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中耳炎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到一種治療中耳炎的藥物,特別涉及到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制 備的治療屮耳炎的藥物,本發(fā)明還涉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耳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之一,主要分為慢性中耳炎和急性中耳炎,慢 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達骨質(zhì)的慢性炎癥,常與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療,或病情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目前,治療 中耳炎的方法繁多,總體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類,手述治療具有風險大、 費用高和易復發(fā)等缺點。而治療中耳炎的西藥均以緩解征狀為主,無法除去其 根源,且具有毒副作用。另外,還有很多治療中耳炎的中藥,但大多效果不能 令人滿意。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成本低、無毒副作用的治療中耳炎的藥物。
提供該藥物的制備方法是本發(fā)明的另一發(fā)明目的。 本發(fā)明的藥物是由下述質(zhì)量比例的原料制成
天葵子8—15 澤瀉 10—20
丹參 10—20 野菊花 8—15
白花蛇舌草20—40 本發(fā)明藥物的制備方法是
將大葵子、澤瀉、丹參、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加入60—120重量份的清水, 文火煎0.5—1.5小時,反復煎3次后,取出藥渣,將3次藥液混合放入砂鍋煎2—4小時,將藥液濃縮成稠膏狀,然后加入常規(guī)輔料,制成臨床接受的片劑、 膠囊劑、丸劑、顆粒、散劑、注射劑或膏劑。
本發(fā)明組方中,天葵子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澤瀉清濕熱;丹參祛瘀止痛, 涼血消癰;白花蛇舌草利濕解毒;野菊花解毒消腫。組方中各藥間有相加互補 和協(xié)同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祛瘀止痛,可以治療各種類型中耳炎。
本發(fā)明是發(fā)明人經(jīng)過反復研究,逐步改進,最后成功的一種療效較好的治 療中耳炎的藥物,為表明本發(fā)明藥物對中耳炎的治療效果,本發(fā)明對121例服 用本藥物的中耳炎患者進行了臨床觀察,并選擇具有可比性的中耳炎患者125 例作為對照組。治療組患者每天服用本發(fā)明藥物兩次,早晚各一次, 一次服用5 克藥物,對照組患者服用常規(guī)治療中耳炎的口服藥物。治療一個月后,治療結 果見表1
表1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結果對照表
治愈有效治愈率有效率
治療組109例116例90. 08%95. 87%
對照組63例78例50. 40%62. 40%
治療組相比對照組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有效率,由此認為,本發(fā)明藥物治 療中耳炎具有較好的效果,并且經(jīng)過一個月的治療觀察,服用本發(fā)明藥物沒有 出現(xiàn)任何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任何限制。
實施例1按照下述重量準備原材料(kg):
葵子l. 1、澤瀉1.5、丹參1.5、白花蛇舌草3.2、野菊花1.2。 將上述8.5kg中草藥放入砂鍋中,加入9kg的清水,文火煎1.5小時,反復
煎3次后,取出藥渣,將3次藥液混合再放入砂鍋煎3.5小時,將藥液濃縮成稠
膏狀,然后加入煉蜜,混合均勻,制成大蜜丸,包裝后得成品。
實施例2
按照下述重量準備原材料(kg):
葵子l. 1、澤瀉1.6、丹參1.7、白花蛇舌草3.2、野菊花1.2。 將上述8.8kg中草藥放入砂鍋中,加入9.5kg的清水,文火煎1.5小時,反
復煎3次后,取出藥渣,將3次藥液混合再放入砂鍋煎3小時,將藥液濃縮成
稠膏狀,然后將所得的稠膏狀藥物烘干、研碎、裝膠囊,包裝后得成品。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中耳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是由下述質(zhì)量比例的原料制成天葵子8-15澤瀉10-20丹參10-20 野菊花8-15白花蛇舌草20-40。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中耳炎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 方法將天葵子、澤瀉、丹參、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加入60—120重量份的清水, 文火煎0.5—L5小時,反復煎3次后,取出藥渣,將3次藥液混合放入砂鍋煎2 —4小時,將藥液濃縮成稠膏狀,然后加入常規(guī)輔料,制成臨床接受的片劑、膠 囊劑、丸劑、顆粒、散劑、注射劑或膏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一種治療中耳炎的藥物,其主要以天葵子、澤瀉、丹參、白花蛇舌草、野菊花等中草藥為原料,通過文火反復煎熬,將藥液濃縮成稠膏狀,然后加入常規(guī)輔料,制成臨床接受的片劑、膠囊劑、丸劑、顆粒、散劑、注射劑或膏劑。本發(fā)明藥物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祛瘀止痛,可以治療各種類型中耳炎,并具有治療效果好、無毒副作用、治療成本低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1P27/16GK101579456SQ200910074550
公開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24日
發(fā)明者鮑旭剛 申請人:鮑旭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