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火炙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火炙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醫(yī)治療方法,由于火炙是采用手握炙條的方式對患部進行灼或薰,由于直接手握炙條在治療過程中極易發(fā)生燒,燙傷事故。故則火炙器具應(yīng)運而生。目前的火炙器具中有專利號為91226375.X和專利號為922205950.7的中國專利技術(shù)器具。所述的兩種器具中,由于專利號91226375.X技術(shù)所述的火炙器炙條未固定,在火炙治療過程使用中只能口朝上或水平方向使用,并且,在使用中炙條緊貼炙器壁,燃燒過程產(chǎn)生的高溫使得炙器壁發(fā)燙,造成使用不方便,專利號為922205950.7的技術(shù)采用了彈簧固定和推進炙條,在靠近炙器口處開孔排氣,并用網(wǎng)狀及織物材料多層隔斷炙器口以防條灰掉落燙傷或弄臟皮膚的方式,雖解決了炙器管壁發(fā)燙,使用不便和可在任意角度不致產(chǎn)生炙灰掉落燙傷皮膚,但由于隔斷層的設(shè)置,使得火炙煙、氣幾乎完全跑失,不能與皮膚接觸,失去了火炙本來意義,致使降低治療效果。
本適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在使用過程中固定炙條,又能防止掉落炙灰與皮膚接觸,并能使炙在燃燒過程產(chǎn)生的煙、氣完全與皮膚接觸,結(jié)構(gòu)簡單,使用方便的火炙器。
本適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該器具由小端的半球塞蓋和大端的平底塞蓋,呈喇叭狀空心筒及,蛇形炙條固定針,帶有煙、氣通過孔的集灰斗,彈簧固定圈組成。蛇形炙條固定針固定在半球塞蓋上,帶有煙、氣通過孔的集灰斗從呈喇叭狀空心筒大端放入通過彈簧固定圈條,固定在呈喇叭狀空心筒中。按照上術(shù)方案制得的器具在使用過程中將蛇形炙條固定針插入火炙條一端固定炙條,點燃炙條后插入呈喇叭狀空心筒小端。并蓋緊半球塞蓋,同時取下在大端平底塞蓋。使用結(jié)束時,如炙條未燃盡,在呈喇叭狀空心筒大端口上蓋上大端平底塞蓋,由于呈喇叭狀空筒內(nèi)與外界空氣隔絕,起到使燃燒的炙條熄滅的作用。
由于本品具炙條固定方式簡便,在呈喇叭狀空心管中增設(shè)了能使煙氣通過而可心集炙灰的集灰斗,要燃燒過程中炙條不會緊貼器具內(nèi)壁,炙灰不會在使用過程中掉落出,炙條燃燒產(chǎn)生的煙、氣經(jīng)集灰斗煙氣通過孔從喇叭狀空心管大端排出。使用時,將喇叭狀空心管的大端口緊貼皮膚或靠近皮膚即能有效地進行炙治,使用方便。
本適用新型的具體結(jié)構(gòu)將進一步通過以下實施側(cè)及其附圖給出。
圖1、是該器具中固定蛇形炙條固定針的半球塞蓋剖面圖。
圖2、是該器具中固定蛇形炙條固定針的半球塞蓋俯視圖。
圖3、是該器具中呈喇叭狀空心筒。
圖4、是該器具中帶有煙,氣通過有孔的集灰斗。
圖5、是該器具中彈簧固定圈。
圖6、是該器具中平底塞蓋。
圖7、是該器具剖面圖。
圖8、是該器具使用時剖面圖。
如
圖1、2、3、4、5、6、7、8本器具是由半球塞蓋1、蛇形炙條固定針2、喇叭狀空心筒3、帶有煙氣通過孔的集灰斗4、帶有煙氣通過孔集灰斗固定彈簧固定圈5、平底塞蓋6組成。蛇形炙條固定針2固定于半球塞蓋1平面中心部,半球塞蓋2蓋在喇叭狀空心筒3的小端口上,帶有煙氣通過孔的集灰斗4被彈簧固定圈5固定在喇叭狀空心筒3內(nèi),平底塞蓋6蓋在喇叭狀空心筒大端口上。使用時,取下已安裝了蛇形炙條固定針的半球塞蓋1,用蛇形炙條固定針2插入炙條內(nèi),點燃炙條,同時取下平底塞蓋6再將已點燃炙條插入喇叭狀空心筒3中蓋緊半球塞蓋1,即可用于對需治療部位進行火炙治療。治療結(jié)束,將平底塞蓋6蓋在喇叭狀空心筒3大端口即可。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火炙器,該器具由半球塞蓋,喇叭狀空心筒,帶有煙、氣通過孔的集灰斗等部分;其特征在于在喇叭狀空心筒(3)由兩個端頭分別設(shè)有半球塞蓋(1),平底塞蓋(6),帶有煙、氣通過孔的集灰斗(4)彈簧固定圈(5)固定于喇叭狀空心筒(3)中,蛇形炙條固定針(2)固定在半球塞蓋(1)上。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火炙器,其特征在于該器具的半球塞蓋(1),喇叭狀空心筒(3)平底塞蓋(6)可采用木材或竹子作材料。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火炙器,其特征在于喇叭狀空心筒的外壁可制成直筒或錐或竹節(jié)狀。
專利摘要一種火炙器,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將蛇形火炙條固定針固定在半球塞蓋上,在喇叭狀空心筒內(nèi)安裝帶有能收集炙灰和使煙氣通過的集灰斗而實現(xiàn)在炙制使用過程中使用方便的一種炙療器具,具有體積小,使用方便,安全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H33/06GK2279913SQ9623388
公開日1998年4月29日 申請日期1996年10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6年10月11日
發(fā)明者鄧紹齊 申請人:鄧紹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