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翻身床的雙下肢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新型翻身床的雙下肢固定架,包括Y形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床板包括上肢部分和下肢部分,所述上肢部分和下肢部分通過轉動軸連接,所述下肢部分包括下肢臺A和下肢臺B,所述下肢臺A和下肢臺B上固定連接有下肢固定板,所述下肢固定板上固定連接有滑槽I和滑槽II,所述滑槽I和滑槽II通過轱轆與凹形肢臺a和凹形肢臺b滑動連接。本實用新型最大限度的使患者的雙下肢及會陰部得到充分外展,容易被患者接受,減輕臨床工作量,節(jié)省時間。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翻身床的雙下肢固定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翻身床的雙下肢固定架。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的翻身床不便于雙下肢的固定,不能使雙下肢燒傷患者的雙下肢充分外展,不利于會陰部及大腿根部的創(chuàng)面完全暴露,使患者創(chuàng)面一直處于潮濕狀態(tài),加重細菌的滋生,不利于創(chuàng)面的愈合,易發(fā)生二次感染,有時患者稍不注意其中一側肢體就會掉下翻身床,偶爾會發(fā)生蹭破皮、劃傷等不良事件,使醫(yī)患關系緊張,延長治愈時間,使患者經(jīng)濟負擔加重。并且現(xiàn)有的翻身床對于雙下肢及會陰部燒傷的患者來說,換藥方面也有諸多不便,醫(yī)生給雙下肢及會陰部患者換藥,一個人不能完成,需要護士給予協(xié)助,如協(xié)助外展患肢,加重護士工作量。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為解決上述現(xiàn)有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用的新型翻身床的雙下肢固定架,最大限度的使患者的雙下肢及會陰部得到充分外展,容易被患者接受,減輕臨床工作量,節(jié)省時間。
[0004]為達成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翻身床的雙下肢固定架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新型翻身床的雙下肢固定架,包括Y形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床板包括上肢部分和下肢部分,所述上肢部分和下肢部分通過轉動軸連接,所述下肢部分包括下肢臺A和下肢臺B,所述下肢臺A和下肢臺B上固定連接有下肢固定板,所述下肢固定板上固定連接有滑槽I和滑槽II,所述滑槽I和滑槽II通過轱轆與凹形肢臺a和凹形肢臺b滑動連接。
[0006]所述轉動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搖桿。
[0007]所述下肢臺A和下肢臺B的夾角是10-60度。
[0008]采用如上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9]1、安全有效性:最大限度的使患者的雙下肢及會陰部得到充分外展,利于創(chuàng)面的干燥,有效減少細菌的滋生,加速創(chuàng)面的愈合,同時對患者的雙下肢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防止破皮、劃傷等,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促進醫(yī)患關系,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0010]2、易接受性:容易被患者接受,不會讓患者認為是為了翻身而翻身,而會讓患者認為這是一種治療功能更加強大的翻身床,為了治療而翻身,借助外力使創(chuàng)面得到充分暴露,不用患者自己費力氣,可實施性強。
[0011]3、減輕臨床工作量,節(jié)省時間:再也不用刻意及反復的幫病人分開雙下肢,醫(yī)生換藥也不需護士在旁協(xié)助,符合臨床要求,外展程度可大可小,根據(jù)患者需要調(diào)節(jié),具有一定的人性化?!緦@綀D】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凹形肢臺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進行說明:
[0015]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翻身床的雙下肢固定架,包括Y形床板,Y形床板包括上肢部分I和下肢部分2,上肢部分I和下肢部分2通過轉動軸3連接,通過轉動軸3將下肢部分2調(diào)整到適合的高度,使患者更加舒適,減輕患者痛苦,下肢部分2包括下肢臺A4和下肢臺B5,下肢臺A4和下肢臺B5上固定連接有下肢固定板6,下肢固定板6上固定連接有滑槽17和滑槽118,滑槽17和滑槽118通過轱轆與凹形肢臺a9和凹形肢臺blO滑動連接。轉動軸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搖桿11。下肢臺A4和下肢臺B5的夾角是10-60 度。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翻身床的雙下肢固定架,包括Y形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床板包括上肢部分和下肢部分,所述上肢部分和下肢部分通過轉動軸連接,所述下肢部分包括下肢臺A和下肢臺B,所述下肢臺A和下肢臺B上固定連接有下肢固定板,所述下肢固定板上固定連接有滑槽I和滑槽II,所述滑槽I和滑槽II通過轱轆與凹形肢臺a和凹形肢臺b滑動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翻身床的雙下肢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搖桿。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翻身床的雙下肢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臺A和下肢臺B的夾角是10-60度。
【文檔編號】A61G7/05GK203710273SQ201420059660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2月10日
【發(fā)明者】司艷寧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