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血瘤治療貼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藥學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療程短、治療效果理想、治療徹底的血瘤治療貼。
【背景技術】
[0002]血瘤,中醫(yī)病證名。血瘤是指體表血絡擴張,縱橫叢集而形成的腫瘤??砂l(fā)生于身體任何部位,大多數(shù)為先天性,其特點是病變局部色澤鮮紅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軟腫塊,邊界不清,觸之如海綿狀。相當于西醫(yī)的海綿狀血管瘤。
[0003]臨床表現(xiàn):
(I)毛細血管瘤:多在出生后I一2個月內(nèi)出現(xiàn),部分5歲左右自行消失,多發(fā)生在顏面、頸部,可單發(fā),也可多發(fā)。多數(shù)表現(xiàn)為在皮膚上有紅色丘疹或小的紅斑,逐漸長大,界限清楚,大小不等,質(zhì)軟可壓縮,色澤為鮮紅色或紫紅色,壓之可褪色,抬手復原。
[0004](2)海綿狀血管瘤:表現(xiàn)為質(zhì)地柔軟似海綿,常呈局限性半球形、扁平或高出皮面的隆起物,腫塊有很大的壓縮性,可因體位下垂而充盈,或隨患肢抬高而縮小,在瘤內(nèi)有時可捫及顆粒狀靜脈石硬結(jié),外傷后可引起出血,繼發(fā)感染,可形成慢性出血性潰瘍。
[0005]在現(xiàn)有技術的治療中,醫(yī)生一般建議注射療法和手術切除療法,但現(xiàn)有的藥物治療中以普魯卡因等藥物為主,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大,無法根治血瘤,復發(fā)概率較大,基于此,現(xiàn)提供一種完全治愈血瘤的藥貼。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的技術任務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程短、費用低、血瘤治療貼。
[0007]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實現(xiàn)的,該一種血瘤治療貼,包括以下材料藥物:鱉甲、雞翎草、樟腦、香附、茯苓、菟絲子、制半夏、黃芩、赤小豆、青皮、劉寄奴、淫羊藿、佛肚花、紅背葉;
所述藥物的劑型為貼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鱉甲、樟腦、制半夏、赤小豆和淫羊藿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6倍量52度的白酒浸泡5-7天,過濾將濾液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32?1.38的清貼;
第二步,將剩余藥物經(jīng)紫外消毒后于65°C烤箱中烘干,研磨粉碎過200-300目篩,得粉末;
第三步,將步驟二得到的粉末裝入棉布袋中,扎綁,置瓷瓶中,放入2?3倍水,密封,浸泡12?15天,待藥液呈黑褐色時充分過濾去渣,過濾將濾液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26?1.30的清貼;
第四步,將第一步的清貼和第三步的清貼混合均勻得混合物,然后加入相對于所述混合物重量的1.5倍的氧化鋅、1.5倍的松香,混合均勻,進行涂貼,切斷,蓋襯,切片,即獲得所述貼劑。
[0008]作為優(yōu)選,所述藥物原料的重量配比為:鱉甲10-30份、雞翎草5-20份、樟腦5-35份、香附15-30份、獲茶6-18份、英絲子10-25份、制半夏5_35份、黃岑8_28份、赤小豆15-40份、青皮5-22份、劉寄奴10-30份、淫羊藿10-35份、佛肚花5_20份、紅背葉5_25份。
[0009]進一步的,所述藥物原料的重量配比為:鱉甲15-25份、雞翎草10-18份、樟腦10-30份、香附18-28份、茯苓10-16份、菟絲子15-22份、制半夏10-30份、黃芩10-25份、赤小豆20-35份、青皮10-20份、劉寄奴15-25份、淫羊藿15-30份、佛肚花8_18份、紅背葉10-20 份。
[0010]作為優(yōu)選,所述藥物原料的重量配比為:鱉甲20份、雞翎草15份、樟腦20份、香附20份、茯苓15份、菟絲子20份、制半夏15份、黃芩20份、赤小豆25份、青皮15份、劉寄奴20份、淫羊藿20份、佛肚花15份、紅背葉15份。
[0011]藥性與藥理:
鱉甲:性味咸,平。歸入肝、脾經(jīng)。養(yǎng)陰清熱,平肝熄風,軟堅散結(jié)。治勞熱骨蒸,陰虛風動,勞瘧瘧母,癥瘕痃癖,經(jīng)閉經(jīng)漏,小兒^(癇。
[0012]雞翎草:性味甘;寒。歸肺;肝;脾經(jīng)。清熱解毒;消腫止血。主流感;咽喉腫痛;癰瘡腫毒;跌撲損傷;瘀血腫脹;各種出血。
[0013]樟腦:性味辛,熱。歸入心、脾二經(jīng)。通竅,殺蟲,止痛,辟穢。治心腹脹痛,腳氣,瘡瘍疥癬,牙痛,跌打損傷。
[0014]香附:性味辛微苦甘,平。歸入肝、三焦經(jīng)。理氣解郁,止痛調(diào)經(jīng)。治肝胃不和,氣郁不舒,胸腹脅肋脹痛,痰飲痞滿,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帶下。
[0015]茯苓:性味甘淡,平。歸入心、脾、肺經(jīng)。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噦,泄瀉,遺精,淋濁,驚悸,健忘。
[0016]菟絲子:性味辛甘;平。歸肝;腎;脾經(jīng)。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固胎止泄。主腰膝酸痛;遺精;陽痿;早泄;不育;消渴;淋濁;遺尿;目昏耳鳴;胎動不安;流產(chǎn);泄瀉。
[0017]杯莧:性味苦;性涼。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主癰瘡腫毒;毒蛇咬傷;跌打瘀腫。
[0018]黃芩:性味苦,寒。歸入心、肺、膽、大腸經(jīng)。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0019]赤小豆:性味甘酸,平。歸入心、小腸經(jīng)。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治水腫,腳氣,黃疸,灣痢,便血,癰腫。
[0020]青皮:性味苦辛,微溫。歸入肝、膽經(jīng)。疏肝破氣,散結(jié)消痰。治胸脅胃脘疼痛,疝氣,食積,乳腫,乳核,久瘧癖塊。
[0021]劉寄奴:性味辛;微苦;性溫。歸心;肝;脾經(jīng)。破瘀通經(jīng);止血消腫;消食化積。主閉經(jīng)、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滯腹痛;惡露不盡,癥瘕;跌打損傷;金瘡出血;風濕痹痛;便血;尿血;癰瘡腫毒;燙傷;食積腹痛;泄瀉痢疾。
[0022]淫羊藿:性味辛甘,溫。歸入肝、腎經(jīng)。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治陽痿不舉,小便淋浙,筋骨攣急,半身不遂,腰膝無力,風濕痹痛,四肢不仁。
[0023]佛肚花:性味微苦;性平。祛風解表;活血消癰。主感冒頭痛;勞傷;筋骨酸痛;癰瘡;無名腫毒。
[0024]紅背葉:性味甘;涼。歸膀胱;大腸;肺經(jīng)。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殺蟲止癢。主痢疾;熱淋;石淋;血尿;崩漏;帶下;風疫;濕疫;擠癖;頻齒痛;禪瘡。
[0025]本發(fā)明的一種血瘤治療貼,具有以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一種血瘤治療貼通過上述組合藥物制成的膏貼實現(xiàn)涼血擴血、通竅活血、溫經(jīng)補氣、滋陰行瘀,從而逐漸徹底治愈血瘤,多種藥物協(xié)同合作,實現(xiàn)相須相使,多管齊下,實現(xiàn)標本兼治,多種藥物的功能必須相互配合才可達到預想效果;在治療血瘤的基礎上,本發(fā)明的藥物還能夠有效避免產(chǎn)生副作用,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力,治療效果理想。
【具體實施方式】
[0026]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血瘤治療貼,包括以下原料藥材:鱉甲、雞翎草、樟腦、香附、茯苓、英絲子、制半夏、黃岑、赤小豆、青皮、劉寄奴、淫羊藿、佛肚花、紅背葉。其具體組成部分和制備過程如下述實施例所述。
[0027]實施例一:
一種血瘤治療貼,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鱉甲10份、雞翎草5份、樟腦5份、香附15份、獲茶6份、英絲子10份、制半夏5份、黃岑8份、赤小豆15份、青皮5份、劉寄奴10份、淫羊藿10份、佛肚花5份、紅背葉5份。
[0028]所述藥物的劑型為貼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鱉甲、樟腦、制半夏、赤小豆和淫羊藿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對于混合物3?6倍量52度的白酒浸泡5-7天,過濾將濾液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32?1.38的清貼;
第二步,將剩余藥物經(jīng)紫外消毒后于65°C烤箱中烘干,研磨粉碎過200-300目篩,得粉末;
第三步,將步驟二得到的粉末裝入棉布袋中,扎綁,置瓷瓶中,放入2?3倍水,密封,浸泡12?15天,待藥液呈黑褐色時充分過濾去渣,過濾將濾液濃縮至60°C時相對密度為1.26?1.30的清貼;
第四步,將第一步的清貼和第三步的清貼混合均勻得混合物,然后加入相對于所述混合物重量的1.5倍的氧化鋅、1.5倍的松香,混合均勻,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