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一種中藥,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尖銳濕疣的中藥。
背景技術:
尖銳濕疣中醫(yī)稱“臊疣”或“瘙瘊”,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性
病。此病多發(fā)生于男女的生殖器和肛門周圍。一般表現(xiàn)為初起僅為針尖大的丘疹,呈淡紅
色、暗紅色或污灰色,繼而發(fā)展成乳頭狀隆起,相互融合或重疊,狀如菜花,潮濕柔軟,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尖銳濕疣的中藥。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尖銳濕疣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
成:苦參10-14克,蒲公英13-17克,白鮮皮13-17克,白花蛇舌草13-17克,蟬蛻10-14克,山慈姑7-11克,桃仁各10-14克,地膚子10-14克,薏苡仁16-20克,生山藥16-20克,炒白術8-12克,土茯苓13-17克,虎杖10-14克,生甘草4-8克。
優(yōu)選的是所述的中藥由如下重量克數(shù)的原料制成:苦參12克,蒲公英15克,白鮮
皮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蟬蛻12克,山慈姑9克,桃仁各12克,地膚子12克,薏苡仁18克,生山藥18克,炒白術10克,土茯苓15克,虎杖12克,生甘草6克。
本發(fā)明中各原料藥的藥性如下:
苦參: 清熱燥濕,祛風殺蟲。治濕熱瀉痢,腸風便血,黃疸,小便不利,水腫,帶下,陰癢,
疥蘚,麻風,皮膚瘙癢,濕毒瘡瘍。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 咽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癘,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fā)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
白鮮皮:祛風,燥濕,清熱,解毒。治風熱瘡毒,疥蘚,皮膚癢疹,風濕痹痛,黃疸。
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活血利尿。用于扁桃體炎,咽喉炎,尿路感染,盆腔炎,闌尾炎,肝炎,菌痢,毒蛇咬傷,腫瘤。
蟬蛻:疏散風熱,透疹止痛,明目退翳,止痙。治風熱感冒,發(fā)熱頭痛,咽痛,麻疹不透,風疹濕疹,皮膚瘙癢,目赤腫痛,翳膜遮睛,驚癇夜啼,破傷風等癥。
山慈姑:消腫,散結,化痰,解毒。治癰疽疔腫,瘰疬,喉痹腫痛,蛇、蟲、狂犬傷。
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治經(jīng)閉,痛經(jīng),瘕瘕痞塊,跌打損傷,腸燥便秘。
地膚子: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用于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疹,濕疹,皮膚瘙癢。
薏苡仁:健脾,補肺,清熱,利濕。治泄瀉,濕痹,筋脈拘攣,屈伸不利,水腫,腳氣,肺痿,肺癰,腸癰,淋濁,白帶。
生山藥:清熱,解毒。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痔漏。
炒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土茯苓:除濕,解毒,通利關節(jié)。用于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
虎杖:祛風,利濕,破瘀,通經(jīng)。治風濕筋骨疼痛,濕熱黃疸,淋濁帶下,婦女經(jīng)閉,產后惡露不下,癥瘕積聚,痔漏下血,跌撲損傷,燙傷,惡瘡癬疾。
生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治療尖銳濕疣的中藥:苦參10克,蒲公英13克,白鮮皮13克,白花蛇舌草13克,蟬蛻10克,山慈姑7克,桃仁各10克,地膚子10克,薏苡仁16克,生山藥16克,炒白術8克,土茯苓13克,虎杖10克,生甘草4克。
實施例2、一種治療尖銳濕疣的中藥:苦參12克,蒲公英15克,白鮮皮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蟬蛻12克,山慈姑9克,桃仁各12克,地膚子12克,薏苡仁18克,生山藥18克,炒白術10克,土茯苓15克,虎杖12克,生甘草6克。
實施例3、一種治療尖銳濕疣的中藥:苦參14克,蒲公英17克,白鮮皮17克,白花蛇舌草17克,蟬蛻14克,山慈姑11克,桃仁各14克,地膚子14克,薏苡仁20克,生山藥20克,炒白術12克,土茯苓17克,虎杖14克,生甘草8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