粉及其制備和使用方法,該浴足粉以天然中草藥為原料,安全無副作用,除癢癥效果極好,特別對風寒濕三毒引發(fā)病癥具有較好治療作用。
[0007]本發(fā)明除瘁祛風寒濕毒的中藥組合物由如下中藥成分組成:威靈仙、川烏、川紅花、絡石藤、艾葉。
[0008]本發(fā)明除癢祛風寒濕毒的中藥組合物,所用中藥各成分重量配比為:威靈仙70份、川烏10份、川紅花100份、絡石藤90份、艾葉130份。
[0009]本發(fā)明除癢祛風寒濕毒的中藥組合物,其制備和使用方法為:
[0010](I)選取中藥組合物威靈仙、川烏、川紅花、絡石藤、艾葉,按照2010版《中國藥典》載明方法炮制干燥粉碎后過100目篩備用。
[0011](2)按上述配比取粉碎后威靈仙、川烏、川紅花、絡石藤、艾葉,充分混合,采用熟化滅菌處理,先將溫度迅速升溫至110°c,隨后緩慢降至100°C,滅菌30分鐘,冷卻,包裝成20
克/袋足浴粉。
[0012](3)使用方法為:打開包裝袋,將足浴粉加入到1-1.5kg沸水中,攪拌10分鐘,再加入3-4kg溫水調節(jié)水溫至40-50°C,足浴20-30分鐘,足浴時雙腳相互搓擦,每天一次。
[0013]本發(fā)明除癢祛風寒濕毒的中藥組合物有益效果:
[0014](I)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浴足粉以天然中草藥為原料,具有消毒止癢、舒筋活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功效,不僅消毒止癢效果好,特別對于風濕寒三毒引起的各種病癥具有明顯的治療和緩解作用。
[0015](2)本發(fā)明使用粉劑浸泡,避免了復雜的制劑工藝,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將特色功效的中藥組合物和足浴保健結合,療效更好。
[0016](3)本發(fā)明通過將中藥組合物進行粉碎過篩,能有效使中藥成分得到充分的釋放和發(fā)揮,促成藥用活性成分的吸收,保證確切效果。
[0017]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所選用的各藥材的藥理活性基礎為:威靈仙,味苦,性溫,無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消痰水,散癖積。川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療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等病癥。一般炮制后內服。生川烏酊外用能刺激皮膚,繼而產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經痛及風濕的鎮(zhèn)痛劑。一般在中藥的配方里,川烏的用量多為15-30g。劑量最好不要超過60g。使用的關鍵是久煎,最好煎煮兩個小時以上,可以有效地降低毒性。川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二經。具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功效。紅花是活血藥,也是止痛藥,氣香行散,入血分。絡石藤,味苦,性微寒。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用于風濕熱痹,筋脈拘攣,腰膝酸痛,喉痹,癰腫,跌撲損傷。艾葉,味辛、苦,性溫,無毒。歸肝、脾、腎經。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功效。《綱目》:溫中,逐冷,除濕。
[0018]主要參考文獻:[1]楊虎天,魏強華.中醫(yī)藥治療風濕病的進展及評述[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2,6 (6):389.[2]王建強,童樹洪.中藥治療風濕性痹痛的處方用藥分析[J].傳統(tǒng)醫(yī)藥,2011,20(24):80.[3]汪慶生.中醫(y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進展[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0,32 (I):83.[4]陳家旭,季紹良.中藥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現(xiàn)狀、問題與展望[J].中國醫(yī)藥學報,1995,10 (6):42.[5]楊德才,劉珍意,鄭新春.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中醫(yī)治療方法[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2,24(10):20.[6]劉澤延.中醫(y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臨證體會[J].四川中醫(yī),2007,25(10):25o
[0019]臨床療效
[0020]1.樣本信息
[0021]樣本均為多年來接診的因風寒濕三毒所致各種腳癢、腳踝風濕關節(jié)炎、腿腳不利等疾病患者。年齡最小者23歲,年齡最大者75歲。
[0022]2.治療方法
[0023]將足浴粉加入到沸水中,攪拌,再加入溫水調節(jié)水溫至40_50°C,足浴20-30分鐘,足浴時雙腳相互搓擦,每天一次。
[0024]3.治療結果
[0025]數(shù)年來積累數(shù)百例成功病例。無效和不良反應率極低。
[0026]4.典型病例
[0027](I)趙某,女,52歲,初診2007年4月。主訴多關節(jié)腫痛4年,間斷口干、口苦2年余。患者最初出現(xiàn)雙足趾腫痛,未予重視,病情漸進發(fā)展,逐漸出現(xiàn)雙踝關節(jié)晨僵、腫痛,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診斷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先后給予非留體類消炎藥、強的松、甲氨蝶呤、虺痹沖劑、中藥湯劑等藥物應用,關節(jié)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