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耳源性腦膿腫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耳源性腦膿腫的中藥,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一種治療耳源性腦膿腫的中藥,特征在于其原料藥的組分包括:天花粉6-20份、浙貝母6-15份、黃柏5-15份、白芷5-15份、金銀花6-12份、陳皮3-10份、菜菔子4-15份、茯苓3-9份、冰片5-15份、玉竹3-10份、蘆根5-15份。本發(fā)明的中藥制劑安全、可靠、有效、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耳源性腦膿腫的中藥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耳源性腦膿腫的中藥,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0002]耳源性腦膿腫為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所并發(fā)的腦組織內(nèi)的膿液積聚。
[0003]腦膿腫的形成一般可分為局限性腦炎期、化膿期和包膜形成期三個階段,在包膜形成期容易形成嚴(yán)重的腦室炎和腦膜炎。甚至引起致命的暴發(fā)性腦膜炎。若顱內(nèi)壓明顯升高。腦組織發(fā)生移位。則形成腦疝。顳葉膿腫常發(fā)生小腦幕切跡疝。小腦膿腫則以枕骨大孔疝多見。可出現(xiàn)呼吸。心跳驟停而迅速死亡。
[0004]目前臨床上治療耳源性腦膿腫的輕癥一般主要采用的是大量的敏感性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抗生素的使用使患者身體產(chǎn)生較大的抗藥性,對患者的身體往往產(chǎn)生了較大的毒副作用,治療效果不理想。重癥患者則必須采用手術(shù)治療,費用高,風(fēng)險大,患者痛苦大。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安全可靠、療效顯著、治療無痛苦、無毒副作用的治療耳源性腦膿腫的中藥,該中藥通過選擇合理有效的原料藥材及其配比,達到安全有效治愈耳源性腦膿腫的目的。
[0006]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0007]—種治療耳源性腦膿`腫的中藥,特殊之處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配制而成:天花粉6-20份、浙貝母6-15份、黃柏5-15份、白芷5_15份、金銀花6_12份、陳皮3_10份、菜菔子4-15份、茯苓3-9份、冰片5-15份、玉竹3_10份、蘆根5_15份。
[0008]更優(yōu)的原料組分選擇為:天花粉12份、浙貝母8份、黃柏10份、白芷10份、金銀花8份、陳皮6份、菜菔子8份、茯苓6份、冰片10份、玉竹8份、蘆根7份。
[0009]天花粉:味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jīng)。為葫蘆科植物栝萎的根,為清熱瀉火類藥物,其具體功效是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排膿消腫。主治:治熱病口渴、消渴、黃疸、肺燥咳血、癰腫、痔痿。
[0010]浙貝母:味大苦,性寒。清熱化痰,散結(jié)解毒。治風(fēng)熱咳嗽,肺癰喉痹,瘰疬,瘡瘍腫毒。
[0011]黃柏:性味:苦;寒。歸經(jīng):腎經(jīng);膀胱;大腸經(jīng)。功能:清熱解毒藥;清熱燥濕藥。主治:濕熱痢疾、泄瀉、黃疸;夢遺、淋濁、帶下;骨蒸勞熱,盜汗;以及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癰疽瘡毒。
[0012]白芷:性溫,味辛。祛風(fēng)濕,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用于頭痛、牙痛、鼻淵、腸風(fēng)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解表散寒,祛風(fēng)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fēng)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祛風(fēng)解表:用于感冒風(fēng)寒,頭痛、鼻塞等證,有散風(fēng)寒、止疼痛之效。祛風(fēng)止痛:用于頭風(fēng)痛、偏頭痛、眉棱骨痛、鼻淵頭痛、齒疼等,能祛風(fēng)止痛。消散排膿:用治癰腫瘡瘍,初起能消散,潰后能排膿。宣通鼻竅:用于鼻淵之濁涕長流,不聞香臭者。
[0013]金銀花:甘,微苦,清香,辛,寒。歸肺,胃,心,大腸經(jīng)。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及同屬植物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金銀花既能宣散風(fēng)熱,還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fā)疹、發(fā)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證,均效果顯著。
[0014]菜菔子:辛、甘,平。歸肺、脾、胃經(jīng)。消食導(dǎo)滯;降氣化痰。主食積氣滯;脘腹脹滿;腹瀉;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氣逆喘滿。菜菔子含脂肪油、揮發(fā)油。揮發(fā)油內(nèi)有甲硫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亞油酸、亞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等。萊菔子含抗菌物質(zhì),其有效成分為萊菔素,對葡萄球菌秘大腸桿菌即有顯著抑制作用,且可影響各種植物種子發(fā)芽。后又從萊菔子中分離出一種油,可對抗鏈球菌、化膿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生長。
[0015]陳皮:性溫,味辛、味苦。入脾經(jīng)、胃經(jīng)、肺經(jīng)。理氣健脾,調(diào)中,燥濕,化痰。主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或疼痛、消化不良。濕濁阻中之胸悶腹脹、納呆便溏。痰濕壅肺之咳嗽氣喘。用于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陳皮有三大類作用,一是導(dǎo)胸中寒邪,二破滯氣,三益脾胃。這三大作用中,主要作用是行脾胃之氣。脾胃主運化水濕,故脾胃之氣行則能去濕、健脾、化痰,故又可以說,陳皮溫能養(yǎng)脾,辛能醒脾,苦能健脾。由于陳皮主行脾胃之氣,脾胃地處中焦,中焦之氣通行,使三焦之氣也隨之涌動。三焦為決瀆之官,通行水液,與濕相伴;又為藏府之外府,上及心、肺,下及肝、腎。所以陳皮的作用可寬及所有藏府,遍及全身之濕。
[0016]茯苓: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fēng)、濕諸疾,都能發(fā)揮其獨特功效。藥性平和,利濕而不傷正氣。用于痰飲咳嗽,痰濕入絡(luò),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具健脾作用,對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癥,具有治療作用。
[0017]冰片:辛苦,涼。入心、肺經(jīng)。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治中風(fēng)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喉痹,口瘡,中耳炎,癰腫,痔瘡,目亦翳膜,蟯蟲病。
`[0018]玉竹:味甘,性平。歸肺;胃經(jīng)。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干口渴;內(nèi)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
[0019]蘆根:性味甘,寒。歸肺經(jīng)、胃經(jīng)。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吐、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澀痛。
[0020]下面結(jié)合臨床實驗數(shù)據(jù)說明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21]1、一般資料
[0022]發(fā)明人自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間共收集了 85例耳源性腦膿腫的門診患者,其中男45例,女40例,所有患者均為包膜形成期之前。年齡30-68歲,病程1-3個月。將85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5例,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等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0023]2、試驗方法
[0024]2.1、對照組30例口服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按說明書服用,療程一個月。
[0025]2.2、治療組55例采用口服本發(fā)明的成藥,早中晚各一次,療程一個月。
[0026]3、療效標(biāo)準(zhǔn)與治療結(jié)果[0027]3.1、療效標(biāo)準(zhǔn)
[0028]痊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實驗室檢查項目正常。好轉(zhuǎn):臨床癥狀減輕,實驗室檢查改善或正常。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好轉(zhuǎn)或加重,實驗室檢查無改善。
[0029]3.2、治療統(tǒng)計結(jié)果見表1
[0030]表1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療效對比
[0031]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耳源性腦膿腫的中藥,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配制而成:天花粉6-20份、浙貝母6-15份、黃柏5-15份、白芷5_15份、金銀花6_12份、陳皮3_10份、菜菔子4-15份、茯苓3-9份、冰片5-15份、玉竹3_10份、蘆根5_15份。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治療耳源性腦膿腫的中藥,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配制而成:天花粉12份、浙貝母8份、黃柏10份、白芷10份、金銀花8份、陳皮6份、菜菔子8份、茯苓6份、冰 片10份、玉竹8份、蘆根7份。
【文檔編號】A61P31/00GK103800716SQ201310752818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2月31日
【發(fā)明者】湯昌學(xué), 劉冬君, 劉傳華, 楊士云, 陳雄貴 申請人:蕪湖樂銳思信息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