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一種治療面癱的中藥外敷劑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535831閱讀:993來源:國知局
一種治療面癱的中藥外敷劑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中醫(y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面癱的中藥外敷劑。



背景技術:

面癱是面神經(jīng)的非化膿性炎癥所致的一種急性周圍性面癱。主要表現(xiàn)為患者面部表情肌癱瘓,即口角歪斜,屬中醫(yī)口僻(中經(jīng)絡證)。《內經(jīng)》中稱口喁、口僻,并認為口眼歪斜主要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病變。明《景岳全書·痱風》指出:“口眼喁斜有寒熱之辨……然而血氣無虧,則雖熱未必筋緩,雖寒未必筋急,亦總由血氣之衰可知也。”目前,中醫(yī)界多認為本病由正氣不足,腠理不密,衛(wèi)外不固,絡脈空虛,風邪乘虛侵襲面部經(jīng)絡,面部足陽明經(jīng)筋失于濡養(yǎng),氣血痹阻,以致肌肉縱緩不收所致。但有寒熱之別,寒癥多有面部受涼因素,熱型面癱多因素體陽盛、寒邪入里化熱、熱阻陽明、少陽脈絡,致經(jīng)氣阻滯,經(jīng)筋失于濡養(yǎng)而發(fā)。面癱早期的治療十分關鍵,早期治療是否恰當,直接影響日后的恢復。目前早期治療多給予激素以減輕面神經(jīng)水腫受壓,減緩面神經(jīng)變性。早期風熱型患者多伴有感染,所以抗病毒、抗菌素的使用也是十分必要的。中藥外治法治療特發(fā)性面神經(jīng)麻痹療效顯著,大多數(shù)研究者配合針灸。

周圍性面癱急性期在臨床最為常見,同時急性期也是治療周圍性面癱的黃金時段,注重此期的治療與調護,可起到事倍功半的療效。采用中藥外用復方制劑,臨床上合并針刺治療,是治療周圍性面癱的一個可行方案。這種治療方法能使藥物直接滲透皮膚,藥效直達病灶,能促進側支循環(huán)建立,減輕局部炎性滲出和水腫,改善神經(jīng)周圍微循環(huán),具有促進局部血流,改善神經(jīng)營養(yǎng)作用。具有見效快、療程短、效果好、無副反應的優(yōu)勢。因此,研發(fā)一種治療面癱的中藥外敷劑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周圍性面癱的中藥外敷劑,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

本發(fā)明的治療面癱的中藥外敷劑,它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藥制成:三七5~15份、熟大黃5~15份、紫花地丁10~20份、厚樸5~15份、冰片0.3~1份。

進一步優(yōu)選的,它由以下質量分數(shù)的中藥原料制成:三七10份、熟大黃10份、紫花地丁15份、厚樸10份、冰片0.5份。

本發(fā)明由三七、熟大黃、厚樸、紫花地丁、冰片5味藥材組成,藥味雖少,但清熱消腫、活血通絡之功已備。本發(fā)明組份中,三七和熟大黃共為君藥,熟大黃清熱毒、消腫散瘀,三七為活血化瘀消腫定痛之要藥,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三七能祛瘀生新,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滲出,促進組織創(chuàng)面修復的作用,該方取其活血、消腫止痛、抗炎的作用。紫花地丁為臣藥,是治療腫痛,癰腫瘡毒的常用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功;厚樸行氣,燥濕,冰片清熱止痛,滲透力強,兩藥共為佐使之藥。

以上各藥合用可起到有效地改善耳后疼痛、減輕面神經(jīng)管內的缺血、水腫等,從而減輕面神經(jīng)的損害。

本發(fā)明的這種中藥外敷劑的制備方法是這樣的:將三七5~15份、熟大黃5~15份、紫花地丁10~20份、厚樸5~15份、冰片0.3~1份配齊,除冰片外,三七、熟大黃等四味藥材經(jīng)60℃減壓干燥3小時,粉碎成最細粉;將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合,分裝,即得。

本發(fā)明根據(jù)處方各味藥材有效成分及藥理研究資料綜合分析,將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劑型定為散劑,為方便敘述,將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定名為面癱復正散,臨床上針刺并貼敷,以面癱復正散消腫散瘀,同時結合針刺治療以疏通經(jīng)絡,從而改善面神炎耳后局部炎癥,促進其功能恢復,并縮短療程。處方藥物理化性質及藥理研究:

三七[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莖]化學成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1)皂苷類: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這些單體皂甙成分主要是達瑪烷的20(S)-原人參二醇型[20(S)-protopanaxadio1]和20(S)-原人參三醇型[20(S)-protopanaxatrio1]四環(huán)三萜皂甙。20(R)-人參皂苷Rh1、三七皂苷R2、人參皂苷Rg1、三七皂苷R1、人參皂苷Rh4、人參皂苷Rk3、人參皂苷Rg3、人參皂苷Rd、三七皂苷k、人參皂苷Rb1、人參皂苷Rb3、人參皂苷Rb2、人參皂苷Rg2、人參皂苷Rc、人參皂苷F2、三七皂苷R3、三七皂苷R4、三七皂苷R5、三七皂苷R6,三七皂苷Fa、三七皂苷Fc、三七皂苷Fe、七葉膽苷。(2)黃酮類:山奈酚-3-O-半乳糖-O-葡萄糖(三七黃酮苷),三七黃酮B,槲皮素等。(3)糖類:三七多糖A、蔗糖。(4)揮發(fā)油:酮烯烴,環(huán)烷烴,倍半萜類,脂肪酸醋類,苯取代物等。(5)其他成分:包括聚炔醇類成分、瑙醇成分、生物堿、蛋白質、脂肪油、氨基酸等諸多成分。

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jīng),具有散瘀止血,消腫止痛之功效。在臨床上常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崩血、外傷出血、跌仆腫痛等癥的治療及心絞痛、冠張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眩暈,頭昏,頭痛,記憶力減退,共濟失調等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防治與治療。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資料表明:三七具有抗炎鎮(zhèn)痛、抗腫瘤、抗心律失常、抗血栓功能、調節(jié)免疫、抗衰老、抗氧化、保肝等作用。三七可以抑制急性炎癥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細胞增生、組織水腫、白細胞游走、肉芽組織增生從而出現(xiàn)消炎、消腫、止痛等傳統(tǒng)的三七治療效果。三七抗炎功能的機制是通過阻止炎細胞內游離鈣水平增高,抑制灌流液中血栓素A活性,進而減少地諾前列酮得釋放有關,最終達到抗炎目的。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曾經(jīng)應用三七來對口腔炎進行預防,結果顯示,使用三七預防者的口腔炎發(fā)生率為較之未預防者顯著降低,進一步證實了三七具有一定的抗炎消腫作用。同時三七還直接對某些致病菌、表淺及深部真菌有抑菌作用。

熟大黃(為大黃的炮制品,大黃是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莖)化學成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1)蒽醌類:大黃酸、大黃素、土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異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葡萄糖苷、蘆薈大黃素葡萄糖苷、大黃素葡萄糖苷、大黃酚葡萄糖苷等。(2)蒽酮類:大黃二蒽酮A,B,C,掌葉二蒽酮A,B,C和番瀉苷A~F等。(3)二苯乙烯類:3,4,3',5'-四羥基茋-3-葡萄糖苷、4,3',5'-三羥基茋-4-葡萄糖苷。(4)多糖類:DHP-I和DHP-2兩種酸性多糖。(5)鞣質類:表兒茶素-3-O-沒食子酸酯,d-兒茶素、沒食子酸、大黃四聚素酸。(6)其他:棕櫚酸、亞油酸、十二酸、蘋果酸、琥珀酸、草酸、乳酸、桂皮酸、異丁烯二酸、檸檬酸。

熟大黃味苦,性寒,歸脾、胃、大腸、心包經(jīng),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之功效。研究表明,熟大黃瀉下作用緩和,腹痛之副作用減輕,并能增強活血祛瘀的功效。臨床主要用于火毒瘡瘍等疾病。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大黃主要有調節(jié)胃腸功能、抗炎、保護心腦血管、抗腫瘤、保肝利膽及抗衰老、抗病原微生物、抗流感病毒、風疹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熱病毒等多種病毒等藥理作用。

紫花地丁(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干燥全草)化學成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1)黃酮類化合物:山奈酚-3-O-鼠李吡喃糖、芹菜素6,8-二-C-α-L-吡喃阿糖苷、6-C-α-L-吡喃阿糖基-8-C-β-D-吡喃葡糖苷、芹菜素6-C-β-D-吡喃葡糖基-8-C-α-L-吡喃阿糖、芹菜素6-C-β-D-吡喃葡糖基-8-C-β-L-吡喃阿糖苷、芹菜素、芹菜素6-C-α-L-吡喃阿糖基-8-C-β-D-吡喃木糖苷、芹菜素6-C-β-D-吡喃木糖基-8-C-α-L-吡喃阿糖、木犀草素(5,7,3',4'-四羥基黃酮)、木犀草素6-C-β-D-吡喃葡糖苷等。(2)香豆素類化合物:七葉內酯、菊苣苷、早開堇菜苷、東莨菪素、秦皮甲素、異莨菪亭、雙葉七葉內酯、5-甲氧基-7-羥甲基香豆素、7,8-二甲氧基香豆素等。(3)揮發(fā)油:1-辛烯-3-醇、2-戊基-呋喃、D-檸檬烯、桉油精、苯乙醛、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6-二甲基-環(huán)已醇、苯乙醇等。(4)有機酸類化合物:軟脂酸、對羥基苯甲酸、丁二酸、反式對羥基桂皮酸。(5)微量元素:含有Ca、Na、K、Mg、Cu、Fe、Mn、Zn、Si、P等微量元素。(6)其它化合物:二十四酰對羥基苯乙胺、6,7-二羥基香豆素、β-谷甾醇、胡蘿卜苷、正三十醇、硬脂酸和軟脂酸甲酯。

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jīng),具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可用于治療療瘡腫毒,癰疽發(fā)背,丹毒,蛇毒咬傷等。臨床上多用于治療疔瘡腫毒、尿路感染、蜂窩組織炎、乳房炎、咽炎、痢疾、黃疸、目赤腫痛等;外敷用于治療癰腫、跌打損傷和毒蛇咬傷等;民間廣泛用于治療濕疹、瘙癢和粉刺等皮膚病。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資料表明,紫花地丁具有抑菌,抗炎,抗內毒素,抗艾滋病,調節(jié)免疫,抗氧化等作用。紫花地丁水提物和丁醇提物(3.0,9.0g/kg)對二甲苯致小鼠耳腫脹及角叉菜膠致小鼠足腫脹均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且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角叉菜膠致炎小鼠血清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炎性組織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的含量;紫花地丁中香豆素類成分是其主要抗菌活性成分,香豆素中的七葉內酯,6,7-二甲基香豆素,東莨菪內酯和5-甲氧基-7-羥甲氧基香豆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無乳鏈球菌,沙門氏菌等都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殺菌活性,并且紫花地丁中的有機酸和黃酮苷類成分也有很強的抗菌、殺菌作用。

厚樸(木蘭科植物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葉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化學成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1)酚類:厚樸酚、和厚樸酚、四氫厚樸酚、異厚樸酚、龍腦基厚樸酚、辣薄荷基厚樸酚、辣薄荷基和厚樸酚、二辣薄荷基厚樸酚、厚樸木脂素A~I、厚樸三醇、厚樸醛B~E、臺灣檫木醛、2,2'-二羥基-5-烯丙基-聯(lián)苯-5-丙烯醛、丁香脂素、2,2',5'-三羥基-5-烯丙連二苯、丁香脂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6'-O-甲基和厚樸酚、8,9-二羥基二氫和厚樸酚、8,9-二羥基-7-甲氧基二氫和厚樸酚等。(2)生物堿類:厚樸堿、木蘭花堿、武當木蘭堿、白蘭花堿、木蘭箭毒堿、氧化黃心樹寧堿N-降荷葉堿、番荔枝堿、鵝掌楸堿、羅默堿、瑞枯靈、阿樸啡生物堿等。(3)揮發(fā)油類:桉葉醇、1-甲基-4-異丙基酚、γ-松油烯、龍臏烯醛、胡椒烯、鄰-異丙基酚γ-依蘭蟲烯、乙酸龍腦酯、乙酸芳樟醇酯、石竹烯、香橙烯、別香橙烯、欖香醇、愈創(chuàng)醇、茅蒼術醇等。(4)微量元素:Ca、Na、K、Me、Fe、Mn、Zn。(5)其他:棕櫚酮、β-谷甾醇、榔皮苷、花生酸、二十六烷醇、胡蘿卜苷、丁香脂素4,4'-雙-O-β-D-葡萄糖苷、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

厚樸味苦、辛,微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具有行氣燥濕、降逆平喘的功效,臨床主要用于濕阻中焦,氣滯不利所致的脘悶腹脹,腹痛,嘔逆,亦可用于胃腸積滯之脘腹脹滿,大便秘結,喘咳食積氣滯等;外敷用于各種癰疽丹毒。

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厚樸具有廣譜抗菌、抗腫瘤、抗炎鎮(zhèn)痛、保肝、保護心腦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調整胃腸運動功能、抗?jié)円约翱鼓茸饔谩:駱阋掖继崛∥飳Υ姿嵋鸬男∈蟾骨幻氀芡ㄍ感陨?,二甲苯所致耳殼腫脹,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腫脹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小鼠醋酸所致扭體反應及熱痛刺激甩尾反應呈現(xiàn)抑制作用,表明乙醇提取物具有較好的抗炎和鎮(zhèn)痛作用。

冰片,又名片腦、桔片、龍腦香、梅花冰片、梅花腦、冰片腦、梅冰等,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的新鮮枝、葉經(jīng)提取加工制成。冰片分龍腦冰片、艾片和合成冰片,為小分子脂溶性單萜類物質;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為白色半透明的六方形晶體,像樟腦的氣味,溶于乙醇、乙醚和苯。

冰片性涼、微寒,味辛、苦,歸心、脾、肺經(jīng)。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生肌之效。用于熱病神昏、驚厥、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胸痹心痛、目赤、口瘡、咽喉腫痛、耳道流膿?!侗静菅芰x》認為其作用特點為“獨行則勢弱,佐使則有功”。臨床常用于治療潰瘍性口腔炎、化膿性中耳炎、慢性氣管炎、慢性鼻腔炎、小兒燒傷等。

藥理研究資料表明:冰片有抗炎鎮(zhèn)痛、抗菌、抗病毒、保護心腦、雙向調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提高其他藥物生物利用等作用。5%龍腦或異龍腦乳劑涂耳對2%巴豆油合劑涂耳所致小鼠炎癥反應有抑制作用,其中異龍腦作用顯著。5%龍腦或異龍腦乳劑3.5ml/kg腹腔注射對大鼠蛋清性足跖腫脹均有顯著抑制作用。此外,冰片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和大腸桿菌等,在試管內均有明顯抗菌作用,且抗菌作用相似,低濃度抑菌,高濃度殺菌。冰片對豬霍亂弧菌也有抑制作用。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如下:

由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制備的面癱復正散由三七、熟大黃、厚樸、紫花地丁、冰片5味藥材組成,藥味雖少,但清熱消腫、活血通絡之功已備。方中三七和熟大黃共為君藥,熟大黃清熱毒、消腫散瘀,三七為活血化瘀消腫定痛之要藥,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三七能祛瘀生新,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滲出,促進組織創(chuàng)面修復的作用,該方取其活血、消腫止痛、抗炎的作用。紫花地丁為臣藥,是治療腫痛,癰腫瘡毒的常用藥,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之功;厚樸行氣,燥濕,冰片清熱止痛,滲透力強,兩藥共為佐使之藥。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面癱是莖乳突孔內的病毒感染,引起組織水腫或骨膜炎以壓迫面神經(jīng);或因局部營養(yǎng)血管痙攣,導致神經(jīng)組織缺血、水腫、受壓而麻痹;也有認為局部組織水腫可能屬免疫反應所致?,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三七、熟大黃、厚樸、紫花地丁、冰片具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減輕炎癥介質的釋放,產(chǎn)生明顯的抗炎作用。以上各藥合用可起到有效地改善耳后疼痛、減輕面神經(jīng)管內的缺血、水腫等,從而減輕面神經(jīng)的損害。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面癱復正散吸濕平衡曲線;

圖3是本發(fā)明的臨界相對濕度吸濕曲線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三七的薄層鑒別圖;圖中,1、三七對照藥材;2、三七皂苷R1和人參皂苷Rg1和人參皂苷Rb1混合對照品;3~5、面癱復正散供試品(批號:20160311,20160312,20160313);6、陰性供試品(缺三七藥材);

圖5是熟大黃的薄層鑒別圖;圖中:1、熟大黃對照藥材;2~4、面癱復正散供試品(批號:20160311,20160312,20160313);5、陰性供試品(缺熟大黃藥材);

圖6是紫花地丁的薄層鑒別圖;圖中,1、紫花地丁對照藥材;2~4、面癱復正散供試品(批號:20160311,20160312,20160313);5、陰性供試品(缺紫花地丁藥材);

圖7是厚樸的薄層鑒別圖;圖中,1、厚樸對照藥材;2~4、面癱復正散供試品(批號:20160311,20160312,20160313);5、陰性供試品(缺厚樸藥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受具體實施例的任何限制,而是由權利要求加以限定。

實施例1:

1、處方組成:三七10g 熟大黃10g 紫花地丁15g 厚樸10g 冰片0.5g。

2、制備方法:如圖1所示的工藝流程,將以上五味,按處方23倍量配齊,除冰片外,三七、熟大黃等四味藥材經(jīng)60℃減壓干燥3小時,粉碎成最細粉;將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合,分裝,即得。

3、功能主治:清熱消腫、活血通絡。用于周圍性面癱急性期及局部腫痛患者。

4、用法用量:外用,根據(jù)病情,選用凡士林、油脂等調勻外敷,帖敷局部穴位,每穴一貼,每日一次,1月為1療程。根據(jù)病情需要可再重復療程。

本實施例的處方源自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針灸科長期臨床實踐的經(jīng)驗方,其臨床療效是十分肯定的,而本發(fā)明所選的藥味,全部收載入《中國藥典》2015版一部,且基源穩(wěn)定,資源豐富。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根據(jù)處方各味藥材有效成分及藥理研究資料綜合分析,將該品劑型定為散劑,臨床上針刺并貼敷,以面癱復正散消腫散瘀,同時結合針刺治療以疏通經(jīng)絡,從而改善面神炎耳后局部炎癥,促進其功能恢復,并縮短療程。因此,在盡量保持原臨床用藥特色的前提下,將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的工藝路線確定如下:以上五味,按處方23倍量配齊,除冰片外,三七、熟大黃、紫花地丁、厚樸四味藥材單獨粉碎成最細粉→將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合→分劑量包裝→成品。

5藥材前處理工藝研究:

本發(fā)明處方中中藥飲片均符合《中國藥典》2015版一部標準,由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韓云霞主任藥師鑒定。

三七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應符合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11-12頁及《貴州省炮制規(guī)范》2005版8-9頁三七項規(guī)定。

熟大黃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應符合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23-24頁及《貴州省炮制規(guī)范》2005版17-18頁熟大黃項規(guī)定。

紫花地丁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應符合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337-338頁及《貴州省炮制規(guī)范》2005版249頁紫花地丁項規(guī)定。

厚樸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應符合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251-252頁及《貴州省炮制規(guī)范》2005版185頁厚樸項規(guī)定。

冰片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應符合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146頁冰片項規(guī)定。

試驗例1:工藝條件的篩選

(一)干燥工藝研究

使用水分快速測定儀測定三七、熟大黃、厚樸、紫花地丁藥材含水量,分別為:9.37%、8.67%、8.50%、8.57%,均符合《中國藥典》2015版一部規(guī)定的要求,但是由其直接制得的散劑水分含量在8.54%~9.10%之間,不符合《中國藥典》2015版四部通則0115散劑項下對水分含量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對原藥材進行干燥處理后在粉碎混合。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常壓干燥和減壓干燥。本試驗以散劑中含水量和人參皂苷Rg1含量為評價指標,考察80℃常壓干燥、70℃常壓干燥和60℃減壓不同干燥時間,優(yōu)選最佳干燥條件。按處方比例取三七、熟大黃、厚樸、紫花地丁4味藥材,分別采用上述不同干燥方法,粉碎后加冰片配研混合后測定人參皂苷Rg1含量和散劑的含水量,每個試驗平行2個樣品。結果見表1。

表1不同干燥方法對人參皂苷Rg1含量和含水量的影響(n=2)

由表1可知,60℃減壓干燥3小時和70℃常壓干燥3小時的含水量和人參皂苷Rg1含量相當,60℃減壓干燥6小時和80℃常壓干燥2小時的含水量和人參皂苷Rg1含量相當。但考慮到干燥溫度過高和干燥時間過長有可能引起樣品中其它有效成分的改變,故不采納。因此藥材的干燥工藝定為:60℃減壓干燥3小時。

(二)粉碎工藝研究

按原工藝除冰片外,三七、熟大黃等四味藥材混合粉碎,但是結果表明,由于各味藥材的質地、成分、含水量、粉碎的要求、條件等的差異,使得無法較精確的達到處方要求的比例,同時處方中三七屬于貴細藥材,更應采用單獨粉碎的方式。另外中藥冰片極易升華,在空氣中易氧化變?yōu)檎聊X。因此,在散劑生產(chǎn)中應盡量縮短冰片參與制劑的時間,散劑的制備,需經(jīng)干燥、粉碎、混合。冰片應在混合后加入,故不能與其他藥粉混合粉碎。因此該制劑粉碎工藝定為除冰片外,三七、熟大黃等四味藥材單獨粉碎過篩后混合,將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即可。

(三)混合工藝研究

混合均勻度是散劑質量的重要指標,特別是含有貴重藥品的散劑,為了保證組分混合的均勻性,在此以人參皂苷Rg1含量均勻度為考察指標,采用攪拌混合法,攪拌、過篩混合法2種不同混合方法所得的散劑于不同的5個方位進行取樣,按質量標準草案供試品的制備方法制備樣品,測定人參皂苷Rg1的含量,結果見表2。

表2不同混合方法所得散劑中人參皂苷Rg1(μg/g)含量考察結果

結果表明,攪拌、過篩混合法能保證人參皂苷Rg1含量均勻度,因此面癱復正散的混合工藝定為攪拌、過篩混合法。

(四)制劑成型工藝研究

1、劑型選擇依據(jù)

周圍性面癱急性期在臨床最為常見,同時急性期也是治療周圍性面癱的黃金時段,注重此期的治療與調護,可起到事倍功半的療效。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面癱復正散由三七、熟大黃、紫花地丁、厚樸等藥材組成。臨床上根據(jù)患者病情選用凡士林、油脂等調勻外敷以消腫散瘀,同時結合針刺治療以疏通經(jīng)絡,從而改善面神炎耳后局部炎癥,促進其功能恢復。本發(fā)明的劑型選擇為散劑,該制劑制備簡單,工藝生產(chǎn)可行,質量穩(wěn)定,臨床療效確切,因此,選擇散劑是較合理的。

2.臨界相對濕度的測定

2.1吸濕平衡時間的測定

取底部盛有NaCl過飽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干燥器內置一稱量瓶(5×3cm),在25℃恒溫干燥箱內達到恒重。取樣品約1g,置已恒重的稱量瓶中,輕搖使其分布均勻,精密稱定,將稱量瓶蓋打開,放入干燥器上部,于25℃恒溫干燥箱內保存,分別于1,2,4,8,12,24,36,48,72h稱重一次,計算不同時間的吸濕率。計算公式:吸濕率=(吸濕后總重-吸濕前總重)/吸濕前散劑量×100%。試驗結果表明3種批號樣品分別進行實驗,實驗結果數(shù)值相近,現(xiàn)取結果平均值列表進行分析。散劑的吸濕平衡時間見表3,吸濕平衡曲線見圖2。

表3吸濕平衡時間(n=3)

由表3、圖2可見,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在48h后吸濕基本達到平衡,吸濕率不再明顯增大,該藥粉的吸濕平衡時間為48h。

2.2散劑臨界相對濕度的測定

分裝環(huán)境濕度對散劑分裝影響很大,有必要測定散劑的臨界相對濕度。配制KNO3,KCl,NaCl,NaBr,Zn(NO3)2,CaCl2,KAc 7種不同鹽的過飽和溶液,分別置于玻璃千燥器中,25℃恒溫培養(yǎng)箱內恒溫24h后使其內部達到平衡,利用濕度測定儀測定干燥器密封環(huán)境下的RH,此時各干燥器內相對濕度分別為:92.5%,84.3%,74.3%,58.7%,42.3%,31.5%,20.0%。

取樣品7份,每份約1g,精密稱定,置于在25℃恒溫干燥箱內達恒重并編號的稱量瓶中,均勻鋪展,厚度約為2mm,精密稱定,打開稱量瓶蓋,分別放入上述不同相對濕度的玻璃干燥器中,在25℃恒溫干燥箱中放置48h,取出稱量瓶,加蓋后精密稱定,測定樣品的重量變化,計算吸濕率(見表4)。以吸濕率為縱坐標,相對濕度RH為橫坐標繪制RH-吸濕率曲線。從曲線兩端分別作切線,兩切線交點對應的橫坐標即為臨界相對濕度。臨界相對濕度吸濕曲線見圖3。

表4散劑臨界相對濕度測定

由圖3可見,散劑的臨界相對濕度約在57%。相對濕度在57%以下藥粉的吸水率較小,而在57%以上藥粉吸濕性明顯增加,因此,散劑成型后在儲藏、分裝等過程中應控制環(huán)境相對濕度在57%以下,以減少水分對藥物性質及穩(wěn)定性的影響。

(五)三批樣品小試工藝驗證實驗

為了驗證上述研究確定的工藝參數(shù)條件的準確性和重現(xiàn)性,故進行驗證性試驗。取三七、熟大黃、厚樸等藥材,60℃減壓干燥3小時后,按最佳制備工藝條件制備,制備3批,測定人參皂苷Rg1含量,結果表明(見表5):人參皂苷Rg1平均值為6.19%,RSD=1.93%,說明工藝穩(wěn)定可行。

表5小試工藝驗證試驗

(六)三批樣品中試研究

按擬訂制備工藝條件進行三批放大10倍生產(chǎn),對生產(chǎn)工藝指標進行全面考核,對藥材和成品進行質量評定,考察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制備工藝的合理性。由表6中數(shù)據(jù)顯示,按所投料理論應生產(chǎn)1744袋(6g/袋)成品計,散劑成品實際得率不低于85%。工藝生產(chǎn)條件符合工廠大生產(chǎn)要求,可操作性較強,藥材、成品質量可控,成品質量穩(wěn)定。中試生產(chǎn)工藝參數(shù)及中試產(chǎn)品質量檢驗數(shù)據(jù)見表6。

表6中試生產(chǎn)工藝參數(shù)及中試產(chǎn)品質量檢測數(shù)據(jù)

經(jīng)三批中試生產(chǎn)結果表明,本發(fā)明的產(chǎn)品各項技術參數(shù)與工藝優(yōu)選條件相同,且工藝條件穩(wěn)定,說明工藝可行,適合批量生產(chǎn)。

當然,以上只是發(fā)明的具體應用范例,本發(fā)明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fā)明所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