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設備領域,特別是一種移動式高效喉鏡。
背景技術:
喉部位置深,在對喉部進行檢查時通常需要借助于喉鏡倆檢查,現有的喉鏡通常為間接喉鏡,這是一種最常用的喉部檢查方法,這種方法簡便、容易掌握、患者痛苦小。
現有的喉鏡通常是通過喉鏡管插入喉部來獲取喉部的圖像,圖像傳輸到一旁的顯示屏上,從而根據顯示屏顯示喉部的圖像來對病人進行診斷。在插入喉鏡的過程中,使得病人感覺為非常的不適,特別是自制力若的小孩,并且在拍攝圖像的過程中,由于過大的抖動會造成照片質量差,觀察不清楚,延長喉鏡檢查的時間,從而浪費了醫(yī)生給病人診療的寶貴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喉鏡出現的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移動檢查的喉鏡、能夠對檢查數據無線傳輸給電腦、通過穿戴觀察器來準確觀察喉鏡檢測圖像的喉鏡,這移動式高效喉鏡能夠大大降低檢測的時間、方便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檢查,對病變部位能夠觀察得更加清楚,使得喉鏡更加可靠。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具有穿戴功能的移動式喉鏡,包括: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穿戴觀察器分別與移動喉鏡、無線數據傳輸器無線連接,無線數據傳輸器安裝在電腦上,用于接收穿戴觀察器的數據信號,傳輸給電腦。
所述穿戴觀察器包括穿戴架及可拆卸式設于穿戴架上的觀察裝置,所述穿戴架包括中部設有兩鼻托的橫梁及設于橫梁兩側的鏡腿,橫梁與鏡腿為一整體;
觀察裝置包括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的微型投影儀、存儲器、語音控制模塊、3D手勢控制模塊及觸摸控制裝置,微型投影儀與棱鏡配合安裝,觀察裝置還設有與微處理器連接的無線數據傳輸模塊,微處理器、微型投影儀、存儲器、語音控制模塊、無線數據傳輸模塊、3D手勢控制模塊及觸摸控制裝置均連有電池。
上述技術方案中,穿戴觀察器為頭戴式,通過移動喉鏡檢測到的數據傳輸給穿戴觀察器,穿戴觀察器能夠清楚更加方便,不需要醫(yī)生扭頭盯著顯示屏進行觀察,便于對移動喉鏡進行操作,使得檢查效率更高,并且檢查后的數據能夠通過無線數據傳輸器實時給電腦保存到指定的盤中;觀察裝置為可拆卸安裝,便于對近/遠視眼及正常視力的醫(yī)生使用,通過設有語音控制模塊、3D手勢控制模塊及觸摸控制裝置能夠實現多種方式的控制,便于醫(yī)生對喉鏡的控制及對檢測圖像的觀察;通過將接收到的圖像傳送給微型投影儀,微型投影儀投射的圖像經過棱鏡傳給人眼,這種圖像顯示方式更加清楚,便于觀察與操作喉鏡,能夠將非常細微的病變顯示出來,提高了喉鏡的檢查速度與準度。
進一步地,所述移動喉鏡包括手柄及伸入桿,所述伸入桿的上端面與手柄下端面配合安裝,伸入桿下端面設有與電池及微處理器連接的鏡頭及LED燈,伸入桿為弧形,手柄與伸入桿的連接處設有牙咬器,牙咬器為無毒的橡膠材質,套設于伸入桿上,可更換設計,并且還能夠調整牙咬器安裝于伸入桿外的位置,便于適應不同的人群;手柄內為空心設計,手柄的外部設有與微處理器及電池連接的控制面板,內部設有無線數據傳輸裝置及電池,所述牙咬器為橢圓形,咬牙器的中心設有安裝孔,便于安裝咬牙器,安裝孔的周圍設有出氣孔,既能夠增加咬牙器的彈性,還能夠便于患者呼吸,咬牙器的頂部與底部設有平行的齒槽,能夠使得患者咬住。
上述技術方案中,移動喉鏡通過手握手柄控制伸入桿伸入到病人喉部,并且在將伸入桿伸入病人喉部時,通過讓病人輕輕咬住牙咬器,從而將伸入桿的固定,大大降低了再拍攝或錄制視頻時發(fā)生的抖動,使得成像質量更高,可更換設計的牙咬器能夠使得能夠適應各種年齡大小的患者,便于使用后消毒;設有的控制面板能夠便于醫(yī)生操控移動喉鏡,無線數據傳輸裝置能夠使得測得的圖像能夠實時傳送給穿戴觀察器。
進一步地,所述3D手勢控制模塊包括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的激光發(fā)射器、紅外傳感器及前置攝像頭,所述微處理器為具有實感圖像處理功能的微處理器。
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3D手勢控制模塊能夠大大提高瀏覽檢測圖像的效率,并且通過帶有激光發(fā)射器、紅外傳感器及前置攝像頭的3D手勢控制模塊能夠提高識別手勢的準確度,從而大大提高醫(yī)生的效率。
進一步地,所述伸入桿包括內桿及外缸,內桿包括上級桿和下級桿,上級桿與下級桿通過微型的a伺服電機轉動連接,上級桿套裝于外缸內,且上級桿的上部穿過外缸伸入到手柄內,上級桿的截面為“腰”型,上級桿“腰”型的上下兩平面分別設有弧形滑槽,外缸的內孔形狀為“腰”型,外缸的內孔上下兩平面設有與弧形滑槽配合的弧形滑軌,弧形滑槽與弧形滑軌之間設有滾珠,能夠減少摩擦力;弧形滑槽的兩弧形面上設有螺旋槽,手柄內設有b伺服電機,所述b伺服電機轉動輪與弧形滑槽螺旋傳動安裝,a伺服電機及b伺服電機分別均與電池及微處理器連接;外缸內孔兩側的圓弧與上級桿的兩側的圓弧之間有2~5mm間隙,以避免螺旋槽被磨損而使得內桿伸縮控制失效,提高可靠性。
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控制面板及微處理器來控制b伺服電機,b伺服電機帶動轉動輪,轉動輪與設于內桿上的螺旋槽配合,使得內桿移動,從而實現內桿的伸縮,通過a伺服電機的轉動能夠調整下級桿的位置,從而能夠使得下級桿精確地進入到病人的喉部,減少不適;通過將上級桿的截面設為“腰”型,并且設有配合的弧形滑槽,使得上級桿能夠精確,不轉動地來回滑動。
進一步地,所述弧形滑槽與弧形滑軌之間設有導滑墊,導滑墊的厚度為2~5mm,導滑墊的材質為復合聚四氟乙烯,將導滑墊固定在弧形滑槽/弧形滑軌上。
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在弧形滑槽與弧形滑軌之間設有復合聚四氟乙烯的導滑墊,能夠大大降低弧形滑槽與弧形滑軌之間的摩擦力,并且避免弧形滑槽與弧形滑軌直接接觸摩擦,避免弧形滑槽與弧形滑軌卡死的發(fā)生,使得喉鏡的可靠性更高,也更加耐用,在導滑墊磨損后能夠直接更換導滑墊,使得使用成本更低,通過將導滑墊的厚度設為3~6mm,既能夠隔離弧形滑槽與弧形滑軌,也具有足夠的厚度來使得導滑墊具有足夠的強度。
進一步地,所述鏡頭為防霧鏡頭,鏡頭為轉動式鏡頭。
上述技術方案中,防霧鏡頭能夠提高鏡頭的防霧能力及清晰度。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的具有穿戴功能的移動式喉鏡的控制系統(tǒng),所述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的無線連接裝置均設有自動匹配連接的匹配碼,打開穿戴觀察器及移動喉鏡,移動喉鏡的LED燈點亮,將無線數據傳輸器安裝與電腦上,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通過匹配碼自動連接,避免手動連接,使得工作效率更高,更加節(jié)省時間;控制面板上設有調整伸入桿伸縮的按鈕,通過手柄上的控制面板將移動喉鏡的伸入桿調整到收縮狀態(tài),將伸入桿伸入患者嘴中,并且讓患者咬住牙咬器,通過控制面板控制b伺服電機的轉動從而控制內桿的伸縮,通過控制面板使得伸入桿的內桿緩慢伸入到病人喉部,在伸入過程中通過控制面板控制a伺服電機轉動,調整下級桿的位置,使得下級桿能夠精確伸入到喉部,避免內桿撞擊到病人喉部,使得鏡頭順利到達檢測部位,這種結構的喉鏡及控制基本能夠消除現有喉鏡帶來的不適,特別是對小孩特別有用,減少小孩的害怕;a伺服電機及b伺服電機轉動的圈數實時傳送給微處理器并保存,在將檢測完成后,控制面板上設有一鍵收縮鍵,使得a伺服電機及b伺服電機回轉轉動的圈數,移動喉鏡的伸入桿自動回位,從而避免人工收納喉鏡,更加智能化、自動化;
移動喉鏡上的鏡頭將實時視頻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將實時視頻傳給投影儀投射,經過棱鏡后讓醫(yī)生看到實時視頻,醫(yī)生通過手勢/語音/觸摸控制裝置對選擇性拍照/錄制視頻,微處理器實時將所拍攝的照片/錄制的視頻傳送給線數據傳輸器保存在電腦中;微處理器內設有控制手勢,通過3D手勢控制模塊來檢測控制手勢,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畫圈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攝像頭開始錄制視頻,當3D手勢控制模塊再檢測到畫圈的手勢動作,停止視頻錄制,并保存視頻;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雙擊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攝像頭連續(xù)拍攝兩張照片,微處理器對兩種照片進行自動判斷是否模糊,微處理器自動刪除模糊照片,僅顯示清晰度最高的照片,若兩張照片都模糊/清晰,則自動刪除第二次拍攝的照片,通過對照片的篩選及喉鏡基本不抖動,使得顯示的照片/視頻圖像拍攝清晰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兩根手指距離越來越遠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對照片進行放大;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兩根手指距離越來越近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對照片進行縮小,通過3D手勢控制模塊能夠方便快速地瀏覽圖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進一步地,所述復合聚四氟乙烯的各組分質量配比為:
聚四氟乙烯乳液:80~85份;納米銀:2.5~4.5份;二硫化鉬粉末:5~6.5份;碳纖維:4~7份;石墨粉:2.5~3.5份;
所述納米銀的粒徑直徑為35~50nm,碳纖維為碳纖維粉末,所述碳纖維粉末的單絲直徑為7微米,長徑比為2:1~4:1。
復合聚四氟乙烯的制備方法為:
步驟一,將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加入無水乙醇中進行研磨,研磨后在110~120℃進行真空干燥,干燥后進行高速混合5min,倒入65℃的恒溫溶劑中攪拌均勻;
步驟二,將攪拌均勻后的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混合物加入到聚四氟乙烯乳液中攪拌均勻,并作40分鐘的超聲處理;
步驟三,將含有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混合物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在70~85℃的真空中進行干燥成型,再在15~25℃的除鹽水中進行冷卻定型。
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添加的納米銀能夠使得內桿與外缸之間起到抗菌的作用,粒徑為35~50nm的納米銀能夠形成有效的殺菌能力;二硫化鉬能夠大幅降低摩損率與摩擦系數,磨損率降低大約為60份左右,摩擦系數降低10~15份;加入的碳纖維能夠大大增加復合聚四氟乙烯的耐磨性能與強度;通過添加石墨粉能夠大幅降低密封環(huán)的摩擦系數,大幅提高減磨性能,進一步提高喉鏡的內桿的與外缸的配合的可靠性。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穿戴觀察器為頭戴式,通過移動喉鏡檢測到的數據傳輸給穿戴觀察器,穿戴觀察器能夠清楚更加方便,不需要醫(yī)生扭頭盯著顯示屏進行觀察,便于對移動喉鏡進行操作,使得檢查效率更高,并且檢查后的數據能夠通過無線數據傳輸器實時給電腦保存到指定的盤中;觀察裝置為可拆卸安裝,便于對近/遠視眼及正常視力的醫(yī)生使用,通過設有語音控制模塊、3D手勢控制模塊及觸摸控制裝置能夠實現多種方式的控制,便于醫(yī)生對喉鏡的控制及對檢測圖像的觀察;通過將接收到的圖像傳送給微型投影儀,微型投影儀投射的圖像經過棱鏡傳給人眼,這種圖像顯示方式更加清楚,便于觀察與操作喉鏡,能夠將非常細微的病變顯示出來,提高了喉鏡的檢查速度與準度。
2、通過設有的牙咬器能夠提高拍攝圖像的質量及方便控制移動喉鏡,提高檢測的效率,大大降低由于醫(yī)生手勢不對而使得移動喉鏡與喉部碰撞的機率,增加病人檢測的舒適性。
3、通過控制面板及微處理器來控制b伺服電機,b伺服電機帶動轉動輪,轉動輪與設于內桿上的螺旋槽配合,使得內桿移動,從而實現內桿的伸縮,通過a伺服電機的轉動能夠調整下級桿的位置,從而能夠使得下級桿精確地進入到病人的喉部,減少不適;通過將上級桿的截面設為“腰”型,并且設有配合的弧形滑槽,使得上級桿能夠精確,不轉動地來回滑動。
5、通過在內桿與外缸之間設有的復合聚四氟乙烯,能夠大大提高喉鏡的可靠性,提高內桿與外缸之間的配合的可靠性,避免卡死,內桿脫落,也使得內桿與外缸更加耐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移動喉鏡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穿戴觀察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外缸及內桿的截面圖;
圖4是牙咬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為穿戴架、2為觀察裝置、3為手柄、4為牙咬器、5為伸入桿、5.1為內桿、5.2為外缸、5.3為弧形滑槽、5.4為弧形滑軌、6為a伺服電機、7為鏡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的具有穿戴功能的移動式喉鏡,包括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穿戴觀察器分別與移動喉鏡、無線數據傳輸器無線連接,無線數據傳輸器安裝在電腦上,用于接收穿戴觀察器的數據信號,傳輸給電腦。
所述穿戴觀察器包括穿戴架1及可拆卸式設于穿戴架1上的觀察裝置2,所述穿戴架1包括中部設有兩鼻托的橫梁及設于橫梁兩側的鏡腿,橫梁與鏡腿為一整體;
觀察裝置2包括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的微型投影儀、存儲器、語音控制模塊、3D手勢控制模塊及觸摸控制裝置,微型投影儀與棱鏡配合安裝,觀察裝置2還設有與微處理器連接的無線數據傳輸模塊。
所述移動喉鏡包括手柄3及伸入桿5,所述伸入桿5的上端面與手柄下端面配合安裝,伸入桿5下端面設有與電池及微處理器連接的鏡頭7及LED燈,伸入桿5為弧形,手柄3與伸入桿5的連接處設有牙咬器4,牙咬器4為無毒的橡膠材質,套設于伸入桿5上;手柄3內為空心設計,手柄3的外部設有與微處理器及電池連接的控制面板,內部設有無線數據傳輸裝置及電池;3D手勢控制模塊包括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的激光發(fā)射器、紅外傳感器及前置攝像頭,所述微處理器為具有實感圖像處理功能的微處理器;所述牙咬器4為橢圓形,咬牙器4的中心設有安裝孔4.2,安裝孔4.2的周圍設有4個出氣孔4.1,咬牙器4的頂部與底部設有平行的齒槽。
所述伸入桿5包括內桿5.1及外缸5.2,內桿5.1包括上級桿和下級桿,上級桿與下級桿通過微型的a伺服電機6轉動連接,上級桿套裝于外缸5.2內,且上級桿的上部穿過外缸5.2伸入到手柄3內,上級桿的截面為“腰”型,上級桿“腰”型的上下兩平面分別設有弧形滑槽5.3,外缸5.2的內孔形狀為“腰”型,外缸5.2內孔兩側的圓弧與上級桿的兩側的圓弧之間有2~5mm間隙,通常為3mm,以避免螺旋槽被磨損而使得內桿5.1伸縮控制失效,提高可靠性,外缸5.2的內孔上下兩平面設有與弧形滑槽5.3配合的弧形滑軌5.4,所述弧形滑槽5.3與弧形滑軌5.4之間設有導滑墊5.5,導滑墊5.5的厚度為2~5mm,通常設為2.5mm,導滑墊的材質為復合聚四氟乙烯,將導滑墊固定在弧形滑槽/弧形滑軌上,通常將導滑墊5.5固定在弧形滑槽5.3上,便于安裝導滑墊5.5;弧形滑槽5.3的兩弧形面上設有螺旋槽,手柄3內設有b伺服電機,所述b伺服電機轉動輪與弧形滑槽5.3螺旋傳動安裝,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分別均與電池及微處理器連接。鏡頭7為防霧鏡頭,鏡頭為轉動式鏡頭。
一種具有穿戴功能的移動式喉鏡的控制系統(tǒng),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的無線連接裝置均設有自動匹配連接的匹配碼,打開穿戴觀察器及移動喉鏡,移動喉鏡的LED燈點亮,將無線數據傳輸器安裝與電腦上,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通過匹配碼自動連接;控制面板上設有調整伸入桿5伸縮的按鈕,通過手柄3上的控制面板將移動喉鏡的伸入桿5調整到收縮狀態(tài),將伸入桿5伸入患者嘴中,并且讓患者咬住牙咬器4,通過控制面板控制b伺服電機的轉動從而控制內桿5.1的伸縮,通過控制面板使得伸入桿5的內桿5.1緩慢伸入到病人喉部,在伸入過程中通過控制面板控制a伺服電機6轉動,調整下級桿的位置,使得下級桿能夠精確伸入到喉部,避免內桿5.1撞擊到病人喉部,使得鏡頭順利到達檢測部位;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轉動的圈數實時傳送給微處理器并保存,在將檢測完成后,控制面板上設有一鍵收縮鍵,使得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回轉轉動的圈數,移動喉鏡的伸入桿5自動回位;
移動喉鏡上的鏡頭7將實時視頻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將實時視頻傳給投影儀投射,經過棱鏡后讓醫(yī)生看到實時視頻,醫(yī)生通過手勢/語音/觸摸控制裝置對選擇性拍照/錄制視頻,微處理器實時將所拍攝的照片/錄制的視頻傳送給線數據傳輸器保存在電腦中;微處理器內設有控制手勢,通過3D手勢控制模塊來檢測控制手勢,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畫圈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攝像頭開始錄制視頻,當3D手勢控制模塊再檢測到畫圈的手勢動作,停止視頻錄制,并保存視頻;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雙擊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攝像頭連續(xù)拍攝兩張照片,微處理器對兩種照片進行自動判斷是否模糊,微處理器自動刪除模糊照片,僅顯示清晰度最高的照片,若兩張照片都模糊/清晰,則自動刪除第二次拍攝的照片;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兩根手指距離越來越遠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對照片進行放大;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兩根手指距離越來越近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對照片進行縮小。
導滑墊的復合聚四氟乙烯材質的各組分質量配比為:
聚四氟乙烯乳液:82份;納米銀:4.2份;二硫化鉬粉末:6份;碳纖維:4.5份;石墨粉:3.3份。
所述納米銀的粒徑直徑為35nm,碳纖維為碳纖維粉末,所述碳纖維粉末的單絲直徑為7微米,長徑比為3:1。
所述復合聚四氟乙烯的制備方法為:
步驟一,將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加入無水乙醇中進行研磨,研磨后在115℃進行真空干燥,干燥后進行高速混合5min,倒入65℃的恒溫溶劑中攪拌均勻;
步驟二,將攪拌均勻后的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混合物加入到聚四氟乙烯乳液中攪拌均勻,并作40分鐘的超聲處理;
步驟三,將含有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混合物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在80℃的真空中進行干燥成型,再在18℃的除鹽水中進行冷卻定型。
實施例二:
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的具有穿戴功能的移動式喉鏡,包括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穿戴觀察器分別與移動喉鏡、無線數據傳輸器無線連接,無線數據傳輸器安裝在電腦上,用于接收穿戴觀察器的數據信號,傳輸給電腦。
所述穿戴觀察器包括穿戴架1及可拆卸式設于穿戴架1上的觀察裝置2,所述穿戴架1包括中部設有兩鼻托的橫梁及設于橫梁兩側的鏡腿,橫梁與鏡腿為一整體;
觀察裝置2包括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的微型投影儀、存儲器、語音控制模塊、3D手勢控制模塊及觸摸控制裝置,微型投影儀與棱鏡配合安裝,觀察裝置2還設有與微處理器連接的無線數據傳輸模塊。
所述移動喉鏡包括手柄3及伸入桿5,所述伸入桿5的上端面與手柄下端面配合安裝,伸入桿5下端面設有與電池及微處理器連接的鏡頭7及LED燈,伸入桿5為弧形,手柄3與伸入桿5的連接處設有牙咬器4,牙咬器4為無毒的橡膠材質,套設于伸入桿5上;手柄3內為空心設計,手柄3的外部設有與微處理器及電池連接的控制面板,內部設有無線數據傳輸裝置及電池;3D手勢控制模塊包括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的激光發(fā)射器、紅外傳感器及前置攝像頭,所述微處理器為具有實感圖像處理功能的微處理器;所述牙咬器4為橢圓形,咬牙器4的中心設有安裝孔4.2,安裝孔4.2的周圍設有4個出氣孔4.1,咬牙器4的頂部與底部設有平行的齒槽。
所述伸入桿5包括內桿5.1及外缸5.2,內桿5.1包括上級桿和下級桿,上級桿與下級桿通過微型的a伺服電機6轉動連接,上級桿套裝于外缸5.2內,且上級桿的上部穿過外缸5.2伸入到手柄3內,上級桿的截面為“腰”型,上級桿“腰”型的上下兩平面分別設有弧形滑槽5.3,外缸5.2的內孔形狀為“腰”型,外缸5.2內孔兩側的圓弧與上級桿的兩側的圓弧之間有2~5mm間隙,通常為3mm,以避免螺旋槽被磨損而使得內桿5.1伸縮控制失效,提高可靠性,外缸5.2的內孔上下兩平面設有與弧形滑槽5.3配合的弧形滑軌5.4,所述弧形滑槽5.3與弧形滑軌5.4之間設有導滑墊5.5,導滑墊5.5的厚度為2~5mm,通常設為2.5mm,導滑墊的材質為復合聚四氟乙烯,將導滑墊固定在弧形滑槽/弧形滑軌上,通常將導滑墊固定在弧形滑槽5.3上;弧形滑槽5.3的兩弧形面上設有螺旋槽,手柄3內設有b伺服電機,所述b伺服電機轉動輪與弧形滑槽5.3螺旋傳動安裝,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分別均與電池及微處理器連接。鏡頭7為防霧鏡頭,鏡頭為轉動式鏡頭。
一種具有穿戴功能的移動式喉鏡的控制系統(tǒng),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的無線連接裝置均設有自動匹配連接的匹配碼,打開穿戴觀察器及移動喉鏡,移動喉鏡的LED燈點亮,將無線數據傳輸器安裝與電腦上,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通過匹配碼自動連接;控制面板上設有調整伸入桿5伸縮的按鈕,通過手柄3上的控制面板將移動喉鏡的伸入桿5調整到收縮狀態(tài),將伸入桿5伸入患者嘴中,并且讓患者咬住牙咬器4,通過控制面板控制b伺服電機的轉動從而控制內桿5.1的伸縮,通過控制面板使得伸入桿5的內桿5.1緩慢伸入到病人喉部,在伸入過程中通過控制面板控制a伺服電機6轉動,調整下級桿的位置,使得下級桿能夠精確伸入到喉部,避免內桿5.1撞擊到病人喉部,使得鏡頭順利到達檢測部位;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轉動的圈數實時傳送給微處理器并保存,在將檢測完成后,控制面板上設有一鍵收縮鍵,使得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回轉轉動的圈數,移動喉鏡的伸入桿5自動回位;
移動喉鏡上的鏡頭7將實時視頻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將實時視頻傳給投影儀投射,經過棱鏡后讓醫(yī)生看到實時視頻,醫(yī)生通過手勢/語音/觸摸控制裝置對選擇性拍照/錄制視頻,微處理器實時將所拍攝的照片/錄制的視頻傳送給線數據傳輸器保存在電腦中;微處理器內設有控制手勢,通過3D手勢控制模塊來檢測控制手勢,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畫圈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攝像頭開始錄制視頻,當3D手勢控制模塊再檢測到畫圈的手勢動作,停止視頻錄制,并保存視頻;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雙擊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攝像頭連續(xù)拍攝兩張照片,微處理器對兩種照片進行自動判斷是否模糊,微處理器自動刪除模糊照片,僅顯示清晰度最高的照片,若兩張照片都模糊/清晰,則自動刪除第二次拍攝的照片;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兩根手指距離越來越遠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對照片進行放大;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兩根手指距離越來越近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對照片進行縮小。
導滑墊的復合聚四氟乙烯材質的各組分質量配比為:
聚四氟乙烯乳液:83份;納米銀:3份;二硫化鉬粉末:6.2份;碳纖維:5份;石墨粉:2.8份。
所述納米銀的粒徑直徑為50nm,碳纖維為碳纖維粉末,所述碳纖維粉末的單絲直徑為7微米,長徑比為2:1。
所述復合聚四氟乙烯的制備方法為:
步驟一,將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加入無水乙醇中進行研磨,研磨后在110℃進行真空干燥,干燥后進行高速混合5min,倒入65℃的恒溫溶劑中攪拌均勻;
步驟二,將攪拌均勻后的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混合物加入到聚四氟乙烯乳液中攪拌均勻,并作40分鐘的超聲處理;
步驟三,將含有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混合物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在70℃的真空中進行干燥成型,再在15℃的除鹽水中進行冷卻定型。
實施例三:
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的具有穿戴功能的移動式喉鏡,包括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穿戴觀察器分別與移動喉鏡、無線數據傳輸器無線連接,無線數據傳輸器安裝在電腦上,用于接收穿戴觀察器的數據信號,傳輸給電腦。
所述穿戴觀察器包括穿戴架1及可拆卸式設于穿戴架1上的觀察裝置2,所述穿戴架1包括中部設有兩鼻托的橫梁及設于橫梁兩側的鏡腿,橫梁與鏡腿為一整體;
觀察裝置2包括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的微型投影儀、存儲器、語音控制模塊、3D手勢控制模塊及觸摸控制裝置,微型投影儀與棱鏡配合安裝,觀察裝置2還設有與微處理器連接的無線數據傳輸模塊。
所述移動喉鏡包括手柄3及伸入桿5,所述伸入桿5的上端面與手柄下端面配合安裝,伸入桿5下端面設有與電池及微處理器連接的鏡頭7及LED燈,伸入桿5為弧形,手柄3與伸入桿5的連接處設有牙咬器4,牙咬器4為無毒的橡膠材質,套設于伸入桿5上;手柄3內為空心設計,手柄3的外部設有與微處理器及電池連接的控制面板,內部設有無線數據傳輸裝置及電池;3D手勢控制模塊包括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的激光發(fā)射器、紅外傳感器及前置攝像頭,所述微處理器為具有實感圖像處理功能的微處理器;所述牙咬器4為橢圓形,咬牙器4的中心設有安裝孔4.2,安裝孔4.2的周圍設有4個出氣孔4.1,咬牙器4的頂部與底部設有平行的齒槽。
所述伸入桿5包括內桿5.1及外缸5.2,內桿5.1包括上級桿和下級桿,上級桿與下級桿通過微型的a伺服電機6轉動連接,上級桿套裝于外缸5.2內,且上級桿的上部穿過外缸5.2伸入到手柄3內,上級桿的截面為“腰”型,上級桿“腰”型的上下兩平面分別設有弧形滑槽5.3,外缸5.2的內孔形狀為“腰”型,外缸5.2內孔兩側的圓弧與上級桿的兩側的圓弧之間有2~5mm間隙,通常為3mm,以避免螺旋槽被磨損而使得內桿5.1伸縮控制失效,提高可靠性,外缸5.2的內孔上下兩平面設有與弧形滑槽5.3配合的弧形滑軌5.4,所述弧形滑槽5.3與弧形滑軌5.4之間設有導滑墊5.5,導滑墊5.5的厚度為2~5mm,通常設為2.5mm,導滑墊的材質為復合聚四氟乙烯,將導滑墊固定在弧形滑槽/弧形滑軌上,通常將導滑墊固定在弧形滑槽5.3上;弧形滑槽5.3的兩弧形面上設有螺旋槽,手柄3內設有b伺服電機,所述b伺服電機轉動輪與弧形滑槽5.3螺旋傳動安裝,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分別均與電池及微處理器連接。鏡頭7為防霧鏡頭,鏡頭為轉動式鏡頭。
一種具有穿戴功能的移動式喉鏡的控制系統(tǒng),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的無線連接裝置均設有自動匹配連接的匹配碼,打開穿戴觀察器及移動喉鏡,移動喉鏡的LED燈點亮,將無線數據傳輸器安裝與電腦上,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通過匹配碼自動連接;控制面板上設有調整伸入桿5伸縮的按鈕,通過手柄3上的控制面板將移動喉鏡的伸入桿5調整到收縮狀態(tài),將伸入桿5伸入患者嘴中,并且讓患者咬住牙咬器4,通過控制面板控制b伺服電機的轉動從而控制內桿5.1的伸縮,通過控制面板使得伸入桿5的內桿5.1緩慢伸入到病人喉部,在伸入過程中通過控制面板控制a伺服電機6轉動,調整下級桿的位置,使得下級桿能夠精確伸入到喉部,避免內桿5.1撞擊到病人喉部,使得鏡頭順利到達檢測部位;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轉動的圈數實時傳送給微處理器并保存,在將檢測完成后,控制面板上設有一鍵收縮鍵,使得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回轉轉動的圈數,移動喉鏡的伸入桿5自動回位;
移動喉鏡上的鏡頭7將實時視頻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將實時視頻傳給投影儀投射,經過棱鏡后讓醫(yī)生看到實時視頻,醫(yī)生通過手勢/語音/觸摸控制裝置對選擇性拍照/錄制視頻,微處理器實時將所拍攝的照片/錄制的視頻傳送給線數據傳輸器保存在電腦中;微處理器內設有控制手勢,通過3D手勢控制模塊來檢測控制手勢,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畫圈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攝像頭開始錄制視頻,當3D手勢控制模塊再檢測到畫圈的手勢動作,停止視頻錄制,并保存視頻;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雙擊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攝像頭連續(xù)拍攝兩張照片,微處理器對兩種照片進行自動判斷是否模糊,微處理器自動刪除模糊照片,僅顯示清晰度最高的照片,若兩張照片都模糊/清晰,則自動刪除第二次拍攝的照片;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兩根手指距離越來越遠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對照片進行放大;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兩根手指距離越來越近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對照片進行縮小。
導滑墊的復合聚四氟乙烯材質的各組分質量配比為:
聚四氟乙烯乳液:80份;納米銀:2.5份;二硫化鉬粉末:5份;碳纖維:4份;石墨粉:2.5份。
所述納米銀的粒徑直徑為39nm,碳纖維為碳纖維粉末,所述碳纖維粉末的單絲直徑為7微米,長徑比為4:1。
所述復合聚四氟乙烯的制備方法為:
步驟一,將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加入無水乙醇中進行研磨,研磨后在120℃進行真空干燥,干燥后進行高速混合5min,倒入65℃的恒溫溶劑中攪拌均勻;
步驟二,將攪拌均勻后的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混合物加入到聚四氟乙烯乳液中攪拌均勻,并作40分鐘的超聲處理;
步驟三,將含有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混合物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在85℃的真空中進行干燥成型,再在25℃的除鹽水中進行冷卻定型。
通過穿戴觀察器為頭戴式,通過移動喉鏡檢測到的數據傳輸給穿戴觀察器,穿戴觀察器能夠清楚更加方便,不需要醫(yī)生扭頭盯著顯示屏進行觀察,便于對移動喉鏡進行操作,使得檢查效率更高,并且檢查后的數據能夠通過無線數據傳輸器實時給電腦保存到指定的盤中;觀察裝置為可拆卸安裝,便于對近/遠視眼及正常視力的醫(yī)生使用,通過設有語音控制模塊、3D手勢控制模塊及觸摸控制裝置能夠實現多種方式的控制,便于醫(yī)生對喉鏡的控制及對檢測圖像的觀察;通過將接收到的圖像傳送給微型投影儀,微型投影儀投射的圖像經過棱鏡傳給人眼,這種圖像顯示方式更加清楚,便于觀察與操作喉鏡,能夠將非常細微的病變顯示出來,提高了喉鏡的檢查速度與準度,通過在內桿5.1與外缸5.2之間設有的復合聚四氟乙烯,能夠大大提高喉鏡的可靠性,提高內桿5.1與外缸5.2之間的配合的可靠性,避免卡死,內桿5.1脫落,也使得內桿5.1與外缸5.2更加耐用。
實施例四:
如圖1、圖2、圖3及圖4所示的具有穿戴功能的移動式喉鏡,包括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穿戴觀察器分別與移動喉鏡、無線數據傳輸器無線連接,無線數據傳輸器安裝在電腦上,用于接收穿戴觀察器的數據信號,傳輸給電腦。
所述穿戴觀察器包括穿戴架1及可拆卸式設于穿戴架1上的觀察裝置2,所述穿戴架1包括中部設有兩鼻托的橫梁及設于橫梁兩側的鏡腿,橫梁與鏡腿為一整體;
觀察裝置2包括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的微型投影儀、存儲器、語音控制模塊、3D手勢控制模塊及觸摸控制裝置,微型投影儀與棱鏡配合安裝,觀察裝置2還設有與微處理器連接的無線數據傳輸模塊。
所述移動喉鏡包括手柄3及伸入桿5,所述伸入桿5的上端面與手柄下端面配合安裝,伸入桿5下端面設有與電池及微處理器連接的鏡頭7及LED燈,伸入桿5為弧形,手柄3與伸入桿5的連接處設有牙咬器4,牙咬器4為無毒的橡膠材質,套設于伸入桿5上;手柄3內為空心設計,手柄3的外部設有與微處理器及電池連接的控制面板,內部設有無線數據傳輸裝置及電池;3D手勢控制模塊包括分別與微處理器連接的激光發(fā)射器、紅外傳感器及前置攝像頭,所述微處理器為具有實感圖像處理功能的微處理器;所述牙咬器4為橢圓形,咬牙器4的中心設有安裝孔4.2,安裝孔4.2的周圍設有4個出氣孔4.1,咬牙器4的頂部與底部設有平行的齒槽。
所述伸入桿5包括內桿5.1及外缸5.2,內桿5.1包括上級桿和下級桿,上級桿與下級桿通過微型的a伺服電機6轉動連接,上級桿套裝于外缸5.2內,且上級桿的上部穿過外缸5.2伸入到手柄3內,上級桿的截面為“腰”型,上級桿“腰”型的上下兩平面分別設有弧形滑槽5.3,外缸5.2的內孔形狀為“腰”型,外缸5.2內孔兩側的圓弧與上級桿的兩側的圓弧之間有2~5mm間隙,通常為3mm,以避免螺旋槽被磨損而使得內桿5.1伸縮控制失效,提高可靠性,外缸5.2的內孔上下兩平面設有與弧形滑槽5.3配合的弧形滑軌5.4,所述弧形滑槽5.3與弧形滑軌5.4之間設有導滑墊5.5,導滑墊5.5的厚度為2~5mm,通常設為2.5mm,導滑墊的材質為復合聚四氟乙烯,將導滑墊固定在弧形滑槽/弧形滑軌上,通常將導滑墊固定在弧形滑槽5.3上;弧形滑槽5.3的兩弧形面上設有螺旋槽,手柄3內設有b伺服電機,所述b伺服電機轉動輪與弧形滑槽5.3螺旋傳動安裝,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分別均與電池及微處理器連接。鏡頭7為防霧鏡頭,鏡頭為轉動式鏡頭。
一種具有穿戴功能的移動式喉鏡的控制系統(tǒng),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的無線連接裝置均設有自動匹配連接的匹配碼,打開穿戴觀察器及移動喉鏡,移動喉鏡的LED燈點亮,將無線數據傳輸器安裝與電腦上,穿戴觀察器、無線數據傳輸器及移動喉鏡通過匹配碼自動連接;控制面板上設有調整伸入桿5伸縮的按鈕,通過手柄3上的控制面板將移動喉鏡的伸入桿5調整到收縮狀態(tài),將伸入桿5伸入患者嘴中,并且讓患者咬住牙咬器4,通過控制面板控制b伺服電機的轉動從而控制內桿5.1的伸縮,通過控制面板使得伸入桿5的內桿5.1緩慢伸入到病人喉部,在伸入過程中通過控制面板控制a伺服電機6轉動,調整下級桿的位置,使得下級桿能夠精確伸入到喉部,避免內桿5.1撞擊到病人喉部,使得鏡頭順利到達檢測部位;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轉動的圈數實時傳送給微處理器并保存,在將檢測完成后,控制面板上設有一鍵收縮鍵,使得a伺服電機6及b伺服電機回轉轉動的圈數,移動喉鏡的伸入桿5自動回位;
移動喉鏡上的鏡頭7將實時視頻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將實時視頻傳給投影儀投射,經過棱鏡后讓醫(yī)生看到實時視頻,醫(yī)生通過手勢/語音/觸摸控制裝置對選擇性拍照/錄制視頻,微處理器實時將所拍攝的照片/錄制的視頻傳送給線數據傳輸器保存在電腦中;微處理器內設有控制手勢,通過3D手勢控制模塊來檢測控制手勢,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畫圈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攝像頭開始錄制視頻,當3D手勢控制模塊再檢測到畫圈的手勢動作,停止視頻錄制,并保存視頻;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雙擊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控制攝像頭連續(xù)拍攝兩張照片,微處理器對兩種照片進行自動判斷是否模糊,微處理器自動刪除模糊照片,僅顯示清晰度最高的照片,若兩張照片都模糊/清晰,則自動刪除第二次拍攝的照片;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兩根手指距離越來越遠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對照片進行放大;當3D手勢控制模塊檢測到兩根手指距離越來越近的手勢動作并將數據信號傳送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對照片進行縮小。
導滑墊的復合聚四氟乙烯材質的各組分質量配比為:
聚四氟乙烯乳液:85份;納米銀:4.5份;二硫化鉬粉末:6.5份;碳纖維:7份;石墨粉:3.5份。
所述納米銀的粒徑直徑為37nm,碳纖維為碳纖維粉末,所述碳纖維粉末的單絲直徑為7微米,長徑比為3:1。
所述復合聚四氟乙烯的制備方法為:
步驟一,將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加入無水乙醇中進行研磨,研磨后在118℃進行真空干燥,干燥后進行高速混合5min,倒入65℃的恒溫溶劑中攪拌均勻;
步驟二,將攪拌均勻后的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混合物加入到聚四氟乙烯乳液中攪拌均勻,并作40分鐘的超聲處理;
步驟三,將含有納米銀、二硫化鉬粉末、碳纖維及石墨粉混合物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在78℃的真空中進行干燥成型,再在22℃的除鹽水中進行冷卻定型。
通過穿戴觀察器為頭戴式,通過移動喉鏡檢測到的數據傳輸給穿戴觀察器,穿戴觀察器能夠清楚更加方便,不需要醫(yī)生扭頭盯著顯示屏進行觀察,便于對移動喉鏡進行操作,使得檢查效率更高,并且檢查后的數據能夠通過無線數據傳輸器實時給電腦保存到指定的盤中;觀察裝置為可拆卸安裝,便于對近/遠視眼及正常視力的醫(yī)生使用,通過設有語音控制模塊、3D手勢控制模塊及觸摸控制裝置能夠實現多種方式的控制,便于醫(yī)生對喉鏡的控制及對檢測圖像的觀察;通過將接收到的圖像傳送給微型投影儀,微型投影儀投射的圖像經過棱鏡傳給人眼,這種圖像顯示方式更加清楚,便于觀察與操作喉鏡,能夠將非常細微的病變顯示出來,提高了喉鏡的檢查速度與準度,通過在內桿5.1與外缸5.2之間設有的復合聚四氟乙烯,能夠大大提高喉鏡的可靠性,提高內桿5.1與外缸5.2之間的配合的可靠性,避免卡死,內桿5.1脫落,也使得內桿5.1與外缸5.2更加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