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0001](—)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中藥。
[0002](二)
【背景技術(shù)】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開始多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癥使鼻咽部及咽喉部粘膜充血、水月中,纖毛上皮壞死、脫落,上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被破壞,炎癥向下呼吸道蔓延,引起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相當常見,在門診患者中比肺炎病例多20倍,比支氣管哮喘多10倍。本病屬常見病,多發(fā)病,尤以小兒和老年多見。多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受涼為主要原因,秋冬為本病多發(fā)季節(jié),寒冷地區(qū)也多見,在流感流行時,本病的發(fā)生率更高。另外經(jīng)常與理化刺激因子接觸人群,均易罹患本病。
[0003]目前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治療以抗感染為重點,現(xiàn)在使用最多的藥物以西藥為主,如復方新諾明,青霉素,慶大霉素等,這些西藥對抗感染、止咳平喘具有一定的功效,但不能從根本上治愈急性氣管支氣管炎,長期服用具有副作用。
[0004](三)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中藥,該中藥療效好,療程短,治愈率高。
[0005]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中藥,其特殊之處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
甘草6-12份、麥冬10-15份、麻黃6-10份、魚腥草15-20份、蓮子心6_10份、點地梅6-9份、半夏6-9份、枇杷葉6-12份、栝樓6-10份、紫菀8_12份、萊菔子10-15份、黃芩9_14份、一匹綢9-15份、山梗菜10-15份、馬兜鈴6-9份、牛耳草9_15份、鳳尾參15-20份、龍利葉10-15份、龍舌草9-12份、蚌蘭葉15-20份、通腸香10-15份、雪里開9_15份。
[0006]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制成:
甘草8份、麥冬12份、麻黃8份、魚腥草15份、蓮子心8份、點地梅9份、半夏9份、枇杷葉9份、栝樓8份、紫菀10份、萊菔子12份、黃芩10份、一匹綢12份、山梗菜12份、馬兜鈴6份、牛耳草11份、鳳尾參16份、龍利葉13份、龍舌草10份、蚌蘭葉15份、通腸香10份、雪里開12份。
[0007]本發(fā)明中各原料藥的作用如下:
甘草:味甘,氣平,性緩。主治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jié)代,以及脾胃氣虛,癰疽瘡瘍、咽喉腫痛,氣喘咳嗽,胃痛、腹痛及腓腸肌攣急疼痛等。
[0008]麥冬:性味歸經(jīng):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jīng)。功能與主治: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陰虛癆嗽,喉痹咽痛,津傷口渴,內(nèi)熱消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
[0009]麻黃:性味辛、微苦,溫。歸肺經(jīng)、膀胱經(jīng)。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主治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濕痹痛,陰疽,痰核。
[0010]魚腥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尿通淋。主治肺癰吐膿,肺熱咳喘,喉蛾,癰腫瘡毒,痔瘡,熱痢,熱淋,水腫,帶下,疥癬。
[0011]蓮子心:又名蓮心,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蓮的成熟種子中的青嫩胚芽。中醫(yī)認為,蓮子心味苦、性寒,可入心經(jīng)、脾經(jīng)和肺經(jīng),具有清心除煩、澀精止血、生津止渴之功效。該藥適用于治療心煩口渴、吐血、遺精、目赤腫痛、小便短赤灼熱等病癥。據(jù)史料記載,乾隆皇帝每到避暑山莊時總要用荷葉露珠炮制蓮子心茶飲用,以養(yǎng)心益智、調(diào)整元氣、清心火與解毒。
[0012]點地梅:性味:苦;辛;性微寒。歸經(jīng):肺經(jīng);肝經(jīng);脾經(jīng)。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咽喉腫痛;口瘡;牙痛;頭痛;赤眼;風濕痹痛;哮喘;淋濁;療瘡腫毒;燙火傷;蛇咬傷;跌打損傷。
[0013]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生用外治癰腫痰核。
[0014]枇杷葉:苦,微寒。清肺止咳,降逆止嘔。主治肺熱咳嗽,氣逆喘急,胃熱嘔吐,噦逆,可治療口干消渴,肺風面瘡,粉刺。
[0015]栝樓:性味:干苦。歸胃、肺、大腸經(jīng)。清熱化痰,寬胞散結(jié),潤燥滑腸。主肺熱咳嗽,胸痹,消渴,便秘,癰腫瘡毒。
[0016]紫菀:性味:苦,溫。溫肺,下氣,消痰,止咳。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痹,小便不利。
[0017]萊菔子:消食除脹,降氣化痰。主治食積氣滯,脘腹脹滿,噯氣,下痢后重,咳嗽痰多,喘促胸滿。
[0018]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0019]一匹綢:清熱解暑,祛風濕,續(xù)筋骨。治中暑,感冒咳嗽,胃腸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跌打損傷,骨折,皮膚濕瘆。
[0020]山梗菜:利水,消腫,解毒。用于黃疸,水腫,臌脹,泄瀉,痢疾,蛇傷,疔瘡,腫毒,濕瘆,癬疾,跌打扭傷腫痛。也可用于大腹水腫、面足浮腫、癰腫疔瘡、蛇蟲咬傷、晚期血吸蟲病腹水。
[0021]馬兜鈴:清肺降氣,化痰止咳。用于肺熱喘咳、痰中帶血,咯血,失音,痔瘺腫痛。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
[0022]牛耳草:散瘀,止血,解毒。用于創(chuàng)傷出血,跌打損傷,腸炎,中耳炎。
[0023]鳳尾參:性溫,味甘微苦。補氣血,活絡。治頭暈耳鳴,心慌心跳,筋骨疼痛,虛燒不退。
[0024]龍利葉:性平,味淡。歸肺經(jīng)。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主治肺熱咳喘痰多,口干,便秘。
[0025]龍舌草:性甘、淡,涼。清熱化痰,解毒利尿。用于肺熱咳嗽,肺結(jié)核,咳血,哮喘,水月中,小便不利;外用治癰腫,燒燙傷。
[0026]蚌蘭葉:清熱,止血,去瘀。治肺熱燥咳,吐血,便血,尿血,痢疾,跌打損傷。
[0027]通腸香:味辛,微苦,性微溫。祛風解表,宣肺止咳。主感冒,氣管炎,腸炎,痢疾。
[0028]雪里開:辛苦,溫,無毒。入肺,肝,腎三經(jīng)。行氣活血,抗菌消炎,對頭、胃、腹、肌肉及關節(jié)等疼痛均有止痛作用。亦治氣管炎,疔瘡腫毒,跌打損傷。
[0029]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以多味中藥為原料,科學配伍,各原料藥之間協(xié)同作用,具有消炎抗菌、化痰止咳的功效,療程短,見效快、治療率高,值得推廣。
[0030]臨床觀察:
(O臨床資料
本發(fā)明人于2010年至今,對500例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年齡3-70 歲 ο
[0031](2)治療方法
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6天一個療程,輕度患者兩個療程,重度患者四個療程。
[0032](3)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癥判斷療效標準》中有關療效標準。
[0033]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試驗室檢查正常。
[0034]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試驗室檢查各相關指標接近正常水平。
[0035]有效:臨床癥狀減輕,試驗室檢查各相關指標有所改善,體征有改善。
[0036]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zhuǎn)或加重。
[0037](4)臨床結(jié)果
臨床治愈471例,治愈率高達94.2%,有效19人,總有效率高達98%。
[0038]本發(fā)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xù)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chǎn)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0039](四)【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
中藥組分:甘草6、麥冬10克、麻黃6克、魚腥草15克、蓮子心6克、點地梅6克、半夏6克、枇杷葉6克、栝樓6克、紫菀8克、萊菔子10克、黃芩9克、一匹綢9克、山梗菜10克、馬兜鈴6克、牛耳草9克、鳳尾參15克、龍利葉10克、龍舌草9克、蚌蘭葉15克、通腸香10
克、雪里開9克。
[0040]制備工藝:將處方量藥材加其重8倍量的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服用。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6天一個療程。
[0041]實施例2:
中藥組分:甘草8克、麥冬12克、麻黃8克、魚腥草15克、蓮子心8克、點地梅9克、半夏9克、枇杷葉9克、栝樓8克、紫菀10克、萊菔子12克、黃芩10克、一匹綢12克、山梗菜12克、馬兜鈴6克、牛耳草11克、鳳尾參16克、龍利葉13克、龍舌草10克、蚌蘭葉15克、通腸香10克、雪里開12克。
[0042]制備工藝:將處方量藥材加其重8倍量的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服用。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6天一個療程。
[0043]實施例3:
中藥組分:甘草12克、麥冬15克、麻黃10克、魚腥草20克、蓮子心10克、點地梅9克、半夏9克、枇杷葉12克、栝樓10克、紫菀12克、萊菔子15克、黃芩14克、一匹綢15克、山梗菜15克、馬兜鈴9克、牛耳草15克、鳳尾參20克、龍利葉15克、龍舌草12克、蚌蘭葉20克、通腸香15克、雪里開15克。
[0044]制備工藝:將處方量藥材加其重8倍量的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服用。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6天一個療程。
【主權(quán)項】
1.一種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 甘草6-12份、麥冬10-15份、麻黃6-10份、魚腥草15-20份、蓮子心6_10份、點地梅6-9份、半夏6-9份、枇杷葉6-12份、栝樓6-10份、紫菀8_12份、萊菔子10-15份、黃芩9_14份、一匹綢9-15份、山梗菜10-15份、馬兜鈴6-9份、牛耳草9_15份、鳳尾參15-20份、龍利葉10-15份、龍舌草9-12份、蚌蘭葉15-20份、通腸香10-15份、雪里開9_15份。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 甘草8份、麥冬12份、麻黃8份、魚腥草15份、蓮子心8份、點地梅9份、半夏9份、枇杷葉9份、栝樓8份、紫菀10份、萊菔子12份、黃芩10份、一匹綢12份、山梗菜12份、馬兜鈴6份、牛耳草11份、鳳尾參16份、龍利葉13份、龍舌草10份、蚌蘭葉15份、通腸香10份、雪里開12份。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甘草6-12、麥冬10-15、麻黃6-10、魚腥草15-20、蓮子心6-10、點地梅6-9、半夏6-9、枇杷葉6-12、栝樓6-10、紫菀8-12、萊菔子10-15、黃芩9-14、一匹綢9-15、山梗菜10-15、馬兜鈴6-9、牛耳草9-15、鳳尾參15-20、龍利葉10-15、龍舌草9-12、蚌蘭葉15-20、通腸香10-15、雪里開9-15。本發(fā)明以多味中藥為原料,科學配伍,各原料藥之間協(xié)同作用,具有消炎抗菌、化痰止咳的功效,療程短,見效快、治療率高,值得推廣。
【IPC分類】A61P11-14, A61P11-00, A61P31-04, A61P11-10, A61K36-8968
【公開號】CN104873750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31923
【發(fā)明人】徐志成
【申請人】濟南偉傳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日
【申請日】201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