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新型注射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在臨床上常用的注射器都是由手柄、活塞桿軸、活塞桿、空筒、乳頭、針栓、針梗、針尖組成。當工作人員在給患者配藥時,如果用一只手抽取藥液,另一只手固定安瓿瓶,手指容易觸到活塞桿而污染注射器內面,若用雙手抽取藥液,一只手固定針筒,另一只手抽取手柄,又不方便固定安瓿瓶。而且針頭直徑較小的注射器阻力較大,在抽取液體時很難用一只手抽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新型注射器,通過設置拇指套環(huán)和四個限位片,防止在臨床上給患者配藥時手指污染注射器內部的活塞桿,還便于單手操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它包括手柄、活塞桿、空筒和針體,所述手柄與活塞桿的外端部連接,所述活塞桿與空筒滑動配合,所述針體通過連接頭與空筒連接,所述手柄固定連接有拇指套環(huán),所述拇指套環(huán)與拇指相配合,所述空筒上近手柄端設有四個限位片,所述四個限位片分兩組對稱布置于空筒的外壁兩側,外壁一側的兩個限位片之間的距離與食指的厚度相配合,外壁另一側的兩個限位片之間的距離與中指的厚度相配合。
使用時,將食指卡入外壁一側的兩個限位片之間,將中指卡入外壁另一側的兩個限位片之間,將拇指穿入拇指套環(huán),用食指、中指和拇指靈活操控活塞桿在空筒內滑動,單手使用方便,并且避免手指接觸活塞桿外壁。
進一步,所述空筒的軸心線與拇指套環(huán)的徑向平面共面。
進一步,所述拇指套環(huán)的徑向平面與外壁兩側的四個限位片的對稱面垂直。
進一步,所述拇指套環(huán)的內徑為1.8-2.3cm。
進一步,所述外壁一側的兩個限位片之間的距離為1.3-2cm,外壁另一側的兩個限位片之間的距離1.5-2.2cm。
進一步,所述空筒外壁設有刻度線。
進一步,所述拇指套環(huán)內壁設有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內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合理的優(yōu)點,通過設置拇指套環(huán)和四個限位片,防止在臨床上給患者配藥時手指污染注射器內部的活塞桿,還便于單手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圖。
圖中,1、手柄;2、內圈;3、空筒;4、針體;5、連接頭;6、拇指套環(huán);7、限位片。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手柄1、活塞桿(圖未示)、 空筒3和針體4,所述手柄1與活塞桿(圖未示)的外端部連接,所述活塞桿(圖未示)與空筒3滑動配合,所述針體4通過連接頭5與空筒3連接,所述手柄1固定連接有拇指套環(huán)6,所述拇指套環(huán)6與拇指相配合,所述空筒3上近手柄1端設有四個限位片7,所述四個限位片7分兩組對稱布置于空筒3的外壁兩側,外壁一側的兩個限位片7之間的距離與食指的厚度相配合,外壁另一側的兩個限位片7之間的距離與中指的厚度相配合。
使用時,將食指卡入外壁一側的兩個限位片7之間,將中指卡入外壁另一側的兩個限位片7之間,將拇指穿入拇指套環(huán)6,用食指、中指和拇指靈活操控活塞桿(圖未示)在空筒3內滑動,單手使用方便,并且避免手指接觸活塞桿(圖未示)外壁。
如圖1所示,所述空筒3的軸心線與拇指套環(huán)6的徑向平面共面。
如圖1和2所示,所述拇指套環(huán)6的徑向平面與外壁兩側的四個限位片7的對稱面垂直。
作為具體實施例,所述拇指套環(huán)6的內徑為1.8-2.3cm。
作為具體實施例,所述外壁一側的兩個限位片7之間的距離為1.3-2cm,外壁另一側的兩個限位片7之間的距離1.5-2.2cm。
作為具體實施例,所述空筒3外壁設有刻度線??潭染€可以設置兩行,分別位于空筒3外壁的兩側。
如圖1所示,所述拇指套環(huán)6內壁設有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內圈2。內圈2能避免用力拉拇指套環(huán)6時手指受傷,起緩沖作用。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