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傳統(tǒng)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yī)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手足皸裂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手足皸裂,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手足部皮膚干燥和裂紋,伴有疼痛,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其發(fā)病原因分內因和外因,內因是指角質層較厚,在掌跖等部位特厚,易發(fā)生開裂,掌跖無毛囊和皮脂腺,在冬季氣溫低和濕度較小時,缺乏皮脂保護的皮膚便容易發(fā)生開裂;外因是指手足暴露在外,雙手經常接觸各種物質,如干燥、摩擦、外傷,易于受到酸、堿、有機溶媒溶脂作用,以及真菌、細菌等侵入引起感染。目前,臨床上治療手足皸裂多采用愈裂貼膏、甘油搽劑、15%尿素軟膏等外敷藥物,對嚴重皸裂見效慢,且易復發(fā)。
中醫(yī)認為,手足皸裂其病是因外感風寒,引起肌體氣機不調,血脈運行不暢,四肢末端經脈失養(yǎng),漸枯漸槁變脆,反復摩擦或牽引,乃至皸裂而成。
根據中醫(yī)理論,針對手足皸裂的發(fā)病機理,以行氣活血、潤燥止痛為治則,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現(xiàn)有外敷藥物治療手足皸裂存在效果不理想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療效顯著、作用可靠、無副作用的治療手足皸裂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手足皸裂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蛇床子10-30份,苦參10-20份,地膚子10-20份,土槿皮5-15份,黃精10-20份,大黃10-20份,補骨脂10-20份,五倍子5-15份,百部10-20份,石榴皮10-20份,馬勃5-15份,蜂房10-20份,大楓子10-20份,玉竹10-20份,花椒5-15份,皂角刺10-20份,艾葉10-20份,紅花5-15份,桃仁10-20份,紫草10-20份。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手足皸裂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藥原料及重量份配比為:蛇床子20份,苦參15份,地膚子15份,土槿皮10份,黃精15份,大黃15份,補骨脂15份,五倍子10份,百部15份,石榴皮15份,馬勃10份,蜂房15份,大楓子15份,玉竹15份,花椒10份,皂角刺15份,艾葉15份,紅花10份,桃仁15份,紫草15份。
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中:蛇床子具有溫腎壯陽、祛風散寒、燥濕殺蟲的功效;苦參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殺蟲的功效;地膚子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的功效;土槿皮具有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的功效;黃精具有滋腎潤肺、補脾益氣、養(yǎng)陰生津的功效;大黃具有瀉火消積、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瘀止咳的功效;補骨脂具有補腎助陽、固精縮尿、暖脾止瀉、納氣平喘的功效;五倍子具有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的功效;百部具有潤肺下氣、止咳、殺蟲的功效;石榴皮具有澀腸止瀉、止血、驅蟲的功效;馬勃具有清肺利咽、解毒止血的功效;蜂房具有祛風功毒、殺蟲止痛的功效;大楓子具有祛風燥濕、攻毒殺蟲的功效;玉竹具有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花椒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皂角刺具有消腫托毒、排膿殺蟲的功效;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調經安胎,祛濕止癢的功效;紅花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的功效;紫草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透疹的功效。本發(fā)明組合物中的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xié)同作用,共奏溫腎散寒、行氣活血、養(yǎng)陰潤燥、散瘀止痛之功效,對手足皸裂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本發(fā)明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其遵循中醫(y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和中藥品不良反應(ADR)安全性評價,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xiàn)毒副作用,總有效率92%,治愈率達7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治療手足皸裂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蛇床子20g,苦參15g,地膚子15g,土槿皮10g,黃精15g,大黃15g,補骨脂15g,五倍子10g,百部15g,石榴皮15g,馬勃10g,蜂房15g,大楓子15g,玉竹15g,花椒10g,皂角刺15g,艾葉15g,紅花10g,桃仁15g,紫草15g。
實施例2
一種治療手足皸裂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蛇床子10g,苦參20g,地膚子10g,土槿皮15g,黃精10g,大黃20g,補骨脂10g,五倍子15g,百部10g,石榴皮20g,馬勃5g,蜂房20g,大楓子10g,玉竹20g,花椒5g,皂角刺20g,艾葉10g,紅花15g,桃仁10g,紫草20g。
實施例3
一種治療手足皸裂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蛇床子30g,苦參10g,地膚子20g,土槿皮5g,黃精20g,大黃10g,補骨脂20g,五倍子5g,百部20g,石榴皮10g,馬勃15g,蜂房10g,大楓子20g,玉竹10g,花椒15g,皂角刺10g,艾葉20g,紅花5g,桃仁20g,紫草10g。
實施例4
一種治療手足皸裂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蛇床子15g,苦參18g,地膚子12g,土槿皮13g,黃精12g,大黃18g,補骨脂12g,五倍子13g,百部12g,石榴皮18g,馬勃8g,蜂房18g,大楓子12g,玉竹18g,花椒8g,皂角刺18g,艾葉12g,紅花13g,桃仁12g,紫草18g。
實施例5
一種治療手足皸裂的中藥組合物,其中藥原料及重量配比為:蛇床子25g,苦參12g,地膚子18g,土槿皮8g,黃精18g,大黃12g,補骨脂18g,五倍子8g,百部18g,石榴皮12g,馬勃13g,蜂房12g,大楓子18g,玉竹12g,花椒13g,皂角刺12g,艾葉18g,紅花8g,桃仁18g,紫草12g。
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按常規(guī)的水煎法制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8厘米,進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第二次煎煮,加水沒過藥面約6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鐘。兩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本發(fā)明以實施例1所給出的一種治療手足皸裂的中藥組合物,做臨床療效總結如下:
一、一般性資料: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臨床觀察病例79例,其中男51例,女28例,年齡20~80歲。
二、診斷標準:
1、根據皮損的臨床特點,即可診斷,必要時進行真菌學檢查、細菌培養(yǎng)和斑貼試驗;
2、本病需與手足濕疹、掌跖角化癥、手足癬及魚鱗病相鑒別。
三、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一天一劑,水煎兩遍取汁約400ml,分早、晚兩次溫熱服用,五天一療程。
四、療效標準:
1、治愈:皮膚皸裂消失,光滑,病損部位無出血,病人無痛感;
2、顯效:皮膚皸裂基本消失,皮膚比較光滑,患者無不適感;
3、有效:皸裂減少大部分,原有的出血和/或疼痛感基本消失;
4、無效:皸裂減少不足50%,皮膚仍粗糙,伴有輕微疼痛感或極少出血。
五、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4-12個療程,治愈58例,顯效12例,有效3例,無效6例。治療期間對中藥品臨床引起各類型的過敏反應、疑為藥物引起人體各系統(tǒng)、器官、組織的功能和形態(tài)方面的異常、疑為藥物引起癌癥等致突變反應、藥物的依賴性以及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其他不良反應進行了評價,即中藥品不良反應(ADR)評價,未發(fā)生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趙某,男,47歲。市場魚販,手指肚布滿裂紋,皮膚經常發(fā)白泡軟,有紅色鮮肉外露,冬季尤甚。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3個療程后,皸裂傷口有所愈合;繼續(xù)服用4個療程,患處舊皮脫落,皮膚恢復正常,治愈。
病例2:龍某,女,69歲,手指至手掌,腳跟均有1厘米深裂口,表皮干燥粗硬,平日剪刀修理缺口,易開裂流血。服用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4個療程后,表面硬皮削平后傷口未見變深,皮膚稍見變軟,但角質層依然深厚;繼續(xù)使用3個療程后,表皮雖然依舊干燥、粗糙,但傷口愈合,表皮平整,有細小倒刺;繼續(xù)使用3個療程后,手腳皮膚恢復平整,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