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各類關節(jié)病的中藥膏藥。
背景技術:
各類關節(jié)病,包括退行性關節(jié)炎、滑囊炎、滑膜炎、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患病的根本原因從本病的病因病機來看,風寒濕痰瘀在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關節(jié)病的病理辯論:本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身體氣血虛弱、陽氣不足、腠里空虛、衛(wèi)外不固,風寒溫邪乘虛而入,流注于經絡,關節(jié)肌肉,氣血運動不暢通而形成,人體的各種活動,全賴周身關節(jié)運動支撐。關節(jié)活動全靠氣血供應充足才能維持正常。若周身穩(wěn)各關節(jié)受風寒濕痹阻滯,關節(jié)運動氣血供應受阻,則關節(jié)運動漸行受阻,日積月累,漸行漸重。因人體陽虛而導致風寒濕痹癥,時而久之,產生陰虛風寒溫邪留滯經胳,蘊化為熱,寒熱往來,轉化成風寒濕熱之痹癥,痹癥日久肝腎虧損、筋骨失于濡養(yǎng),痰濁凝結,以致關節(jié)畸形僵硬、久而不治,導致骨質增生,骨膜變形形成骨刺。隨四季變化,遇寒凝聚周身關節(jié)各處,優(yōu)以頸、肩、腰、腿、足為甚。
關節(jié)病的病理表現(xiàn):肢體各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屈伸不便為風寒濕痹癥的主要表現(xiàn),此時由于風寒濕邪留注經絡,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筋脈關節(jié)缺乏氣血濡養(yǎng),故屈伸不便,若風邪偏勝,而成風痹癥,因風性善性走竄,故痛無定處,或有寒熱是由外來,正邪交爭之故,浮脈多為風邪在表之癥,是風寒濕邪侵襲初期的表現(xiàn),若寒邪偏勝,而成寒痹,因寒性凝滯,故痛有定處,氣血受寒邪凝滯,運行不暢,故疼痛劇烈,寒性收引。故關于不可屈伸遇寒則血淤凝濕故,痛劇得熱血行較暢,故痛減則舒,寒邪疼痛之癥,若濕邪偏勝,則成濕痹,濕性重濁粘滯,濕留關節(jié)或肢體,阻滯氣血流暢,故關節(jié)痛重或有定處,多有腫脹,麻木不仁,活動不便,此為濕寒偏勝,若外感發(fā)熱、而成熱痹,而成風寒濕熱痹癥,痹癥日久,氣血虛弱,身體失養(yǎng),則身體瘦削,正氣不足,不能抵御外邪,為風邪侵入肢體關節(jié),留而不去,則氣血不行,血行濕滯,津液凝結為痰,停著于筋骨關節(jié)之間腎主骨,肝主筋、腎主骨、肝腎虧損,筋骨失養(yǎng),幫關節(jié)畸形僵硬腫大,手足麻痹筋骨失養(yǎng),皆為氣血不足之象。
在上述風寒濕熱痹癥久而久之沒有及時治療情況下,就引起氣血不足,而形成各種癥狀,骨質增生、骨刺、關節(jié)炎、肩周炎、腰椎等癥。
目前,各類關節(jié)病尚無根治方法,患者通過非藥物、藥物等綜合治療,減輕關節(jié)炎癥反應,抑制病變發(fā)展及不可逆骨質破壞,盡可能保護關節(jié)和肌肉的功能,最終達到病情完全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的目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治各類關節(jié)病的中藥膏藥,達到扶正去邪、祛風散寒、利濕通痹、濕經活絡、消瘀散結,活血止痛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各類關節(jié)病的目的。
為達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各類關節(jié)病的中藥膏藥,其特征在于,膏藥的中藥組分由六十六中藥配置而成,
(1)按質量,中藥組分為:
1)黃芪、甲珠、川烏、紅花、馬錢子、威靈仙、川牛膝、羌活、伸筋草、丁香、小血藤、五加皮、蒼術、防風、白芷、八里麻、土鱉蟲;其中,黃芪為4000g,其余各組分均為10g;
2)丹參、鱉甲、草烏、三七、木香、青風藤、乳香、蜂房、防己、甘草、絡石藤、海風藤、烏梢蛇、白附子、茜草、八角蓮、木通;其中,丹參為500g,其余各組分均為10g;
3)當歸、全蝎、地龍、骨碎補、細辛、血竭、沒藥、兩頭尖、赤芍、蒼耳子、水蛭、雞血藤、大血藤、蟬蛻、劉寄奴、三棱;其中,當歸為500g,其余各組分均為10g;
4)川穹、蜈蚣、桃仁、麻黃、肉桂、桂枝、獨活、姜黃、秦艽、桑寄生、白鮮皮、雷公藤、蘇木、勾藤、續(xù)斷、莪術;其中,川穹為500g,其余各組分均為10g;
(2)把上述的六十六味中藥組分分別磨成中藥粉,然后用6900-7100g芝麻油拌和均勻,微火熬制成膏;
(3)然后,按5-10g為劑量攤在膏藥皮上,即為一貼膏藥。
有益效果:本發(fā)明以六十六味中藥配伍,以黃芪、丹參、當歸、川穹為君藥,輔以加強治療作用的其它六十二味中藥,從而達到扶正去邪、祛風散寒、利濕通痹、溫經活絡、消瘀散結、活血止痛之功效。本發(fā)明治療風寒濕熱痹癥、骨質增生、肩周炎、頸椎病、骨刺、關節(jié)炎、腰椎等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表達本發(fā)明。
實施例1
一種治各類關節(jié)病的中藥膏藥,其特征在于,膏藥的中藥組分由六十六中藥配置而成,(1)按質量,中藥組分為:
1)黃芪、甲珠、川烏、紅花、馬錢子、威靈仙、川牛膝、羌活、伸筋草、丁香、小血藤、五加皮、蒼術、防風、白芷、八里麻、土鱉蟲;其中,黃芪為4000g,其余各組分均為10g;
2)丹參、鱉甲、草烏、三七、木香、青風藤、乳香、蜂房、防己、甘草、絡石藤、海風藤、烏梢蛇、白附子、茜草、八角蓮、木通;其中,丹參為500g,其余各組分均為10g;
3)當歸、全蝎、地龍、骨碎補、細辛、血竭、沒藥、兩頭尖、赤芍、蒼耳子、水蛭、雞血藤、大血藤、蟬蛻、劉寄奴、三棱;其中,當歸為500g,其余各組分均為10g;
4)川穹、蜈蚣、桃仁、麻黃、肉桂、桂枝、獨活、姜黃、秦艽、桑寄生、白鮮皮、雷公藤、蘇木、勾藤、續(xù)斷、莪術;其中,川穹為500g,其余各組分均為10g;
(2)把上述的六十六味中藥組分分別磨成中藥粉,然后用6900-7100g芝麻油拌和均勻,微火熬制成膏;
(3)然后,按10g為劑量攤在膏藥皮上,即為一貼膏藥。
實施例1中,所述中藥粉的目數(shù)范圍通常為80-200目。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是:按5g為劑量攤在膏藥皮上,即為一貼膏藥。
實施例3
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是:按8g為劑量攤在膏藥皮上,即為一貼膏藥。
本發(fā)明一種治各類關節(jié)病的中藥膏藥的藥理分析:
(1)扶正去邪功效:黃芪;
(2)祛風散寒功效:細辛、羌活、防風、白芷、青風藤、海風藤、全蝎、蒼耳子、蟬蛻、獨活、秦艽、白鮮皮、雷公藤、勾藤;
(3)利濕通痹功效:川烏、川牛膝、威靈仙、馬錢子、五加皮、小血藤、蒼術、草烏、防己、絡石藤、烏梢蛇、木通、兩頭尖、大血藤、蜈蚣、桑寄生;
(4)溫經活絡功效:伸筋草、丁香、木香、麻黃、肉桂、桂枝、白附子;
(5)消瘀散結功效:甲珠、土鱉蟲、鱉甲、蜂房、八角蓮、地龍、骨碎補、水蛭、桃仁、赤芍、三棱、姜黃、蘇木、莪術;
(6)活血止痛功效:丹參、當歸、川穹、紅花、八里麻、三七、乳香、甘草、茜草、血竭、沒藥、雞血藤、劉寄奴、續(xù)斷。
本發(fā)明一種治各類關節(jié)病的中藥膏藥的使用方法:
1、劑量:每貼膏藥的中藥劑量為5-10g;
2、使用方法:膏藥外貼患處,每貼膏藥使用時間48小時。
下面列舉具體病例,進一步證明本發(fā)明的療效。
病例1:皮遠全,男,漢族,1958年2月20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城關鎮(zhèn)后壩村8組,患腰椎增生椎間盤突出,行動不便,疼痛難忍;于2012年3月使用實施例1的膏藥(劑量為10g),一貼膏藥見效,八貼膏藥后,行動方便、基本感覺不到疼痛。
病例2:關玉英,女,漢族,1960年10月27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城關鎮(zhèn)后壩村七組;患腰椎增生壓迫引起肩周炎、手不能舉,疼痛難忍,于2012年7月使用實施例1的膏藥(劑量為10g),一貼膏藥止痛,五貼膏藥后,疼痛消失,手能自由舉動。
病例3:皮遠銀,男,漢族,1962年4月10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城關鎮(zhèn)后壩村8組;患腰椎增生,椎間盤突出,下肢麻木,行動不便,于2013年7月使用實施例1的膏藥(劑量為10g),一貼膏藥見效,六貼膏藥后,下肢麻木的癥狀消失,行動自如。
病例4:蔣定全,男,漢族,1959年1月24日生,住址:湖北省竹溪縣蔣家堰鎮(zhèn)蓮花村2組;患肩周炎,手不能舉,痛疼難忍;于2016年1月使用實施例1的膏藥(劑量為10g),,一貼膏藥見效,八貼膏藥后基本痊愈。
病例5:彭玉清,女,漢族,1949年9月28日生,住址:湖北省竹溪縣城關鎮(zhèn)后壩村九組;患腿關節(jié)炎,行動不便,關節(jié)變形;于2012年3月使用實施例1的膏藥(劑量為10g),三貼膏藥見效,連續(xù)使用膏藥一個月后明顯好轉,繼續(xù)使用膏藥3個月后行動自如,基本痊愈。
病例6:肖高勇,男,漢族,1956年5月29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城關鎮(zhèn)觀間閣村2組;患頸椎增生,壓迫神經引起肩周炎,于2013年10月使用實施例2的膏藥(劑量為5g),一貼膏藥見效,八貼膏藥痊愈。
病例7:肖鳳英,女,漢族,1944年6月16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城關鎮(zhèn)觀間閣村2組;患腰椎增生,椎間盤突出,引起下肢麻木,痛疼難忍,行走不便;于2013年7月使用實施例2的膏藥(劑量為5g),三貼膏藥見效,15貼膏藥后,下肢麻木的癥狀消失,痛疼消失,行動自如。
病例8:李本祥,男,漢族,1955年3月19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城關鎮(zhèn)幸福小區(qū)陽光花園;患肩周炎,手不能舉,痛疼難忍;于2012年12月使用實施例2的膏藥(劑量為5g),二貼膏藥見效,八貼膏藥痊愈。
病例9:尹西友,男,漢族,1962年2月5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蔣家堰鎮(zhèn)蓮花村4組;患肩周炎,手不能舉,痛疼難忍;于2013年4月使用實施例2的膏藥(劑量為5g),一貼膏藥見效,六貼膏藥痊愈。
病例10:李玉文,女,漢族,1974年3月17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蔣家堰鎮(zhèn)蓮花村4組;患腰椎骨質增生,壓迫神經,引起下肢麻木,痛疼難忍,行走不便;于2013年5月使用實施例2的膏藥(劑量為5g),一貼膏藥見效,十貼膏藥后,麻木、痛疼的癥狀消失,行走方便。
病例11:何少霞,女,漢族,1968年9月28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仿古街司法家屬院;患腰椎增生,壓迫神經,引起下肢麻木,痛疼難忍,行走不便;于2015年8月使用實施例3的膏藥(劑量為8g),一貼膏藥見效,十貼膏藥后效果顯著,繼續(xù)使用五貼膏藥后痊愈。
病例12:呂筱銓,男,回族,1954年8月25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仿古街司法家屬院;患頸椎增生,手不能舉;于2015年6月使用實施例3的膏藥(劑量為8g),一貼膏藥見效,八貼膏藥后手不能舉的癥狀完全消失。
病例13:何祥庭,男,漢族,1955年3月12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中峰鎮(zhèn)長嶺村七組;患頸椎增生,手不能舉;于2014年6月使用實施例3的膏藥(劑量為8g),一貼膏藥見效,六貼膏藥后手不能舉的癥狀消失,繼續(xù)使用六貼膏藥后未見復發(fā)。
病例14:尹西珍,女,漢族,1965年2月15日生,住址:湖北省竹溪縣蔣家堰鎮(zhèn)蓮花村2組;患腰椎骨質增生,壓迫神經,引起下肢麻木,痛疼難忍,行走不便;于2013年4月使用實施例3的膏藥(劑量為8g),二貼膏藥見效,八貼膏藥后下肢麻木、痛疼的癥狀消失,繼續(xù)使用八貼膏藥后未見復發(fā)。
病例15:魏采菊,女,漢族,1964年4月19日生,住址:湖北省十堰市車城西路藍山郡?;佳翟錾⒆甸g盤突出,引起下肢麻木,痛疼難忍,于2012年3月使用實施例3的膏藥(劑量為8g),二貼膏藥見效,連續(xù)使用膏藥1個月后,下肢麻木的癥狀消失,不再有痛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