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運送或幫助至少一個使用者尤其是殘疾人移動的輪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運送或幫助至少一個使用者移動的輪椅,使用者可以是殘疾人,活動能力或自理能力不足的人或者是兒童,它有一個底盤,上面裝有輪子和支持裝置,輪椅在地面上行走時,使用者的重量至少有一部分沿幾乎鉛直的作用線作用在支持裝置上,在輪子中有兩個具有共同主軸的主輪和一些支持輪,在支持輪中至少有一個位于主軸前面的可轉(zhuǎn)向前支持輪,和至少一個位于主軸后面的可轉(zhuǎn)向后支持輪。
本發(fā)明適用于各種已有的和新形式的輪椅,它們的共同點是為行走困難或根本無法行走的人,如下肢殘疾的人,事故受傷的人或者作了手術(shù)而不允許行走或建議不行走的人,嬰兒以及需用手推車的兒童,等等,提供一個可移動的支座或者一個可移動的支持。涉及的輪椅可以是手動的也可以是機動的,可以是室內(nèi)使用,也可以是室外使用,其形式可以是各種有輪的座椅,也可以是殘疾人和兒童的推車,嬰兒的搖籃車,行走時將手或臂扶在上面以減輕腿部載荷的″散步車″,以及各種類似的有輪裝置或輕型車輛。
現(xiàn)在已有許多種為人們所熟知的輪椅類型。特別是在英國公布的GB-A-2 051 702,它涉及一個殘疾人輪椅,其底盤上有一個能量積蓄部件,使得越過障礙比較容易。這個部件是一個后支持輪,它裝在一個可擺動的桿上,桿通過彈簧連接在輪椅底盤的一個部件上。底盤只有一個部件,輪椅是手動而非機動的。
由專利US-A-4 310 167介紹的手動輪椅中有一個裝在底盤部件和帶后支持輪的桿之間的阻尼器。底盤由兩個部分組成,它們可以在縮短位置和加長位置之間相對移動。
專利US-A-3 848 883,US-A-4 245 847和US-A-3 976 152中描述了具有后支持輪的輪椅的例子。
所有這些輪椅中所具有的元件只解決了安全有效等性能問題中的很少一部分,特別對于機動輪椅更是這樣。
另外,這些輪椅的共同問題是靠輪子越過障礙。在建筑物內(nèi)部,障礙物可以是門檻,有時也有樓梯。在外面,有人行道的路肩,小溝,石頭以及當(dāng)我們離開鋪好的路后所能遇到的所有障礙物。除了手推車和嬰兒推車之外,上述輪椅出于穩(wěn)定性的原因均未設(shè)置彈性懸掛系統(tǒng),因為,為了減小尺寸,它們都比較窄而短。當(dāng)輪子遇上障礙,移動將很困難,有碰撞,不舒服。另外,當(dāng)有些輪子沒有接觸地面,或在斜坡上遇上障礙物時輪椅將不穩(wěn)定。
在上面提到輪椅中,兩個主輪均為直徑大的主動輪并位于重心的后面,特別受使用者歡迎,這是因為它比起用于戶外強迫轉(zhuǎn)彎的輪椅具有更好的轉(zhuǎn)彎半徑,由于無動力的前輪尺寸較小,使用者可以更靠近要達到的地方。但是,小前輪,一般是可轉(zhuǎn)向的,這使越過如人行道路肩這樣的突出障礙物更困難了。為了爬上路肩,這個前輪必須抬起,這樣,輪椅就要向后倒。由于這個動作是很危險的,大多數(shù)制造商在主輪后面設(shè)置了兩個高于地面的附加小支持輪,以便在輪椅傾斜到一定角度后支在地面上,以防止輪椅向后翻倒。這個角度要求前輪必須抬起的足夠高,才能使附加輪支在正常高度的人行道上。向后倒的動作是在前輪碰到人行道路肩之前的瞬間,用手推或機動的方法使輪椅加速來實現(xiàn)的。這個操作需要很高的技巧,因為向后倒不能太猛,否則在后面將會發(fā)生碰撞,同時向后倒要是時侯,否則前輪抬起太晚或落下的太早均會撞上人行道的路肩,使輪椅卡住。另外,隨后的操作也是碰撞式的,因為主輪頂住人行道時也會產(chǎn)生沖擊,然后,或者在主輪上施加較大的驅(qū)動力矩,或者利用已經(jīng)有的動能,爬上人行道。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要設(shè)計一種改進的輪椅,大大減少前面提到的問題。它利用一些結(jié)構(gòu)簡單的部件使這個輪椅容易操縱,可以很容易地越過如門檻,人行道路肩或其它路上的障礙,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本發(fā)明的第一部分涉及一個前面介紹的輪椅,其特征為當(dāng)輪椅停在水平的地面上,主軸位于近似鉛直作用線的附近;其特征還有底盤由至少兩個裝有輪子和在至少一個主鉸接點相互鉸接在一起的兩個部件構(gòu)成,鉸接軸平行于主軸,特征還有在底盤的各部件中,第一部件是支持在地面上,并裝有主輪和一個或多個前或后支持輪,第二部件是由第一部件和地面支持,上面有其它的支持輪,其特征還有底盤上有連接底盤兩個部件的能量積蓄裝置,當(dāng)?shù)诙考闹С州喬?,高于地面上的支持平面,它能夠積蓄機械能,這個平面是由第一部件上的輪子確定。
載荷的作用線靠近位于中間的主軸這種布置形式使得主輪總是承受自重和載重的主要部分。由于底盤的第一部件上有主輪和至少一個支持輪,根據(jù)不同情況為前支持輪或后支持輪。作用在輪椅上的合力落在由輪子構(gòu)成的多變形內(nèi),底盤第一部件構(gòu)成使車輛在地面上穩(wěn)定的部件。由于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了主鉸接點的位置,我們可以優(yōu)化作用在底盤第一部件各個輪子上的載荷。例如,如果底盤的第二部件承擔(dān)了使用者的重量和/或重要載荷的自重,例如蓄電池,這個載荷的作用線將處于主軸的任一邊,但并不影響第一部件的穩(wěn)定性。在后面的例子中將看到這一點。另外,即使輪子沒有懸掛裝置,鉸接的底盤也可以使輪椅,在不平的地面上保證總與地面接觸。這不僅改善了穩(wěn)定性,通過適當(dāng)?shù)剡x擇椅座在鉸接底盤上的安裝方式,也可以改善舒適性。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特別的實例,能量積蓄裝置中至少有一個彈簧,根據(jù)第二和第一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它作用在底盤第二部件上一個變化的力。
例如,如果底盤第二部件上有后支持輪,一般輪椅或推車將能夠靠主輪和前輪停靠在地面上。共同的重心位于主軸前面一點。這個很小的距離使得輪椅向后倒非常容易,很容易就靠在彈性安裝的后輪上了。這具有兩個動態(tài)作用,一方面前輪從地面抬起一個可控制的距離,這個距離對應(yīng)于后支持輪根據(jù)向后倒的力而產(chǎn)生的鉛直運動。另一方面,由于這個運動,能量將在例如在彈簧中積蓄起來,并能在主輪越過障礙時幫助抬起輪椅。在下人行道時,后支持輪的彈性安裝同樣具有使主輪卸載的優(yōu)點。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特殊的實例,輪椅上只有一個前支持輪和一個后支持輪,它們基本上位于輪椅的縱向中面內(nèi),主輪相對于這個中面兩側(cè)對稱布置。這樣實現(xiàn)的輪椅,其四個輪子基本為菱形布置。兩個主輪位于重心的左右兩側(cè),并支持著主要的載荷,而前后支持輪起轉(zhuǎn)向輪的作用。它們與主輪定義了支持在地面上的前三角和后三角。由于底盤是鉸接的,后支持輪可以在高度方向上移動,這兩個三角形不一定要在一個平面上,使用者可以選擇支持在其中一個三角形上。一般來說,他支持在前三角上,但是它可以向后倒,以便抬起前輪,用前面描述的方法爬上障礙物,另外,輪子的菱形布置使得尺寸較小,結(jié)構(gòu)較輕,在轉(zhuǎn)彎時宜于操縱。
后面介紹的例子也能使前述向后倒的動作更容易。一方面,可以將使用者的椅座暫時向前或向后移動,使得重心相對于輪子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座椅前部設(shè)置比前支持輪更靠前,并高于它的抬起部件。這個部件將首先碰上障礙物。
本發(fā)明的另一部分涉及一個輪椅,其底盤兩個部件之間的鉸接連接被一個基本上為鉛直的滑動連接代替。
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通過下面對不同實例的描述體現(xiàn)出來,有關(guān)的附圖為--
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電動輪椅實例的軸測圖,--圖2為圖1中輪椅下半部的軸測圖,椅座被取掉了,--圖3為圖1中輪椅的后視圖,--圖4為圖1中輪椅的側(cè)視圖,--圖5到圖8與圖4類似,顯示輪椅上人行道時的不同移動階段,--圖9和圖10為本發(fā)明輪椅的另一個實例的軸側(cè)圖,它是手動的,--圖11為圖9和10中輪椅尾輪的放大視圖,--圖12到圖15為從側(cè)向看過去的原理示意圖,顯示本發(fā)明的椅座和底盤的各種可能的組合,以及底盤上不同的支持機構(gòu)的安裝方式,--圖16為輪椅的側(cè)向示意圖,其底盤對應(yīng)于圖12中顯示的實例,--圖17為手推輪椅的側(cè)視圖,其底盤對應(yīng)于圖14所示的實例,--圖18為圖17所示手推輪椅下半部的俯視圖,--圖19為一個輪椅的側(cè)視圖,它用于能夠用腳推輪椅的病人或殘疾人,它的底盤對應(yīng)于圖14所示的實例,--圖20為圖19所示輪椅的俯視圖,座椅本身顯示為透明的,--圖21和22分別為本發(fā)明的助行裝置的側(cè)視圖和俯視圖,--圖23和24分別為用于本發(fā)明輪椅輔助裝置的側(cè)視圖和俯視圖,--圖25示意性地顯示了本發(fā)明輪椅的另一個實例,
--圖26為圖25所示輪椅跨越障礙的情況,--圖27顯示圖25所示輪椅的一種變化實例,--圖28和圖29分別為一個殘疾人機動三輪車的正視圖和俯視圖。
圖1到圖4中顯示的殘疾人輪椅是電動的。它由兩個主要的部件構(gòu)成即圖2中具有鉸接金屬底盤100的行走裝置,和一個使用者的座椅2。這個座椅可調(diào)節(jié)地裝在底盤100上。底盤100有一個第一部件,為剛性主底盤1,和一個第二部件,為后臂23,它通過一個橫向水平軸27鉸接在主底盤1上。主底盤1主要由兩根從側(cè)向看彎成U形的管3構(gòu)成,U形管連接在剛性平臺4上,平臺上放有兩個蓄電池5。兩個直徑相對較大的主驅(qū)動輪6通常是通過一個懸掛元件(未畫出)裝在底盤1的兩側(cè),與幾何主軸7同軸上,這個主軸靠近通過輪椅和使用者重心的垂直軸線。這樣,主輪6承擔(dān)了輪椅和使用者的絕大部分重量。每個主輪6均由各自的獨立直流電機8驅(qū)動,使用者以已知的方式控制輪子的轉(zhuǎn)動方向,和轉(zhuǎn)速,即用一個被稱為″游戲棒″的多向控制手柄作用在一個電子控制盒上,同時控制輪椅的移動速度和轉(zhuǎn)彎半徑。在正常情況下,輪椅的縱向穩(wěn)定性由裝在斜支架13上的前支持輪12保證,支架13安裝在中間支臂14上,可繞一個鉛直軸自由旋轉(zhuǎn)。中間支臂14本身又通過一個″ROSTA″式彈簧軸承15彈性地安裝在主底盤1上。這個彈簧軸承由兩個套在一起的金屬方管構(gòu)成,內(nèi)管與外管相錯45度,它們之間用彈性橡膠塊卡住,以便能夠繞其軸線作有限的彈性轉(zhuǎn)動。兩個主輪6和前輪12構(gòu)成了一個將輪椅支持在地面16上的正三角。
在這里描述的例子中,還有另外兩個輪子,稱為抬起輪17,安裝在主底盤1前面,位于前輪12的兩側(cè),以便如后面將要描述的那樣,方便地越過障礙物。每個抬起輪均可繞位于支持臂18端部的水平軸自由轉(zhuǎn)動。支持臂18通過一個彈簧軸承19安裝在底盤上,這個軸承也可以是″ROSTA″式的。這樣,每個臂18可以繞水平軸擺動,以便在輪子17碰到障礙時可以抬起。兩個抬起輪17的位置比輪子12靠前,并總比輪子12高,在正常情況下它們不接觸地面。在每個臂18上也可以安裝由在一個平面上的三個輪子構(gòu)成的星形機構(gòu),以代替單個輪子17,如人們所熟悉的在樓梯上搬運貨物的裝置一樣。另一種個變化是用一個向下的手柄代替臂18,手柄通過一個托板支持在地面上。
在(輪椅)后面,設(shè)置了一個中間支持輪20,它裝在一個支架21上,支架21可以繞向前傾斜的軸線22轉(zhuǎn)動,此軸線位于可傾斜后臂23上。在這種情況下,臂23由固定在U形卡箍25上的中間臂24構(gòu)成,卡箍25的端部可擺動地彈性安裝在兩個彈簧軸承26中,這兩個彈簧軸承也是″ROSTA″式的,它們定義了臂23擺動的水平軸線27(圖2)。這樣,軸線27構(gòu)成了輪椅底盤100的橫向鉸接軸線。
如圖4所示,在正常位置,輪椅支在前輪12上時,后臂23使后支持輪20略高于地面16。如果輪椅向后倒,后輪將支在地面上,這時,彈簧軸承26使得輪子20在地面上的支持力隨臂23繞軸線27擺動的程度而變化。如圖4所示,由于軸線22是斜的當(dāng)輪子20不與地面接觸時,它將向前擺,這將減少它占據(jù)的尺寸,當(dāng)它接觸地面時,它的方向受馬達8驅(qū)動輪椅運動方向的控制。不過,我們也可以通過調(diào)整彈簧軸承26,使得當(dāng)?shù)孛孀銐蚱綍r,輪子總是支持在地面上。
輪椅椅座2的結(jié)構(gòu)一般為人們所熟悉,它有一個支持結(jié)構(gòu)30,上面裝有一個座墊31,一個靠背32,扶手33和一對踏腳34,這些都是可調(diào)的,以便適應(yīng)使用者的體形。這個大家知道的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將不在這里描述。但是必須指出,椅座2以可繞圖1中水平軸線36轉(zhuǎn)動的方式安裝在主底盤1上。這個軸線是由兩個相對的拉桿(未畫出)確定的,它們各自插在底盤管子3上的支持板38的孔37中,位于主輪16軸7的上方。實際上,每塊支持板38上有數(shù)個孔37,以便調(diào)節(jié)椅座2的縱向初始位置。對于擺動方向,椅座2的位置由一個操作機構(gòu)確定,它由一個近似鉛直的電動支桿39構(gòu)成,支桿39裝在主底盤1的前部,并與裝在椅座支持結(jié)構(gòu)30上的近似水平桿40連接。使用者可以操作一個位于控制盒10上的擺動按鈕(未畫出),控制擺動支桿39的雙向運動。其主要作用是向前或向后移動使用者的重心,也就是說,移動座椅和使用者的中心G(圖4)。正常情況下,當(dāng)輪椅放置在水平地面16上時,通過共同中心G的鉛直軸線g位于輪子6軸7的前面,其距離為d,其值越小越好,但是要保證輪椅總是支持在前輪12上。d的值一般小于5厘米,最好在兩厘米左右。在擺動支桿39的作用下,使用者可以在行進中調(diào)整共同重心G的位置,特別是將整個椅座向后移動,使得鉛直軸線g位于主軸7的后面,使得整個輪椅向后倒,支持在后輪20上,是前輪12抬起,以便能夠越過障礙物。同樣,在通過障礙物時或通過障礙物之后,使用者可以將重心推回到前面,使輪椅還支持在前輪12上。
圖5到圖8顯示了上面描述的輪椅是如何方便地上人行道42,人行道42比路面16高出正常高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假設(shè)使用者沒有操縱擺動支桿39,也就是說,輪椅在圖5中的位置接近人行道的路肩43,前輪12支持在路面上,后輪20還沒有與路面接觸。當(dāng)人行道路肩43頂住抬起輪17時,將它們向上抬起,這將產(chǎn)生兩個作用,一方面,使輪子17支持在人行道42上,另一方面,輪子作用在彈簧軸承上的力矩使輪椅主底盤1向后倒,將前輪12抬起,后輪20支持在地面16上,將它的支持臂23向上抬到圖6的位置。在這個時刻,前輪12頂在人行道路肩43上,這將使輪椅更為傾斜,并使臂23的彈簧軸承26積蓄能量,直到前輪12爬上人行道42。值得指出,使用者本人最好也協(xié)助向后倒,在上人行道時使輪椅產(chǎn)生短暫的加速度。如果這個加速度加的比較早,它能使輪椅在與人行道作最初接觸之前就向后倒,使得前輪抬起處于圖6中的位置,而不是圖5的位置。這個加速度也能在彈性支持中積蓄能量,在以后釋放。
在圖7中的位置,主輪6到達人行道路肩43,其通常承受的載荷也有一部分釋放,由后輪20承擔(dān)。這樣,主輪6就可以容易地在彈簧軸承26中積蓄的能量幫助下,爬上人行道42,達到圖8中顯示的位置。在這個階段,由于前輪12抬起了,后輪在鉛直方向的推力,使得輪椅向前傾,使得輪椅在人行道上恢復(fù)到正常位置。使用者可以通過使主動輪6略微減速,使得恢復(fù)過程更容易一些。試驗顯示,這樣制成和使用的輪椅可以基本上沒有減速地爬上正常高度的人行道。
如果要上特別高的人行道,使用者可以使輪椅在到達人行道之前向后倒,同時操縱擺動支桿39,將共同重心G移到主軸7的后面,使得前輪12和抬起輪17抬高。同樣,在下人行道之前或在進入一段較陡的下坡之前,也要進行相同的操作,以使輪椅向后倒向輪20。這樣,使用者將覺得比較安全,因為他坐得更穩(wěn)當(dāng),沒有向前沖出來的危險。支持在后輪20上可使主輪6先從障礙上下來,由于主輪的直徑較大,移動會更舒服,主輪的移動是直接由手柄9控制的。在所有這些狀態(tài)下,重心G幾乎都位于主輪6的軸7的鉛直上方使輪椅的運動有很高的穩(wěn)定性,即使是在通過各種橫向障礙,操縱者無法直接控制前輪12和后輪20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上面描述的結(jié)構(gòu)可以作多種修改和變化,而不超出本發(fā)明的范圍。我們可以設(shè)置兩個前支持輪,而不是單個前輪12,以及/或兩個后支持輪,而不是單個后輪20。無論如何,使用單個輪子,特別是后輪,將大大減少如電梯中所占據(jù)的空間。實際中,可以將位于中間的后輪20放到電梯的一個角落中,這樣就可以使用普通輪椅不能使用的較小電梯。圖中沒有顯示的另一種改進為使支持后輪20的臂23為伸縮型,并設(shè)置一個控制機構(gòu),使得使用者可以在行進中根據(jù)需要改變支持臂的長度。這不單僅僅為調(diào)整輪椅占據(jù)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改變由彈簧軸承26的力矩在后輪20上產(chǎn)生的支持力。在翻越一個較高的障礙物或從一個較陡的坡上下來時,使用者使支持臂23變長,可使輪椅向后倒的更多。另外,由于可以控制輪椅向后倒,我們可以取消抬起輪17。另一種變化是用一個可以在任何方向轉(zhuǎn)動的球狀輪代替可轉(zhuǎn)向輪20。
這種電動輪椅的另外一種改進是提前積蓄能量,也就是說在爬上要越過的障礙物之前積蓄能量,以便在在輪椅抬起時釋放,以幫助越過障礙物。為此,可以在支持臂18和/或后支持臂23的彈簧軸承19,26中設(shè)置預(yù)應(yīng)力,預(yù)應(yīng)力可以用例如電機或氣動作動筒來實現(xiàn)。這種裝置可以用來例如抬高抬起輪17,以便爬上特別高的人行道,在輪子17支持在人行道上之后,可以通過命令或自動地將它們放下,以助于輪椅如圖6和圖7階段中的抬起。
在有些機動輪椅中,具有機動調(diào)整椅座相對于底盤位置的機構(gòu),例如使使用者位于適于工作的位置。如果這個運動是沿斜的滑軌進行,還應(yīng)有重心產(chǎn)生向前或向后的移動,這是由補償移動或繞軸線36擺動實現(xiàn)的。
圖9到11顯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手動輪椅的實例,可折疊輪椅的整體結(jié)構(gòu)是大家知道的,我們在這里不再詳細介紹。我們只是指出,輪椅主底盤44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剛性側(cè)面部分44a,44b,它們由交叉的桿45連接起來,桿45的一端可以摘下,以便兩個側(cè)面部分44a和44b可以相互靠近,使輪椅折疊起來。每個側(cè)面部分上有一個具有人力驅(qū)動環(huán)47的主輪46,一個類似于前面例子中前輪12的可轉(zhuǎn)向支持輪48,以及一個(符合本發(fā)明的)后支持輪49。它可以在高度方向上移動,以便在輪椅向后斜時提供動態(tài)支持。主輪46的軸線越接近輪椅和使用者重心的鉛直下方,使用者從這個動態(tài)支持中得到好處越大。兩個支持輪49的作用與前面例子中的輪20的作用幾乎一樣。在這個例子中,它們不可轉(zhuǎn)向,但是也可以設(shè)計成可轉(zhuǎn)向的。由于其橫向輪廓是圓的,其材料也相對較硬,在需要時,特別是當(dāng)使用者給兩個主輪46不同的速度,使輪椅轉(zhuǎn)向時,輪子可以在地面上橫向滑動。
每個后支持輪49彈性地支持在主底盤對應(yīng)的側(cè)面部分44a,44b的彎曲可傾斜桿50上。桿50的下臂上裝有輪49,上臂基本上是鉛直的,裝在″ROSTA″式彈簧軸承上。這個軸承可以使上臂彈性地繞水平軸52擺動(圖11)。這樣,彎桿50構(gòu)成輪椅結(jié)構(gòu)底盤的第二部件,它通過支撐51與由主底盤44構(gòu)成的第一部件相連。支撐51用帶螺絲的卡箍53卡在支持管54上,支撐51的位置可調(diào)。支持管54通過一個用螺絲56夾緊的夾子55固定在底盤44上。這種固定方法可以將臂50調(diào)整到任何位置,特別是在輪椅支持在前輪48時,使后支持輪49略高于地面。
(輪椅)越過障礙,如爬上人行道的方法與前面的例子相同,只是沒有位于前方的抬起輪,不過,也可以設(shè)置這些抬起輪。必須指出,第一個例子中輪子6,12和20的菱形布置方式也可以用到底盤可折疊或不可折疊的手動輪椅中。
圖12到圖15顯示了本發(fā)明裝置的鉸接底盤主要部件的各種可能變化中的幾種結(jié)構(gòu)形式。為了簡化描述起見,我們用同樣的標(biāo)號標(biāo)注在不同的例子中起相近作用的部件,而不管其結(jié)構(gòu)可能是不同的。在顯示的每個例子中,椅座的前方為箭頭A或箭頭B的方向,這取決于使用的方法,推動的形式和所希望的動態(tài)特性。一般來說,每個介紹的裝置包括一個鉸接底盤60,它由第一部件61和第二部件62構(gòu)成,它們用一個水平的橫向鉸接軸63鉸接在一起。在底盤60上裝有支持裝置64,用于支持使用者,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是一個椅座。底盤的第一部件61上有兩個主輪66,它們繞一個共同的主軸67轉(zhuǎn)動,在椅子的一個端部有一個或多個支持輪68。在椅子另一個端部附近,底盤的第二部件上有一個或多個支持輪69。每個支持輪68,69最好能夠繞鉛直或略有傾斜的軸線70,71自由轉(zhuǎn)向。由于使用者作用在座椅上的重力P的鉛直作用線經(jīng)過輪子66的主軸67附近,使兩個主輪66承受了使用者重量P的主要部分。通過輪椅和使用者共同重心G的鉛直垂線g(圖13和圖14)也是一樣。另外,在每一個例子中,鉸接底盤60的特別結(jié)構(gòu)形式將載荷的一小部分分配到支持輪68和/或69上。在圖14例子的一些使用狀態(tài)下會有不同,那時,輪子69可以被高高地抬起。
在圖12的例子中,支持裝置或椅座64裝在底盤的第二部件62上,使得載重P和椅座這部分的自重分布在鉸接軸63(主要部分)和支持輪69之間。通過軸線63作用在底盤的第一部件61上的載重分布在主輪66(主要部分)和支持輪68上。總重量作用在主輪66上的部分取決于鉸接軸63和主軸67之間的水平距離。例如,根據(jù)選擇不同的距離,這個部分可以在50%到100%之間選擇。總重量作用在支持輪69上的部分取決于鉸接軸63和鉛直作用線p之間的距離。我們強調(diào),它不取決于主軸線相對于作用線p的位置,實際上,主軸線可以處于這條線的任何一側(cè),而不影響底盤的穩(wěn)定性。
圖12顯示的椅子結(jié)構(gòu)具有特殊的好處。一般來說,所有的輪子總是以靜力支持在地面上,當(dāng)?shù)孛娌灰?guī)則,這個力也幾乎不發(fā)生變化,至少在每個端部只有一個支持輪68,69時(菱形布置)是如此。鉸接軸可以自由擺動,底盤兩個部件61,62之間相對擺動的幅度,可以簡單地用擋塊限制(未畫出)。在需要時,可以將底盤兩個部件設(shè)計成可相互折疊的形式,以減小椅子不用時的尺寸。支持裝置64可以用任何方法安裝在底盤第二部件62上,尤其是要能夠在縱向和/或高度方向上調(diào)整,例如使用者在操縱裝置的幫助下,能使椅子傾斜。另外,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在底座兩個部件61和62之間連接一個如彈簧那樣的能量儲存裝置72(在圖中是通過支持裝置64),以便改變椅座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特性。于是,我們就可以得到如圖5到圖8中所描述的越過障礙的動態(tài)特性。不管有沒有彈簧,使用者的舒適性大大好于使用剛性底座的椅子,這是由于,在越過障礙,輪子66,68,69中的任何一個產(chǎn)生鉛直運動時,支持裝置64上產(chǎn)生的鉛直運動遠小于(輪子的運動)。這樣可以省去懸掛裝置,或者使用小壓下量的懸掛裝置,在靜止情況下,它能夠提供比軟支撐更好的穩(wěn)定性。
在圖13的例子中,底盤60的結(jié)構(gòu)與圖12中的相同,但是支持裝置剛性地裝在底盤的第一部件61上。第二部件62和它的支持輪69靠彈簧72加載,在通過障礙時彈簧72也用于積蓄機械能量。鉸接軸63和主軸67之間的相對位置對靜載的分配沒有多大影響,除非在這個部件62上裝有如蓄電池這樣的大載荷。作用在輪子68的載荷主要取決于鉛直線g和主軸67之間的距離。
圖14中例子的結(jié)構(gòu)與圖13的區(qū)別僅僅在于底盤的鉸接軸63處于主軸67的另一邊,也就是說,在主軸67和支持輪69之間。這類似于前面在圖1到圖11中所描述的例子,彈簧72起在鉸接軸63上設(shè)置彈簧軸承26的作用。
在圖15的例子中,底盤60,輪子66,68和69的位置與圖12相同,但是支持裝置64用兩個剛性元件73和74及鉸接軸75到77同時連接在底盤的第一部件61和第二部件62上。元件61,62,73和74在鉛直平面內(nèi)構(gòu)成一個可變形四邊形,以便在越過障礙時減小支持裝置64的運動。在這個四邊形中可以裝一個彈簧裝置或阻尼器78,例如在鉸接軸63處裝一個前面介紹的彈簧軸承26,以便改善動態(tài)特性,并在需要的時侯,積蓄能量。
圖16顯示了一個機動殘疾人輪椅,其鉸接底盤60的機構(gòu)對應(yīng)于圖12中顯示的機構(gòu)。底盤的第一部件61上裝有兩個主輪66和單個后支持輪68,它可以繞位于輪椅鉛直中面內(nèi)的鉛直軸70擺動,以實現(xiàn)自由轉(zhuǎn)向。底盤的第二部件62上裝有單個的前支持輪69,它同樣可以繞位于輪椅鉛直中面內(nèi)的鉛直軸71擺動,以實現(xiàn)自由轉(zhuǎn)向。這樣,輪子的布置與圖1到圖8中的例子類似,但形式有所改進,它就具有所有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只是后臂23被底盤部件61代替了。特別是,輪椅上也可以設(shè)置在第一個例子中描述的前抬起輪17,它們在圖16中未畫出。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基本的方面,驅(qū)動輪66的主軸67位于通過輪椅和使用者共同重心的鉛直線附近,底盤的鉸接軸63位于這個軸的后面,其距離可以是固定的或可調(diào)的。它確定了作用在后輪68上靜載荷。這個載荷最好在輪椅和使用者總重量的1%到15%之間。作用在前輪69上的靜載荷由鉸接軸63和經(jīng)過重心的鉛直線之間的距離確定。它一般超過后輪68的載荷,以便在翻越上障礙時,抵抗第二部件62向后倒的趨勢,它最好在總重量的8%到25%之間。作用在大驅(qū)動輪66上的靜載荷要盡可能的大,它最好在總重量的70%到90%之間。為了提高底盤前面部分的穩(wěn)定性和慣量,一提高舒適性,底盤的第二部件不僅要支持座椅2和使用者,上面還裝著很重的蓄電池80,其位置盡量低,并靠近主軸67。與前面描述的電機8類似的電機81置于底盤的第一部件61上。和第一個例子中描述的一樣,依靠使用者控制的作動器39,椅座2可以繞水平軸36擺動而傾斜。作為一種選擇,可以用彈簧零件82和/或阻尼器將椅座后部和底盤第一部件61連接起來,以改善輪椅的動態(tài)特性,尤其是防止底盤第二部件62在例如爬上陡坡時突然向后倒。零件82的彈性特性可以是非線性的,以便在擺動開始的時侯產(chǎn)生較大的力,以便使使用者放心,而這個力隨后增加的不多,以避免主驅(qū)動輪卸載過快。我們也可以用一個自動控制的作動筒代替零件82。這個作動筒通過傳感器,根據(jù)傾斜的程度和遇到的障礙自動控制,例如可以根據(jù)前后輪上的載荷來控制(作動筒)。
在圖16中,我們注意到可以進行一些修改,可以用拆下鉸接軸63的方法將底盤的第一部件61卸下,用一對無動力的主輪臨時代替它,或者用另一個第一部件代替,它有兩個主輪和一個或多個前支持輪68,靠人力推動。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動力裝置,包括蓄電池80,最好都裝在可拆卸的第一部件61上。這樣的設(shè)計可以得到一個多用途的裝置,可以改裝成病人或殘疾人的手推車,或者一個機動輪椅。當(dāng)使用者在家里使用其輪椅的手推形式時,可以將機動部分連接到一個電源上,以便對蓄電池充電。
圖17和圖18示意地顯示了一個兒童推車,其底盤對應(yīng)于圖14顯示的底盤,以及圖1到圖8中輪椅的底盤。底盤的第一部件是十字形的剛性主底盤61,如圖18所示,它包括一個位于椅座85下面,支持在主輪66上的剛性橫桿84和一個中間縱梁86,其前端受可自由轉(zhuǎn)向的前輪68支持。梁86的后端上有一個與第一個例子中描述的軸承26類似的彈簧軸承87,以便在水平軸88上實現(xiàn)彈性鉸接。在這個鉸接軸上裝著一個可傾斜的后臂89,它起前面描述的臂23的作用,支持在可自由轉(zhuǎn)向的后輪69上。主底盤61還有一個中心支持部件90,以安裝椅座85,這個支持部件最好有一個鉸接裝置91和齒機構(gòu)(未畫出),以便椅座可以傾斜成不同的角度。一個通常式樣的推車把手92,例如有兩個側(cè)桿93的拱形架,剛性地連接在中心支持部件90上。和前面的例子中一樣,椅座下的大主輪66保證了穩(wěn)定性和舒適性,這是由于作用在將首先碰到障礙物的前輪上的載荷很小。輪子的布置大致為菱形,能減小推車尺寸,以便于轉(zhuǎn)彎。在推車的時侯,作用在手柄92上的水平推力不改變座椅在輪子66和68上的位置。相反,可以通過向下壓手柄92很容易地越過障礙,向下壓手柄將抬起前輪68,而使后輪69的載荷增加。而因此積蓄在彈簧軸承87中的能量與水平的推力配合,將有利于主輪66爬上障礙物。在越過障礙和在不平的地面行走方面,這個推車具有與圖1到圖8中的輪椅相同的優(yōu)點。另外,通過壓手柄92使底盤的鉸接軸運動,可以很方便地從陡坡,甚至樓梯上下來。我們還可以在例如在鉸接軸87上安裝由腳蹬操縱的有齒調(diào)節(jié)機構(gòu),用于調(diào)節(jié)后輪69的高度,以便下樓梯和/或升高后輪。
圖17和圖18中顯示的手推車實例僅僅是一個例子,可以在上面進行許多修動和變化。它可以有兩個前輪68和/或兩個后輪69。椅座85可以是可拆卸的,并換成一個童車的籃筐。在承擔(dān)主要重量的主輪66上最好設(shè)置卡閘。所有其它這方面已知的特點和附件均可設(shè)置車上,如物品筐或為第二個兒童設(shè)置的附加坐板,以及抬起椅座的機構(gòu),以便方便的抱孩子或使其站起來,等等。一個同樣的推車也可以用來運送殘疾人。
圖19和圖20顯示了一種新式輪椅,專為只能用一條腿推車的使用者設(shè)計的,使用者的另一條腿不能或不允許接觸地面,例如由于出事故受傷,有病或有殘疾。這個裝置使得使用者可以在家里或醫(yī)療機構(gòu)中移動或???,同時保持其手是自由的,以便干其它的事情,例如上廁所,穿衣服,拿物品,以及做家務(wù)或做辦公室工作。
座椅的底盤與圖14一樣,前方對應(yīng)與箭頭B的方向,因為使用者是向著這個方向。底盤的第一部件61上有裝在共同主軸67上的兩個主輪66,兩個可轉(zhuǎn)向的小前輪設(shè)置在兩側(cè),主輪66前面不遠處,以便在它們之間留出一個空間101放使用者的腿。底盤部件61是用相互焊接起來的金屬管組成,它包括一對支持在前輪68上并支持著椅座103的彎曲側(cè)管102;一個位于椅座下面,連接兩個管子102的上橫管104;一個端部固定在管子102上的后弧形管105;以及兩個支持主輪66和相應(yīng)的閘108的側(cè)支持部件107。底盤的第二部件62由一個可傾斜后臂109構(gòu)成,它類似于圖17中描述的臂89,支持在單個的可自由轉(zhuǎn)向中后輪69上。底盤的兩個部件61,62通過一個彈性鉸鉸接在一起,彈性鉸為一個彈簧軸承110,類似于前面描述的彈簧軸承87,其工作方式也一樣。
椅座103可以有靠背或沒有靠背,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管子102上的伸縮套管調(diào)整椅座高度。座椅的平面形式,為清楚起見在圖20中用虛線表示,是專門設(shè)計的,它使使用者可以用一條腿蹬在地上,推動輪椅。為此,椅座103前部有一個位于中間的缺口112,缺口兩邊是兩個向前伸的側(cè)邊部分113,它們構(gòu)成一個支持表面,以便在推車時放沒用的腿,或者在停止時放兩條腿。缺口112位于自由空間101的上方。自由空間位于底盤的中間,并延伸到椅座的下面,兩個主輪66之間。于是,使用者可以用一條腿蹬地面上,方便地實現(xiàn)向前,向后和轉(zhuǎn)彎。小支持輪68和69如前面描述的例子一樣在穩(wěn)定性,操縱性和越過障礙時的舒適性等顯示其優(yōu)越性。在停止的時侯,使用者可以用位于椅座103下面的一個或兩個手柄114剎住剎車閘108,手柄114通過加套鋼索115與閘連接在一起。
圖21和圖22顯示了稱為行走器的助行裝置。象大家知道的那樣,這個裝置有一個主底盤121,上面有兩個主輪66,至少一個自由轉(zhuǎn)向的小前輪68和兩個側(cè)手柄122,在使用者推車行走時,可以用手或前臂扶在手柄122上,同時推動在他前面的裝置。主底盤121可以折疊起來以便存放和搬運。前輪68裝在可放低的弧形架123上,弧形架鉸接在鉸接點124上,并與可折疊臂125連接在一起。主輪66上設(shè)置有閘126,使用者通過手柄127和鋼索128操縱這個閘。
根據(jù)本發(fā)明,主輪66的軸67幾乎靠上手柄122的鉛垂線,也就是說,靠近使用者作用在手柄上的力的作用線。這些相對較大的輪子承受幾乎全部載荷,因此,輪椅運動很方便。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方面,裝置的底盤如圖14顯示的那樣,連接有兩根后臂130,它們各自通過一個彈簧軸承131連接在主底盤121上,它們還支持在可自由轉(zhuǎn)向的小后輪69上。同軸的彈簧軸承131構(gòu)成底盤的彈性鉸接點,特別能使使用者可以向后轉(zhuǎn)動主底盤121,抬起小前輪68,以通過門檻,并如前面的例子那樣利用積蓄的能量扶直裝置。另外,裝置很好操縱,由于使用者處于位于兩個非轉(zhuǎn)向主輪66之間的中心區(qū)域133中,裝置可繞著使用者轉(zhuǎn)動。也可以用滑塊代替小后輪69,使用者可以在不動用閘126和127的情況下進行剎車。
圖23和圖24為一個附件,用于略微抬起圖1到圖8和圖16中的輪椅主輪6或66,在輪椅的前后支持輪保證了縱向穩(wěn)定性時,抬起主輪讓它們的馬達帶動旋轉(zhuǎn)可以清潔主輪的輪胎。這個附件是一個剛性的搖架140,它由金屬管制成,兩個平行的直管141連以弧形部分142,弧形部分用作手柄。直管141的端部143向上彎,上面有一個曲線的支撐144,可以放到主輪軸的下面。輪子145裝在桿彎曲部位的附近,支腳146裝在直管141下,靠近弧形桿142附近的地方,以便將搖架支持地面147上如圖示的位置。將弧形桿142抬起時,一個幫助者可以推動搖車,將支持部分144從輪椅的后面放到主輪軸的下面。然后將弧形桿壓到地面上,方便地將這些輪子抬起,這時只要在每個輪子上放一個抹布或刷子,然后轉(zhuǎn)動輪子,就可以進行清洗。為了同一目的,本發(fā)明的鉸接底盤還可以設(shè)置用兩只腳撥動的支桿,支桿裝在輪椅內(nèi)靠近主輪的位置,可以在電動作動筒的作用下,抬起底盤的中間部分。
圖25和圖26顯示本發(fā)明的另一個部分,這是一個輪椅,其底盤150由兩個剛性部件151和152構(gòu)成,它們不是象前面例子那樣鉸接在一起,而是采用了在鉛直方向可以滑動的連接。底盤的第一部件151上裝有椅座154和兩個主輪156以及它們的電機155。和前面的例子一樣,輪156的主軸157靠近輪椅和使用者重心鉛直線附近。第二部件152上有一個前支持輪158和一個后支持輪159,這兩個輪可以轉(zhuǎn)向,最好位于輪椅的中面上。部件152的中間部分為一個鉛直方向的導(dǎo)向160(示意顯示),以便沿著第一部件上的鉛直中心柱161滑動。中心柱上有彈簧162,它將第二部件推向下面,以便在支持輪158和159上作用一個持續(xù)但大小可變的載荷。當(dāng)然,我們可以設(shè)置兩個或多個前支持輪158和/或后支持輪159。
當(dāng)一個支持輪,例如象圖26中的輪158,爬上障礙物163,第二部件152相對第一部件151上升,壓縮彈簧162,使得主輪156部分卸載。這個運動對應(yīng)于輪椅輕微的向后倒,也就是說,象第一個例子一樣,可以用馬達155產(chǎn)生一個加速度,以幫助輪椅向后倒。不過,具有這種底盤輪椅向后倒的程度只有圖7中例子的一半。也可以在前輪158的前面設(shè)置象輪子17(圖1到圖8)那樣的抬起輪。另外,這種底盤可以用在前面提到的任何一種裝置中。
圖27示意性地顯示了圖25和圖26中例子的一種變化,這里我們在滑動連接153中加入了一個彈性鉸,其軸線為橫向的,平行于主軸157,彈性鉸為彈簧軸承,與前面描述的軸承26,87,110,131相同。這個軸承在空的中心柱161中鉛直滑動,并受到彈簧162的壓力。彈性鉸允許椅座154和底盤第一部件151相對于第二部件152輕微地向前和向后擺動。以便減小由于障礙或地面不平產(chǎn)生的振動。
圖28和29顯示了一個用于殘疾人的機動三輪車。它主要有裝有椅座171的底盤170,兩個主機動輪172和一個裝在前叉174上的前輪173,前叉鉸接在一個方向把手175上。蓄電池176放在底盤上支持椅座171的可伸縮套筒柱177的附近。
在車的后面裝著一個小輪177,它由兩個通過彈性裝置179固定在底盤上的臂178支持,彈性裝置179將積蓄能量,象前面描述的那樣,這些能量將以支撐力的方式幫助車子越過障礙。
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面所介紹的例子和應(yīng)用。特別地,在每個相應(yīng)的應(yīng)用中,底盤可以有圖12到圖15中的任何一種結(jié)構(gòu),或者是基于這種結(jié)構(gòu)的變化。在所有的變化中,椅座和底盤可以制成可折疊和或可拆卸的。
權(quán)利要求
1.運送或幫助至少一個使用者移動的輪椅,使用者可以是殘疾人,移動能力或自理能力降低的人或兒童,輪椅有一個底盤(60,100),上面有輪子和支持裝置(2,64,85,103),當(dāng)輪椅在地面上進行時,使用者的重量至少有一部分是沿近似鉛直線作用在支持裝置上,輪子中有具有共同橫向主軸(7,67)的兩個主輪(6,46,66),和支持輪(12,20,48,49,68,69),其中有至少一個可轉(zhuǎn)向并位于主軸前面的前輪和至少一個可轉(zhuǎn)向并位于主軸后面的后輪,其特征為當(dāng)輪椅停在水平的地面上,主軸(7,67)位于近似鉛直作用線(p)的附近;其特征還有底盤(60,100)由至少兩個裝有輪子和在至少一個主鉸接點(63)相互鉸接在一起的兩個部件構(gòu)成,鉸接軸平行于主軸,特征還有在底盤的各部件中,有一個第一部件(1,61,121),它支持在地面上,并裝有主輪(6,46,66)和一個或多個前或后支持輪(12,48,68),和第二部件(23,50,62,130),它由第一部件和地面支持,上面有其它的支持輪(20,49,69),其特征還有底盤上有連接底盤兩個部件的能量積蓄裝置(26,72,82,87,110,131),當(dāng)?shù)诙考闹С州?20,49,69)抬起高于地面上的支持平面,它能夠積蓄機械能,這個平面是由底盤第一部件上的輪子(6,12,46,48,66,68)確定的。
2.由權(quán)利要求1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能量積蓄裝置中至少有一個彈簧(72),根據(jù)第二和第一部件(1,61,121)之間的相對位置,它作用在底盤第二部件(23,62,130)上一個變化的力。
3.由權(quán)利要求1和2中的一條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支持裝置(2,64)裝在底盤第二部件(62)上,以及,在輪椅的縱向方向,主鉸接點(63)位于主軸(67)和底盤第一部件(61)的支持輪(68)之間。
4.由權(quán)利要求2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支持裝置(2,64,85,103,122)裝在底盤的第一部件(1,61)上,以及,彈簧(72)在底盤第二部件(23,62,130)上持久地作用著一個壓力。
5.由權(quán)利要求1和2中的一條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支持裝置(64)通過鉸接部件(73,74)同時連接在底盤的第一部件(61)和第二部件(62)上。
6.由上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意一條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它只有一個前支持輪。
7.由上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意一條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它只有一個后支持輪。
8.由權(quán)利要求6和7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前后支持輪(12,20,68,69)裝在輪椅縱向中面中。
9.由權(quán)利要求1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它在前部至少有一個抬起裝置(17),其位置比前支持輪(12)更靠前和更高,以便靠在障礙物上,特別是支持在人行道路肩上,使得主鉸接點擺動,以便在能量積蓄裝置(26)中積蓄能量。
10.由權(quán)利要求9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每個抬起裝置(17)有至少一個抬起輪(17),它裝在前支持臂(18)的端部,前支持臂(18)彈性地裝在底盤(60,100)上,使得抬起輪在障礙物的作用下鉛直運動。
11.由上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意一條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主輪(6,46,66)為驅(qū)動輪,可以以相反或相互不同的速度驅(qū)動,以便輪椅轉(zhuǎn)彎。
12.由上述權(quán)利要求中任意一條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支持裝置有一個供使用者用的椅座(2,85,103,171)。
13.由權(quán)利要求11和12所描述的輪椅,具有殘疾人輪椅的形式,其特征為當(dāng)輪椅放置在水平地面時,主軸(7,67)位于經(jīng)過輪椅和使用者重心(G)的鉛直線(g)的附近。
14.由權(quán)利要求4和12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使用者通過一個控制裝置,可以使椅座(2)相對于底盤前后移動,這個椅座至少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位置,這時鉛直線(g)與主軸(7,67)相距一個確定的距離(d)。
15.由權(quán)利要求14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這個距離(d)約為0到5厘米之間。
16.由權(quán)利要求14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這個距離(d)約為0到2厘米之間。
17.由權(quán)利要求14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椅座(2)的移動距離足夠大,使得在椅座在后退位置時,鉛直線(g)可以處于主軸(7,67)之后。
18.由權(quán)利要求14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椅座(2)可以繞位于椅座下面的軸(36)擺動。
19.由權(quán)利要求13所描述的輪椅,其底盤可以折疊,它有兩個剛性側(cè)桿(44a,44b),每個上面有一個主輪(46),其特征為它有至少一個后支持輪(49),這個后輪裝在一根側(cè)桿上。
20.由權(quán)利要求2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支持裝置裝在有前支持輪的底盤第一部件上,以及,后支持輪(20,49,68)裝在臂(23,50,89,109)上,它屬于底盤的第二部件,這個臂通過彈簧與能量積蓄裝置連接(26,51,87,110)。
21.由權(quán)利要求20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彈簧位于底盤主鉸接點(63)的軸承(26,51,87,110)盒中。
22.由權(quán)利要求20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臂(23,50)的長度可調(diào)整,調(diào)整是通過使用者操縱的一個手動或機動裝置實現(xiàn)的。
23.由權(quán)利要求20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它有兩個后支持輪(49),它們裝在兩個獨立的臂(50)上,每個臂與一個能量積蓄裝置(51)連接在一起。
24.由權(quán)利要求4和12所描述的輪椅,它由使用者的一條腿蹬在地上推動,其特征為它的前部有一個居中的缺口(112),以便通過使用者推車的腿,其特征還有底盤的第一部件(61)中有一個位于缺口下面的自由空間(101),第一部件有兩個前支持輪(68)分別位于自由空間的兩側(cè)。
25.由權(quán)利要求1到12和20到23中任意一條所描述的輪椅,具有童車形式,其特征為它的后部至少有一個推車的把手(92),這個把手固定在底盤第一部件(61)上,其特征還有第一部件上設(shè)置了前支持輪(69)。
26.由權(quán)利要求23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能量積蓄裝置(87)和支持輪(69)與鉸接裝置連接以便至少使支持輪可以收起。
27.由權(quán)利要求12和25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椅座(85)裝在底盤的第一部件(61)上。
28.由權(quán)利要求4所描述的輪椅,具有稱為散步器的行走輔助裝置,其特征為支持裝置由連接在底盤第一部件(121)上的兩個側(cè)手柄(122)構(gòu)成,側(cè)手柄位于使用者站在地面上的中心位置(133)的兩側(cè)。
29.運送或幫助一個使用者移動的輪椅,使用者可以是殘疾人或兒童,輪椅有一個底盤(150)上面有輪子和支持裝置(154),當(dāng)輪椅在地面上行走時,至少有一部分使用者的重量沿幾乎鉛直的作用線作用在支持裝置上,輪子中包括兩個有共同橫向主軸(157)的主輪(156),以及支持輪(158,159),其中至少有一個位于主軸前面可轉(zhuǎn)向的前輪和至少一個位于主軸后面可自動轉(zhuǎn)向的后輪,其特征為當(dāng)輪椅停在水平的地面上時,主軸(157)位于鉛直的力作用線附近,以及底盤(150)至少有兩個裝有輪子的部件,它們彼此用至少一個滑動連接裝置連接在一起,滑動的方向基本上垂直于地面,其特征還有底盤各部件中的第一部件(151)上裝有主輪(156),第二部件(152)上裝有支持輪(158,159),以及滑動連接裝置(153)中至少有一個懸掛彈簧(162)使得底盤的第一部件壓在第二部件上。
30.由權(quán)利要求29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滑動連接裝置(153)還包括一個鉸接點,其軸線與主軸平行,在一個彈簧裝置(164)的力的作用下,底盤的一個部件可以相對與另外一個部件擺動。
31.由權(quán)利要求1所描述的輪椅,其特征為它具有三輪車的形式,它有一個鉸接的前輪(173),它連接在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175)上。
全文摘要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輪椅有一個底盤(60),上面裝有支持使用者的支座,它可以是座椅,嬰兒推車的搖籃,或者助步的把手。底盤由兩個部件(61,62)構(gòu)成,兩個部件用橫向的鉸接軸連接在一起。底盤的第一部件(61)上裝有兩個主輪(66)和至少一個前支持輪或后支持輪(68),主輪的共同主軸(67)位于使用者重力作用線的附近。底盤的第二部件(62)通過位于椅座另一端的至少一個支持輪(69)上。輪子可以菱形布置,支持輪(68,69)可自由轉(zhuǎn)向。最好在底盤兩個部件之間設(shè)置一個彈簧機構(gòu)(72),以便在翻越障礙物時積蓄和釋放能量。在作輪椅用時,主輪可以是手動的,也可以用各自馬達驅(qū)動的。這樣的裝置的特點是其很好的操縱性和越過障礙物的能力。
文檔編號A61G5/06GK1138825SQ95191263
公開日1996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1995年11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4年11月18日
發(fā)明者安德烈·德岡達, 托馬斯·沃斯里奇 申請人:德岡達-雷哈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