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引流裝置包括雙腔導管、引流管、疏通球囊、引流袋及防逆流三通,所述雙腔導管具有相互隔離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第一管腔用于引流,其與引流管連接,所述第二管腔用于注藥及沖洗,其與注射管連接,通過設置雙腔導管,使引流和沖洗及注藥可分別在不同的管道內進行,從而可保證管道的干凈衛(wèi)生,防止顱內感染。所述防逆流三通用于防止積液倒流,以避免再度感染和危險的發(fā)生。所述引流管及引流袋上設有刻度,所述疏通球囊與氣壓調節(jié)組件連接,通過設置刻度及氣壓調節(jié)組件,可避免因經驗不足而無法掌握手術力度,從而提高手術穩(wěn)定性。此外,本發(fā)明還設有滴瓶、疏通球囊,其可便于觀察并防止通道堵塞。
【專利說明】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腦出血是一種病死率極高的疾病。近年來發(fā)病人數呈上升趨勢,發(fā)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腦出血不僅病死率高,而且致殘率也居所有腦類疾病的首位。少量腦出血可采用內科保守治療,而對于幕上大于30ml,幕下大于IOml的腦出血的治療一直是神經外科研究的重要課題。如去大骨瓣減壓、大骨窗、小骨窗及近年開展的顯微手術、內鏡手術等?,F有這些方法雖能在直視下清除顱內血腫,但是其損傷大、術后并發(fā)癥多。另外,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中老年人由于體弱而不宜實施全麻、開顱手術等。
[0003]隨著微創(chuàng)理念的深入,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穿刺技術得到了廣泛推廣。目前,手術方法主要有軟通道和硬通道。雖其方法不盡相同,但其微創(chuàng)、快捷、簡便、有效,因而反應效果良好。經全國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證實,微創(chuàng)穿刺血腫清除術治療腦出血優(yōu)于外科開顱手術治療和單純內科保守治療。對于硬通道手術方法,因其對腦組織纖維束及腦內血管沒有避讓,因而致損較大,存在再出血風險,且其在影像檢查中易產生偽影,因此采用硬通道方法逐漸減少。隨著技術改進,軟通道逐漸得到發(fā)展。現有的軟通道引流管多為硅膠管,其端部為盲端,在其側壁上設有多個側孔用以引流,由于其端部圓滑因而對腦組織及神經纖維起分離作用的同時對腦的損傷性更小,還可避讓血管,影像檢查時無偽影,因而置管更準確。 [0004]引流裝置是顱內血腫鉆孔引流術的必須器械,而目前,臨床上所用引流管主要為腦室引流管,其側孔細、側孔少、分布距離短,易致引流孔堵塞、引流不暢,如在長軸方向穿刺引流,因側孔排列總距離太短,從而無法充分引流。此外,現有的引流裝置都沒有流速控制閥,置管成功后,因腦顱內壓高,而引流時的抽吸力度通常由醫(yī)師把握,若醫(yī)師穿刺經驗不足、力度控制不好,便容易因抽吸力過大而引起再出血和損傷腦組織,且引流過快時易引起顱內壓降低太快從而易引發(fā)出血或腦疝。醫(yī)師為防止這種情況發(fā)生常用止血鉗等直接夾引流管,這種方式易引起引流管破損或斷裂,需新置管,引起病人再創(chuàng)傷。另一方面,現有的引流管為通常為單腔,引流、沖洗、注藥都必須在單一管腔內進行,因而容易將引流物、空氣等重新注入腦顱而引起逆行感染。此外,由于沒有專門的疏通管道,疏通時只能不停擠壓引流管,因而在擠壓過程中有可能拉出引流管或導致引流管破裂,存在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現有的引流管上沒有刻度,其不能精確了解顱內壓情況。且現有顱內引流時,沒有設置滴瓶50,觀察時只能通過引流管內有無波動進行了解,一旦引流管內波動不明顯時便難以發(fā)現是否有引流物流出,且不能直觀了解引流速度。
【
【發(fā)明內容】
】
[0005]本發(fā)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可使引流、沖洗和注藥分開進行、并可防止積液倒流,且可方便監(jiān)控和掌握抽引流速度和引流量的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引流裝置包括雙腔導管、引流管、疏通球囊、引流袋及防逆流三通:所述雙腔導管具有相互隔離的用于引流積液的第一管腔和用于注藥及沖洗的第二管腔;該雙腔導管的一端封閉,其側壁上設有貫通其側壁的側孔,雙腔導管的另一端為連接端;所述引流管的一端通過防逆流三通與所述第一管腔連接,其另一端與引流袋連接,其上設有測壓刻度;所述疏通球囊設于積液所流經的雙腔導管或引流管上,其用于疏通管道防止積液阻塞第一管腔或引流管;所述引流袋上設有容積刻度,在所述引流袋上設有排泄孔;所述防逆流三通連接于所述第一管腔與引流管之間,其用于調節(jié)引流積液的流量和/流速,并防止積液倒流入腦顱內。
[0007]所述雙腔導管設有與第一管腔一體連通的第一管腔延長管,所述疏通球囊設于該第一管腔延長管上。
[0008]所述雙腔導管為圓管,所述第一管腔與其同軸,所述第二管腔設于所述雙腔導管的外壁與第一管腔的內壁之間,且該第二管腔的末端偏離所述雙腔導管而形成注射頭。
[0009]所述雙腔導管的外徑為5mm_5.5mm,所述第一管腔的直徑為3mm_4.0mm。
[0010]所述雙腔導管的前端設有可在X線下顯影的深度刻度,用于測量其伸入腦顱內的深度。
[0011]在所述雙腔導管的側壁上間隔設有密度不同于雙腔導管的纖維,該間隔的纖維形成所述深度刻度。
[0012]在所述引流管與所述引流袋之間連接有滴瓶。
[0013]所述疏通球囊由第一管腔延長管15的一部分膨大成中空球形而形成,或為連接在第一管腔上的中空囊狀體。
[0014]所述防逆流三通內設有球閥組件,該球閥組件包括相互間隔設置的第一擋板、第二擋板和彈簧支架,在所述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上設有相對的通孔,在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之間設有可抵擋住所述通孔的球閥,該球閥通過彈簧與第一擋板或第二擋板外側的彈簧支架連接。
[0015]本發(fā)明有益貢獻在于,其有效解決了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通過設置雙腔導管,使引流和沖洗及注藥可分別在不同的管道內進行,專管專用,從而可保證管道的干凈衛(wèi)生,防止顱內感染。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各種刻度和壓力表,從而可直觀觀察各種手術參數,可避免因經驗不足而無法掌握手術力度。本發(fā)明設有防逆流三通,其可自動調節(jié)引流速度和引流量,并可防止積液倒流,避免再度感染和危險的發(fā)生。本發(fā)明設有疏通球囊,可通過擠壓該疏通球囊而疏通管道,防止引流管或雙腔導管堵塞。本發(fā)明設有滴瓶50,可方便觀察引流狀況,并可起到一定程度的防逆流作用。本發(fā)明具有減少管道堵塞、引流速度效果好、可防止積液倒流、安全衛(wèi)生等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
[0018]圖3是本發(fā)明的雙腔導管的橫截面示意圖。
[0019]圖4是本發(fā)明的防逆流三通的結構示意圖。
[0020]其中,雙腔導管10、第一管腔11、第二管腔12、側孔13、深度刻度14、第一管腔延長管15、注射頭16、引流管20、測壓刻度21、接口 22、引流袋30、容積刻度31、排泄孔32、疏通球囊40、滴瓶50、防逆流三通60、第一擋板61、第二擋板62、球閥63、彈簧64、彈簧支架65?!尽揪唧w實施方式】】
[0021]下列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解釋和補充,對本發(fā)明不構成任何限制。[0022]如圖1~圖4所示,本發(fā)明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包括雙腔導管10、引流管20、注射管、疏通球囊40、引流袋30和防逆流三通60。
[0023]如圖1~圖3所示,所述雙腔導管10為圓形筒狀體,其一端封閉為盲端,其另一端為連接端。在所述雙腔導管10的盲端的側壁上間隔設有若干側孔13,其用于引流。所述側孔13為圓形孔,其根據穿刺的不同情況而具體設置,其總距長為2~5cm。例如,對于長軸穿刺,其總距長可設置為4cm,即所述雙腔導管10的前端4cm處均間隔設有側孔。對于短軸穿刺,其總距長可設置為2cm。所述雙腔導管10具有相互隔離的第一管腔11和第二管腔12,所述第一管腔11與引流管20連接,用于引流顱內積液。所述第二管腔12與注射管連接,用于向顱內注射藥水及沖洗。所述第一管腔11與所述雙腔導管10同軸,其末端設有與之一體的第一管腔延長管15,其通過防逆流三通與所述引流管20連接。所述第二管腔12設于所述雙腔導管10的外側壁與第一管腔11的內側壁之間,其末端偏離所述雙腔導管10并向外延伸而形成注射頭16。通過設置相互間隔的第一管腔11和第二管腔12,使得引流和沖洗及注藥可分別在不同的管道內進行,專管專用,利于引流沖洗、防止管腔堵塞,且不會將管內堵塞物再次推入顱內,形成感染或堵塞源,從而可保證管道的干凈衛(wèi)生,防止顱內感染。所述雙腔導管10的外徑為5mm_5.5mm,所述第一管腔11的直徑為3mm_4.0mm。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雙腔導管10的外徑為5mm,第一管腔11的直徑為4mm。由于第二管腔12是在壁內形成的小腔,其壁薄,在不注射時因顱內壓力作用可自然壓閉,防止倒流及堵塞。為便于穿刺時方便了解導管刺入顱內的深度,在所述雙腔導管10的前端設有可在X光卡顯影的深度刻度14。根據X光顯影的特性,在所述雙腔導管10的側壁上間隔設有密度不同于雙腔導管10的纖維,該間隔的纖維在X光下便起到刻度作用,手術時使用相關的設備便可清晰看到由纖維而形成的深度刻度14,以便直觀了解穿刺的深度。
[0024]為便于防止管道堵塞,并便于疏通管道,在所述第一管腔延長管15或引流管20上設有疏通球囊40。本實施例中,其設于雙腔導管10的第一管腔延長管15上。該疏通球囊可由第一管腔延長管15的一部分膨大成中空球形而形成,或者是一個連接在第一管腔延長管15上的具有彈性的中空囊狀體。在引流管或雙腔導管堵塞時,或引流不暢時,可按壓該疏通球囊40而改變管道內壓力,達到疏通管道的目的。
[0025]如圖1所示,所述引流管20用于引流積液。其一端設有接口 22,用于與第一管腔延長管15連接。所述接口 22與第一管腔延長管15的形狀相匹配。為便于了解引流管20內氣壓狀況,在所述引流管20上設有測壓刻度21。為防止積液堵塞管道,所述引流管20可選用較粗的管道,其長度可根據需要而設置。
[0026]如圖1所示,所述引流袋30用于盛放從腦顱內引出的積液,在其底部設有排泄孔32。為便于直觀了解引流量,在所述引流袋30上設有容積刻度31。所述引流袋30可根據需要而設置成多種形式,所述容積刻度31也可根據需要而設置不同的刻度。
[0027]為便于觀察引流情況,在所述引流管20與所述引流袋30之間設有與之連接的透明滴瓶50。該滴瓶50可選用公知的滴瓶50。此外,由于滴瓶50橫截面大于引流管20橫截面,其還可起到防逆流作用。
[0028]如圖1所示,為防止積液倒流,所述引流管20與第一管腔延長管15通過防逆流三通60進行連接。如圖4所示,該防逆流三通60內部設有閥芯,其可通過旋轉而導通其中任意兩通。在防逆流三通60內積液所流經的通道內設有球閥63組件,該球閥63組件包括第一擋板61、第二擋板62、彈簧支架65、彈簧64及球閥63。所述第一擋板61與第二擋板62及彈簧支架65間隔設置,其中第二擋板62位于第一擋板61與彈簧支架65之間。所述第一擋板61與第二擋板62的形狀與第二通道的內部形狀相匹配。在所述第一擋板61與第二擋板62上均設有通孔,以便積液流通。第一擋板61和第二擋板62上的通孔位置相對,其均位于擋板的中心。所述球閥63設于第一擋板61與第二擋板62之間,其直徑小于第一擋板61和第二擋板62之間間隔的距離,并大于所述通孔的距離。所述球閥63的一端與彈簧64固定,該彈簧64的另一端則固接與所述彈簧支架65上。所述彈簧支架65固接與所述第二通道的內壁上。根據虹吸原理(顱內引流是基于虹吸原理而進行的),在引流過程中,若引流袋位置調整過高,若缺少防逆流裝置,則積液會倒流至腦顱內,而由于本發(fā)明設有球閥63組件,當引流袋高度調整過高時,彈簧64在抽吸力作用下而拉伸,使球閥63抵擋在第一擋板61的通孔上,防止積液倒流至腦顱內。而當引流袋或引流瓶高度調整過低時,彈簧64在抽吸力作用下而壓縮,使球閥63抵擋在第二擋板62的通孔上,以改變壓差,緩沖調整引流速度及引流量,防止抽吸力過大而引流過快,從而可實現自動調節(jié)引流速度和引流量的目的,并防止積液逆流。
[0029] 藉此,本發(fā)明通過設置雙腔導管,使引流和沖洗及注藥可分別在不同的管道內進行,專管專用,從而可保證管道的干凈衛(wèi)生,防止顱內感染。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各種刻度和壓力表,從而可直觀觀察各種手術參數,可避免因經驗不足而無法掌握手術力度。本發(fā)明設有防逆流三通,其可自動調節(jié)引流速度和引流量,并可防止積液倒流,避免再度感染和危險的發(fā)生。本發(fā)明設有疏通球囊,可通過擠壓該疏通球囊而疏通管道,防止引流管或雙腔導管堵塞。本發(fā)明設有滴瓶50,可方便觀察引流狀況,并可起到一定程度的防逆流作用。
[0030]盡管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揭示,但是本發(fā)明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離本發(fā)明構思的條件下,以上各構件可用所屬【技術領域】人員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來替換。
【權利要求】
1.一種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引流裝置包括: 雙腔導管(10),其具有相互隔離的用于引流積液的第一管腔(11)和用于注藥及沖洗的第二管腔(12);該雙腔導管(10)的一端封閉,其側壁上設有貫通其側壁的側孔(13),雙腔導管(10)的另一端為連接端; 引流管(20),其一端通過防逆流三通(60)與所述第一管腔(11)連接,其另一端與引流袋(30)連接,其上設有測壓刻度(21); 疏通球囊(40),其設于積液所流經的雙腔導管(10)或引流管(20)上,其用于疏通管道防止積液阻塞第一管腔(11)或引流管(20 ); 引流袋(30),其上設有容積刻度(31),在所述引流袋(30)上設有排泄孔(32); 防逆流三通(60),其連接于所述第一管腔(11)與引流管(20)之間,其用于調節(jié)引流積液的流量和/流速,并防止積液倒流入腦顱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腔導管(10)設有與第一管腔(11) 一體連通的第一管腔延長管(15),所述疏通球囊(40)設于該第一管腔延長管(15)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腔導管(10)為圓管,所述第一管腔(11)與其同軸,所述第二管腔(12)設于所述雙腔導管(10)的外壁與第一管腔(11)的內壁之間,且該第二管腔(12)的末端偏離所述雙腔導管(10)而形成注射頭(16)。`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腔導管(10)的外徑為5mm_5.5mm,所述第一管腔(11)的直徑為3mm_4.0mm。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腔導管(10)的前端設有可在X線下顯影的深度刻度(14),用于測量其伸入腦顱內的深度。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雙腔導管(10)的側壁上間隔設有密度不同于雙腔導管(10)的纖維,該間隔的纖維形成所述深度刻度(14)。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20)與所述引流袋(30)之間連接有滴瓶(50)。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疏通球囊(40)由第一管腔延長管15的一部分膨大成中空球形而形成,或為連接在第一管腔上的中空囊狀體。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顱內血腫鉆顱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逆流三通(60)內設有球閥(63)組件,該球閥(63)組件包括相互間隔設置的第一擋板(61)、第二擋板(62)和彈簧支架(65),在所述第一擋板(61)和第二擋板(62)上設有相對的通孔,在第一擋板(61)和第二擋板(62)之間設有可抵擋住所述通孔的球閥(63),該球閥(63)通過彈簧(64)與第一擋板(61)或第二擋板(62)外側的彈簧支架(65)連接。
【文檔編號】A61B5/03GK103877671SQ201410093763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張波 申請人: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