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麻疹初期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麻疹初期的中藥制劑,選取的原料藥及其重量組份分別是:升麻20-30克、杏仁10-20克、浙貝10-20克、桔梗10-20克、薄荷10-20克、葛根10-20克、連翹10-20克、竹葉10-20克、紫草10-20克、姜活8-15克、柴胡8-12克、蟬蛻8-12克、人參8-12克、甘草8-12克、梔子8-12克、黃芩8-12克、黃連8-12克。諸藥配伍精良,組方合理,共奏清熱解毒、疏風解表、清泄肺胃、益氣養(yǎng)血、發(fā)表透疹之功效,對麻疹初期癥狀的治療具有良好療效,同時可有效縮短麻疹病程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麻疹初期的中藥制劑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中藥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可以治療麻瘆初期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0002] 麻瘆是由麻瘆病毒引起的全身發(fā)瘆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約90%發(fā)生在6個月至 5歲的未接種過麻瘆疫苗的小兒,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麻瘆初期起病有 發(fā)熱、咳嗽、流涕、打噴嚏、咽喉痛、眼結膜充血、流淚、怕光、眼瞼浮腫、精神不振、煩燥啼哭、 食欲減退,有時出現(xiàn)惡心、嘔吐、腹瀉,易與上呼吸道感染混淆。至第2、3天口腔粘膜充血、 粗糙。在頰粘膜出現(xiàn)如針尖大小的灰白色小點,周圍繞以紅暈,有時在齒齦及唇粘膜上也有 發(fā)現(xiàn),醫(yī)學上稱為"麻瘆粘膜斑",是診斷麻瘆最早而可靠的依據(jù)。
[0003] 麻瘆患者如果治療、護理不當,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較常見的有麻瘆喉炎、肺炎、腦炎、 中耳炎、角膜炎、消化不良、營養(yǎng)不良等,其中麻瘆肺炎若再合并心力衰竭、敗血癥、腹瀉引 起脫水和酸中毒等情況,不及時救治,會發(fā)生生命危險。由于近年來大量抗濫用生素,尤其 是激素,使一些麻瘆的癥狀和出瘆時間越來越不典型,導致誤診和漏診。因此,根據(jù)中醫(yī)辨 證施治、標本兼治的的原則,我們利用多種中草藥混合煎制而成的中藥制劑治療早期麻瘆 取得了明顯效果。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克服了目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問題,對治療初期麻瘆提供了一種療效確切、 無副作用、治愈率高且能縮短侵襲期病程并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治療麻瘆初期的中藥制劑。
[0005]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麻瘆初期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 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06] 升麻20-30克、杏仁10-20克、浙貝10-20克、桔梗10-20克、薄荷10-20克、葛根 10-20克、連翹10-20克、竹葉10-20克、紫草10-20克、姜活8-15克、柴胡8-12克、蟬蛻 8-12克、人參8-12克、甘草8-12克、梔子8-12克、黃芩8-12克、黃連8-12克。
[0007]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08]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09] 人升麻20克、杏仁10克、浙貝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葛根10克、連翹10 克、竹葉10克、紫草10克、姜活8克、柴胡8克、蟬蛻8克、人參8克、甘草8克、梔子8克、 黃芩8克、黃連8克。
[0010]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11]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12] 升麻22克、杏仁12克、浙貝12克、桔梗12克、薄荷12克、葛根12克、連翹12克、 竹葉12克、紫草12克、姜活9克、柴胡9克、蟬蛻9克、人參9克、甘草9克、梔子9克、黃芩 9克、黃連9克。
[0013]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14]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15] 升麻24克、杏仁14克、浙貝14克、桔梗14克、薄荷14克、葛根14克、連翹14克、 竹葉14克、紫草14克、姜活10克、柴胡10克、蟬蛻10克、人參10克、甘草10克、梔子10 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
[0016]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17]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18] 升麻26克、杏仁16克、浙貝16克、桔梗16克、薄荷16克、葛根16克、連翹16克、 竹葉16克、紫草16克、姜活11克、柴胡11克、蟬蛻11克、人參11克、甘草11克、梔子11 克、黃芩11克、黃連11克。
[0019]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20]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21] 升麻28克、杏仁18克、浙貝18克、桔梗18克、薄荷18克、葛根18克、連翹18克、 竹葉18克、紫草18克、姜活13克、柴胡11克、蟬蛻10克、人參10克、甘草11克、梔子11 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
[0022] 作為這一種優(yōu)化方案:
[0023] 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材料組成:
[0024] 升麻30克、杏仁20克、浙貝20克、桔梗20克、薄荷20克、葛根20克、連翹20克、 竹葉20克、紫草20克、姜活15克、柴胡12克、蟬蛻8-12克、人參12克、甘草12克、梔子12 克、黃芩12克、黃連12克。
[0025] 上述中藥制劑的服用方法為:將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藥混合后,按照傳統(tǒng)煎制 中藥的方法取其藥汁,每天1劑,加清水400ml,浸泡30分鐘,先用武火煮開后用文火煎取藥 液150ml ;復煎取藥液150ml。將2次藥液混勾,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1周為1個 療程。
[0026] 上述中藥制劑的原料中藥:
[0027] 升麻,味甘、辛,性微寒;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具有發(fā)表透瘆,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之功效。
[0028] 杏仁,味苦,性微溫;歸肺、大腸經(jīng)。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
[0029] 浙貝,味苦,性寒;歸肺、心經(jīng)。具有化痰止咳,清熱散結之功效。
[0030] 桔梗,味苦、辛,性微溫;歸肺經(jīng)。具有祛痰止咳,宣肺排膿之功效。
[0031] 薄荷,味辛,性涼;歸肺、肝經(jīng)。功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瘆,疏肝解郁之 功效。
[0032] 葛根,味甘、辛,性涼;歸肺、胃經(jīng)。具有解肌退熱,透發(fā)麻瘆,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 功效。
[0033] 連翹,味苦,性微寒;歸肺、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益氣固表之功效。
[0034] 竹葉,味甘,性寒;歸心、肺、膽、胃經(jīng)。具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之功效。
[0035] 紫草,味甘、咸,性寒;歸心、肝經(jīng)。具有消毒止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0036] 姜活,味辛、苦,性溫;歸膀胱、腎經(jīng)。具有散寒除濕,祛風止痛之功效。
[0037]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心、肝、膽、三焦經(jīng)。具有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 之功效。
[0038] 蟬蛻,味甘,性寒;歸肺、肝經(jīng)。具有發(fā)散風熱,透瘆止癢,明目退翳,熄風止痙之功 效。
[0039] 人參,味甘、微苦,性微溫;歸脾、肺、心、腎經(jīng),氣雄體潤,升多于降。乃名貴藥材之 一,具有補氣固脫,健脾益肺,寧心益智,養(yǎng)血生津之功效。
[0040]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脾、肺、胃經(jīng)。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 痛,調和諸藥之功效。
[0041] 梔子,味苦,性寒;歸肺、腎、心、肝、三焦經(jīng)。具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消 腫止痛之功效。
[0042]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胃、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之功 效。
[0043]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胃、肝、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燥濕,瀉熱解毒之功效。
[0044] 祖國醫(yī)學認為,麻瘆屬于中醫(yī)"溫病"范疇。麻瘆為陽毒、熱毒,屬疫癘之邪。麻毒 經(jīng)口鼻而入,先傷肺衛(wèi),繼而蘊于肺胃,發(fā)于肌膚,而見麻瘆。本病初起,為邪郁肺衛(wèi),類似風 熱肺衛(wèi)表證,如發(fā)熱、咳嗽、噴嚏、流涕等,但與一般風熱表證不同的是,麻毒為陽熱疫癘之 邪,易于化火內(nèi)熾上炎,上類則目赤流淚、畏光羞明,內(nèi)熾則肺胃熱盛,而見發(fā)熱繼增、咳嗽 增劇、煩躁口渴。由于麻為陽毒,故治療應以透為順,以清為要,首重透發(fā)。
[0045] 本發(fā)明中藥制劑中,升麻、葛根、柴胡、蟬蛻既能解肌退熱、發(fā)表透瘆,又能明目退 翳、升發(fā)清陽,四藥相配,輕揚升散,通行肌表內(nèi)外,對瘆毒欲透未透,病勢向外者,能因勢利 導,故為透達瘆毒之要藥;杏仁、浙貝、桔梗能祛痰止咳,宣肺排膿、清熱散結、潤腸通便,起 到宣肺清熱、益衛(wèi)固表的作用;薄荷、連翹、竹葉、紫草既能清熱解毒、利咽透瘆,又能涼血活 血化瘀,具有較好的抗炎、消毒、透瘆作用;梔子、姜活、黃芩、黃連能清熱燥濕,瀉熱解毒、涼 血止血、消腫止痛,有效祛除體內(nèi)濕熱邪毒,達到?jīng)鲅?、消腫、鎮(zhèn)痛之作用;人參既能補氣固 脫、健脾益肺,又可寧心益智、養(yǎng)血生津,氣血雙補。甘草,即可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 咳,又能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諸藥配伍精良,組方合理,共奏清熱解毒、疏風解表、清泄肺 胃、益氣養(yǎng)血、發(fā)表透瘆之功效,對麻瘆初期癥狀的治療具有良好療效,同時可有效縮短麻 瘆病程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0046] 為進一步考察本發(fā)明藥物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我們選擇了 60例麻瘆初期患者 進行臨床試驗,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12-66歲。所有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30例。其中治療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12-64歲,平均32歲;對照組男20例,女10 例,年齡13-65歲,平均31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疾病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 統(tǒng)計學意義(P > 0. 05),具有可比性。
[0047] 診斷標準:
[0048] 所有患者均為麻瘆初期,大多伴有發(fā)熱、咳嗽、流涕、打噴嚏、咽喉痛、眼結膜充血、 流淚、怕光、眼瞼浮腫、精神不振、煩燥啼哭、食欲減退,口腔粘膜斑或玫瑰色斑丘瘆等癥狀, 檢查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0049] 治療方法:
[0050] 治療組:服用本發(fā)明中藥制劑,取升麻22克、杏仁12克、浙貝12克、桔梗12克、薄 荷12克、葛根12克、連翹12克、竹葉12克、紫草12克、姜活9克、柴胡9克、蟬蛻9克、人 參9克、甘草9克、梔子9克、黃芩9克、黃連9克(隨癥加減),按上述煎制方法取其藥汁 后,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1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1次口 服;雷尼替丁膠囊0. 15g,每日2次口服。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0051] 療效標準:
[0052] 治愈:臨床癥狀消失,風團色斑消失、無瘙癢,停藥半年以上無復發(fā);
[0053] 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風團色斑基本消失、無瘙癢,停藥半年以內(nèi)有復發(fā),但復 發(fā)次數(shù)減少;
[0054] 無效:治療前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風團色斑、瘙癢癥狀無改善。
[0055] 療效結果:
[0056] 1.臨床療效結果
[0057] 治療后,治療組治愈20例,顯效8例,有效5例,無效2例,治愈率為50. 0%,有 效率為93. 3 % ;對照組治愈8例,顯效4例,有效10例,無效8例,治愈率26. 7 %,有效率 73.3%。治療組的治愈率、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 0.05),有統(tǒng)計 學意義。詳細結果見表1。
[0058] 表1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結果對照表
[0059]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麻瘆初期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 材料組成: 升麻20-30克、杏仁10-20克、浙貝10-20克、桔梗10-20克、薄荷10-20克、葛根10-20 克、連翹10-20克、竹葉10-20克、紫草10-20克、姜活8-15克、柴胡8-12克、蟬蛻8-12克、 人參8-12克、甘草8-12克、梔子8-12克、黃芩8-12克、黃連8-12克。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 原材料組成: 升麻20克、杏仁10克、浙貝10克、桔梗10克、薄荷10克、葛根10克、連翹10克、竹葉 10克、紫草10克、姜活8克、柴胡8克、蟬蛻8克、人參8克、甘草8克、梔子8克、黃芩8克、 黃連8克。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 原材料組成: 升麻22克、杏仁12克、浙貝12克、桔梗12克、薄荷12克、葛根12克、連翹12克、竹葉 12克、紫草12克、姜活9克、柴胡9克、蟬蛻9克、人參9克、甘草9克、梔子9克、黃芩9克、 黃連9克。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 原材料組成: 升麻24克、杏仁14克、浙貝14克、桔梗14克、薄荷14克、葛根14克、連翹14克、竹葉 14克、紫草14克、姜活10克、柴胡10克、蟬蛻10克、人參10克、甘草10克、梔子10克、黃 芩10克、黃連10克。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 原材料組成: 升麻26克、杏仁16克、浙貝16克、桔梗16克、薄荷16克、葛根16克、連翹16克、竹葉 16克、紫草16克、姜活11克、柴胡11克、蟬蛻11克、人參11克、甘草11克、梔子11克、黃 芩11克、黃連11克。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 原材料組成: 升麻28克、杏仁18克、浙貝18克、桔梗18克、薄荷18克、葛根18克、連翹18克、竹葉 18克、紫草18克、姜活13克、柴胡11克、蟬蛻10克、人參10克、甘草11克、梔子11克、黃 芩10克、黃連10克。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 原材料組成: 升麻30克、杏仁20克、浙貝20克、桔梗20克、薄荷20克、葛根20克、連翹20克、竹葉 20克、紫草20克、姜活15克、柴胡12克、蟬蛻8-12克、人參12克、甘草12克、梔子12克、 黃芩12克、黃連12克。
【文檔編號】A61P31/14GK104491662SQ201510039035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5年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5年1月27日
【發(fā)明者】孫彥明 申請人:孫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