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一次性衛(wèi)生用品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復合吸水紙。
背景技術:
目前,在衛(wèi)生用品領域,市售的衛(wèi)生巾、尿不濕等產品中所用到的吸濕材料,多是由一層或兩次無紡布與一層高分子或其他吸水材料復合而成,吸水層往往是平面,在吸水后往往會聚焦在中心,不易擴散,且高分子吸水層吸收后會迅速膨脹,造成凝膠阻塞,嚴重影響二次吸收速度,導致表層干爽性下降。另一方面,隨著吸收性制品薄型化,要求吸收芯體中絨毛漿/吸收性樹脂比例不斷減小。需要有效改善SAP通液性能,使液體在溶脹后的SAP中甚至貯液后的仍可以通過,以提高SAP的利用率和吸收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旨在提出一種復合吸水紙,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吸水層SAP通液性能良好,且能使液體在溶脹后的SAP中甚至貯液后的仍可以通過,SAP局部定量提高,利用率提高,吸收量增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復合吸水紙,包括上隔離層、高蓬無紡布和下隔離層;所述上隔離層和高蓬無紡布層之間設有上吸收層,所述高蓬無紡布和下隔離層之間設有下吸收層;所述上吸收層和下吸收層均包括若干陣列分布的SAP吸收單元,所述若干陣列分布的SAP吸收單元之間設有間隙單元。
進一步的,所述SAP吸收單元和間隙單元均沿上吸收層或下吸收層的厚度方向連續(xù)分布,且分別延伸至各自所在的上吸收層或下吸收層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上吸收層和下吸收層的內邊沿均面接觸所述間隙單元。
進一步的,所述相鄰每四個SAP吸收單元中間夾有一個間隙單元。
進一步的,所述相鄰兩個SAP吸收單元之間線接觸,所述相鄰兩個SAP吸收單元和間隙單元面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相鄰兩行SAP吸收單元之間留有間隙單元,所述同一行相鄰兩個SAP吸收單元之間線接觸或面接觸。
進一步的,所述同一行的若干間隙單元連通形成導流槽。
進一步的,所述上吸收層中若干SAP吸收單元橫截面圖案相同;所述上吸收層和下吸收層的SAP吸收單元橫截面圖案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上吸收層和下吸收層的SAP吸收單元橫截面圖案均為菱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和梯形中的一種。
進一步的,所述上吸收層和下吸收層的SAP吸收單元陣列不同。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復合吸水紙具有以下優(yōu)勢: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復合吸水紙,由于設置了上吸收層和下吸收層,且上吸收層和下吸收層均設有若干SAP吸收單元,SAP吸收單元之間設有間隙單元,且間隙單元或分隔,或相互連通構成導流槽,可提高整個吸水紙的吸收能力和SAP利用率;此外,對SAP吸收單元進行圖案化布置,相比平均分布而言,局部定量提高,吸收能力加強,且避免了液體向中間聚積,分布不均的現象。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述的一種復合吸水紙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所述的一種復合吸水紙上吸收層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所述的一種復合吸水紙上吸收層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3所述的一種復合吸水紙上吸收層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3所述的一種復合吸水紙下吸收層的橫截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上隔離層;2-上吸收層;3-高蓬無紡布;4-下吸收層;5-下隔離層;6-SAP吸收單元;7-間隙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實施例1
如圖1、圖2所示,一種復合吸水紙,包括上隔離層1、高蓬無紡布3和下隔離層5;所述上隔離層1和高蓬無紡布3層之間設有上吸收層2,所述高蓬無紡布3和下隔離層5之間設有下吸收層4;所述上吸收層2和下吸收層4均包括若干陣列分布的SAP吸收單元6,所述若干陣列分布的SAP吸收單元6之間設有間隙單元7。
所述SAP吸收單元6和間隙單元7均沿上吸收層2或下吸收層4的厚度方向連續(xù)分布,且分別延伸至各自所在的上吸收層2或下吸收層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上吸收層2和下吸收層4的內邊沿均面接觸所述間隙單元7。
所述相鄰每四個SAP吸收單元6中間夾有一個間隙單元7。
所述相鄰兩個SAP吸收單元6之間線接觸,所述相鄰兩個SAP吸收單元6和間隙單元7面接觸。
所述上吸收層2中若干SAP吸收單元6橫截面圖案相同;所述上吸收層2和下吸收層4的SAP吸收單元6橫截面圖案相同。
所述上吸收層2和下吸收層4的SAP吸收單元6橫截面圖案均為菱形。
所述上吸收層2和下吸收層4的SAP吸收單元6陣列不同。
實施例2
如圖3所示,一種復合吸水紙,包括上隔離層1、高蓬無紡布3和下隔離層5;所述上隔離層1和高蓬無紡布3層之間設有上吸收層2,所述高蓬無紡布3和下隔離層5之間設有下吸收層4;所述上吸收層2和下吸收層4均包括若干陣列分布的SAP吸收單元6,所述若干陣列分布的SAP吸收單元6之間設有間隙單元7。
所述SAP吸收單元6和間隙單元7均沿上吸收層2或下吸收層4的厚度方向連續(xù)分布,且分別延伸至各自所在的上吸收層2或下吸收層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上吸收層2和下吸收層4的內邊沿均面接觸所述間隙單元7。
所述相鄰兩行SAP吸收單元6之間留有間隙單元7,所述同一行相鄰兩個SAP吸收單元6之間線接觸或面接觸。
所述同一行的若干間隙單元7連通形成導流槽。
所述上吸收層2中若干SAP吸收單元6橫截面圖案相同;所述上吸收層2和下吸收層4的SAP吸收單元6橫截面圖案相同。
所述上吸收層2和下吸收層4的SAP吸收單元6橫截面圖案均為圓形。
所述上吸收層2和下吸收層4的SAP吸收單元6陣列不同。
實施例3
如圖4、圖5所示,所述實施例3與所述實施例2的基本結構相同,所述實施例3與所述實施例2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上吸收層2和下吸收層4的SAP吸收單元6橫截面圖案均為梯形。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