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血管內裸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生物醫(yī)學工程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介入治療的血管 內支架。
背景技術:
醫(yī)學中,動脈瘤的治療方法除手術夾閉之外,較常采用的是介入治療方 法。血管內支架治療方法相對于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即創(chuàng) 傷輕微、死亡率低、手術期短、成本低等,所以越來越收到臨床醫(yī)學的重視。
自1991年Parodi首次將支架用于臨床動脈瘤治療距今也僅有十余年的時間。 該技術目前尚處于發(fā)展初期,治療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深入研究,特別是 在治療顱內動脈瘤時必須考慮一系列復雜因素。
覆膜支架最適合于動脈瘤的栓塞治療。應用血管內覆膜支架治療動脈瘤 時,瘤口的血流被一層物理屏障阻止,可以在保持載瘤動脈通暢的同時,迅 速隔離病變,中止其內的血流,能降低動脈瘤的血流動力學損傷,促進瘤腔 內血栓的形成,達到治療目的。但是,覆膜支架最主要的缺陷是要閉塞它所 覆蓋范圍內的分支小血管,而封閉這些周圍血管分支和穿支可能造成嚴重后 果。采用選擇性覆膜支架在封閉動脈瘤頸的同時可以避免封堵穿通支,但手 術定位難度大。由于腦動脈多處于末梢部位,細小而且迂曲的血管對支架的 導入性和柔順性、操作的縱向靈活性要求較高,致使血管內覆膜支架在顱內 的應用還受到一定的限制,不易送達小血管極其迂曲的載瘤部位;此外,血 管內覆膜支架也不適合于治療位于分叉部的動脈瘤或者開口接近動脈分叉的 動脈瘤。因此,目前覆膜支架的應用僅限于顱外血管、頸內動脈近端和椎基 底動脈,在顱內動脈中使用較少。
顱內專用支架Neuroform的問世及其結合電解可脫卸彈簧圈(Guglielmi detechable coil, GDC)、修飾后的GDC、各類液體栓塞劑以及幾種材料在臨床 的綜合應用,對治療復雜動脈瘤特別是顱內寬頸動脈瘤起到一定作用,使動 脈瘤的血管內治療適應證更為廣泛。然而,Neuroform支架同樣存在可能造成
動脈瘤附近穿支血管受壓或閉塞、對于大腦前動脈等迂曲顱內動脈的到位及
釋放仍存在一定的困難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使血液容易流入卻不容易流出的血管內 裸支架,避免了上面提到的現有支架存在的弊端。
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血管內裸支架,該支架為可沿血管 壁放置于血管內的管狀絲網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網絲的 橫截面為梯形,梯形的長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梯形的短邊為絲網支架內側2, 且梯形的短邊與長邊之比小于50%。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絲網的通透率為40%
至80%。由于梯形的長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梯形的短邊為絲網支架內側2, 且梯形的短邊與長邊之比小于50%,以及的絲網支架1的絲網的通透率小于 80%,保證了血液容易流入卻不容易流出絲網支架1。網絲的橫截面也可以為 三角形,三角形的底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三角形的頂角為絲網支架內側2, 該絲網支架的絲網的通透率為40%至80%。網絲的橫截面也可以為長邊和短 邊皆帶弧度的梯形,弧度的凸面皆朝向支架外面,且梯形的長邊為絲網支架 外側3,梯形的短邊為絲網支架內側2,且梯形的短邊與長邊之比小于50%, 該絲網支架1的絲網的通透率為40%至80%。網絲的橫截面還可以為半圓形, 半圓形的直徑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半圓形的圓弧邊為絲網支架內側2,該絲 網支架1的絲網的通透率為40%至80%。以上設計皆達到了血液容易流入卻 不容易流出絲網支架1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后,放置支架處的血管中的血 液容易流入卻不容易流出血管,使該處的病變組織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 可抑制其發(fā)展;由于支架不是覆膜全封閉的,因而不會完全影響附近支血管 的血液供應。
圖1是血管內絲網裸支架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絲網支架的網絲的橫截面示意圖1;
圖3是絲網支架的網絲的橫截面示意圖2; 圖4是絲網支架的網絲的橫截面示意圖3; 圖5是絲網支架的網絲的橫截面示意圖4;
圖中,l絲網支架,2、支架內側,3、支架外側。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介紹的血管內絲網支架1中的網絲與傳統(tǒng)的絲網支架中的網 絲不同,傳統(tǒng)的網絲的橫截面為方形或圓形,而本文介紹的網絲的橫截面為
梯形,梯形的長邊在支架外側3,梯形的短邊在支架內側2。這樣,血管腔內
和腔外的通透率不等,血管腔內的通透率小,而血管腔外的通透率大。這樣 可以使血液流入血管容易,流出血管難。為了保證血管腔內、外的通透率差
明顯,梯形的短邊與長邊之比要小于50% (如圖2);另外,絲網支架1內、
外總的平均通透率不能過大,否則起不到抑制血液流出血管的作用,但也不 能過小,否則會影響支血管的血液供應,所以支架內、外總的平均通透率應
為40%至80%。另外,網絲的橫截面也可以為三角形(如圖3),三角形的底 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三角形的頂角為絲網支架內側2,該絲網支架l的絲網 的通透率為40%至80%。網絲的橫截面也可以為長邊和短邊皆帶弧度的梯形 (如圖4),弧度的凸面皆朝向支架外面,且梯形的長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 梯形的短邊為絲網支架內側2,且梯形的短邊與長邊之比小于40%,該絲網支 架1的絲網的通透率為40%至80%。網絲的橫截面還可以為半圓形(如圖5), 半圓形的直徑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半圓形的圓弧邊為絲網支架內側2,該絲 網支架的絲網的通透率為40%至80%。以上設計皆達到了血液容易流入卻不 容易流出絲網支架l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介紹的絲網支架1的網狀結構可以采用目前在用的任意一種 血管網狀支架的結構形式,如正弦波形環(huán)狀支撐體+V形連接體結構、U形環(huán) 狀支撐體+U型結構、U型環(huán)狀支撐體前后峰貫穿連接筋、非均一振幅波形結 構以及圓形或菱形等其他任何適于將支架放入血管的結構(如圖1)。
本實用新型介紹的絲網支架1的制作可采用目前在用的任意一種血管絲 網支架的制作材料,如醫(yī)用鎳鈦合金、醫(yī)用不銹鋼等。
當本實用新型介紹的支架覆蓋在諸如動脈瘤腔時,相應地血液流入瘤腔 的阻力大而流出瘤腔的阻力小,從而使瘤腔內血液流動受到抑制,促進瘤腔 內形成血凝塊或血栓以使動脈瘤萎縮,降低瘤腔內壓力,減小動脈瘤增大和 破裂的潛在危險,達到治療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介紹的支架對穿支血管影響很小,并且沒有覆膜的約束、柔 順行增加使其更容易送達迂曲顱內動脈,所以手術成本將會大大降低,使得 神經介入治療腦動脈瘤適應證更為廣泛,可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這對醫(yī) 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很好的福音。
權利要求1. 一種血管內裸支架,該支架為可沿血管壁放置于血管內的管狀絲網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網絲的橫截面為梯形,梯形的長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梯形的短邊為絲網支架內側(2),且梯形的短邊與長邊之比小于40%;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絲網的通透率為40%至80%。
2. —種血管內裸支架,該支架為可沿血管壁放置于血管內的管狀絲網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網絲橫截面為三角形,三角 形的底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三角形的頂角為絲網支架內側(2);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絲網的通透率為40%至80%。
3. —種血管內裸支架,該支架為可沿血管壁放置于血管內的管狀絲網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網絲的橫截面為長邊和短邊皆帶弧度的梯形,弧度的凸面皆朝向支架里面,且梯形的長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梯形的短邊為絲網支架內側(2),且梯形的短邊與長邊之 比小于40%;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絲網的通透率為40%至80%。
4. 一種血管內裸支架,該支架為可沿血管壁放置于血管內的管狀絲網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網絲的橫截面為半圓形,半 圓形的直徑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半圓形的圓弧邊為絲網支架內側(2);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絲網的通透率為40%至80%。
專利摘要一種血管內裸支架,屬于生物醫(yī)學工程技術領域。該支架為可沿血管壁放置于血管內的管狀絲網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網絲橫截面為梯形,梯形的長邊為絲網支架外側3,梯形的短邊為絲網支架內側2,且梯形的短邊與長邊之比小于50%;所述的絲網支架1的絲網的通透率為40%至80%。本支架在覆蓋動脈瘤后,血液流入瘤腔的阻力大而流出瘤腔的阻力小,從而使瘤腔內血液流動受到抑制,達到治療的目的。本支架對穿支血管影響很小,更容易送達迂曲顱內動脈,使神經介入治療腦動脈瘤更為廣泛,可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對醫(yī)患雙方來說無疑都是很好的福音。
文檔編號A61F2/82GK201208318SQ20082008045
公開日2009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5月9日
發(fā)明者喬愛科, 孟憲龍, 張宏斌, 貫建春, 顧兆勇 申請人:北京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