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經環(huán)甲膜通氣及逆行引導氣管插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通氣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經環(huán)甲膜通氣及逆行引導氣管插
管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尚無專門裝置用于解決困難氣道患者出現(xiàn)缺氧時經環(huán)甲膜通氣同時逆行置入導絲引導氣管插管,臨床上多采用其它穿刺針代替。這種穿刺針一方面無接口與通氣設備相連接進行有效通氣;另一方面如果穿刺針經環(huán)甲膜進入氣管深度過深可損傷氣管膜部及相鄰的食管,形成氣胸、氣管食管瘺等并發(fā)癥,給患者帶來損傷和痛苦;逆行置入導絲時還需要暫時中斷通氣來完成引導氣管插管的操作。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能經環(huán)甲膜進行氣管內有效通氣,又能減少損傷, 同時在不中斷通氣和漏氣的情況下完成逆行置入導絲引導氣管插管操作的裝置。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在該裝置通氣腔頭端有一接口與通氣設備相連完成有效氣管內通氣;在距離該裝置通氣腔尾端有一 Y形側孔可阻止該裝置通氣腔尾端進入氣管內深度過深引起損傷;在通氣腔尾端內有一縱隔與Y形側孔相連形成導絲腔,導絲腔與通氣腔完全分隔,可保證在不中斷通氣和漏氣的情況下完成逆行置入導絲引導氣管插管操作。本發(fā)明取得的技術進步是該經環(huán)甲膜通氣及逆行引導氣管插管裝置,整體結構簡單,操作靈活方便。通氣腔頭端有一接口與通氣設備相連完成有效氣管內通氣;在該裝置通氣腔尾端有一 Y形側孔可阻止該裝置通氣腔尾端進入氣管內深度過深引起損傷;在通氣腔尾端內有一縱隔與Y形側孔相連形成導絲腔,導絲腔與通氣腔完全分隔,可保證在不中斷通氣和漏氣的情況下完成逆行置入導絲引導氣管插管操作。
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第二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第三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1-—接口、2-—通氣腔、3-—導絲、4-—Y形側孔、5-—縱隔、6-—導絲腔
具體實施方式
該經環(huán)甲膜通氣及逆行引導氣管插管裝置通氣腔2頭端有一接口 1與通氣設備相連,通氣腔2尾端經環(huán)甲膜進入氣管內完成有效通氣;在該裝置通氣腔2尾端有一 Y形側孔 4可阻止該裝置通氣腔2尾端進入氣管內深度過深引起損傷;在通氣腔2尾端內有一縱隔5
3與Y形側孔4相連形成導絲腔6,導絲腔6與通氣腔2完全分隔,可保證在不中斷通氣和漏氣的情況下完成逆行置入導絲3引導氣管插管操作。 下面以附圖為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使用過程進一步說明,第一個實施例中,該裝置通氣腔尾端經環(huán)甲膜進入氣管內,其頭端的接口與通氣設備相連進行有效通氣;暫時中斷通氣將導絲經接口和通氣腔置入氣管,逆行經聲門從口腔穿出,完成逆行引導氣管插管操作。第二個實施例中,該裝置通氣腔尾端經環(huán)甲膜進入氣管后,其頭端的接口與通氣設備相連進行有效通氣;距離該裝置通氣腔尾端有一 Y形側孔可阻止該裝置通氣腔尾端進入氣管內深度過深引起損傷;不需中斷通氣經Y形側孔將導絲經通氣腔尾端置入氣管,逆行經聲門從口腔穿出,完成逆行引導氣管插管操作,此時可經Y形側孔發(fā)生漏氣。第三個實施例中,該裝置通氣腔尾端經環(huán)甲膜進入氣管內,其頭端的接口與通氣設備相連進行有效通氣;距離該裝置通氣腔尾端有一 Y形側孔可阻止該裝置通氣腔尾端進入氣管內深度過深引起損傷;在通氣腔尾端內有一縱隔與Y形側孔相連形成導絲腔,導絲腔與通氣腔完全分隔, 可保證在不中斷通氣和漏氣的情況下完成逆行置入導絲引導氣管插管操作。
權利要求1.一種經環(huán)甲膜通氣及逆行引導氣管插管裝置,其特征是通氣腔尾端經環(huán)甲膜進入氣管內作為通氣的通路,在通氣腔頭端有一接口與通氣設備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經環(huán)甲膜通氣及逆行引導氣管插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通氣腔尾端有一 Y形側孔可控制通氣腔進入氣管的深度及作為置入導絲進入氣管的通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經環(huán)甲膜通氣及逆行引導氣管插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說通氣腔尾端有一縱隔與Y形側孔相連形成導絲腔作為置入導絲進入氣管的通路,并與通氣腔完全分隔。
專利摘要發(fā)明涉及一種通氣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用于經環(huán)甲膜通氣及逆行引導氣管插管裝置。該經環(huán)甲膜通氣及逆行引導氣管插管裝置,整體結構簡單,操作靈活方便。通氣腔經環(huán)甲膜進入氣管內作為通氣的通路,通氣腔頭端有一接口與通氣設備相連完成有效氣管內通氣;在該裝置通氣腔尾端有一Y形側孔可阻止該裝置通氣腔尾端進入氣管內深度過深引起損傷;在通氣腔尾端內有一縱隔與Y形側孔相連形成導絲腔,導絲腔與通氣腔完全分隔,可保證在不中斷通氣和漏氣的情況下完成逆行置入導絲引導氣管插管操作。
文檔編號A61M16/04GK202179763SQ201120192110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9日
發(fā)明者付建峰, 付饒, 任飛逸, 劉磊, 徐晨光 申請人:付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