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內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內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其詳細致病機轉至今仍未完全 被了解。目前已知其病因和遺傳基因及環(huán)境因素有關。病人以女性居多,女和 男比例約為3: 1。發(fā)病年齡平均約為30 50歲。其盛行率約為1%,且隨年紀 之增加而增高。RA除可侵犯關節(jié)外,亦可能侵犯關節(jié)外器官,包括唾腺、淚腺、 肝臟、脾臟、血液系統(tǒng)、淋巴腺、神經系統(tǒng)、心臟、肺臟等。其病程因人而異, 但大部份病人於發(fā)病數年內(尤其是第一年內)病情進展迅速,若未給予積極治 療即可能造成骨骼破壞。
RA的致病機轉至今仍未完全清楚,也因此尚無法針對病因發(fā)展出真正治愈 性的療法。目前使用緩解性藥物和免疫抑制劑的治療方式。常規(guī)西藥雖然有比 較理想的抗炎止痛作用,但并不能改善基本病變,停藥后癥狀又反復,甚至更 加重,行成"反跳",而且長期用藥可產生不良反應及毒副作用。無法完全令 人滿意。而各種的免疫療法則仍在發(fā)展中,效果有待進一步評估。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克服了上述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內服治療類風 濕性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它全部選用天然中草藥,提高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治
療效果。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種內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
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補骨脂10克,黃精10克,川
續(xù)斷15克,淫羊藿10克,牛膝10克,炙川山甲8克,冬蟲夏草8克,防風8 克,附子10克,骨碎補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藏紅花10克,知母 10克,羌活10克,獨活10克,松節(jié)10克,烏梢蛇16克,土鱉蟲8克,麻黃 5克,蒼術8克,威靈仙12克,伸筋草30克,炙虎骨10克。
配制藥物時,將上述藥物原料中的雜質去除,先把除炙虎骨外的中藥放入 鍋中加水煎煮一小時,制得湯劑一,備用。再將炙虎骨單獨放入鍋中煎煮半小 時,制得湯劑二。將湯劑一和湯劑二混合,每日一劑。十天為一療程。
藥理作用
補骨脂性溫,味辛、苦。溫腎助陽,納氣,止瀉。用于陽痿遺精、腰膝 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泄瀉;白癜風、斑禿。
黃精補中益氣,潤心肺,強筋骨。治虛損寒熱,肺癆咳血,病后體虛食
少,筋骨軟弱,風濕疼痛,風癩癬疾。'
川續(xù)斷治腰背酸痛,足膝無力,胎漏,崩漏,帶下,遺精,跌打損傷, 金瘡,痔漏,癰疽瘡腫。
淫羊藿補腎壯陽,祛風除濕。治陽痿不舉,小便淋瀝,筋骨攣急,半身 不遂,腰膝無力,風濕癰痛,四肢不仁。
牛膝逐瘀通經,通利關節(jié),利尿通淋。用于經閉癥瘕,胞衣不下,關節(jié) 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跌撲損傷。
穿山甲咸,微寒。歸肝、胃經。通經下乳,消腫排膿,搜風通絡。用于經 閉癥瘕,乳汁不通,癰腫瘡毒,關節(jié)痹痛,麻木拘攣。 一般炮炙后用。
冬蟲夏草益腎陽,補肺,止血化痰,補虛損。治痰飲喘嗽,虛喘,癆 嗽,咯血,自汗盜汗,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虛不復。
防風發(fā)表,祛風,勝濕,止痛,解痙。治外感風寒,頭痛,目眩,項強、
風寒濕痹,骨節(jié)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仃柧饶?,補火助陽,逐
風寒濕邪。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萎,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 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骨碎補補腎,活血,止血。治腎虛久瀉及腰痛,風濕痹痛,齒痛,耳鳴, 跌打閃挫、骨傷,闌尾炎,斑禿,雞眼。
桂枝發(fā)汗解肌,溫經通脈。治風寒表證,肩背肢節(jié)酸疼,胸痹痰飲
藏紅花藏紅花能"活血、主心氣憂郁,又洽驚悸"。具有疏經活絡、通經 化淤、散淤開結、消腫止痛、涼血解毒。
白芍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 汗盜汗,陰虛發(fā)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利水消腫、滋陰降火,潤燥滑腸。治煩熱消 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
松節(jié)祛風、燥濕,舒筋,通絡。治歷節(jié)風痛,轉筋攣急,腳氣痿軟,鶴 膝風,跌損瘀血。
獨活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祛風除濕,通痹止痛。用于風寒濕 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
羌活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用于風寒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肩背酸痛。
麻黃治傷寒表實,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骨節(jié)疼痛;咳嗽氣喘;風 水浮腫,小便不利;風邪頑痹,皮膚不仁,風疹瘙癢。
烏梢蛇味甘,性平。歸肝、脾經。功效祛風、通絡、止痙。治風濕頑痹, 肌膚不仁,骨、關節(jié)結核,半身不遂,風疹疥癬,麻風,驚癇,破傷風,小兒
麻痹癥。
土鱉蟲性寒,有微毒。具有化淤止血,消腫止痛,通絡理傷,接筋續(xù)骨
等功效。
伸筋草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治風寒濕痹,關節(jié)酸痛,皮膚 麻木,四肢軟弱,水腫,跌打損傷。
炙虎骨追風定痛,健骨,鎮(zhèn)驚。治歷節(jié)風痛,四肢拘攣,腰腳不隨,驚 悸癲癇,痔瘺脫肛。
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消痰涎,散癖積。治痛風、頑痹、腰膝冷痛、 腳氣、瘧疾、癥瘕積聚、破傷風、扁桃體炎、諸骨鯁咽。
蒼術健脾,燥濕,解郁,辟穢,散寒解表。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 痞腹脹,食欲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 濕痹,足痿,夜盲。
本發(fā)明藥物具有補腎祛寒、化濕疏風,活瘀通絡,強筋壯骨的功效。用本
發(fā)明藥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78例,結果臨床治愈30例,顯效31例,有效 12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3.6%。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1.紀某,男,47歲,患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14年,期間中藥、西藥沒少 服用治療,不但沒能控制住病情,反而引起了胃腸及腎臟問題。久之,關節(jié)變 形,肌肉萎縮,不能行走。由于病程長,花錢又多,吃藥沒有效果,基本已放 棄治療。后來聽從醫(yī)生建議服用本發(fā)明藥物三個療程服用后,疼痛明顯減輕, 又購買兩個療程繼續(xù)服用,現己康復,經隨訪未見復發(fā)。
病例2.趙某,女,58歲,患類風濕風濕癥10多年,各大、小關節(jié)游走性
疼痛,有時腫脹、麻木、活動受限、行走困難。曾用過很多方法治療過,但是 效果不佳。后經病友介紹采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僅治療三個療程全身癥狀均消 失,繼續(xù)鞏固治療兩個療程達到治愈效果。
病例3.李某,男,37歲,患風濕性關節(jié)炎6年,雙腿關節(jié)在陰雨天或冬季
時疼痛加劇,兩臂肘關節(jié)腫脹,行走不便。曾到醫(yī)院診治,并住院治療一個月, 癥狀雖減輕,但療效不明顯,停藥后疼痛和腫脹加重。服用本發(fā)明藥物一療程 后,疼痛和腫脹明顯減輕,又堅持服用兩個療程,現已痊愈。經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病例4.曹某,男,51歲,患類風濕關節(jié)炎ll年,癥狀為白天疼痛較輕, 晚上加重,關節(jié)呈對稱性腫痛。三年前服用了某種偏方療效立桿見影, 一服藥 就立即見效, 一停藥就復發(fā),服用一年多身體明顯發(fā)胖,最嚴重的是患上了糖 尿病。于是不敢再服用該片放。兩年前開始用本發(fā)明藥物治療,二十日左右關 節(jié)漲痛明顯減輕,白天食欲增加,夜晚可安然入睡。服藥五個療程后徹底康復, 三年來未見復發(fā)。
具體實施例方式
例一 一種內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 藥按下述重量為補骨脂10克,黃精10克,川續(xù)斷15克,淫羊藿10克,牛
膝10克,炙川山甲8克,冬蟲夏草8克,防風8克,附子10克,骨碎補15 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藏紅花10克,知母10克,羌活10克,獨活10 克,松節(jié)10克,烏梢蛇16克,土鱉蟲8克,麻黃5克,蒼術8克,威靈仙12 克,伸筋草30克,炙虎骨10克。
配制藥物時,將上述藥物原料中的雜質去除,先把除炙虎骨外的中藥放入 鍋中加水煎煮一小時,制得湯劑一,備用。再將炙虎骨單獨放入鍋中煎煮半小 時,制得湯劑二。將湯劑一和湯劑二混合,每日一劑。十天為一療程。
權利要求
1、一種內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補骨脂10克,黃精10克,川續(xù)斷15克,淫羊藿10克,牛膝10克,炙川山甲8克,冬蟲夏草8克,防風8克,附子10克,骨碎補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藏紅花10克,知母10克,羌活10克,獨活10克,松節(jié)10克,烏梢蛇16克,土鱉蟲8克,麻黃5克,蒼術8克,威靈仙12克,伸筋草30克,炙虎骨10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內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藥按下述重量為補骨脂10克,黃精10克,川續(xù)斷15克,淫羊藿10克,牛膝10克,炙川山甲8克,冬蟲夏草8克,防風8克,附子10克,骨碎補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藏紅花10克,知母10克,羌活10克,獨活10克,松節(jié)10克,烏梢蛇16克,土鱉蟲8克,麻黃5克,蒼術8克,威靈仙12克,伸筋草30克,炙虎骨10克。制成湯劑口服,每日一劑。本發(fā)明藥物具有補腎祛寒、化濕疏風,活瘀通絡,強筋壯骨的功效。在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療過程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經臨床驗證有效率達93.6%。
文檔編號A61P19/00GK101112527SQ200710017009
公開日2008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8月17日
發(fā)明者徐恒雁 申請人:徐恒雁