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草本組合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濕熱,為中醫(yī)名詞術語,為致病因素,屬于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熱)中的兩邪,亦為中醫(yī)證候名,如濕熱證,是指濕熱蘊結體內,臟腑經(jīng)絡運行受阻,可見全身濕熱癥狀的病理變化。濕熱,是熱與濕同時侵犯人體,或同時存在體內的病理變化,或因夏秋季節(jié)天熱濕重,濕與熱合并入侵人體,或可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濕熱證的常見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身熱不揚,頭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黃而短,舌質紅,舌苔黃膩,口舌生瘡,大便干燥,脈濡數(shù)。濕熱流注關節(jié)則謂濕熱痹證,侵犯臟腑時,可出現(xiàn)脾胃濕熱(濕熱蘊脾)、肝膽濕熱、膀胱濕熱、腸道濕熱等證。
[0003]在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機體,在光合作用下含有豐富能力的物質,簡稱植物。植物即食物,古代醫(yī)學家將中藥的“五味四性”理論運用到食物中,唐代《黃帝內經(jīng)》記載“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把中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藥食同源”理論同現(xiàn)代保健學結合起來,強化了健康源于自然界的植物,植物是滋補養(yǎng)身的主要食材,對人體亞健康有調理作用,對疾病患者有輔助食療功效這一理念。
[0004]現(xiàn)有技術中祛濕熱產(chǎn)品多為中藥配方,而“是藥三分毒”,長期飲用中藥配方產(chǎn)品必定會產(chǎn)生副作用。目前市場上并沒有采用多種草本植物為原料,進行科學計量搭配制得的祛濕熱植物組合物,市場上的草本植物茶多為單種植物單品,組合成份單一不能產(chǎn)生食物共性,所以食物搭配功效性不強,影響了祛濕熱功效,且80%的祛濕熱植物組合物均屬于大寒性食物,長期飲用會產(chǎn)生副作用,導致人體虛損;目前植物組合物產(chǎn)品多以大袋裝進行包裝,包裝計量不規(guī)范,隨消費者意愿進行取量,而消費者并非精通每種植物的功效,飲用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喝組合物太濃寒性過高,出現(xiàn)腸胃不適、抵抗力下降等癥狀,喝組合物太淡又達不到清熱解毒祛濕熱效果,因而不能保證飲用組合物的安全性,造成健康隱患。
【發(fā)明內容】
[0005]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用以彌補現(xiàn)有技術中并沒有科學計量搭配的復方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產(chǎn)品這一不足,且具有安全、藥食同源、計量搭配科學合理、祛濕熱效果好的特點。
[0006]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分:薏米I?10份、玉竹2?9份、麥冬2?7份、菊花I?8份、金銀花I?6份、竹葉青I?9份、黃芪2?6份和枸杞2?8份。
[0007]進一步,上述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分:2份薏米、2份玉竹、2份麥冬、2份菊花、I份金銀花、I份竹葉青、2份黃芪和3份枸杞。
[0008]相比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祛濕熱植物組合物由薏米、玉竹、麥冬、菊花、金銀花、竹葉青、黃芪和枸杞科學搭配而成,這8種草本植物均屬于國家衛(wèi)生部頒布的“藥食同源”88個產(chǎn)品之列,且具有一定的相似功效,可以產(chǎn)生植物共性作用,共同配伍起來飲用能夠增強食療效果,本發(fā)明最為關鍵的一點還在于根據(jù)植物具有寒、熱、溫、涼四種屬性的特點,按照植物屬性對草本植物進行了相對平衡的搭配,薏米、玉竹、麥冬和菊花屬于微寒性植物,金銀花和竹葉青屬于寒性植物,黃芪屬于溫性植物,黃芪不能單獨使用,在配方中搭配寒性和微寒性植物使其具有補氣固表的作用,填補了人體在消熱毒過程中容易造成的氣虛虧損,枸杞屬于平性植物,起到了溫補的作用,這樣的搭配使得本發(fā)明祛濕熱植物組合物不過于寒性或熱性,不會對機體造成副作用,體現(xiàn)了植物屬性的相對平衡,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的單一植物組合物而言,本發(fā)明祛濕熱植物組合物能讓每種植物發(fā)揮均衡補益作用,具有更好的清熱解毒、涼血、除濕和利尿功效。
[0009]2、本發(fā)明祛濕熱植物組合物性質比較溫和,可以達到保健食療、有病防病、無病養(yǎng)生的食療功效,因搭配合理不會給人體帶來其他副作用,且能增強人體抵抗力,采用多種草本植物進行復配使用,避免了單一配方、單一屬性對人體造成的副作用。
[0010]3、本發(fā)明是根據(jù)寒、涼、溫、熱性相互搭配的原則,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每一個組分的用量如果過大會使配方寒性過強、傷害人體脾胃、引起人體免疫力降低或配方熱性過強、會對熱性體質產(chǎn)生副作用、減弱祛濕熱效果等問題,用量如果過小又會使配方失去屬性平衡、達不到清熱解毒、涼血、除濕和利尿的食療功效,并具體考慮到消費者每天食用量多少較為合適的基礎上,才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本發(fā)明降血脂草本植物組合物中各組分的用量的,這種用量的選擇搭配使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可以長期飲用,有效緩解口干舌燥、小便赤黃、大便結燥、面部長瘡等癥狀,具有專業(yè)性和科學性。
[0011]4、本發(fā)明配方緩解了口干舌燥、小便赤黃、大便結燥、面部長瘡等癥狀,對于暗瘡、痤瘡、帶下病、尿道感染等熱性疾病,具有明顯食療作用,減輕患者痛苦,增強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信心,通過200例臨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飲用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之前,患者會出現(xiàn)口干舌燥、目赤、腹脹、小便赤黃和口臭等亞健康癥狀,堅持飲用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一個月后,上述癥狀完全好轉,由此可見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具有良好的祛濕熱效果。
[0012]5、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所使用的組分均為日??梢娫?,并沒有采用價格昂貴的植物作為原料,經(jīng)濟性較好,且便于儲存和飲用,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下述實施例中使用的草本植物均為市售產(chǎn)品。
[0014]實施例1
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包括如下組分:2份薏米、2份玉竹、2份麥冬、2份菊花、I份金銀花、I份竹葉青、2份黃芪和3份枸杞。
[0015]實施例2
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包括如下組分:3份薏米、4份玉竹、3份麥冬、3份金銀花、3份菊花、4份竹葉青、3份黃芪和4份枸杞。
[0016]實施例3 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包括如下組分:4份薏米、5份玉竹、4份麥冬、3份金銀花、3份菊花、3份竹葉青、3份黃芪和4份枸杞。
[0017]實施例4
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包括如下組分:6份薏米、6份玉竹、5份麥冬、4份金銀花、3份菊花、4份竹葉青、3份黃芪和5份枸杞。
[0018]實施例5
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包括如下組分:7份薏米、7份玉竹、4份麥冬、3份金銀花、4份菊花、5份竹葉青、3份黃芪和6份枸杞。
[0019]實施例6
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包括如下組分:8份薏米、8份玉竹、5份麥冬、4份金銀花、5份菊花、4份竹葉青、3份黃芪和7份枸杞。
[0020]具體使用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時,每天按配方適量取用,可以泡水飲用、直接食用、磨成粉食用或磨成粉加入食物中混合食用等。泡水飲用時,每次用80 °0100°C的水浸泡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10?30分鐘即可飲用,每次浸泡時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和添加水的質量體積比為I g:30?40 mL,每天浸泡飲用4?5次。
[0021]臨床效果:
通過200例臨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飲用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之前,患者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口干舌燥、目赤、腹脹、小便赤黃、口臭等亞健康癥狀;堅持飲用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I個月之后,上述癥狀完全好轉。
[0022]病例1:杭某,女,25歲,美容工作者,有輕微濕熱癥狀,口渴、尿急、舌紅苔黃、大便干燥。該患者采用上述泡水飲用的方式使用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使用實施例1的配量,每天使用15 g)—周后,以上癥狀都有所好轉。
[0023]病例2:黃某,女,25歲,美容師。由于膳食不平衡,喜愛大魚大肉,引起了肝區(qū)脹痛、食欲不振,屬于肝膽濕熱癥。該患者采用上述泡水飲用的方式使用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使用實施例2的配量,每天使用15 g)半個月后:以上癥狀減輕了;一個月之后:肝區(qū)脹痛消失了,飲食恢復正常,重新獲得健康
病例3:白某,女,27歲,自由職業(yè)。由于飲食不節(jié),引起食滯、濕阻、氣滯,導致了胸悶腹脹、大便稀溏,屬于脾胃濕熱證。該患者采用直接食用的方式使用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使用實施例3的配量,每天使用16 g)半個月后:緩解了以上癥狀;一個月之后:大便稀溏、胸悶腹脹問題解決了,完全恢復了健康。
[0024]病例4:鄧某,女,38歲,教師,最近兩個月有尿頻、尿急、尿短黃、大便干燥的亞健康癥狀,初步判斷為“膀胱濕熱癥”。該患者采用磨粉后直接食用的方式使用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使用實施例4的配量,每天使用18g)半個月后:大便恢復正常;一個月后:尿頻、尿急、尿短黃癥狀消失了,從亞健康恢復了健康狀態(tài)。
[0025]病例5:鐘某,男,28歲,工人?;贾摊?年,經(jīng)常復發(fā),復發(fā)時肛門疼痛、水腫、瘙癢、走路很困難。該患者采用磨粉后與其他食物混合食用的方式使用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使用實施例5的配量,每天使用18g)半個月后:減輕了以上癥狀,達到了清熱解毒、祛大腸濕熱食療效果。
[0026]綜上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食療功效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木植物組合物具有“藥食同源”的植物共性,經(jīng)嚴格食物屬性計量搭配,適合每天飲用,特別適合于輕癥狀亞健康人群,消熱解毒藥用功效比較溫和,可以達到良好的清熱解毒、涼血、除濕和利尿功效,具有優(yōu)異的祛濕熱功效。
[0027]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分:薏米I?10份、玉竹2?9份、麥冬2?7份、菊花I?8份、金銀花I?6份、竹葉青I?9份、黃芪2?6份和枸杞2?8份。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分:薏米I?9份、玉竹2?8份、麥冬2?6份、菊花2?8份、金銀花I?5份、竹葉青I?7份、黃芪2?5份和枸紀3?8份。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分:薏米2?9份、玉竹2?7份、麥冬2?5份、菊花2?7份、金銀花I?4份、竹葉青I?6份、黃芪2?5份和枸紀3?7份。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分:薏米2?8份、玉竹2?6份、麥冬2?4份、菊花2?6份、金銀花I?3份、竹葉青I?5份、黃芪2?4份和枸紀3?6份。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分:2份薏米、2份玉竹、2份麥冬、2份菊花、I份金銀花、I份竹葉青、2份黃芪和3份枸杞。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所述植物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組分:薏米1~10份、玉竹2~9份、麥冬2~7份、菊花1~8份、金銀花1~6份、竹葉青1~9份、黃芪2~6份和枸杞2~8份。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平衡了配方中的寒、涼、溫、熱屬性,通過各成分的協(xié)同配伍作用,讓每種植物發(fā)揮均衡補益作用,達到安全有效的清熱解毒、涼血、除濕、利尿功效,經(jīng)過臨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在飲用本發(fā)明祛濕熱草本植物組合物一個月后,濕熱人群的口干舌燥、目赤、腹脹、小便赤黃和口臭等亞健康癥狀完全好轉。
【IPC分類】A61K36/8994, A61P1/02, A61P29/00, A61P17/10
【公開號】CN105709116
【申請?zhí)枴緾N201610181162
【發(fā)明人】劉惠萍
【申請人】重慶沐雨健康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