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題目為一種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紅外線感測元件以及集波元件。第一殼體具有測量部及底部,測量部與底部位于第一殼體的相對兩側,測量部具有第一通孔。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連接,并可相對于第一殼體從第一位置旋轉至第二位置。紅外線感測元件設置于測量部,并與第一通孔對應。集波元件設置于第二殼體,并具有第二通孔,其中當?shù)诙んw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相對設置,當?shù)诙んw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二殼體固定于第一殼體的底部。
【專利說明】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紅外線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過去,溫度測量是一個緩慢而復雜的過程,為了進行溫度測量,一般需使用測量裝置與物體表面進行接觸。然而,如果物體表面溫度太高,或物體太遠或太小,又或者物體不停移動時,溫度測量將變得相當困難。但是,利用紅外線感測技術,這些問題將獲得解決。
[0003]由于不同溫度的物體會輻射出不同頻率分布的紅外線,故利用能夠感受紅外線的物質來偵測紅外線輻射后,能進一步轉換成物體的溫度。一般市面上偵測溫度的溫度測量裝置,例如耳溫槍或額溫槍,只能單純的通過測量耳朵內的溫度或是額頭的溫度來得知待測者的體溫。其中,耳溫槍是將測量頭伸入耳道內來測量耳溫,而額溫槍需將測量頭對準額頭的區(qū)域來回掃描,由此取得額頭的溫度。換言之,耳溫槍只可用來測量待測者的耳溫,而額溫槍只可用來測量待測者額溫,因此會造成使用上的限制。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可通過簡單的操作動作即可改變測量模式,不僅具 有操作上的便利性,并且可確保溫度測量時的穩(wěn)定性及準確度,已成為重要課題之一。
【發(fā)明內容】
[0005]有鑒于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通過簡單的操作動作即可改變測量裝置的測量模式,不僅具有操作上的便利性,也可確保溫度測量時的穩(wěn)定性及準確度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
[0006]為達上述目的,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包括第一殼體、第二殼體、紅外線感測元件以及集波元件。第一殼體具有測量部及底部,測量部與底部位于第一殼體的相對兩側,測量部具有第一通孔。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連接,并可相對于第一殼體從第一位置旋轉至第二位置。紅外線感測元件設置于測量部,并與第一通孔對應。集波元件設置于第二殼體,并具有第二通孔,其中當?shù)诙んw位于第一位置時,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相對設置,當?shù)诙んw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二殼體固定于第一殼體的底部。
[0007]在一個實施例中,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還包括連結機構,第二殼體通過連結機構相對第一殼體從第一位置旋轉至第二位置。
[0008]在一個實施例中,當?shù)诙んw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時,第二殼體卡合于第一殼體。
[0009]在一個實施例中,當?shù)诙んw在第一位置時,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操作于額溫測量模式,當?shù)诙んw在第二位置時,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操作于耳溫測量模式。
[0010]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殼體具有一頂部,集波元件位于頂部內。
[0011 ] 在一個實施例中,當?shù)诙んw位于第一位置時,測量部位于頂部內。[0012]在一個實施例中,頂部具有缺口,當?shù)诙んw旋轉至第一位置時,缺口通過測量部。
[0013]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殼體還具有兩個連接臂,頂部通過這些連接臂連接于第一殼體。
[0014]在一個實施例中,當?shù)诙んw位于第一位置時,紅外線由集波元件收集而被紅外線感測元件所接收。
[0015]在一個實施例中,集波元件的內側形狀與紅外線感測元件的外側形狀對應配合。
[0016]承上所述,在本發(fā)明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中,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連接,并可相對于第一殼體從第一位置旋轉至第二位置。其中,當?shù)诙んw相對于第一殼體位于第一位置時,集波元件的第二通孔與測量部的第一通孔相對設置,使得紅外線輻射可通過第二通孔而由集波元件收集后,再通過第一通孔而被紅外線感測元件接收,使得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可操作于額溫測量模式。另外,當?shù)诙んw相對第一殼體位于第二位置時,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可操作于耳溫測量模式。因此,本發(fā)明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通過簡單的操作動作即可改變測量裝置的測量模式,不僅具有操作上的便利性,也可確保溫度測量時的穩(wěn)定性及準確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一種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應用于額溫測量模式時的示意圖。
[0018]圖2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一種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的切換模式的動作示意圖。
[0019]圖3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一種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應用于耳溫測量模式時的示意圖。
·[0020]圖4為圖1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的紅外線感測元件及集波元件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0021][符號說明]
[0022]1: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
[0023]11:第一殼體
[0024]111:測量部
[0025]112:底部
[0026]113:本體部
[0027]12:第二殼體
[0028]121:頂部
[0029]122、123:連接臂
[0030]13:紅外線感測元件
[0031]14:集波元件
[0032]15:連結機構
[0033]16:顯示單元
[0034]Hl:第一通孔
[0035]H2:第二通孔[0036]IR:紅外線
[0037]Pl:第一位置
[0038]P2:第二位置
[0039]U: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以下將參照相關附圖,說明依據(jù)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一種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
[0041]請參照圖1至圖4所示,其分別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的一種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的示意圖。其中,圖1為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應用于額溫測量模式時的示意圖,圖2為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切換模式的動作示意圖,圖3為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應用于耳溫測量模式時的示意圖,而圖4為圖1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的紅外線感測元件及集波元件的相對位置示意圖。在此,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為紅外線溫度測量裝置,并為耳溫、額溫兩用的測量裝置。另外,圖4只顯示圖1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的紅外線感測元件13及集波元件14的相對位置關,未顯示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的其它元件。
[0042]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包括第一殼體11、第二殼體12、紅外線感測元件13以及集波元件14。
[0043]第一殼體11為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的主要測量機體,并可為單一殼體或復數(shù)子殼體所拼接而成。其中,第一殼體11可具有測量部111、底部112及本體部113,測量部111與底部112分 別位于本體部113的相對兩側。本體部113是操作者操作測量裝置時所握持之處,其內部可具有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的主要控制電路元件。另外,測量部111具有溫度探測的部分,而底部112與測量部111相對。在本實施例中,測量部111具有第一通孔H1。
[0044]第二殼體12與第一殼體11連接,并可相對于第一殼體11從第一位置Pl (如圖1所示)旋轉至第二位置P2(如圖3所示)。其中,第二殼體12也可為單一殼體或復數(shù)子殼體所拼接而成,并具有頂部121。如圖所示,第二殼體12的頂部121具有至少一個缺口 U,當?shù)诙んw12相對第一殼體11在第一位置Pl與第二位置P2之間切換時,缺口 U可穿過第一殼體11的測量部111,使得于第一位置Pl時,頂部121可罩住測量頭111,而使集波元件14與紅外線感測元件13相對而設,更使得紅外線可由集波元件14收集而被紅外線感測元件13所接收。
[0045]另外,第二殼體12還可具有兩個連接臂122、123,且頂部121通過兩個連接臂122、123連接于第一殼體11。在此,以連接于第一殼體11的本體部113為例。其中,兩個連接臂122、123與頂部121可為一體成型,或為不同構件所組成。在此,以兩個連接臂122、123與頂部121 —體成型為例。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還可包括連結機構15,連結機構15例如為樞軸機構,且第二殼體12的頂部121可通過兩個連接臂122、123及連結機構15相對于第一殼體11從第一位置Pl旋轉至第二位置P2,或從第二位置P2旋轉至第一位置Pl。
[0046]紅外線感測元件13設置于第一殼體11的測量部111內,并與第一通孔Hl對應設置。在本實施例中,當待測者身體所發(fā)出的紅外線輻射從第一通孔Hl進入第一殼體11時,可被與第一通孔Hl對應設置的紅外線感測元件13所接收。另外,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還可包括控制電路板(圖未顯示),控制電路板可設置于第一殼體11的本體部113內,并與紅外線感測元件13電性連接(圖未顯示)。其中,控制電路板具有信號處理電路,信號處理電路可將紅外線感測元件13接收到的紅外線輻射能量轉換成為溫度值。在此,紅外線感測元件13可例如但不限于包含復數(shù)個熱電偶(thermocouple)串聯(lián)組成的熱電堆(thermopile),可將接收的紅外線形成電壓差,再由控制電路板的信號處理電路計算后得到溫度值。
[0047]集波元件14設置于第二殼體12,并具有第二通孔H2。在此,集波元件14設置于第二殼體12的頂部121內。集波元件14顧名思義為紅外線福射的收集元件。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中,當?shù)诙んw12相對于第一殼體11旋轉至第一位置Pl時,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可操作于額溫測量模式。在額溫測量模式時,測量部111位于第二殼體12的頂部121內部,集波元件14的第二通孔H2與測量部111的第一通孔Hl相對設置,且集波元件14與紅外線感測元件13相對而設,使得從待測者額頭發(fā)出之紅外線輻射可通過第二通孔H2而由集波元件14收集后,再通過第一通孔Hl而被紅外線感測元件13接收。由此,可測得待測者的額溫。
[0048]另外,當?shù)诙んw12相對第一殼體11從第一位置Pl旋轉而切換至第二位置P2時(從圖1經(jīng)圖2至圖3),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可操作于耳溫測量模式,因此,可將測量部111伸入待測者的耳道內來測量耳溫。換言之,當?shù)诙んw12相對第一殼體11旋轉至第一位置Pl時,第二殼體12可對應固定于第一殼體11的測量部111,而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可操作于額溫測量模式;另外,當?shù)诙んw12相對第一殼體11從第一位置Pl旋轉至第二位置P2時,第二殼體12可對應固定于第一殼體11的底部112,而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可操作于耳溫測量模式。
[0049]具體而言,第二殼 體12可分別對應卡合于第一殼體11的測量部111或底部112,使第二殼體12可固定于第一殼體11上而不相對移動,使得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看起來較簡潔,整體外型也較為一體性而美觀。因此,本實施例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不僅使得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看起來較簡潔、整體外型較為一體而美觀,集波元件14也可保護紅外線感測元件13,使手指或外在的污染物較不易接觸到紅外線感測元件13,減少紅外線感測元件13臟污的機會。另外,在第一位置Pl時,紅外線感測元件13的外圍套上集波元件14后也有分散熱源及隔熱的效果,有助于額溫測量的穩(wěn)定。此外,如圖4的示意圖所示,集波元件14的內側形狀與紅外線感測元件13的外側形狀對應配合,因此集波元件14的設置不僅可收集紅外線(IR)輻射,也可使紅外線感測元件13有定位的效果,確保溫度測量的穩(wěn)定性及準確度。
[0050]另外,本實施例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還可包括顯示單元16,顯示單元16設置于第一殼體11的本體部113上,并與控制電路板電性連接。當控制電路板的信號處理電路依據(jù)紅外線感測元件13接收的紅外線輻射能量經(jīng)轉換而得到溫度值時,控制電路板可控制顯示單元16顯示其溫度值,使操作者可簡易地讀取溫度數(shù)值。
[0051]此外,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還可包括提示單元(圖未顯示),提示單元設置于第一殼體11內,并與控制電路板電性連接。提示單元例如可為蜂鳴器、喇叭或發(fā)光元件。提示單元的作用可提醒操作者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的使用狀況。例如,當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的總電源開啟時,提示單元可發(fā)出提示信號以提示操作者總電源已開啟;或者,當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開始進行感測時,提示單元可發(fā)出另一提示信號,以提醒操作者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已開始進行感測;或者,當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完成測量時,提示單元可再發(fā)出另一提示信號,以提醒操作者已完成測量。因此,設計者可依據(jù)其需求設計不同狀況下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的不同提示信號,當然,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I也可同時具有上述不同狀況的提示信號。
[0052]綜上所述,在本發(fā)明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中,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連接,并可相對于第一殼體從第一位置旋轉至第二位置。其中,當?shù)诙んw相對于第一殼體位于第一位置時,集波元件的第二通孔與測量部的第一通孔相對設置,使得紅外線輻射可通過第二通孔而由集波元件收集后,再通過第一通孔而被紅外線感測元件接收,使得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可操作于額溫測量模式。另外,當?shù)诙んw相對第一殼體位于第二位置時,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可操作于耳溫測量模式。因此,本發(fā)明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可通過簡單的操作動作即可改變測量裝置的測量模式,不僅具有操作上的便利性,也可確保溫度測量時的穩(wěn)定性及準確度。
[0053]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任何未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與范圍,而對其進行的等效修 改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權利要求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殼體,具有測量部及底部,所述測量部與所述底部位于所述第一殼體的相對兩側,所述測量部具有第一通孔; 第二殼體,與所述第一殼體連接,并可相對于所述第一殼體從第一位置旋轉至第二位置; 紅外線感測元件,設置于所述第一殼體的所述測量部,并與所述第一通孔對應設置;以及 集波元件,設置于所述第二殼體,并具有第二通孔, 其中,當所述第二殼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一通孔相對設置,當所述第二殼體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殼體固定于所述第一殼體的所述底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連結機構,所述第二殼體通過所述連結機構相對所述第一殼體從所述第一位置旋轉至所述第二位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二殼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殼體卡合于所述第一殼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二殼體在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操作于額溫測量模式,當所述第二殼體在所述第二位置時,所述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操作于耳溫測量模式。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殼體具有頂部,所述集波元件位于所述頂部內。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二殼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測量部位于所述頂部內。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具有缺口,當所述第二殼體旋轉至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缺口穿過所述測量部。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殼體還具有兩個連接臂,所述頂部通過所述連接臂連接于所述第一殼體。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二殼體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集波元件與所述紅外線感測元件相對而設,且紅外線由所述集波元件收集而被所述紅外線感測元件所接收。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溫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波元件的內側形狀與所述紅外線感測元件的外側形狀對應配合。
【文檔編號】A61B5/01GK103845041SQ201310643297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fā)明者】施宣豪, 王睿騰, 楊大杰 申請人:豪展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