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復方消可寧中大黃與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
背景技術(shù):
:中藥復方消可寧由黃芪(RadixAstragli)、大黃(RadixetRhizeomaRhei)禾口附子(RadixAconitiLaterlisPreparata)三味中藥組合而成的。其中黃芪為主藥,臣藥大黃和附子的用藥比例為1:1。大黃(RadixetRhizeomaRhei)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黃(RheumtangguticmMaxim,exBalf.)或藥用大黃(RheumofficinaleBail.)的干燥根及根莖。主產(chǎn)于甘肅、青海等地。性苦,寒,有小毒。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活血祛淤,解毒之功效。用于大便秘結(jié),胃腸積滯、血熱妄行及淤血等證。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黃具有瀉下,保肝利膽,利尿、止血等作用,可用于治療急慢性腎功能減退,急性感染性疾病,各種出血性疾病,便秘及各種急腹癥,能夠部分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因而大黃是中藥復方消可寧中一味重要的中藥。大黃的根和根莖中主要含有蒽醌衍生物(約占2%5%)及鞣質(zhì)等。其中蒽醌類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與葡萄糖結(jié)合成蒽苷;一種為游離形式的苷元,如大黃酸(Rhein)、大黃酚(Chrys叩hnol)、大黃素(Emoadin)、盧薈大黃素(Aloe-emodin)和大黃素甲醚(Physcin)。通常以大黃酸、大黃素作為指標性成分。附子(RadixAconitiLaterlisPr印arata)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子根的加工品,主產(chǎn)于四川、陜西等地。性大熱味辛、甘,有毒。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亡陽證、寒痹證、虛寒性的陽痿宮冷、腕腹冷痛、水腫等證。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附子有強心、升血壓、抗休克、抗心率失常、抗炎鎮(zhèn)痛、鎮(zhèn)靜、局麻等作用??捎糜谥委熜菘耍徛托穆适С?,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痛、腰腿痛、神經(jīng)痛等癥。附子因其毒性較大,因此在中藥復方制劑中并不常用,而且研究較少。附子雖有較好的療效,但臨床應用不安全,必須在產(chǎn)地及使用之前加工處理,方可使用。附子經(jīng)過炮制后常見的炮制品有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炮附片、淡附片等多種。附子經(jīng)炮制后既保證了臨床療效,又可明顯降低其毒性便于內(nèi)服。本發(fā)明中所使用的炮制品為黑順片,附子根中含總生物堿,其中主要為劇毒的雙酯類生物堿,如烏頭堿等;在加工炮制的過程中,常失去一分子醋酸及一分子苯甲酸,生成毒性較小的單酯類生物堿及不帶酯鍵的醇胺類生物堿,如中烏頭堿、次烏頭堿等。故在《藥典》中以烏頭堿作為限量成分,在單味藥及復方制劑中常以總生物堿的含量作為指標成分進行考察。大黃與附子配伍一則大黃可以制約附子的毒性,防止其過熱傷陰;二則附子助大黃蕩滌污垢,推陳出新。大黃與附子配伍是中藥反佐配伍中增效減毒的重要方式。以往,大黃和附子的單味藥及其復方制劑的制備方法主要是使用高濃度的有機溶劑進行提取,如甲醇、乙醇、苯、乙醚、氯仿等進行回流提取。這類提取方法受片型影響大、對提取條件的篩選干擾因素多(如浸泡時間、吸水率、粉碎粒度差異、均勻度差異、提取升溫時間等);其次,此類方法使用有機溶劑提取不能用于中藥大生產(chǎn),而且高濃度的乙醇提高了生產(chǎn)成本。若利用傳統(tǒng)的水煎煮或回流提取工藝提取效果不佳,而且生產(chǎn)周期較長。微波萃取(MAE)技術(shù)是高頻電磁波穿透萃取媒質(zhì),到達被萃取物料的內(nèi)部,微波迅速轉(zhuǎn)化為熱能使細胞內(nèi)部溫度快速上升,當細胞內(nèi)部的壓力超過細胞壁承受能力時細胞破裂,細胞內(nèi)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在較低的溫度下溶解于萃取媒質(zhì)。在微波輻射作用下,被萃取物料成分加速向萃取溶劑界面擴散,從而使萃取速率提高數(shù)倍,同時降低了萃取溫度,最大限度保證了萃取的質(zhì)量。大孔吸附樹脂分離技術(shù),采用大孔吸附樹脂作為吸附劑,此類吸附劑大多為有機高聚物,為吸附和篩選原理相結(jié)合的分離材料。吸附樹脂分離技術(shù)就是將中藥煎煮液通過大孔樹脂,吸附其中的有效成分,再經(jīng)洗脫回收,除掉雜質(zhì)的一種純化精制的方法??筛鶕?jù)藥液成分的不同、提取成分的不同,選擇不同型號的樹脂。采用吸附樹脂分離技術(shù)對中藥提取液進行精制具有如下優(yōu)勢有效縮小服用劑量;減少產(chǎn)品的吸濕性;有效去除重金屬;實驗工藝簡便,所需實驗設備簡單。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進一步提高大黃和附子的提取效果、增強臨床療效、節(jié)約成本,在傳統(tǒng)提取工藝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的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所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包括下述步驟將大黃和附子的混合粉末在615倍的水中浸泡28小時,再對浸泡液進行微波消解萃取兩次,萃取液離心過濾后合并兩次萃取的上清液,濃縮至大黃和附子濃度為0.050.5g/ml,加入大孔樹脂柱中吸附,大孔樹脂柱先用水洗,再用梯度濃度的乙醇多次洗脫,合并濃度在5080%的乙醇洗脫液,回收乙醇,經(jīng)濃縮制得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物。本發(fā)明是以中醫(yī)藥基礎理論為指導,參照中藥提取的傳統(tǒng)方法,利用微波萃取新技術(shù)對大黃和附子進行提取。主要是針對傳統(tǒng)提取工藝中存在的生產(chǎn)周期長、對試驗結(jié)果干擾因素多的缺點,本發(fā)明中采用微波萃取技術(shù)進行提取。其機理是微波萃取即微波輔助萃取(Microwave-assistedextractionMAE),用微波倉b加熱與樣品接觸的溶劑,將所需的化合物從樣品基體中分離,進入溶劑中的過程。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大黃和附子粉末的混合質(zhì)量比為1:1,大黃與附子的干燥粉末均過2號藥典標準篩。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的微波消解萃取的條件為微波頻率為300MHz15000MHz,優(yōu)選在25003500MHz,功率為50015000W,萃取溫度為50120°C,時間為540分鐘。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最佳方案為大黃和附子的混合粉末在10倍的水中浸泡2小時,微波消解萃取的時間為20分鐘,溫度為100°C,頻率為3000MHz。所述的大黃為產(chǎn)自中國甘肅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區(qū)或四川省的大黃;所述的附子為產(chǎn)自中國四川省、陜西省、湖南省或湖北省的附子。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將MAE技術(shù)與大分子吸附技術(shù)有機的結(jié)合,具有提取速率快、純化精度高的技術(shù)特點。本發(fā)明首先,體現(xiàn)在微波的選擇性,因其對極性分子的選擇性加熱,從而對其選擇性的溶出;其次,MAE大大降低了萃取時間,提高萃取速度。傳統(tǒng)方法需要幾小時至十幾小時,超聲提取也需要半個小時到一小時,MAE只需要十幾分鐘,提取速率提高了幾十至幾百倍,甚至幾千倍,并且克服了傳統(tǒng)中藥提取中粗、大、黑的缺點;再次,MAE使浸泡時間、提取時間、升溫時間、提取溫度和溶劑使用量完全數(shù)據(jù)化,并且片型差異、粉碎粒度差異、顆粒均勻度差異不影響試驗結(jié)果;最后,MAE受溶劑親和力限制小,可供選擇的溶劑多,同時減少了溶劑的用量。由于生產(chǎn)安全可靠、無污染,生產(chǎn)線組成簡單,節(jié)省了投資。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正交實驗的流程圖。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干膏得率效應曲線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大黃酸含量效應曲線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請參閱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正交實驗的流程圖所示,稱取9批大黃(產(chǎn)地為甘肅)與9批附子(產(chǎn)地為四川)干燥粉末(過2號藥典標準篩),每批各50g,大黃與附子l:l混合,分別均勻分裝于9個100ml燒杯中,每燒杯中分裝100g。按照正交試驗的要求,如附表1所示,9個燒杯中分別加入8,10或12倍的水浸泡2,4或6小時,然后用MDS-2002AT微波消解裝置進行微波輔助萃取兩次,提取時間為10,20或30分鐘,溫度為60,80或100。C,微波頻率為3000MHz,功率為50015000W。萃取液離心過濾,收集合并兩次提取的上清液,濃縮至藥材濃度為0.5g/ml,干燥至恒重,稱重得干膏得率(%),干膏加入足夠量的水完全溶解,加入到D101大孔樹脂柱中(為玻璃柱,內(nèi)徑5cm,柱高50cm)吸附,吸附后,大孔樹脂柱先用水洗,再用30%乙醇洗脫,最后用70%乙醇洗脫兩次,合并濃度在70%的乙醇洗脫液,回收乙醇,經(jīng)濃縮后定容,經(jīng)高效液相測得大黃酸的含量(%)。干膏得率、大黃酸含量列于附表2中,干膏得率、大黃酸的方差分析分別列于附表3、4中。附表l大黃附子微波水提正交試驗表頭<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附表2大黃附子微波水提正交試驗<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附表3大黃附子微波水提干膏得率方差分析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由附表2的干膏得率RJ直可知,以干膏得率為考察指標時,各因素影響大小順序為提取溫度>提取時間>加水量>浸泡時間。參照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干膏得率效應曲線圖所示,直觀分析得大黃與附子混合提取工藝為A孔GD3,即浸泡2小時、加水10倍、提取時間20min、提取溫度100'C。由附表2的大黃酸含量Rs值可知,以大黃酸含量為考察指標時,各因素影響大小順序為提取時間〉加水量〉浸泡時間〉提取溫度。參照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大黃酸含量效應曲線圖所示,直觀分析得大黃與附子混合提取工藝為AiBADs,即浸泡2小時,加水10倍,提取時間20min,提取溫度10(TC。綜合以上兩項考察指標,進行優(yōu)化水平組合,從節(jié)能降耗等方面總合考察,兩項指標完全吻合,故采用AAC2D3為大黃與附子混合微波提取的最佳組合條件,即浸泡2小時、加水10倍、提取時間20min、提取溫度KKTC。采用此工藝條件,微波萃取的干膏得率在40%以上,大黃酸的含量超過0.5mg/g。實施例2一種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取大黃和附子干燥粉末(過2號藥典標準篩),大黃與附子l:l混合,混合粉末加入10倍水浸泡2小時,再用MDS-2002AT微波消解裝置對浸泡液進行微波輔助萃取兩次,每次萃取時間20分鐘,溫度100°C,萃取液離心過濾后合并兩次萃取的上清液,濃縮至藥材濃度約為0.lg/ml,加入到D101大孔樹脂柱中吸附,大孔樹脂柱先用水洗,再用梯度濃度的乙醇多次洗脫先用水洗脫,再用30%乙醇洗脫,最后用70%乙醇洗脫兩次,合并濃度在70%的乙醇洗脫液,回收乙醇,經(jīng)濃縮制得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物。對比例大黃和附子微波輔助萃取與水回流提取對比試驗分別稱取大黃與附子干燥粉末各兩批,每批均為50g,任意一批大黃與任意一批附子混合均勻,分別用微波萃取或水回流提取的方法進行提取。微波輔助萃取微波提取條件為萃取兩次,加水10倍,每次20分鐘、浸泡2小時,提取溫度100'C;回流提取條件為提取兩次,第一次1小時,加水8倍;第二次0.5小時,加水8倍;提取液分別離心后濃縮,經(jīng)D101大孔樹脂柱吸附,回收乙醇、濃縮,高效液相測得大黃酸的含量分別為0.595mg/g和0.426mg/g。以上結(jié)果說明以大黃酸為指標成分,微波萃取所得的大黃酸的含量高于回流提取。本研究結(jié)果不僅有利于提高大黃與附子的提取效果,提高了消可寧的臨床療效,還為中藥的提取工藝改進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方法。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包括下述步驟將大黃和附子的混合粉末在6~15倍的水中浸泡2~8小時,再對浸泡液進行微波輔助萃取兩次,萃取液離心過濾后合并兩次萃取的上清液,濃縮至藥材濃度為0.05~0.5g/ml,加入大孔樹脂柱中吸附,大孔樹脂柱先用水洗,再用梯度濃度的乙醇多次洗脫,合并濃度在50~80%的乙醇洗脫液,回收乙醇,經(jīng)濃縮制得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物。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其特征在于:大黃和附子粉末的混合質(zhì)量比為1: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波消解萃取的條件為微波頻率為25(K)3500MHz,功率為50015000W,萃取溫度為50120°C,時間為540分鐘。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其特征在于大黃和附子的混合粉末在10倍的水中浸泡2小時,微波消解萃取的時間為20分鐘,溫度為IO(TC。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黃為產(chǎn)自中國甘肅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區(qū)或四川省的大黃;所述的附子為產(chǎn)自中國四川省、陜西省、湖南省或湖北省的附子。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中藥復方消可寧中大黃與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一種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工藝,包括下述步驟將大黃和附子的混合粉末在6~15倍的水中浸泡2~8小時,再對浸泡液進行微波輔助萃取兩次,萃取液離心過濾后,合并兩次萃取的上清液,濃縮至藥材濃度為0.05~0.5g/ml,加入大孔樹脂柱中吸附,大孔樹脂柱先用水洗,再用梯度濃度的乙醇多次洗脫,合并濃度在50~80%的乙醇洗脫液,回收乙醇,經(jīng)濃縮制得大黃和附子的混合提取物。本發(fā)明將微波輔助萃取技術(shù)與大分子吸附技術(shù)有機的結(jié)合,具有提取速率高、純化精度高的技術(shù)特點,由于生產(chǎn)安全可靠、無污染,生產(chǎn)線組成簡單,節(jié)省了投資。文檔編號A61K36/185GK101439103SQ200810207450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9日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12月19日發(fā)明者喬德水,王廷軍,高雪芹申請人:江蘇萬邦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復星醫(y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