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醫(yī)療用輔助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種留置針可伸縮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留置針的核心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內(nèi)的柔軟的導管/套管,以及不銹鋼的穿刺引導針芯,使用時將導管和針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內(nèi),當導管全部進入血管后,回撤出針芯,僅將柔軟的導管留置在血管內(nèi)從而進行輸液治療,而需要將接頭部分固定于患者的手掌或輸液的位置。目前臨床上傳統(tǒng)固定留置針方式為使用橡皮膠布固定,單純使用橡皮膠布固定留置針容易脫落,使用橡皮膠布容易引起患者皮膚過敏,同時膠布與皮膚毛發(fā)相粘,拔針撕膠布都會給患者帶來疼痛,橡皮膠布還經(jīng)常會發(fā)生卷曲、移位。
目前也有使用固定手套方式固定留置針,使之不易脫落,很好解決部分自控能力差患者留置針容易脫落的問題。目前市場上固定手套存在以下問題:1.由于患者手型大小差異極大,而固定手套需要很好契合患者手型才能起到固定作用,醫(yī)院往往需要準備幾十雙不同型號的固定手套以應對此問題,適用性不強。2.固定手套往往是一體的,不能拆分,而固定手套需要提供給不同患者進行重復適用,手套容易吸收汗液及針口滲出的血漬,固定手套清理困難,極為不衛(wèi)生。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鑒于以上內(nèi)容,有必要提供一種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留置針可伸縮固定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留置針可伸縮固定裝置,包括托板和罩體,所述托板包括手掌部及兩個伸縮部,所述兩個伸縮部沿托板長度方向分別連接于所述手掌部的相對兩側。所述留置針可伸縮固定裝置還包括兩個彈性固定帶,所述兩個彈性固定帶分別套設于所述兩個伸縮部上并能夠沿相應的伸縮部運動,其中一個彈性固定帶用于固定手腕,另一彈性固定帶用于固定手指。所述罩體可分離地套合于所述托板上,用于固定留置針。
進一步的,所述手掌部表面設置有棉層,所述棉層以粘接扣方式套合固定于所述手掌部上。
進一步的,所述罩體為透明網(wǎng)狀的彈力繃帶。
進一步的,所述伸縮部沿著所述托板長度方向展開及收縮以控制所述托板長度。
進一步的,所述手掌部的中間位置設有中空結構以露出手掌心。
進一步的,每一彈性固定帶設置有松緊裝置以調(diào)節(jié)彈性固定帶的松緊度。
進一步的,所述托板的長為10-25cm,寬為3-16cm,所述罩體的長為5-18cm,寬為2-14cm。
進一步的,所述托板還包括指尖支撐部及手腕支撐部,所述指尖支撐部及所述手腕支撐部分別連接于所述兩個伸縮部遠離手掌部的一端。
進一步的,所述手掌部朝向所述指尖支撐部的一側設有兩個第一凸起,所述兩個第一凸起分別位于所述伸縮部的相對兩側,所述指尖支撐部朝向所述手掌部的一側設有兩個第二凸起,所述兩個第二凸起位于所述伸縮部的相對兩側,位于所述伸縮部同一側的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彈性固定帶的運動。
進一步的,所述手腕支撐部朝向所述手掌部的一側設有兩個第三凸起,所述兩個第三凸起位于所述伸縮部的相對兩側,所述手掌部朝向所述手腕支撐部的一側設有兩個第四凸起,所述兩個第四凸起位于所述伸縮部的相對兩側,位于所述伸縮部同一側的第三凸起及第四凸起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彈性固定帶的運動。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該留置針可伸縮固定裝置可根據(jù)手型大小調(diào)節(jié)固定帶位置、固定帶的松緊度,適用不同大小的手型,固定效果好,結構簡單,應用范圍廣。
2.該留置針可伸縮固定裝置托板設有可伸縮部用于控制托板的長短,增強固定裝置與患者的契合度及舒適度,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
3.棉層以粘接扣方式固定于托板上,罩體可分離地套于托板,方便棉層及罩體進行更換或者清洗消毒。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的留置針可伸縮固定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托板;11-指尖支撐部;12-手腕支撐部;13-手掌部;3-凹槽;4-固定帶;5-棉層;6-伸縮部;7-松緊裝置;8-掌心透氣孔。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當組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組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設置于”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設置在另一個組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fā)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fā)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見圖1,本發(fā)明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留置針可伸縮固定裝置,包括托板1和罩體(圖未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托板1大致呈一手掌形的板狀,托板1包括手掌部13及兩個伸縮部6,兩個伸縮部6沿托板長度方向分別連接于手掌部13的相對兩側。留置針可伸縮固定裝置還包括兩個彈性固定帶4,兩個彈性固定帶4分別套設于兩個伸縮部6上并能夠沿相應的伸縮部6運動,其中一個彈性固定4帶用于固定手腕,另一彈性固定帶4用于固定手指。兩組彈性固定帶4可以有效地限定手碗部及手指的運動,最大限度地延長留置針保留時間。彈性固定帶4設于伸縮部6上,彈性固定帶4可以在伸縮部6上下移動以適用不同大小手型。罩體可分離地套合于托板1上,用于固定留置針。
進一步地,更進一步的,托板1還包括指尖支撐部11及手腕支撐部12,指尖支撐部11及手腕支撐部13分別連接于兩個伸縮部6遠離手掌部13的一端。手掌部13表面設置有棉層5以增強托板1舒適性,棉層5以粘接扣方式套合固定于托板1上,需要更換棉層5時只需要解開粘貼扣就可以把棉層5從托板1上剝離。罩體設置為透明網(wǎng)狀的彈力繃帶,通氣性好,方便觀測到留置針穿刺部位有無腫脹、破潰、感染等并發(fā)癥。
進一步地,伸縮部6可沿著托板1長度方向展開及收縮以控制托板1長度。每一彈性固定帶4設置有松緊裝置7以調(diào)節(jié)彈性固定帶4的松緊度,松緊裝置7調(diào)節(jié)固定帶4松緊度以適應不同手型及患者的需求。在本發(fā)明中指尖支撐部11的頂端設置為圓弧形,托板1掌心部位設置有掌心透氣孔8以露出手掌心,方便掌心透氣排汗。在本發(fā)明中托板1長為10-25cm,寬為3-16cm,罩體長為5-18cm,寬為2-14cm。
更進一步地,手掌部13朝向指尖支撐部11的一側設有兩個第一凸起(未標示),所述兩個第一凸起分別位于伸縮部6的相對兩側,指尖支撐部11朝向手掌部13的一側設有兩個第二凸起(未標示),兩個第二凸起位于所述伸縮部6的相對兩側,位于伸縮部同一側的第一凸起及第二凸起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彈性固定帶的運動。
手腕支撐部12朝向手掌部13的一側設有兩個第三凸起(未標示),兩個第三凸起位于伸縮部6的相對兩側,手掌部13朝向手腕支撐部12的一側設有兩個第四凸起(未標示),兩個第四凸起位于伸縮部6的相對兩側,位于伸縮部6同一側的第三凸起及第四凸起相互配合,以限制所述彈性固定帶的運動。
下面簡要說明留置針可伸縮固定裝置使用方法:在給患者穿刺結束后粘貼無色透明敷貼于穿刺點,讓患者的手置于托板1上,現(xiàn)根據(jù)患者需求及手型的長短調(diào)節(jié)伸縮部6,以契合患者手指及手腕。根據(jù)患者手型大小分別調(diào)節(jié)彈性固定帶4位置把患者手掌固定于托板1上。再調(diào)節(jié)松緊裝置7使固定帶4松緊度適宜,使之既能很好固定手掌在托板1上,又能使患者舒適。再用透明網(wǎng)狀的彈力繃帶套入托板1與手掌以固定留置針及透明敷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